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神经鞘瘤1例

2019-05-27邢千超王胜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鞘瘤渐进性胃窦

邢千超,王胜林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河北 承德 067000)

患者男,56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伴疼痛,呈阵发性隐痛,无放射痛,饱餐及空腹时为著。查体未见异常。胃镜:胃窦前壁见约1.5 cm×1.5 cm隆起,表面黏膜光滑,触之硬,不活动;镜下超声示病变似起源于胃壁固有肌层,呈不均匀低回声。腹部CT:平扫示胃窦区类圆形软组织结节,密度略低于肌肉组织,边界清(图1A);增强扫描病灶呈渐进性强化,包膜强化程度略高(图1B、1C);CT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行胃窦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胃窦前壁约2 cm×3 cm肿物,未侵及浆膜,质硬,边界清,与周围无粘连。免疫组织化学:CD117(-),DOG-1(-),CD34(-),SMA(部分+),Vimentin(+),S-100(+,图1D)。病理诊断:神经鞘瘤(胃窦)。

图1 胃窦部神经鞘瘤 A.CT平扫胃窦部见类圆形稍低密度结节(箭),向腔内生长,边界清;B、C.动脉期(B)及延时期(C)增强扫描病灶呈渐进性强化;D.免疫组织化学示S-100(+)(×200)

讨论胃肠道肿瘤分为上皮源性和间叶源性两类,后者少见。胃神经鞘瘤(gastric schwannoma,GS)起源于神经鞘膜的施万细胞,属于间叶源性,临床罕见。GS多为良性,生长缓慢,好发于50~60岁女性;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少数患者出现轻微腹痛、食欲下降;预后良好。GS主要生长于胃体,可向腔内、腔外或混合性生长,以腔外生长为主。本病CT平扫常表现为密度均匀、边界清晰的圆形或类圆形稍低密度影,少数病例可见囊变、坏死、钙化及出血;增强扫描后多呈轻中度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强化峰值位于延迟期,病变内含囊变及坏死区时强化可不均匀。GS患者胃周淋巴结可见肿大,可能与炎性细胞导致反应性淋巴结增生有关。本例病变呈腔内生长、渐进性强化,其包膜的强化程度高于肿块实质部分,周围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本病术前诊断常较困难,且需与胃肠道间质瘤、胃平滑肌类肿瘤等相鉴别,最终确诊依靠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猜你喜欢

鞘瘤渐进性胃窦
舌尖神经鞘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对胃窦收缩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先天性胃窦隔膜超声图像特征分析
吉非替尼通过促进H3K27甲基化水平抑制恶性周围神经鞘瘤细胞的增殖
颌下腺神经鞘瘤超声误诊1例
经腹胃充盈超声造影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障碍的价值探讨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超声诊断中晚期胃窦癌的价值与影像学研究
职教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渐进性分析
英语深层阅读的渐进性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