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实施路径探析
2019-05-27单文周
【摘 要】现代学徒制试点是我国深化产教融合、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形式。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实施路径是否合理,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教育能否顺利开展的前提。基于此,文章在对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提出背景、实施主体的认识误区、实施原则及实施路径设计思路作全面分析基础上,进而重点对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实施路径进行了深入探索,即如何选择合作企业、选拔导师团队、制定学徒培养方案、校企联合培养以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并对实践个案作简要概述,同时提出了相关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试点背景;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9)05-0063-07
现代学徒制试点是我国深化产教融合、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形式。2015年,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正式启动,教育部遴选165家单位作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行业试点牵头单位。2017—2018年,教育部又先后遴选203家和194家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同时,各地区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也全面启动。然而,随着现代学徒制试点规模逐渐扩大,暴露的问题也日益剧增,特别是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主体校企双方诸多认识误区的存在,导致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实施路径“五花八门”,试点整体成效甚微。因而,全面探析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实施路径,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提出背景及实施主体认识误区 2015—2018年,第一、二、三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达562个,各省市的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也在紧急地开展之中。然而,在当前现代学徒制试点实践中,不免也出现了一些滞缓因素,其中,现代学徒制实施主体认识误区存在,是滞缓学徒制教育快速发展的最大障碍。
(一)现代学徒制试点提出背景
我国职业教育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既是当前国际职业教育发展大趋势,也是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
1现代学徒制是当前国际职业教育发展大趋势
现代学徒制始于联邦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其职业教育的主导模式,推动了本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国家纷纷加以借鉴。在不同的国家体制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现代学徒制实施形式有所不同。[1]当前,许多国家都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英国于2010年起至今培养学徒已达300万人,其经济和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美国也积极现代学徒制,许多州都出台了相关政策并投入一定的资金,支持学徒制发展,有效促进了其社会经济快速发展。[2]可见,在当今国际社会,现代学徒制已成為许多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促进本国社会经济发展。
2我国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的迫切需要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进行改革。首先,我国产业发展转型提速亟需大量人才。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推进,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岗位培养的方式培养出行业企业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从而全面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其次,我国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所培养出职校毕业生不能适应市场岗位需求、校企合作发展困难重重、“技工荒”现象普遍存在等。因此,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迫在眉睫。
鉴于此,2011年6月,教育部召开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国家试点推进会,正式提出现代学徒制试点。2011年下半年,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在国务院2014年制定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中明确提出,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要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2015年,教育部牵头遴选了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就在这样背景下应运而生了。2017年、2018年,教育部已牵头完成了第二、第三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遴选,同时,各省市的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也在不同程度地推进之中。目前,全国上下积极响应现代学徒制试点号召,努力将现代学徒制教育打造为各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助推器”。
(二)现代学徒制实施主体认识误区分析
“误区”是指较长时间形成的某种错误认识或某种错误做法。现代学徒制实施主体认识误区存在,不仅造成校企双方巨大的物力、财力和人力的浪费,而且它将直接影响和阻碍了现代学徒制试点整体的有效推进。目前,我国试点工作尚处于摸索阶段,众多企业、学校对“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实施路径”缺乏深入地了解,在实践中出现了诸多认识误区,致使试点工作盲目。随着国家级、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规模不断扩大,职业院校的认识误区,愈加明显和突出。
