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破阵乐》成为宫廷大曲之路
2019-05-27杨铭
杨铭
【摘 要】《破阵乐》在民间产生,隋朝末期战乱,军队四处征伐与百姓接触频繁,此曲逐渐传入军队。此曲的传播是在秦王李世民征讨刘武周之时,主要是百姓称颂李世民的英勇事迹。在李世民战胜之后,此曲更为广泛地被人们传唱。当李世民即位皇帝后,此曲越发被重视并达到其表演的鼎盛期,同时也成为唐太宗发挥“乐”的政治教化功能的典型代表。此曲能够在唐代拥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并且流传至今,其原因耐人寻味。不仅仅是其可以宣扬太宗的武德,更重要的是它所体现的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和军事策略。同时寄托了太宗对子孙后代的美好愿望,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在唐代成为了不可取代的宫廷大曲。
【关键词】破阵乐;源流;发展;宫廷大曲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1-0044-01
《破阵乐》作为唐朝重要的大曲,被称为唐朝“第一乐曲”。关于其创作的起源,众说不一。据《通典·乐六·坐立部伎》所记载:“太宗为秦王时, 征伐四方, 人间歌谣有《秦王破阵乐》之曲。”[1]可以看出此曲是由民间产生。根据历史可知此曲传播至军队的时间大致是从秦王李世民四处征伐到其登基称帝。在秦王李世民征讨刘武周之时,军营和民间广为流传称颂秦王李世民征战中英勇事迹的《秦王破阵乐》,而在秦王李世民战胜之后,《破阵乐》在军营和民间更为广泛地被人们传唱。民间和军中所唱的《破阵乐》只属于歌曲,《历代歌辞》曰:“《破阵乐》,小歌曲。”[2]李世民在任秦王时, 由于功勋显著, 因此老百姓用此曲来表彰其丰功伟绩。李世民很喜欢此曲的含义和内容,将其保留下来,在他还是秦王的时候,就命令乐工将其编成为了舞蹈。
随着唐太宗登基,《破阵乐》也进入了宫廷表演。太宗将此曲用于宫廷宴飨。“贞观元年正月三日,宴群臣,奏《秦王破阵乐》。”[3]这是《破阵乐》第一次正式演出。后来朝廷将其做了进一步改造,参与改造的有精通乐律的乐官和德高望重的大臣,还包括唐太宗自己。改造后的《破阵乐》,被赋予更多新的内容,演出气势十分磅礴。有史料记载:“左圆右方,先偏后伍,交錯屈伸,以象鱼丽,鹅鹳。命吕才以图教乐工百二十八人,被银甲执戟而舞,凡三变,每变为四阵,象击刺往来,歌者和曰:‘秦王破阵乐。”[4]《破阵乐》的地位越发显赫,它成为宫廷表演、军中表演最为重要的乐曲之一,在郊庙祭祀、宴请群臣和军队庆功的时候都被广泛使用,并且在民间也广为流传,成为雅俗共享的乐舞。唐太宗从登基开始每一次群臣宴会必奏《秦王破阵乐》, 并将其归纳为武舞, 演出效果令人振奋。 在这一时期唐太宗除了把《秦王破阵乐》用于宴会场合之外, 还放入了雅乐。贞观年间,在宴会时第一遍演奏文舞, 第二遍和最后一遍演武舞, 太庙降神用文舞。另外演出时皇帝及其他观者必须站立观看,可以看出它在宫廷乐舞中的地位。“享宴奏之, 天子避位, 坐宴者皆兴”。[5]
《破阵乐》之所以能在唐代成为如此重要的宫廷乐曲,不仅仅是因为其称赞了李世民的英勇神武,其可以用来庆祝军功,还有其他原因。首先,它具有政治教化功能。历代统治者在建国初期都要建立自己的礼乐制度,并将自己的治国思想融入礼乐制度之中,以此来加强对国家的统治管理。而《破阵乐》就是太宗通过礼乐来实施政治教化的典型代表。《秦王破阵乐》是武曲,代表着武功,在太宗时期,朝堂演奏《秦王破阵乐》时,通常会配合文曲《功成庆善乐》。两者配合演奏,刚好反映了统治者文武并用的治国方针和军事策略,也突出反映了唐朝的音乐审美观念,即重武尚文,表明了唐太宗不忘本心。天下确实是靠武功打来的,但治国策略和思想是以文治德并不是为了宣扬功德。太宗本身还是十分谦虚的,认为功劳可以宣扬但不能够过度夸赞。《破阵乐》寄托了太宗的治国思想,其政治教化意义不可小觑。因此它能够经久不衰。
其次,《破阵乐》产生于隋末唐初的民间,从而很好地吸收了隋代音乐以及当地民间文化的精华。在李世民登基后,经过不断地完善又吸收了唐代优秀的乐舞文化,最终形成了一部融歌、舞、器于一身的大型乐舞,并深得太宗喜爱,气势恢宏。在当时《破阵乐》可以说是最先进的乐舞文化,对当代以及后世乐舞文化的发展和创作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唐太宗时期是《破阵乐》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从一个民间的俗乐变成了宫廷曲,同时它的属性也发生了改变,从一个娱乐性的带有民谣风格的小曲成为了具有仪式性的宫廷乐曲。
除了《破阵乐》所体现的军事思想和治国策略之外,唐太宗还有其他目的,就是拨乱反正、兼修大礼、以示子孙。此曲寄托了唐太宗对子孙后代的美好愿望,希望他们也可以继承太宗的礼乐制度及通过作乐来达意的传统。同时唐太宗想通过此曲来警示帝王后代要戒骄戒躁、安国兴邦。
由于众人的付出,《破阵乐》一步一步地被丰富完善,最终蜕变成为盛大的作品,成为时代的经典。之后该乐舞根据不同君主的需要几次更名, 唐太宗曾将该曲更名为《七德舞》。唐高宗时更名为《神功破阵乐》, 唐玄宗时更名为《小破阵乐》等。唐太宗时期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后来随着朝代的更替,其逐渐消退,但因其曲风辉煌,演奏气势磅礴,使其在今天仍不断被改编引用。
参考文献:
[1]杜佑.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3.
[2]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八十)[M] 北京:中华书局,1979.
[3]王溥.唐会要[M] 北京:中华书局,1998.
[4]宋·欧阳修等.新唐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86.
[5]刘昫.旧唐书(卷二十九)[M] 北京:中华书局,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