APP下载

优质水稻新品种粤银软占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

2019-05-28

种子 2019年4期
关键词:米质叶枯病稻瘟病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40)

国优二级常规稻新品种粤银软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抗病育种研究室以高收获指数理论体系[1-4]为指导,选育出的丰产、优质、抗病结合较好的感温型常规稻品种。其母本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育成的丰产苗头品种粤丰丝苗,父本是抗病苗头品系黄软占/粤银丝苗,2014年早造定型,2015年和2016年晚造分别参加广东省区试及生产试验,2017年7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粤审稻20170048),同年申请农业部农作物品种权保护,申请号:20170453.9,公告号:CNA 017648 E。粤银软占丰产性状突出,米质优(为国标和省标优质2级),抗稻瘟病,分蘖力较强,抗倒性中强,预期在广东及华南稻区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图1)。

1 品种选育背景

水稻不仅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更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我国常年播种面积超过3 000万hm2,栽种面积和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我国从2000年4月1日起开始使用国家优质稻谷新标准(以下简称国标)[5]。它与1986年农业部颁布的优质食用稻米标准和各个省的省标[6](如广东省稻米外观品质标准[7])关于稻米外观品质的标准相比,增加了食味品质指标,着重强调其商品性,对品质要求更高。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稳定水稻等粮食作物生产,重点发展优质稻米,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推进粮食供给侧改革。广东优质稻的发展历史悠久,但仍存在优质与产量、抗性、广适性难以结合的技术性难题。为了适应水稻产业发展新形势,课题组以高收获指数育种理论体系为指导,制定了以选育米质达国优标准水稻新品种为首要目标,兼具稻瘟病或白叶枯病抗性、广适应性、稳产高产等的育种方针,选育出粤莉占[8]、粤农丝苗[9]、粤禾丝苗[10]、粤银软占等系列品种,以适应广东及华南生态区域的栽培需要。

图1 粤银软占田间长势

图2 粤银软占选育过程

图3 粤银软占系谱图

表1 粤银软占的主要农艺性状

鉴定年份全生育期/d基本苗/(万·667m-2)最高苗/(万·667m-2)分蘖率/%有效穗/(万·667m-2)成穗率/%株高/cm穗长/cm穗总粒数/粒穗实粒数/粒结实率/%千粒重/g抗倒情况直斜倒20151156.528357.818.682.3104.122.71551308421.1120020161146.028.7377.417.962.4102.622.516314186.921.5802

2 品种选育过程及系谱图

2010年晚造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丰产好苗头品种粤丰丝苗为母本,以抗病苗头品系(种)黄软占/粤银丝苗为父本,杂交。于2011年早造种植F1,从2011年晚造起对各世代采用系谱选育的方法进行目标株系的选育,品质鉴定及抗性调查贯穿于育种全过程。稻瘟病抗性采用田间稻瘟病区自然发病和室内分群接种鉴定的方法,白叶枯病抗性采用人工剪叶接种鉴定的方法,米质采用外观指标与蒸煮品尝相结合的方法。历经7代系谱选育,于2014年早造获得品质较好、有丰产潜力、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的稳定群体。于2014年晚造参加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常规稻圃品比试验,参试名暂定为粤抗1421。2015年晚造推荐参加广东省品种区域试验,最终定名为粤银软占,2016年晚造参加广东省品种区试试验的复试和生产试验,2017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粤审稻20170048)(图2、图3)。

3 品种特征特性

3.1 主要农艺性状

粤银软占属感温型常规稻品种,适合广东省粤北以外稻作区作早、晚造种植。晚造平均生育期114~115 d,比对照种粤晶丝苗2号长2 d。粤银软占前期长势中上,株型适中,分蘖力较强,抗倒力中强,着粒较密,耐寒性中(孕穗期和开花期均为中),后期熟色中。主要农艺性状指标:株高102.6~104.1 cm,穗长22.5~22.7 cm,有效穗17.9万~18.6 万·667 m-2,每穗总粒数155~163粒,结实率84.0%~86.9%,千粒重21.1~21.5 g(表1)。

3.2 产量表现

粤银软占丰产性状突出。2014年晚造参加水稻所品比试验平均产量515.17 kg·667 m-2,比对照粤晶丝苗2号增产10.95%,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5 年晚造推荐参加广东省区试,平均产量达465.02 kg·667 m-2,比对照粤晶丝苗2号增产6.46%,增产达显著水平。2016 年晚造参加复试,平均产量470.69 kg·667 m-2,比对照粤晶丝苗2号增产8.51%,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6 年晚造参加广东省品种区试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72.33 kg·667 m-2,比对照粤晶丝苗2号增产5.07%。日产量4.06~4.13 kg(表2)。

