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特色小镇的培育途径研究
——参照地域经济差异化下的浙江省、上海市
2019-05-27王天南
■ 王天南
山东省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特色小镇,对特色产业带动的产业集聚、人口聚集,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城镇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政策做出调整和支持,进一步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及公共服务供给,促进“产、城、人、文”城乡一体化发展,打造山东省新的经济增长极,特色小镇作为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抓手,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联动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增强薄弱地区发展后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现状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特色小镇建设特色性主要表现为产业上坚持特色产业、旅游产业两大发展架构;功能上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形成产-城-乡一体化的功能聚集区;形态上具备独特的风格、风貌、风尚与风情;机制上是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社会共同参与的创新模式。
1.特色小镇发展历程
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探索阶段、成型阶段、全面推广阶段。
2.特色小镇地域分布特征
从各区域特色小镇数量来看,华东地区数量最多,其中浙江省尤甚,为23个。浙江省从2014年开始全面启动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目前成绩瞩目。山东位列第二,拥有22个特色小镇。
中国特色小镇发展历程
特色小镇类型分布
3.特色小镇类型分布特征
结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荐工作的通知,特色小镇的类型主要有工业发展型、历史文化型、旅游发展型、民族聚居型、农业服务型和商贸流通型。经过整理分析,旅游发展型的特色小镇数量最多,为155个,占总数的38.5%;其次为历史文化型特色小镇,数量为97个,占比为24.1%。
二、山东省特色小镇建设分析
(一)山东威海人和镇
人和镇位于山东省荣成市西南端,三面环海,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海岸线长达86华里,镇域总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和镇是荣成市的经济强镇,2000年被省政府批准为中心镇。
目前人和镇建设根基便是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主要建设内容为“一地二港三区四园五中心”等,分为健康制造、中心渔港、交易市场、综合服务这四大功能,该镇以多元强劲的发达渔业为特色,围绕渔业捕捞,衍生出水产加工、临港服务、船舶修造、电子商务、特种养殖等产业。依托政策契机,借力国家海洋经济战略,力争建设成国际化的现代渔港小镇。
1.优势分析
人和镇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人杰地灵,三面环海,岸线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
人和镇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利用便利的海洋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具有多元的功能,产品组合度较好,为后期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2.劣势分析
人和镇起步晚,发展建设处于孵化阶段。由于自身发展起步较晚,以传统的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
产业结构单一,需要开发更多元的商业模式。
一方面,小镇目前的产业链不完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无法充分调配产业各要素资源;另一方面,单一的商业模式无法满足未来的多元化商业情景的需求。
3.发展建议
立足本地特色小镇建设实际,结合浙江、上海特色小镇建设经验,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加大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宣传力度,扩大特色小镇知名度;酒香也怕巷子深,作为具有良好资源的人和镇,应该加大小镇的宣传力度,扩大小镇知名度,形成品牌效应,给市场一个非来不可的理由,从而扩大市场的影响力。
依托市场经济优势,扩大产业建设投入,丰富产业结构。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瞄准市场需求,谋划产业路径,扩大产业建设投入,完善产业链,丰富产业结构,同时注重高附加值产品的供应,做足产业,做强品牌。
(二)山东青岛海青镇
1.海青镇简介
海青镇以“一核、两轴、三片区”为镇域空间结构,以海青茶的全产业链发展为主线,以特色生态农业为基础,以休闲度假、生态观光为补充,力求把海青镇建设为新区重要的茶业生产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区、茶禅旅游综合服务区。
海青茶博园
2.优势分析
海青镇拥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建筑为江南风格,清晰雅致,茶博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海青茶初步具备了市场知名度,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小镇重视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并逐步加大宣传力度。
3.劣势分析
交通区位不佳。目前的交通状况有待于进一步改善提升,形成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以提升运行效率,保障各功能板块间的有机联系。
海青镇住宿、餐饮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小镇住宿、餐饮方面接待能力不足,服务质量一般,有进一步提升优化的空间,以形成海青镇的一大特色,彰显品牌效应。
