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江湖儿女》叙事策略分析
2019-05-27郭倩
郭倩
【摘 要】贾樟柯影片中的“江湖”扎根于小县城日常生活,着眼于人物情感纠葛,生活化的反映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以独特的视角强调在人物的聚散离合中寻找“江湖”。本文试图从叙事结构、叙事线索以及叙事主题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影片《江湖儿女》的叙事策略,从而探究身处“江湖”的儿女在时代变革下的命运变迁。
【关键词】贾樟柯;江湖儿女;叙事结构;叙事线索;叙事主题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1-0087-01
《江湖儿女》这部影片为我们讲述了“斌哥”与“巧巧”跨越17年的爱情纠葛。贾樟柯导演从独特的叙事角度,以“江湖”为背景来看社会的激烈变化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在男女主人公的聚散离合中体会新世纪头二十年中国的变化以及人物命运的起伏。
一、叙事结构:三段式叙事结构
叙事结构,有时称为叙事结构模式。“影片的叙事结构是生命的骨骼和主干,是确立一部影片的基本面貌和风格特征的最重要的方面。一部影片之所以能给观众以某种新鲜的感受、心灵的触动或情感的荡漾,除了其主题的深刻和人物形象的丰满充实之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其叙事结构的架构别出心裁、恰当得体,富有敘述上的层次感、节奏感和艺术韵味。”[1]影片是一个三段式的叙事结构,是一种特殊的非线性叙述结构。这三个时间段分别是2001年、2006年及2018年。在空间上从大同到三峡奉节、新疆再回到大同。第一段故事讲述了男主人公的辉煌与女主人公的坚守;第二段故事是男女主人公入狱和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追寻;第三段故事是男主人公的落寞与女主人公的重生。通过这三段不同时空的讲述,贾樟柯导演让我们看到了男女主人公在时代变革中的成长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无奈。
二、叙事线索:逆向、双线的人物命运变迁
《江湖儿女》这部影片有两条叙事线索,分别从“斌哥”和“巧巧”展开,影片看似是以“斌哥”作为江湖中的大哥为主线,讲述他在江湖的崛起和衰落,实则“巧巧”才是影片的叙事主线。
(一)“斌哥”对财富和权力的执念。影片中“斌哥”黑白通吃,在关二爷面前化解恩怨,迪厅跳舞也要藏一把好枪。在电影符号学中,枪是暴力,是权力,而财富和权力正是他在江湖的执念,是他的身份和地位。所以在“巧巧”替他顶罪后,他拒绝见她。因为他的尊严和骄傲让他无法面对一个替他顶罪的女人。他对财富和权力的执念不许他一事无成回到故乡,因此他躲在奉节,想要干出一番事业。但此时的江湖已不是原来的江湖,曾经的江湖情义在利益面前一文不值。而“斌哥”在时代的飞速变化中只能是“空有一腔热血”,最终因饮酒过度瘫痪,成为江湖最不合时宜的存在,使得影片的男性形象呈现了一个逐渐变弱的过程。
(二)“巧巧”对爱情的坚守与释怀。“巧巧”作为“斌哥”的女人一出场就始终围绕着他,她所认定的就只是“斌哥”这个男人。因此,在“斌哥”被新势力群殴之时向天空开枪,五年牢狱中“斌哥”没有看望过她一次,但“巧巧”出狱后依旧踏上了寻找“斌哥”的道路。而在得知“斌哥”有新女朋友,遭到爱情背叛后,她也只留下了“让他自己和我说”“你和我没关系”这两句话就离开了,这是她对爱情的坚守。而直到“巧巧”告别了火车上的骗子、向往新疆的幻想破灭以及看到飞碟之后,她终于释怀了,她明白自己不过是执念的囚徒。最终“巧巧”回到大同,开了一家麻将馆,自己当起了老板,她终于接受现实,获得重生。影片中我们看到“巧巧”的执念、释怀与重生,每一个转折都让我们看到了女性力量的强大,同时“巧巧”才是串联时代变化的线索,真正读懂江湖的人。
在影片开始,“斌哥”教“巧巧”开枪时说,他是跑江湖的人,而“巧巧”认为她不是。但在影片结尾,“巧巧”推着“斌哥”的轮椅又一次站在火山口时,她告诉“斌哥”,你不再是江湖中的人,但她认为自己是。此时男女主人公的地位是一个逆向的变化过程,但影片最终呈现的结果其实是男女主人公的地位相同,因为没有“斌哥”就没有“巧巧”最后的强大,没有“巧巧”也无法让“斌哥”看到所谓的江湖情义终究抵不过利益。
三、叙事主题:时代变迁的思考
影片的叙事主题反映影片的思想内涵,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不仅靠曲折的情节和丰满的人物形象吸引观众,更重要的是通过影片深刻的文化意义和文化内涵引起观众对于人性和社会的思考。[2]《江湖儿女》这部影片通过在大的时代背景变革下探究小人物的命运变迁。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经历了相爱与背叛,他们分离又重逢,但最终没有走入家庭,这是电影的基本叙事。同时用“巧巧”这个角色与时代对话,再现人物在时代变迁下的不同人生抉择,从而找寻对于自己的身份认同,既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无奈,也看到了人物在时代变革中的成长,要懂得顺势而为并坚持自我。
四、结语
贾樟柯导演作为第六代导演人的代表,在创作领域一直保持着他对世界独特的认知以及独有的艺术手法。本文通过对《江湖儿女》这部影片的叙事策略分析,致力于更深刻的理解贾樟柯导演眼中的“江湖”、新世纪中国的发展和变迁以及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从而引起大众的社会共鸣。
参考文献:
[1]李显杰.电影叙事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2]马建阳.恶与善的纠缠—浅论“反转”对于电影《烈日灼心》叙事主题表现的贡献[J].美与时代(下),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