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悟空传》电影改编研究
2019-05-27苑永嘉
苑永嘉
【摘 要】电影《悟空传》的上映,引起了各界的热议,褒贬不一。本文从主题、人物、情节、影像呈现等方面,分析小说《悟空传》电影改编的得失,以期解开“中国式”大片成败的谜团。
【关键词】悟空传;改编;“中国式”大片
中图分类号:J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1-0064-03
小说等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的现象,一直都有。近年来,电影IP概念大行其道,将有影响力的小说改编成电影,更是当下电影制作的捷径。奇幻电影《悟空传》就是改编自今何在的同名畅销网络小说。近年来,中国奇幻大片陷入了一个怪圈,制作投入动辄上亿,却屡屡遭遇票房、口碑滑铁卢,但奇幻大片的制作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本文就以小說《悟空传》的电影改编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成败得失,以期解开“中国式”大片成败的谜团。
一、《悟空传》简介
(一)小说。《悟空传》是今何在(原名曾雨)最先在新浪网金庸客栈上连载发表的长篇小说,共二十章。该书讲述了悲剧英雄孙悟空、唐僧等人对命运的抗争,以现代人的角度重新解读《西游记》的某些情节,通篇弥漫着作者对当下的思考。该书2000年出版后引起广大网民的阅读高潮,在网络上一直享有“网络第一书”的美誉。[1]2009年,在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和中文在线主办、长篇小说选刊杂志社等承办的“网络文学十年盘选”活动中入选十佳人气作品。这些赞誉是这部小说价值的写照,说明小说是成功的。
(二)电影。《悟空传》是新丽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磨铁娱乐有限公司和上海三次元影业联合出品的奇幻电影,由郭子健执导,彭于晏、倪妮、欧豪、余文乐、郑爽、乔杉、杨迪联袂主演,俞飞鸿特别出演。该片改编自今何在同名小说《悟空传》,讲述了五百年前,未成为齐天大圣的孙悟空,不服天命,向天地诸神发起抗争的故事。[2]
该片于2017年7月13日在中国内地上映。五百年前,魔王战诸神而败,转世重生。天庭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出身低贱的悟空,狂傲不羁,藐视神权,大破各处规章戒律,无视满天神佛星仙。结界桥一战,悟空等不慎落入凡间,虽历尽浩劫,却找回自我,亦收获了爱情与友情。找回自我的孙悟空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反抗天庭的战斗中,经历浴火重生,最终邪不压正,反抗成功。
二、原著与电影
(一)主题。小说《悟空传》中的悟空是反对神的,他是由石头变的,是神之外的生灵,而他认为神和万物都是平等的。而神认为自己高人—等,要万物都诚服于自己的管理之下。悟空却要改变这一切,与神作斗争,虽然每次都伤痕累累,但他乐此不彼。小说中的孙悟空是一个隐喻,它象征着对神圣的中心、等级制度合法性的质疑,象征着对权威的对抗。
电影也试图表现反抗的主题。但电影的主题不是通过情节的发展自然而然呈现出来的,而是试图通过演员的台词直接喊出来。剧中的孙悟空一遍又一遍郑重其事、声嘶力竭地宣称自己要反抗,但没有具体的行动和细节进行呈现,宣教的意味多于具体的表达。
小说的核心主题是爱情。但这种爱情,又与我们世俗世界里男女相爱有所不同,孙悟空对紫霞只是一种非情欲的感情,代表着对往日的依恋。而紫霞对孙悟空是对英雄的崇拜,她并不了解他的内心。《悟空传》让我们看到了孙悟空的内心世界。当孙悟空紧握着紫霞的纱巾,终于心死的时候,这时的他无论是否深爱着紫霞,也绝不仅是一只没有感情的石猴了。“每个人出生时都以为这天地是为他一个人而存在的,当他发现自己错了的时候,他便开始长大了。”孙悟空本来就是一个英雄,而不是言情剧中的奶油小生,所以在《悟空传》中孙悟空没有爱得死去活来。
电影中着重展现了孙悟空与阿紫的爱情、天蓬与阿月的爱情,杨戬与无名老奶奶更多的是亲情,其他人物基本不涉及爱情了。可见电影的主题是反抗,而不是爱情。这种改编策略是有效的,因为小说用了较大的篇幅刻画缠绵悱恻的爱情,而电影在短短两个小时之内,选择对抗性较强的“反抗”主题,既容易聚焦情节,又容易吸引观众,同时还能够带出“爱情”的次主题。这种基于电影自身特性,而有选择性地进行主题调整是合理的,也是成功的。