4.发展建议
立足本地特色小镇建设实际,结合浙江、上海特色小镇建设经验,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政府继续进行大力扶持工作,优化投资环境,做好东道主,适时完成规划任务,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继续深入特色小镇相关知识普及,让居民、游客、创业者等都参与进来,相互监督,实现小镇治理主体多元化。
运用微信、微博、电视媒体等多种平台,大力宣传海青茶品牌,做足市场板块,形成独特品牌。
加强政府的监督功能,积极引导并强化企业运营,共同完善基础设施,共建共治形成良好的营商环境。
加强海青镇创新体系常态化、特色化,结合市场机遇,依托自身资源禀赋,以创意创新为手段,以科技文化为支撑,打造创新引领、特色鲜明的特色小镇。
山东省特色小镇对比分析表
(三)山东烟台海织小镇
1.海织小镇简介
“海”,体现海织小镇陆海交际的滨海风貌与田园风光;“织”,体现“胶东针织加工第一镇”集约经营的产业特色。“海织”反映了辛安镇道路交汇如织、市政配套如织、渔帆穿梭如织、交易频繁如织、信息管理全覆盖的滨海小城生活景象。
2.产业结构分析
针织加工业是辛安镇的特色产业。房地产和旅游业两者的关系在辛安镇尤为密切,海织小镇缺乏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所以旅游业只能靠后天的努力,做强产业基础、做好服务保障。
3.运作模式
与一般的特色小镇“特色产业加旅游产业”类似,辛安镇以针织业为特色产业,以海边“十里金滩”的旅游业发展和与农业结合的旅游业为旅游开发引擎。
4.优势分析
海织小镇拥有便捷的交通区位条件;针织业具有雄厚的基础,且无污染;农业结合旅游业形成联动发展的局面,并且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结合度假地产业开发海边的旅游资源。
5.劣势分析
特色小镇文化缺失。海织小镇建设对文化的挖掘不够深入,没有充分体现并活化地域文化资源要素,导致小镇文化属性不明显。
年轻人流出。由于既有的海织小镇功能无法满足年轻人多元化的需求,加之吸引力不强等因素,导致年轻人流出,无法提供年轻的劳动力资源。
6.发展建议
加强主导产业效应。明确海织小镇的总体定位,并结合该定位和市场研判,合理确定小镇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形成主导产业优势明显,配套产业优化补充的局面,为海织小镇的发展注入活力。
充分整合周边资源。借力周边资源优势,充分吸纳剩余劳动力,整合文化资源要素,塑造从文化资源活化、文化资源品牌化到文化资源传承的发展路径。
加大创业青年扶持力度。积极培育有用创业基因的土壤,鼓励青年创业并提供优厚的创业政策,吸引青年人返乡创业。
三、地域经济背景下特色小镇发展的主要因素对比分析
将山东地区与浙沪地区的特色小镇作对比分析,有如下差距:
(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特色小镇发展的根本因素。经济发达地区财政收入较多,有更充足的资金投入小镇建设。已落户的大型企业、活跃的社会资本也是激发经济活力的重要因素。山东地区在这方面落后于浙沪地区。
(二)地理区位条件
浙江温州地处东南沿海区域,气候适宜,雅阳镇又有丰富的氡泉资源。上海市地处长三角,是全国经济中心。而山东特色小镇整体上来说地理区位条件相对不明显,发展起点较低,过程也较为艰难。
温州市雅阳镇
(三)产业发展基础状况
上海吴泾镇以“时尚+科技”为主题,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形成了专业化的产业集群。与浙沪地区不同,山东省特色小镇产业基础较为薄弱,新兴产业数量较少,缺乏产业创新因子,且产业深度较浅、产业链较短,难以形成较大的产出效益与带动效益。
四种经营模式关系图
(四)政策引导完善程度
特色小镇的运行,要求政府具备较强的认识、管理、调整等的能力。发达地区特色小镇成功之共性,在于其始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的创新体制与机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浙沪与山东都有一定成果,但整体上浙沪地区优于山东地区。在招商引资与引进人才方面,两地区存在一定差异。温泉镇由于自身区位条件,在招商引资、人才引流方面收效甚微。辛安镇针织业需要劳动力,但当地年轻劳动力大都选择外出打工,针织业的发展前景令人担忧,但浙沪地区招商引资具有明显的优势。总之,浙沪特色小镇政府政策的引导完善程度普遍大于山东特色小镇。
(五)运作模式合理与否
浙江模式秉承“小而美、特而强、聚而合、新而活”的新思路,选取合理的运营模式,采取合理运用产业基金、资产证券化、PPP融资等方式。唯有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才能夯实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山东地区整体来说运作松散,缺乏活力与创新意识和主动意识。
四、特色小镇面临发展困境
(一)特色定位失准,主导产业模糊
特色小镇本身的定位无法彰显小镇之特,导致发展方向不明晰,主导产业选择不明确,无法平衡地域资源价值和引入产业发展的关系。
(二)项目相对疏散,功能叠加不足
在项目设置上,不成系统,同类型的项目无法发挥应有的集聚优势,同时不同类型的项目之间无法形成联动,直接导致了生产成本较高、生产效率低下。
(三)投融资渠道少,人才引留困难
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以及广告宣传等方面的负面因素,导致地方投融资渠道较少,人才引留困难,致使相关的项目无法落地,严重影响了小镇的整体开发进度。
(四)政府观念待转变,扶持力度欠缺
一方面,在特色小镇建设的过程中,时刻考验着政府应对新发展事物的变化的能力;另一方面,政府在扶持力度上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五)基础设施待补充,宣传力度不足
由于特色小镇是新生的一种空间地域单元,一方面,既有的基础设施往往难以满足突如其来的多元集聚功能所需的物质要素,因此,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未来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另一方面,宣传力度不足,直接影响了市场号召力。
五、对特色小镇可移植性方案的探讨
截至目前,浙江模式是全国特色小镇建设的尝试中最有成效的一种,其经验值得借鉴及推广。现对其可移植性进行探讨,并结合浙江经验对山东省提出可行的建议。
根据浙江模式的实践经验,总结经营模式。经营模式是建设特色小镇的大框架,可分为五个主要部分:界定参与主体、归纳经营内容、梳理经典模式、分析收益来源、判断发展趋势。通过分析经营模式,可以理顺建设特色小镇的基本思路。
浙江省特色小镇的发展历程长远、创建数量多、注重创新意识,并对其优劣进行严格审核,从其已淘汰部分可归结需要规避的错误,从其创建成功的批次中可以了解市场导向,通过研究同类型特色小镇培育可以获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