1学校易唱独角戏,校企合作不深
在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职业院校并非是唯一实施主体,需要坚持双元育人,缺少企业的深入参与,现代学徒制就是一个花架子 。企业充分参与,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基本要求。由于大部分企业和职业院校都未有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经验,也没有双元育人责任意识,导致学校唱“独角戏”,比如在制定学徒培养方案、导师团队选拔、课程开发等工作中,都被学校独自包揽。问其原因,有学校表示“自己能做的就自己做,没必要或者过多给企业添麻烦”,事实上,这恰恰反映了职业院校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一个严重误区。听起来,这似乎“合情”,但未必“合理”。从而使得校企合作不够深入,校企双方始终处于浅层次合作。
2专业选择贪多求全,学徒培养难以为继
在试点中,一部分试点学校过分追求试点专业多而全。这部分职业院校认为,学校办学实力可以通过更多专业实施学徒制教育来体现;也有另一部分职业院校认为,通过开展更多的学徒制专业教育可反映和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事实上,这是学校管理者全然不顾该专业是否适合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一种严重表现,其并没有认真考虑该校是否具备全面实施现代学徒制条件、该专业是否适合开展学徒制教育,结果导致学徒培养总是难以为继。如云南某职业学院,在2015年现代学徒制试点中,未经过缜密的专业教育评估,就将4个专业同时开展学徒制教育,在一年之余,其中的3个专业的学徒教育就以失败而告终。在当前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中,专业选择贪多求全,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3崇尚锦标主义,学徒培养名不副实
当前,很多职业院校和企业在学徒制教育中,乐于按照我国传统的师徒结对仪式,为师徒举行拜师礼和颁发结对荣誉证书。举行这类仪式感很强的拜师礼,这极具中国特色,这无可厚非。然而,这部分职业学校和企业只知道重视邀请新闻媒体作大场面的新闻报道,有崇尚锦标主义之嫌,即追求形式主义,过分重视社会名声,而忽视学徒制教育中学徒培养办法、措施和质量提升的具体落实,致使现代学徒制教育名不副实,学徒技艺没有真正地得以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及其家长对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效果的质疑。
4对企业利益重视不够,行业企业参与度不高
利益驱动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当前,与我国现代学徒制建设发展相关的法律体系还不完善,导致在校企联合培养中,企业没有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首先,由于企业要给学徒提供培训学习场所,并为学徒提供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不仅投入大,还可能影响正常生产;其次,学徒离职率高,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周期一般为三年,学生在这期间有可能离职。学徒流失问题是企业前期比较担心的,实力弱的中小企业对此甚是顾虑。若不充分考虑企业的利益诉求,企业参与热情低,也在情理之中。
事实上,要有效推进现代学徒试点的稳步发展,必须从根本上杜绝上述这一系列的认识误区的发生。同时,也需要深刻去把握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实施原则以及实施路径设计思路。
二、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原则及实施路径设计思路 现代学徒制是校企深度融合、校企联合培养学徒的一种重要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知识主要由学校教师负责教学,而技能传授主要由企业师傅完成,其核心是岗位培养、岗位成才。[3]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目标是产与教、校与企的深度合作,旨建成一种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训导体系,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这一目标的实现,须清晰地理解和掌握试点的实施原则和路径设计思路。
(一)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原则
现代学徒制试点须按照相关的实施原则有序推进,方可取得实效。通过对教育部2014年制定《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2018年下发《关于做好2018年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以及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全面解读,对当前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原则可阐述为:
一是坚持政府统筹,协调推进。要积极配合政府统筹协调,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来统一推进现代学徒制发展。二是校企双方要坚持互惠共赢,共商共享共担。坚持校企双元育人、双导师教学,共制學徒培养方案,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形成互惠共赢、共商共担共享的良好氛围。三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根据本地区行业、企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招生与招工、学习与工作、教学与实践等方面因地制宜,要将别的成功经验本土化,形成地方特色。四是坚持科学设计,明确人才培养思路。要科学设计试点专业实施路径,明确人才培养思路及内容,包括学徒培养方案制定、导师选拔、教学标准制定、课程体系科学设置、学业评价等。五是坚持以试点为抓手,遵循“五大对接”原则,即要实现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生产与教学、职业资格与课程教学标准、职业证与毕业证、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五个对接。
综上所述,在现代学徒制试点中,要坚持校企双元育人、双导师教学、校企联合培养,校企招生招工一体化(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完善工学结合、在岗培养、岗位成才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方可取得实效。
(二)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路径设计思路
所谓“路径”(path),指“道路”、“门路 ”。在不同的语境下,其含义不同。在本研究中“路径”,主要是指到达目的地的路线或方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实施路径侧重于指某一学徒制教育专业的实施路线。在本研究中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路径,它更多是强调学徒制专业教育实施的先后顺序或步骤。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实施路径不同,产生效果也会不同。