(二)人物。小说将孙悟空塑造成为一个为自由而义无反顾的反抗者,一个悲剧英雄。为了得到自由,他学法术、夺定海神针、撕毁生死簿……他每一次胜利的结果都是更深层次的伤害。他是要妥协于神仙的规则活下去?还是要在战斗中死去?是孙悟空遇到的最难抉择。小说中,为了突出孙悟空的悲剧英雄色彩,作者让孙悟空选择了不断战斗最终在和自己的搏斗中死去。穿透小说奇幻的外衣,我们看到作者代表的青年,对当下年轻人生存处境的思考。孙悟空迷失自我之前的洒脱与快意,代表了青年人渴望被成年人所认同、渴望建功立业的心境,所以说,小说获得了众多青年读者的拥趸,也就不足为怪了。
在今何在的《悟空传》中,那种曾经代表正义、充当英雄,具有典型化、脸谱化的形象发生了彻底的转化,他们被描绘成猥琐、自私、贪生怕死的形象。玉帝懦弱无能、王母蛮横霸道、如来唯我独尊、众神自保性命的嘴脸,难以让人对这群神仙产生敬意。每一个形象都被赋予了丰富与复杂的价值内涵,超越了《西游记》中形象的单向性和特定化。每一个形象自身都矛盾重重、行动不居,让人琢磨不透。他们都超越了原有的形象阐释框架和解释规范,不断冲击和修改我们已有的期待视野。如果我们再用正义与邪恶这个二元标准来划分《悟空传》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会显得捉襟见肘、苍白无力。从这个意义而言,小说《悟空传》对人物形象的反类型化策略,极大地增加了我们对生存状态、生命价值、个体性格那些内在冲突的悖论、丰富性与多样性的理解。[1]
而电影《悟空传》中的孙悟空,开始不像是反抗者,更像是捣乱者。他来到天上的学校无所事事,惹是生非。接着插入回忆过去的场景,在孙悟空与菩提老祖的互动中,观众看到的是满身怨气的孙悟空,不知所以然地喊着苍白无力的反抗口号。反抗之所以显得苍白无力,是因为在影片中没有展现上苍毁灭美丽花果山时猴子恨得咬牙切实的场景。这让我们对孙悟空为何愤怒、为何反抗,不能感同身受。所以,观众每每看到猴子咬牙切齿地说要反抗的时候,都感到莫名其妙。
电影中的孙悟空,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莫名其妙。他的所作所为,缺少前后因果逻辑,显得非常唐突。这里不是探讨电影中孙悟空的角色塑造与小说中的差异问题,而是电影中的孙悟空根本没有立起来。角色的言行,变成了导演的传声筒——机械、死板。
作为电影中最重要的角色孙悟空都没有塑造起来,那么其他角色可想而知。阿紫与天尊虽然设定为母女,但他们既不像母女,又不像主仆,更多像是陌生人,没有情感的交流与碰撞。阿紫与孙悟空的感情一直没有建立起来,再加上不合时宜的搞笑设计,使得阿紫与孙悟空的爱情,像是“过家家”,根本上升不到旷世绝恋。杨戬很长时间像个犯错的孩子,来到花果山,又认了个干娘,到结尾却将矛头转向天尊,让人不知所云。卷帘从头到尾就是负责搞笑的,人物相对鲜活,但跟主题关系不大。大反派的设定游移不定,一会儿是毫無人格化的笼统的“天庭”,一会儿又是一尊代表上苍的塑像,最后硬生生把天尊塑造成了大反派,而天尊这个角色塑造得非常机械。为了表现天尊的冷酷无情,她从头到尾一个表情、一种状态,甚至到了高潮场景,她依然无动于衷地变成了“巨人”,等着孙悟空把自己打得粉碎。天尊的冷酷无情和作恶多端,却没有一个情节予以展现。
更荒诞的是设计了个妖云的角色,从形象上看就是一片乌云,而在角色的设定上,它又是拟人化的妖,不仅有前世,还喜欢吸水、吸人,还会被红布做成的“晚霞”所吸引,最后还神奇地被几个流落人间、失去神力的“凡人”给诱捕了。
总之,电影《悟空传》的人物塑造过于机械、呆板,没有塑造出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物。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则是反传统的、反权威的,将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消解,又注入了现代人的灵魂和思索,相对来说丰满、生动。
(三)情节。小说的情节不按《西游记》中单一的叙事模式推进,而是分三条线索展开叙述:一是猪八戒和阿月之间不离不弃的爱情;二是孙悟空与紫霞热烈却又压抑的感情;三是唐僧与小白龙之间哀婉的情意。故事在猪八戒、孙悟空、唐僧三者之间不断转换,每个故事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共同拼接成了完整的故事。[1]
