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5例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预防对策

2019-05-27梁雪梅包玉香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灭蚊登革热流行病学

梁雪梅,包玉香

(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门急诊科,广东 中山 528400)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1],患者一般以发热、头痛、骨关节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出现皮疹、出血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致命的登革出血热或者登革休克综合征[2]。该病致死率高达20%~40%,是一种极具危害性的传染病[3]。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及出入境人口的逐渐增多,登革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现已成为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因此,了解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征,对于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预防疾病的蔓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215例登革热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登革热患者215例,均排除伴有严重心、肾功能障碍等基础疾病者及病例资料不完整者。其中男100例、女115例;年龄15~68岁,平均(41.1±10.5)岁。

1.2 诊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登革热诊断标准》[4]进行诊断:符合头痛、高热、骨关节剧烈疼痛等登革热临床表现,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结果为阳性,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1.3 检测方法

登革热IgM、IgG抗体及非结构蛋白(NSI)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试剂盒均由北京万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4 观察指标

收集患者入院后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发病时间、职业情况,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2 结果

2.1 性别、年龄分布情况

215例登革热患者男女比例为1∶1.15,患病年龄多集中于40~60岁。见表1。

2.2 发病时间分布情况

215例患者发病时间分布在2017年4至12月和2018年3至12月,其余月份无病例。首发病例发病时间为2017年4月,末例病例发病时间为2018年12月。其时间分布为7月份60例(27%)、8月份65例(30%)、9月份55例(25.9%)、11月份18例(8.3%)、12月份17例(8.8%)。以7~10月发病人数最多,占比51%。

表1 登革热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 [n=215,例(%)]

2.3 职业分布情况

215例登革热患者中学生23例(10.70%)、家务及待业人员40例(18.60%)、工人30例(13.95%)、商业人员26例(12.09%)、退休人员20例(9.30%)、农民32例(14.88%)、其他44例(20.47%),以家务及待业人员居多。

3 讨论

3.1 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征

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患者通常在被雌蚊吸食血液的过程中感染病毒,经过4~10 d潜伏期后发病,且该患者会携带登革病毒并成为病毒源[5]。研究显示,受传播媒介最适生存环境的影响,登革热病情疫情的暴发在各地区分布不均,其中以美洲、西太平洋等地区最为严重[6]。中国属于西太平洋国家,登革病毒在我国存在流行史,本院所在地区亦存在病史。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7至2018年本院收治的215例登革热患者的临床资料,显示登革热患者男女比例相差不大,但患者年龄多集中于20~60岁人群,同时高发职业人群主要为家务及待业者、农民以及工人,且发病时间多集中于7~8月。分析其原因,主要为居民对于登革热防治知识掌握度不够,特别是农民、工人等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在发病初期就诊意识薄弱;青壮年人群活动范围大,感染几率大,而老年人体弱多病,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容易被感染;白纹伊蚊最适繁殖温度为25 ℃左右[7],而本院所在地区存在有利于登革热流行的自然因素,特别是7~8月,其温度与环境适合白纹伊蚊的繁殖和活动;此外,由于该疾病是全球暴发形式,出入境人员的增加也是导致登革热流行的原因之一。

3.2 登革热的预防措施

针对登革热的流行病特征及流行原因,其预防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控制传染源:研究表明,旅行者对疾病的流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会增加疾病爆发的风险[8],故政府应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的管理和卫生检查,医院医护人员可与政府部门合作开展对于旅行和劳务输出人员的登革热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包括登革热传染方式、可疑症状、疫情分布区域及登革热危害等,加强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医院对于疑似感染登革热病毒患者应及时诊断、隔离和治疗,并及时上报疫情。②切断传播途径:登革热主要依靠蚊虫传播,长期有效控制蚊虫数目,尽量减少接触对于预防登革热具有重要意义[9]。医务人员可与社区门诊合作定期开展灭蚊活动,由医务人员普及登革热传播途径方面的知识,并告知灭蚊方法,可通过投放灭蚊药、喷杀虫剂等方法减少蚊子产卵;同时定期及时清理下水道、屋顶积水,保持居住、工作环境的清洁卫生,注重个人卫生,从而灭绝蚊虫栖息地;此外,居民可通过使用蚊帐、纱窗等防护用品避免蚊虫进入室内,减少叮咬。医护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每月进行一次灭蚊活动,对于7、8月等高发月份可每两周进行一次。③保护易感人群:疫苗作为预防登革热感染的重要方法,可减少病毒循环,抑制疫情传播,应大力推广普及,目前在登革热流行率较高的国家接种疫苗年龄在9~60岁左右[10]。一方面医务人员可通过健康教育活动宣传疫苗接种的必要性,提高人们接种疫苗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社区门诊可提供上门接种疫苗的服务。④隔离病毒感染者:对于在医院就诊发现登革热病毒感染发病患者,应及时进行隔离,并对患者发热、皮疹等症状进行干预护理,及时控制病情,缓解患者症状。如患者持续高热应采取物理降温,避免乙醇降温时加重患者皮疹;体温降低时应指导患者补充体液和能量;患者发生皮疹可采用冰敷等缓解局部不适,避免刺激皮肤;对隔离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对于住院和隔离的焦虑和心理负担。对于发现登革热患者的生活区域,医务人员应对于登革热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为期15 d的防蚊医学观察,对疫点、疫区内不明发热者做好病家访视,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

3.3 小结

综上所述,登革热多发于40~60岁人群,以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医院医务人员应联合政府、社区门诊等部门,加大登革热预防措施干预,尤其是在7月和8月等高发月份。

猜你喜欢

灭蚊登革热流行病学
灭蚊趣事
一类具变系数交错扩散的登革热模型
登革热流行现状及诊疗进展
羊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措施
鹅副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控
猪李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健康教育在登革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葫芦女侠灭蚊记
妈妈的“灭蚊神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