当前,我国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系统工程。其顶层设计少,并且服务指导性也不强,如今在要求和方法上也没有固定模式,也还没有更多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因而出现了部分试点单位对于如何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建设实施路径“五花八门”,导致试点工作困难重重,甚至无从着手开展。
目前,尽管有一些试点单位已经认识到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实施路径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一个科学有效的路径设计,致使学徒制教育成效甚微。现代学徒制教育虽然要求结合地方实际,突出本土化特色,但其实施路径上也依然有共通之处,对成功的经验我们依然可参考和借鉴。一般情况下,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实施路径思路可设计为五个基本步骤,具体步骤见图1:
三、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实施路径探索和实践成效 现代学徒制教育之根本是校企“双主体”育人、保证学徒双重身份。[4]可见,在试点前,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校企合作;在试点中,要坚持校企合作共赢、责任共担的原则,校企要联合选拔双导师团队、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育资源建设,最终形成校企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
(一)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实施路径探索
1选择合作企业
校企深度合作是现代学徒制成功根本动力。校企合作能够促进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市场、课堂与岗位、双导师等方面全方位融合 。选择合作企业是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关键第一步。
(1)合作企业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校企合作是否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在当前行业激励竞争背景下,学徒制必须满足企业员工在岗提高学历、提升专业岗位技能的实际需求。二是要充分考虑企业发展实力。学生到企业成为企业“准员工”,企业是否具有较好的薪酬福利待遇、是否为学生发展提供良好发展平台。三是企业是否具备培养学徒能力。学徒岗位培养的能力条件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关键因素。学徒岗位培养能力条件主要包括:企业要具有良好设施设备、具备一定的师资条件和具有一套相对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
(2)应找准校企合作重点。对不同企业,校企合作的重点应有所不同。“校热企冷”似乎已成为当前一种普遍现象,在校企合作时应找准合作重点:对于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校企双方合作重点应在于以服务地方、服务区域为目标来开展合作;对于需要稳定储备人才的企业,校企合作应以双方长期合作目标为重点;对于用人需求强烈的企业,校企合作重点应以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为基础开展合作;对于发展快速的企业,校企合作重点应从师资、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因此,只有找准合作重点,校企合作价值方可充分彰显。
(3)确定合作关系。确定合作关系是校企合作基础。当确定了合作关系后,先要对合作时间给以确定,是连续性的、还是近期的;合作形式是订单班、顶岗实习或是联合培养;所签订协议要明确各方责、权、利,坚持双元育人、双身份管理育人机制。校、企、学生、家长所签订协议形式主要有:校企双方合作培养协议、工学交替的四方(学校、企业、学生、家长)协议等。
2选拔导师团队
现代学徒制是双元育人机制,那么学徒培养任务也必须是双导师制。导师团队整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是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导师队伍的能力条件与带徒积极性,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5]要有效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导师团队选拔也显得尤为关键。
(1)组建一个良好的导师团队。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均是教学的主体,对学生负有培养之责。导师队伍要从学校教学管理岗教师、专业课教师与企业技术管理及技术服务业务骨干中进行选拔。首先,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有关《导师团队管理办法》,进而界定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职责和待遇;其次,将组建起来的导师团队细分为三个小组团队:管理团队、教学团队和研究团队。以云南Y职院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教育的导师团队选拔为例,其导师团队选拔要求如下,见表1。
(2)导师教学任务界定。学徒是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来完成学业的。在现代学徒制教育中,学校和企业均是人才培养主体,校企双方需共同努力,方能培养出高技能人才。在教学内容分配上,学校教师负责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而企业师傅则承担实操技能传授。在学徒培养中,可将双导师教学工作任务分解为:学校教师承担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学,主要以集体授课方式进行;企业师傅主要承担实践和岗位技术技能培养,一般以“一对一”或“一对多(3至5人)”师带徒方式进行教学。双导师教学任务分解如下,见表2:
(3)导师队伍建设。学校方要定期邀请企业方一线技术骨干到学校作专题讲座,让学校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拓宽学校教师视野,提高学校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同时,学校也要定期组织校内教师到企业为企业导师举办专题教育教学能力专题培训,并不定期组织企业师傅到校参观交流,既切实拓展企业导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又实实在在地提高企业师傅教育教学方法。
3制订学徒培养方案
校企共同制定学徒培养方案,是对学徒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内容、培养保障等培养过程所作的规划。学徒培养方案妥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学徒培养质量的高低。
