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颌下腺神经鞘瘤超声误诊1例

2020-04-30赵艳萍吕国荣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腺体包膜流速

赵艳萍 吕国荣

患者女,47岁,既往体健。因发现右下颌肿块3个月就诊。体格检查:于右下颌触及一大小约2.0 cm×3.0 cm×3.0 cm肿块,质软,表面光滑,界限清楚,移动度好,无触痛,表面皮肤无异常;余未见特殊。超声检查:右侧颌下腺探及一大小约3.9 cm×2.9 cm中低回声,界清,内回声欠均匀(图1A);CDFI于其内探及条状血流信号,测得其中一支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为6.49 cm/s,舒张末期流速为2.94 cm/s,阻力指数为0.55(图1B)。初步诊断:右侧颌下腺实性病变(性质待定,不除外混合瘤)。于全身麻醉下行右颌下肿物切除术。术中见颌下腺实性肿块大小约4.5 cm×3.0 cm×2.5 cm,质中,边界清,包膜完整。术后病理诊断:(右颌下肿块)神经鞘瘤(图2)。

讨论:神经鞘瘤是一种来源于周围神经鞘膜施旺细胞的良性肿瘤,好发于交感、迷走神经。25%~45%发生在头颈部,其中颈部占10%~19%,以颞骨、侧颈部及副鼻窦区最为常见,舌部也较常见[1]。唾液腺神经鞘瘤临床罕见,大多出现在腮腺,发生在颌下腺的神经鞘瘤较罕见。颌下腺神经鞘瘤较少有症状,术前诊断困难。综合文献[1-3]报道,神经鞘瘤超声表现为腺体内边界清楚,形态规则的结节,其内回声较均匀,多为单发,CDFI于其内可探及血流信号,部分未见血流。若瘤体内合并出血或坏死,则肿块内部回声相对不均匀。本例超声表现为颌下腺腺体内低回声肿块,边界清楚,内部回声欠均匀,未见典型的“鼠尾征”,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临床上需将颌下腺神经鞘瘤与多形性腺瘤相鉴别。

图1 右侧颌下腺神经鞘瘤声像图

图2 病理图示包膜完整,梭形细胞整齐排列(HE染色,×100)

猜你喜欢

腺体包膜流速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垂体腺瘤假包膜的研究进展
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肥料包膜材料使用安全风险评价和控制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腺体病理图像分割
基于nnU-Net的乳腺DCE-MR图像中乳房和腺体自动分割
原发性肝癌假包膜影像表现与病理分级的对照研究*
保护母亲河
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流体压强与流速
春蚕吐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