电影《悟空传》抛弃小说原作中松散的结构方式,采用线性的时间叙事,以孙悟空的“三生三世”为主线;空间主要涉及天界与人界两个空间,把小说叙事结构改造得极为规整。[3]电影的主线是孙悟空对天庭的对抗,而在对抗的过程中,夹杂着孙悟空与阿紫之间的感情、天蓬和阿月之间的爱情、杨戬与老奶奶的亲情、上苍与阿紫之间的母女情。这些副线各自独立,但被硬生生地串在了一起。副线没有为主线服务,没有与主线产生实质意义上的互动,这造成了影片“形聚而神散”,整个故事支离破碎。这与原小说“形散而神聚”完全相反,从效果上来看,这种改编导致剧情散乱、失真,这是电影改编失败的重要原因。
整体上,电影《悟空传》的情节不合理、不可信。整部电影充满了低俗的无厘头恶搞,不仅不能够很好地推动剧情的发展,还影响了影片的节奏,破坏了整体氛围。例如,天尊本来应该管理天机大事,却天天管着一个“培训学校”,还要亲自“授课”;作为统御万物,最为神秘的天机处,却可以随便参观,甚至允许不明来历的“陌生人”——孙悟空参观……总之,情节生搬硬套,没有严密逻辑,给人东拼西凑的感觉。
电影中情节的设定,不仅游离在主题之外,而且俗套。从孙悟空像狗狗一样蹲在阿紫身边、阿紫死在孙悟空怀里等场景都可以看出《大话西游》的浓重痕迹。[4]再如,孙悟空与阿紫、杨戬等人掉落人间,失去神力,诱捕妖云,其实和主剧情没有多大关系,后面才通过天兵的袭击,将剧情拉回。
(四)影像呈现。《悟空传》与同样是魔幻巨制《封神演义》在场景的展现上风格一致,那就是“西化”。电影中的天界,没能呈现出小说中所描绘的奇幻的东方世界,更多是西化的暗黑空间、古代的宫廷学校。巨大的天机仪,很像一只有边框的地球仪。将统御万物的神秘力量简化为一个西式的仪器,既不符合小说的设定,也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场景、道具、人物造型的设计偏西化,例如,巨大的天机塔,是由整齐的石块累积起来的,更像是西方的城堡。天庭的天牢里充满了巨大的锁链、粗壮的大理石圆柱、整齐的台阶、精密的机械等,俨然是西方的监牢。而最终的决战场景,又像是《阿凡达》中哈利路亚山的暗黑版。
人物造型也是西化的,甚至直接拷贝西方影视作品。例如,天兵的形象,更像是《指环王》中的戒灵——黑色的面具,黑色的披风,为了强调天兵的邪恶,更是加上了黑烟。仙界的打斗,没有东方式法力的打斗,更多是冷兵器在特效的加持下的浮夸呈现……
三、小说电影改编评价
改编成败的标准,很难准确界定,但小说《悟空传》电影改编的失败,有目共睹。电影《悟空传》所遭遇的差评,很容易理解。它的主要问题是平庸,而不是与小说《悟空传》的差异度。[5]小说深刻而丰富的内涵——爱情和反抗,到了电影里却成了空洞的口号。小说中鲜活的人物,到了电影里却成了机械、呆板的导演“传声筒”。情节上,小说《悟空传》本身非常散文化和意识流,剧情也不紧凑,适当的删减和改编都是正常的,但电影的情节毫无章法,缺少最基本的因果逻辑。在影像风格上的“西化”,更多是拙劣的模仿,既不利于影片主题的表达,也不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国观众的审美……不从小说影视改编得失上进行分析,单从影片本身来讲,整个电影也是失败的。
按常理来说,优秀的小说为电影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电影《悟空传》除了打斗特效制作得热闹之外,整个影片乏善可陈,这与近年来的其他魔幻巨制一脉相承。《无极》《封神演义》《鲛珠传》……一个个都是大投入、大制作,却讲不好最基本的故事。中国式大片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怪圈所反映的问题,值得警惕。笔者认为,之所以陷入这样的怪圈,很大程度上源于对特效大场面的追逐,忽视了对故事的打磨;对大IP、大制作的盲目迷恋,缺少对观众、对电影的尊重,对资本回报的用心多于对影片制作的用心。
参考文献:
[1]悟空传(今何在著长篇小说)百度百科[EB].https://baike.baidu.com/item/悟空传/30167.
[2]悟空传.百度百科[EB].https://baike.baidu.com/item/悟空传/15853502?fr=aladdin.
[3]孙胜杰.从小说到电影:《悟空传》的叙事重构与情怀消费[J].电影文学,2018(07).
[4]李小歌.“西游”题材影视的大众文化传播策略研究——以电影《悟空传》为例[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8(3).
[5]苏七七.IP时代与青春旧影——《悟空传》的叙事重构及其问题[J].电影艺术,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