(1)进行岗位需求分析。在制定学徒培养方案前,首先要深入了解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近几年来市场需求的主要就业岗位情况,进而确定目标岗位,并分析岗位工作任务能力要求,再依据岗位能力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最终在突破传统知识系统性的框架基础上,针对岗位需求进行人才培养。
(2)制定学徒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应在联合培养、互惠互利的原则下,共同制订学徒培养方案。首先,邀请企业技术专家、行业专家、教育专家等有关人员组成专家组,给学徒培养方案制定提供指导。其次,校企双方要到相应企业、院校作深入调研,再根据学徒制教育的培养办法和路径,结合本专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及当前市场岗位需求情况,制定出科学规范的学徒培养方案后,经校企双方一致同意后施行。
(3)完善学徒培养方案。学徒培养方案需要校企双方共同施行,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定期查摆问题,并定期组织专家、同行、学徒导师、管理者等相关人员对方案进行“会诊”。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与不足,须立即对学徒培养方案进行及时论证,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校企共同完善学徒培养方案。
4校企联合培养
现代学徒制本质特征之一就是校企双方联合培育职业技能人才。这必然要求学徒教育必须采取“校企共管”的方式,并建立有企业、学校、第三方等多方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反馈的保障体系。[6]针对不同专业教学管理特点,校企联合培养,共同提高学徒培养质量。
(1)实行招工招生一体化。企校招工招生一体化是学徒制试点的必要条件。校企招收学徒一般形式:先招生后招工、招生与招工同步和先招工再招生。首先,校企双方需要制作适合、方便企业员工及时获取、容易理解的招生信息,可以APP的形式发布,企业员工可以用手机及时咨询和報名。其次,学校和企业方要与学生、家长作深入沟通,让其全面了解学徒培养方式和要求。学校和企业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企业人力资源需要和院校专业特色,共同研制招生招工方案。
(2)共同开发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开发是现代学徒制试点最为重要的内容。学徒制课程体系开发的基本原则,就是以市场岗位需求为标准,培养主体需根据这一标准设置工作本位和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块 。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开发程序一般为:首先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牵头成立一个课程开发小组,召开课程开发研讨会,根据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确定所应教学课程体系内容。所开发的课程体系内容一般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拓展课程四个模块课程。
(3)校企共同制定教学进程。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要以教学为主,学校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来实现教育目的。[7]校企双方要严格按照预设课程体系,对学徒班开展相关课程教学和技能传授。在此以云南Y职业学院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教育为例,学徒按照教学进程规定时间到企业学习与技能训练,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内容主要以专业技能实操为主,通过认岗、跟岗来完成学徒培养任务。但因学历层次不同,教学进程安排略有不同。各学历层次具体教学进程安排如下,见表3:[8]
(4)共建学生评价体系。评价工作是推进学生能力培养、教师评价观念转变、校企合作深入的有力切入点。评价体系对促进课程内容改革、提升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具有巨大导向作用。校企要高度重视共建学生评价工作,首先对学生进行教学理论方面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在对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生产情况进行评价,并对相应内容制定相关表格给出书面评价,评价侧重点要偏向于理论基础学习、企业实践、职业技能考证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岗位胜任能力。
5教育教学资源建设
试点中,校企双方需作重点建设的教育教学资源的主要内容: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信息化育人平台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顺利进行,是现代学徒制试点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1)校企共建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教育发展必须坚持专业教学标准先行。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应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共同主导下,行业协会与政府部门的协助参与下,共同制定动态化、专业化的教学标准。[9]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内容可设置为:专业名称及代码、招生对象、基本学制及学历、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人才培养规格、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要求等十余个部分,其中,应将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课程机构、课程内容及要求列为重点设置内容。
(2)校企共建学生实训中心。学生实训中心是职业院校学生作为实操技能训练的一个重要场所。学生实训中心有无,可直接影响到学生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在学徒制教育中,在职业院校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企业方全力帮助学校合力建设相应专业的学生实训中心,以便让学生技能实操训练。建立学生实训中心,利于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学习,实现毕业即可就业愿景。同时,学校教学质量和企业生产力都能得到有效提升,校企双方均可实现双赢。
(3)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育人平台。现代学徒制专业平台的建设目的是将教学资源转换与共享。校企共同开发信息化平台,即以便将企业课程、学校课程、共享课程、特色课程等进行分类管理,将各类课程重要元素,包括教学标准、教学资源等进行线上线下转换。信息化平台内容板块有:在线学习、交流互动、分析改进、宣传媒介、在线报名、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等。现代学徒制专业育人平台建设如图2所示:
(二)个案:云南Y职院实践成效简述
