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沉沦中振奋青春诗情
2019-05-27文/鱼在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这一时期,人们追求思想自由、精神独立,面对困难勇于斗争,一往无前——
1913年,郁达夫东渡日本留学,先后学过医学、法学和经济学。
留学期间,郁达夫接触到新思想、新环境,对日本“私小说”尤其痴爱。“私小说”多为作者描写身边琐事与心理活动,这是中国宋元话本、明清小说所没有的叙事文学创作模式。
郁达夫很快掌握了“私小说”的精神和写作技巧,并化为己用。他与同为留日学生的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郑伯奇组创文学团体“创造社”,1921年,他的首部短篇小说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出版,轰动国内文坛。
郁达夫的小说极好地表达了旧时代巨变之中,小知识分子的卑微生活状态和一腔不灭的爱国热情,那种冲突与纠结刻骨铭心。他的成名作《沉沦》叙述流畅,情感饱满,把主人公的青春苦闷表达得痛彻心肺——主人公出生在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家庭,他的自由思想被压抑,产生了“忧郁症的根苗”。到了异国他乡后,他的“愤青忧郁症”更加严重。苦闷中,他渴望真挚爱情,然而,作为弱国子民,他的渴望在现实中难以实现,他逐渐失去理智,无聊空虚沉沦。他曾一度沉沦于风月场中,只为了麻醉痛苦孤独漂流的灵魂。那饮鸩止渴的行为让他更加苦闷,最终他投海自尽。
《沉沦》是悲剧,也是郁达夫这一代人的沥血思痛。从沉沦中振奋精神,年轻人逐渐觉醒,不断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先进知识分子此后更是积极投身五四运动。
五四精神不仅追求民主、科学,也鼓励个体从旧的礼教中解放出来,大胆地追求幸福生活、自由和爱情。郁达夫说:“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他与“杭州第一美女”王映霞的爱情故事惊世骇俗。率性而为,使他不仅有浪漫诗人之名,更体现了那个时代浸淫五四精神的一代人敢于冲破封建牢笼,追求个人幸福的勇气。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五四精神的影响下,郁达夫接受了新加坡《星洲日报》社长胡昌耀的邀请,毅然出国,开展海外宣传抗日救亡工作。1945年8月29日,郁达夫在马来西亚被日军秘密杀害,1952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即便经历坎坷、内心纠结,个性鲜明的郁达夫依然传递出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特有的精神状态,勇敢,奋进,努力挣脱封建束缚,期望生活美好、祖国强大。
郁达夫(1896年-194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