表2 粤银软占品种的适应性、稳产性情况

品种名称年份产量/(kg·667m-2) 增产情况 平产 减产情况 点数幅度/%点数点数幅度/%名列首位点数名列第二三位点数日产量/kg粤银软占2015465.0290.07~29.45020.79~2.51234.062016470.69100.89~15.0600—134.13

表3 粤银软占品种的抗病性鉴定结果

品种名称鉴定年份 稻瘟病 白叶枯病 优势种群抗性频率/%B C总抗性频率/% 叶、穗瘟病级 叶瘟 穗瘟综合评价ⅣⅤ抗性评价粤银软占201584.62100.0088.571.51.5抗57中感2016100.00100.00100.001.21.0高抗35中抗

表4 粤银软占稻米米质检测结果

品种名称检验年份GB/T17891DB44/181出糙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干基)/%食味品质/分胶稠度/mm粒型(长宽比)不完粒/%异品粒/%粤银软占20153380.665.50015.682643.30.9020162280.059.750.416.383863.42.40

3.3 抗病抗逆性

粤银软占鉴定为抗稻瘟病,中B、中C 和总性频率分别为84.62%~100.00%、100.00%、88.57%~100.00%,穗瘟病圃鉴定1.0~1.5 级,叶瘟1.2~1.5 级;中感白叶枯病(Ⅳ 型菌3~5 级,Ⅴ 型菌7 级)。

3.4 稻米品质

粤银软占米质参照参照 GB/T 17891-1999《优质稻谷》[5]和广东省稻米外观品质标准[7]经鉴定为国标优质2级和省标优质2级,米质较好。主要理化指标:整精米率59.7%~65.5%,长宽比3.3~3.4,垩白粒率0~5%,垩白度0~0.4%,胶稠度64~86 mm,直链淀粉15.6%~16.3%,食味品质82~83 分。

4 品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粤银软占在广东省粤北以外稻作区种植,用种量1.5~2 kg·667 m-2,早造3月播种,秧龄30 d左右,晚造7月中旬播种,秧龄18 d左右,培育适龄带蘖壮秧。

4.2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秧苗长到适当程度移植,栽插每株插2~3苗,2.0万~2.3万·667 m-2,规格为16.7 cm×20 cm,浅栽匀插;3~4叶龄抛秧抛植。

4.3 施肥合理,节水灌溉。

在中等肥力田种植,整个生育期施氮量为9~10 kg,前期约施用75%,中期约25%。氮、磷、钾比例1∶0.5∶0.65为好;在肥力较足或台风雨较多的地方要注意增施钾肥。水分管理宜实行浅水养分蘖,苗足露晒田,后期保湿润的措施,谨防过早断水,以免影响谷粒充实饱满。

4.4 防治病虫害

粤银软占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强,因此在广东地区栽培要重点防治白叶枯病,确保稳产高产。插秧前1周大田喷施1次除草剂,在整个生长周期中,随时对田埂喷洒除草剂,同时结合人工除杂除草。注意观测田间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情况,结合观测站发布的信息,及时做到重点防治各类螟虫、稻飞虱等主要虫害。

5 保持品种种性和种子生产的技术要点

为了防止粤银软占大面积推广种植后,由于自然和人为的混杂而降低种子的纯度,影响增产能力,应做好如下工作:

5.1从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到收获贮藏的每个环节都要防止机械混杂。

5.2采用单株繁殖,见穗到齐穗期除去异型株,以防止生物学混杂,有条件的最好采用前作为非水稻的田块作种子繁育田。

5.3选择土质较好,排灌方便的田块作种子生产田,增施磷、钾肥,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以获得纯净健壮的种子。在广东4月初插植,7月10日左右收获,晚造8月初插植,11月上旬收获。

猜你喜欢

米质叶枯病稻瘟病
水稻已克隆抗稻瘟病基因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多年生稻白叶枯病抗性评价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稻瘟病抗性基因对安徽省稻瘟病菌种群抗性的影响
43份高结实率四倍体水稻米质检测分析
ATK植物营养水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张运航
适宜稻—鳖共生模式的水稻品种筛选研究
红掌帚梗柱孢叶枯病菌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