2015年9月,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之一的云南Y职院,与昆明Z汽车服务公司正式联合开展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教育。4年来已取得了初步成效:第一、二、三批学徒已按时按量地进入企业进行岗位培养。首批学徒班全体学徒均一次性通过国家OSTA职业资格中级工考试,合格率100%。首批42名学徒于2018年7月已顺利毕业,就业率100%,全班学徒均到昆明、玉溪汽车前后市场工作。2018年9月,云南Y职院2015级同一专业的学徒班与非学徒班共计100名学生学业就业情况如下,见表4:
云南Y职院与昆明Z汽车服务公司联合培养学徒班,基本达到预期培养效果。主要原因在于,校企双方严格按照上述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实施路径步骤进行。云南Y职院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教育,使校企合作实现了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学校办学水平,对其它专业教育发展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四、建议与思考
现代学徒制试点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重大举措,对我国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将产生巨大推动作用。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回避其发展困境,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完善和解决。
(一)有关建议
1构建利益共同体提高企业积极性
企业是现代学徒制试行的关键部分,若是没有企业来做支撑,现代学徒制就不可能试行。现代学徒制涉及各方面的利益,包括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学徒等各个利益主体,特别是要解决企业在学徒培养中利益诉求。只有处理好校企及学生利益关系,构建成一个完善的利益共同体,让企业在学徒培养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企业参与积极性才会提高。
2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地位
一是建议相关部门出台相应政策,支持和鼓励行业协会及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到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来,并明确企业在人才培养中责任,从制度上规范企业责权利,充分体现企业主体地位;二是校企要共商、共担、共享、共赢,充分发挥企业在现代学徒制中人才培养中是主人翁作用。
3切忌盲目扩大学徒制教育专业范围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目前有近150个专业开展学徒制教育,这表明学徒制教育并非仅适合某一专业,同时也说明了学徒制教育的专业适用范围也是有边界的。在德、英等学徒制教育发展相对较好的国家中,其学徒制教育专业领域主要集中在:高精度技工岗位的对口专业,如手表钟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手艺传承型专业,如陶瓷、制茶工艺等。[10]对在西方学徒制教育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专业,可以优先进行试点教育;反之,我们就不能想当然地盲目扩大学徒制教育专业范围。
4要积极探索学徒制试点实施路径
各試点地区、试点单位要积极学习、借鉴和参考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国内部分试点单位的成功的实践经验,并积极探讨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路径。只有找到一条设置科学有效的实施路径,现代学徒制试点才会少走弯路,事半功倍,以免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
(二)相关思考
在深入探析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实施路径的问题中,尚需对以下问题作深入思考:我国政、校、行、企在实施现代学徒制中各自应扮演怎样的角色? 校企合作中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如何更加有效地融合与衔接? 基于现代学徒制试点背景下,校企双方如何实现互利共赢?如何建立校企优势互补共享机制?如何提高企业充分参与现代学徒制教育的积极性?如何建立和谐的师徒关系?这一系列问题,均值得去深入思考,探寻相应对策。
五、结束语
在现代学徒制试点中,学校、企业和学生均是最直接的、最大的受益对象。现代学徒制试点稳步推进,利于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生也获得了精湛技艺,行业企业获得所需之才。四年来,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尚处于摸索、探究、实践阶段,虽然在规模和数量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现代学徒制教育质量相比,相差甚远。在当前现代学徒制试点积极推进中,国家政府部门应及时做好顶层设计,细化可操作性的激励机制;职业院校也要对其自身的教育形式进行大胆改革,营造良好学徒培养氛围;作为合作企业,要积极参与,做学徒培养主角。总之,现代学徒制的相关利益方,应密切配合、步调一致,从根本上消除自身的认识误区,按照现代学徒制试点原则、设计思路和实施路径,有效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取得进一步成效。
【参考文献】
[1]赵鹏飞,等.现代学徒制“广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2—13.
[2]高志研.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1):6;9.
[3]陈嵩.现代学徒制的推进[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3—4.
[4]王金兰,陈玉琪.现代学徒制专业试点实践指导[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1.
[5]徐芳.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8(3):88.
[6]张志.以良好的校内运行机制推进现代学徒制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1):49.
[7]朱德全,易连云.教育学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34.
[8]单文周,李忠,刘玉红.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设置与实践:以云南Y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8(6):52—53.
[9]巍中林,等.广东特色现代学徒制理论与实践探索[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156.
[10]郭海涛.现代学徒制的专业适用性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1):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