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护理对周围性面瘫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9-05-27李婧李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进针面瘫针刺

李婧 李风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急诊科,江西 南昌 330008)

周围性面瘫是指由于面部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而导致的患者周围性面肌出现的一种瘫痪症状,口鼻歪斜是该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患者发生周围性面瘫之后,无法完成正常的抬眼、闭眼睛以及鼓动嘴唇等基本面部动作[1-3]。且疾病会导致患者面部容貌产生变化,故容易使患者出现自卑、消极等悲观情绪。针刺是我国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临床上有较多的医学工作者对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针刺的治疗价值也得到了广泛的证实。本次研究中,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针刺治疗期间,继续给予了必要的治疗护理干预,效果很令人满意,因此将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我院处接受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52例,根据患者个人的治疗护理意愿,分为A组和B组,各26例。A组在常规一般护理基础上继续接受针刺护理,B组患者则只接受常规护理。A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24~72岁,平均48.12岁。B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22~70岁,平均56.26岁。本组研究中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

1.2 诊断标准 经肌电图检查确诊为周围性面瘫。

1.3 纳入标准 (1)患者均自愿加入本次研究且得到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患者均不存在晕针情况;(3)患者就诊资料完整。

1.4 护理方法 针刺治疗方法为:A组和B组5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均接受针刺方法进行治疗,针刺选穴主要包括:主穴位地仓、人中、合谷、翳风、颊车等,配穴包括足三里、太阳、下关、头维以及丰隆等。针刺选穴方法为主穴配合2~3个配穴进行刺扎,向患者给针前,对选取的穴位进行严格的消毒,之后,选择长短适宜的毫针对患者相关穴位进行刺扎,进针后,可出现一定的酸麻感。一次针刺治疗的时间大约为15~30 min,每天进行1次,治疗1个疗程的持续时间为7 d。2组患者均接受3个疗程的治疗。

B组:患者仅接受一般性临床护理。

A组:患者在B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护理基础上继续接受针刺治疗和相关护理,措施为:(1)针刺治疗前的护理:患者在接受针刺治疗之前,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紧张情绪,为放松患者面部肌肉,保持良好的治疗状态,应该在患者针刺治疗之前,向其讲解针刺治疗的原理和效果,治疗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紧张的感受,鼓励患者放松心态,提高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从而确保针刺治疗过程的顺利。治疗前,协助患者保持舒适放松的体位,同时告知患者在进针过程中的禁忌,避免乱动影响到治疗效果;(2)针刺治疗中的护理:行针过程中,可以通过与患者交谈的方式,分散其对进针的注意力,并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呼吸运动,以强化传导效果。由于行针之后,患者在半小时之内无法进行其他的活动,因此为了保障患者治疗的舒适度,治疗中途可以适当协助患者转换体位,及时满足患者治疗期间的需求。同时,做好对患者进针部位的保护工作,避免其受寒或者是移动不当是出现脱落等情况;(3)针刺治疗后的预防护理:针刺治疗结束之后,立即用消毒棉签对患者的扎针部位进行消毒和止血处理,取针之后,及时询问患者感觉,并观察患者进针部位是否存在红肿、疼痛等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对症处理;(4)面部肌肉训练护理:患者治疗结束后,为患者提供镜子,要求患者根据指导进行面部肌肉的训练活动,包括皱眉毛、鼓嘴唇、露齿等基本的运动,练习的时间不宜持续太久,当患者面部肌肉出现疲劳感时应该及时停止练习。

1.5 观察指标 应用效果、恢复耗时情况。

1.6 疗效判断标准 (1)显效:患者临床口鼻歪斜症完全消失,自正常运用面部肌肉,表情功能恢复正常,且双侧面颊完全对称;(2)有效:患者在静止的状态下,面部完全正常,运动状态时,存在轻微的面部肌肉不能够完全对称的情况;(3)无效:治疗前后相比,患者的面部表现症状依然存在,且病情有加重的趋势[4-5]。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对患者进行调查随访,记录患者疾病完全恢复的时间。

1.7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通过(平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组和B组护理的疗效比较 A组中出现无效结果无效的患者例数为1例,有效率为96.2%,B组中出现治疗结果无效的患者例数为6例,有效率为76.9%,A组治疗的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显著(P<0.05),具体治疗结果情况见表1。

表1 2组护理的疗效比较 [例(%)]

2.2 A组和B组护理恢复时间比较 A组患者的疾病时间为 (13.71±3.75) d,B组患者的疾病时间为 (16.98±2.68) d,A组的恢复时间少于 B组,(t=3.6174,P=0.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2组护理恢复时间情况比较 (x±s,d)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从中医角度讲,是由于脉络堵塞,气血不畅所致,属于“口癖”“口眼斜”的范畴。周围性面瘫发病群体集中于20~40岁,发病率颇高,患者发病后会伴随讲话漏风、口眼歪斜、流涎等症状。临床上常规采取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以及营养神经的药物对其进行干预,但是效果欠佳对此还存有争议。随着近年来对中医事业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对患者进行针刺护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针刺是我国的中医学中传统的一种治疗方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相关指导下,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借助捻转提插等不同的手法,来对患者的穴位部位进行刺激,进而能够起到温通经脉,调气养血之功效[6]。因为对于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主要以消除炎症、减轻面神经水肿以及改善血液循环为关键所在,针刺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部分患者由于对针刺认识度不高,存有偏见因此在展开针刺的时候需要进行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依存性,进而提高治疗效果。将护理工作从疾病中解放出来落实到患者本身提高人性化服务。

本文研究显示,A组有效率为96.2%高于B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疾病恢复时间为 (13.71±3.75) d 短于 B 组 (16.98±2.6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原因为:针对该疾病的特点以及针刺治疗的优势和功效,我们为周围性面瘫患者给予了针刺治疗,对患者面部的地仓、人中、合谷、翳风、颊车、足三里、太阳、下关、头维等主配穴位进行刺激,从而能够极大的起到疏通经脉,调血顺气的功效。因此治疗效果较好。且在针刺治疗基础上,为患者针对性给予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针刺治疗全程进行了心理、预后、按摩以及面部肌肉锻炼等相关的护理,提升了治疗效率的同时,也加快了患者的愈合[7-8]。因而也进一步说明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采取针刺护理对于改善临床症状以及加速预后时间均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针刺治疗配合必要护理对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救治,效果好,患者恢复快,可以将此护理措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力推行、借鉴、学习。

猜你喜欢

进针面瘫针刺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针刺合电针疗法加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