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形象的传承与创新
2019-05-27王毅
王毅
秦腔经典《三滴血》创作于1918年,首演于1919年,是著名剧作家范紫东的代表作。这部戏最突出的成就在于:沿袭了明清传奇以“双线结构”为基础的编剧传统,保持了古典戏曲经典中最繁复的“三审三问”“双生双旦双团圆”的故事模式,讲述基于家庭财产纠葛而引发的两对青年男女、四个家庭在秦晋两地的辗转离合,用他们的悲欢喜怒直接嘲讽了“尽信书”式的教条武断作风所带给普通百姓的苦难悲怆。该剧作为近代秦腔新创作剧目的杰出代表,继承了古典戏曲时期的艺术法则,在剧目思想、人物塑造、情节铺叙中表达现代观念,诉诸现代思想,很好地解决了艺术传统与时尚创新的矛盾。
《三滴血》历经八代演员传承发展,百年来《三滴血》常演常新,已经成为易俗社乃至秦腔的代名词。2018年,迎来了《三滴血》的百年华诞,为了传承发展这一经典名剧,易俗社青年演员集体传承了这一经典剧目,通过近一年时间的排练,礼请老艺术家为青年演员锤炼基本功,口传心授表演技巧,终于在2018年4月青春版《三滴血》成功上演。我在剧中扮演阮自用一角。
《三滴血》是易俗社百年经典名剧,堪称易俗社的“看家戏”,具有极强的品牌号召力,观众对剧中剧情、音乐、表演、人物唱段也已是到了耳熟能详的熟悉程度。当我接到排演通知时,我的内心非常激动,激动的是自己可以成为青春版的传承演员,能与这部百年名剧产生联系。但同时也非常忐忑,原因在于这是一部经典名剧,上一代表演艺术家他们的功力和艺术素养已经将人物刻画至一个我们后辈非常难以企及的高度,我们现在传承这部剧,背负的压力实在是太大。况且,在我的个人从艺生涯中,自小以二花脸为主要行当,虽有时候也兼演丑角,但那都属于次要角色,此次饰演《三滴血》阮自用这一鲜明的反面人物形象,我是第一次如此大的尝试,虽说《三滴血》这部戏的各个角色行当戏份非常均等,且没有大段的唱腔,做工方面的要求也较为轻松,但由于其经典之意义,我依然不敢轻视,因而压力也是可想而知。临到排练之际,我还是在犯难,后来经导演、同事们的帮助鼓励,尤其是传承老师的悉心教导,我开始树立信心,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学好演好这一人物,传承好《三滴血》。
戏曲远离生活,但忠于生活。远离生活指的是它的表现形式,具体表现在“四功五法”的虚拟性、写意性表演;忠于生活的内涵在于其人物动作、形象塑造、心理活动要追求人物性格的艺术真实。换言之,必须要让观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将人物塑造的真实,将戏剧的冲突矛盾用戏曲特有的形式展示出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达到入情入理,将人物演好、演活。
戏曲舞台上丑角的形象塑造在基于原剧创作的人物设定基础之上,考量的是演员的表演。作为演员,首先要充分理解剧本的思想内涵,洞察剧作家在人物情节关系、人物形象设定方面的动机,在《三滴血》中,官衣丑晋信书是一个亦正亦邪归于愚的封建官僚形象,其人物具有读书致用的理想,但由于其古板陈旧,因而做出荒唐之事。而作为第二丑角的阮自用,其家住北村,家境殷实,读过几年诗书,但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奸诈之徒,其人物设定上本是就是完全的反面角色,阮自用垂涎李晚春,托媒不成便心起歹意,害得李家夫妻姐弟分散。在《三滴血》中,对于阮自用这一人物,剧作家虽然着墨不多,但人物性格鲜明,反派的形象跃然纸上。如在“灵堂”一折中,阮自用假模假样前来吊孝,其哭声之悲怆,咋一听是如丧考妣,但当其套的实话,试探性的目的被揭穿后,马上原形毕露,一副卑鄙无耻的流氓模样活灵活现。“二滴”一折是在公堂之上,阮自用慷慨陈词,义愤填膺,巧舌如簧,有理有据的将是非颠倒,迷惑晋信书,结果落得这一冤案。这两折是该剧中阮自用的核心段落,虽然简短,但为我们把那个封建时代的恶势力形象淋漓尽致的展示了出来,当善良与弱小得到恶势力的欺凌时,观众也随着戏剧的矛盾在激化情感。这是阮自用这一形象在该剧中的独特魅力之所在。戏剧是夸张的艺术,饰演这一人物,要将此人的“巧舌如簧”“奸诈”的个人特点理解透彻,运用夸张的表演技巧在有限的人物形象表達过程中展现出来,在排练和表演时,我不断锻炼自己的道白能力,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训练和尝试,终于将阮自用公堂陈诉那一段的道白抑扬顿挫的表达出来,成为表演的加分项。这些表演的训练都是在充分理解剧作中人物设定的前提下开始的。
在《三滴血》中,阮自用这一人物之所以设定为丑角而非白脸,深思其原因在于阮自用这一人物身份之微。看似读书之人,但却好色贪婪,细究其人物形象,并非十恶不赦之大奸之人,剧作家在此是留有了余地,可能是为了突出整个剧的喜剧色彩,因而并未树立非常对立的角色形象,反而以丑角这种的形象来弱化矛盾,强化喜感。
易俗社的《三滴血》传承百年,在排演阮自用的时候,我将1960年拍摄的戏曲艺术片《三滴血》反复观摩学习几十遍之后,终于体会到“只有量的积累才能促成质的飞跃”这句话的内涵。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都是老一辈艺术家反复锤炼的结晶,戏曲是门古老艺术,今天的我们首先唯有用心继承才能在新时代里做到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