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视域下兰州农村地区精神扶贫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9-05-25胡国霞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11期
关键词:农村地区兰州精准扶贫

胡国霞

摘要:精神贫困是兰州农村地区贫困问题的主要方面,同时也是制约兰州农村地区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因素。当前兰州农村地区精神扶贫工作的现状及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农村党员干部对精神扶贫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农村地区精神扶贫的方式方法陈旧呆板,农村地区精准扶贫工作的运行机制不够完善三个大的方面,通过对兰州农村地区精神扶贫工作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可以对当前农村地区精神扶贫工作现状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只有理清问题,找出原因,问题的解决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找准弱项短板,全力以赴推进,才能切实把各项脱贫任务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最终实现农村地区的“精神脱贫”,打赢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

关键词:精准扶贫;兰州;农村地区;精神扶贫

“精准扶贫”的概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 年10 月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的。在举国上下全力实施精准扶贫这一现实背景之下,兰州要打赢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应将农村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作为工作重点,而兰州农村地区发展还不平衡,特别是农民在思想认识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精准扶贫工作受到较大的阻碍,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开拓创新,此时农村精神扶贫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课题组的调研,兰州农村地区精神扶贫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农村党员干部在精神扶贫认识上存在误区

一些农村党员干部认为,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意味着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可有可无,精准扶贫就等于物质扶贫,没有意识到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与推动作用,没有认识到精神扶贫是农村精准扶贫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侧重于或单一性地抓物质扶贫而忽略了精神扶贫,使得扶贫工作治标不治本,在具体工作中没有针对农民群众的个体差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机械地贯彻上面的政策,简单地上传下达,工作方式简单、机械。还有部分农村党员干部认为精神扶贫是领导干部的事,是政工人员的事,和自己没有关系,持有这种观点的主要是那些农村不在领导岗位的普通党员。

二、农村地区精神扶贫的方法陈旧呆板

马克思主义认为,发展是永恒的,而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应根据事物永恒发展的特定,根据变化了的实际,针对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精准扶贫问题上,农民群众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思想认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因此,农村精神扶贫的方式方法也应根据农民群众思想变化的实际情况相应调整变化,增强精神扶贫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当前兰州农村地区精神扶贫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工作方式依然以单向灌输为主,对农民群众缺乏吸引力

这里单向灌输指的是精神扶贫工作的主体自上而下地对精神扶贫的客体简单地灌输思想观念、相应政策,作为精神扶贫的客体处于一种完全被动接受的状态,毫无质疑与选择的余地。单项灌输式的工作方式没有针对客体(农民群众)的思想感受和想法,即使能够在短时期内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方式因没有针对农民群众的思想感受和变化了的实际,终会挫伤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丧失主动性,进而影响农村精神扶贫的精准性和实效。

2. 教育手段陈旧落后,与时代发展和农民群众的新需求不相适应

进入21世纪以来,手机、电脑、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新媒体作为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在广大农村已经越来越多地影响并融入到农民群众的生活,并且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日益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在新的模式下,信息的发布渠道更为多样,信息的来源更为丰富,信息的发布更为自由,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部分农村地区在精神扶贫工作中依然采用以“大喇叭宣传政策,大会上讲道理,大墙上写标语”等为主的陈旧的教育手段,其实效性可想而知。

三、农村地区精准扶贫工作的运行机制不够完善

兰州农村地区开展精神扶贫工作之所以实效不明显,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思想政治精神扶贫工作的运行机制还不健全、不完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农村地区精神扶贫工作缺乏健全的领导机制

当前兰州农村地区的精神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机制在总体上采用的是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共抓,专职兼职结合的格局。在处理农村地区的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关系问题上,往往是一手软一手硬,做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时是松一时,紧一时,有的地方在分工上更体现出这种不重视,存在“一把手抓物质文明,副职抓精神文明”的问题。而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究其原因还在于农村地区的精神扶贫工作责任制不完善,精神扶贫工作没有真正地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

2. 农村地区精神扶贫工作缺乏健全的舆情调查和信息反馈机制

对农民群众的精神扶贫工作一定要把握农民群众思想等方面的多样性,才能确保精神扶贫决策的正确方向,才能确保精准扶贫工作方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目前兰州农村地区精神扶贫工作在舆情调查和信息反馈方面缺乏系统化、制度化的调查研究,没有专门设立相应的信息联络员,在信息的收集和反馈方面存在随意性。更有甚者将这个环节省略不计,存在重要情况迟报、漏报等情况,致使农村地区的精神扶贫工作处于被动局面,从而影响着精准扶贫攻坚工作的有效开展。

3. 农村地区精神扶贫工作缺乏健全的考核奖惩机制

随着兰州农村地区精神扶贫工作的开展,当前主要问题在于对精神扶贫工作的考核量化标准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主观性,缺乏可操作性的能够直接反映农村地区精神扶贫工作实效的考核奖惩机制。兰州农村地区的精神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相应的激励与鞭策。只有针对农村地区的精神扶贫工作者制定出相应的奖惩措施,农村地区的精神扶贫工作才能有效开展,真抓实干、落到实处。

4. 农村地区精神扶贫工作缺乏健全的督察机制

目前,兰州农村地区精神扶贫工作在督察机制上存在着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其一,无论是部门之间的横向监督检查,抑或是上下级之间的纵向监督检查,普遍存在着缺乏制度化、规范化和常规化的情况,这就使得农村地区精神扶贫工作的开展主要依赖于相应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这部分工作者一旦出现决策和政策实施上的失误,便会因缺少必要的监督而不能得到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势必会影响精神扶贫工作的成效。其二,督察机制在精神扶贫工作的考核奖惩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够明显。只有在动力和压力的双重作用下,农村地区的精神扶贫工作者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农村地区精神扶贫工作者的监督和检查结果只有在其考核奖惩中有明显体现,才能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进而才能督促他们时刻注意检查和检讨自身的工作及实效,加强自律。

四、结语

为有效应对目前兰州农村地区农民群众思想认识中存在的严峻问题,加强和改进农村地区精神扶贫工作势在必行。首先,精神扶贫工作要适应农村的新形势、新要求,要精准分析农民群众思想方面的新变化、新特点,在教育方法上要选择更能适应农民群众思想认识特点和需求的、民主的、多样灵活的方法。其次,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地区精神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机制,明确相应分工和领导责任,健全舆情调查和信息反馈机制、考核奖惩机制以及督察机制,充分发挥好农村地区精神扶贫工作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任何工作都要坚持问题导向。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新阶段,任务倍加艰巨、时间尤为紧迫、形势仍然严峻,兰州市农村地区精神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取决于对当前農村地区精神扶贫工作现状的科学认识,只有理清问题,找出原因,问题的解决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找准弱项短板,全力以赴推进,才能切实把各项脱贫任务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最终实现农村地区的“精神脱贫”,打赢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

参考文献:

[1]张琦,刘欣.加强“精神扶贫”助推脱贫攻坚质量提升[J].国家治理,2018(05).

[2]令小雄.以精神扶贫助推精准脱贫[J].行政与法,2017(12).

[3]程肇基.精神扶贫:一个亟待关注的精准扶贫新领域[J].江西社会科学,2016(11).

*本文系兰州市社科规划项目“精准扶贫视域下兰州农村地区精神扶贫研究”(项目批号:18-014E)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

猜你喜欢

农村地区兰州精准扶贫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需求的研究
如何促进农村地区思想品德课中的合作学习
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径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