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存续视角下英国“活态”工业遗产保护

2019-05-25英国诺丁汉大学建筑与建造环境学院李淼

城市建筑空间 2019年12期
关键词:活态皮革遗产

文/英国诺丁汉大学建筑与建造环境学院 李淼 王 琦

0 引言

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奠定了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现代文明。在之后的2次技术革命——电子技术革命与信息技术革命过程中,工业发展不仅影响现代城市形态的塑造,还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形成。然而,工业技术的革新带来对旧有工业设施的替换,随着新工业设施兴起,旧工业设施逐渐荒废,成为无人问津的城市废墟。随着技术史研究和工业考古学的发展,现代工业遗存作为这段重要历史的见证逐步走进人们视野,工业遗产的价值得到认可,研究与保护工业遗产的意义也得到重视。

如今,对工业遗产的思考不限于“物质遗产”与“静态遗产”,而应更关注工业技术和文化所形成的“非物质遗产”和“活态遗产”及其未来[1]。英国作为工业遗产研究与保护的先驱,在工业遗产保护方面具有成熟的理论体系,在对“活态遗产”的处理方面也有较多成功案例。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工业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工作,鼓励相关项目的探索和尝试。借鉴国外经验亦为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必要参考。

1 “活态”工业遗产

1.1 概念

遗产保护领域中“活态”(Living)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该文件指出历史遗迹与活态传统之间的积极联系,关注在当代社会生活中仍然保有积极作用并依然在演变中的文化遗迹。2003年国际文化财产保护和修复研究中心正式开启“活态遗产计划”(Living Heritage Sites Programme),并在计划文件中说明活态遗产与文化和环境的相关性,指出活态遗产研究要重视与周围环境、社区和居民之间的内在联系。

活态遗产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活态属性,即现在依然在使用或运转,现在仍保持原初或历史过程中的使用功能[2]。活态遗产是具有生命力的遗产,甚至可以不断吸纳更多的新鲜元素,充满生机与活力。

“工业遗产”本身就是具有极强“活态”属性的遗产。工业活动中的工艺、流程和技术都具有延续性[3]和传承性[4],是与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密不可分的“非物质遗产”。本文中的“活态”工业遗产主要指具有历史价值、目前仍在使用的设施设备、工业技术与生产流程,以及仍然承担其原始工业功能的工业遗存,主要侧重“活态”的“非物质”工业遗产。

1.2 独特性

“活态”工业遗产之所以独特,主要因为其兼具真实性与完整性。在世界遗产保护概念中,真实性和完整性既是保护原则,也是保护目标[5]。但对于“活态”工业遗产而言,真实性与完整性是其与生俱来的特质。

工业遗产的物质层面包括工业建筑、构筑物、设施设备、文献资料等有形的“静态遗存”。但工业遗产的“非物质”遗存部分才是灵魂,即工艺、技术、产业模式等。“活态”工业遗产的真实性在于如实还原该工业遗产的实际用途,反映从业者的实际工作状态。仍在运转的工业遗产不再是冰冷的建筑和结构,而是实实在在有着人性和温度的生产环境。“活态”工业遗产的完整性在于充分利用其物质层面基础,同时继承并延续其非物质遗产,并在一定范围内与当前社会的经济、文化、传统形成呼应[6]。

“活态”为工业遗产拓宽了研究维度。“活态”工业遗产的时间线不存在历史断层,且保持延续状态。因此“活态”工业遗产是一种来自过去、活在当下并面向未来的工业遗产,除了继承历史和延续现在,更重要的是发展和变化。

2 英国“活态”工业遗产的“存”与“续”

“存”与“续”在遗产语境中意味着“存在性”和“延续性”,两者对于“活态”工业遗产的保护皆很重要。

工业遗产本身十分脆弱[7]。由于人们对工业的遗产性缺乏明确认识和系统评判,因此在对工业遗产研究过程中发现,社会对于工业历史重要性的认识存在滞后性。在某些特定阶段,社会更倾向于摒弃被新型技术所替代的旧工业形式,导致工业遗产的工艺与技术过快消亡。当人们意识到保护的必要性时,通常遗留部分已变为“静态遗产”。工业遗产中“活态”元素的缺失直接导致部分工业遗产中工业文化的“失语”现象[8]。而幸存的“活态”遗产又面临社会发展和经济变化的挑战。

在工业遗产存续问题中,“存”所面临的挑战在于完整地保存其“活态”,即除去影响与生产相关的“物质遗产”,保存影响生产模式和技术发展的“非物质遗产”部分及与遗产紧密相关的社会、自然及人文环境等。

而解决“续”,不仅要使“活态”工业遗产“活着”,且要使其“活下去”。因此“续”更复杂,既要考虑对未来的机变和适应能力,又要保证在“续”的过程中不让“存”流失。

对于“活态”工业遗产而言,解决工业遗产的“存”“续”问题就是要给予工业遗产继续发展的动力和可持续的生命力。而能否唤起人们对“非物质”工业遗产的重视,则是帮助工业遗产应对社会综合环境变化的首要问题。

作为工业革命的先驱,英国也是工业遗产问题研究的先行者。英国对于工业遗产具有较完善的评价和保护体系,也有一定的项目实践经验[9]。在英国,人们对现有“活态”工业遗产寄托深厚的情感,这种民族工业文化的自豪感不仅表现在对遗产“存”的保护,更在于对遗产“续”的重视。

2.1 “活态”工业遗产的“存”

英国活态工业遗产在处理“存”的问题时,可大致划分为存在状态、存在方式和存在价值3方面。

1)存在状态 包括物质状态和非物质状态,在物质遗产保护方面,英国对现有遗产具有良好的测评、维修与养护机制,相关建筑、结构和设备周期性地进行保养,保证遗产保持良好物理状态。相关文献和资料定期整理、记录和保存。相关重要研究与保护机构包括:英国工业考古协会(The Association for Industrial Archaeology)、历史英格兰(Historic England)、英国遗产(British Heritage)。在非物质方面,功能活性是决定工业遗产“活态”程度的主要部分。要确保工业遗产维持最初的产业职能,需保证设备和建筑能实际运作,且该遗产的运作技术和产业模式能发挥作用。多数英国现存的“活态”工业遗产都在一定程度内努力保持着较为健康的产业状态。

2)存在方式 可看做工业遗产与它所在环境之间的关系,“活态”工业遗产与社会环境的关联可进一步分解为工业遗产与周围城市的空间关联,工业文化与当地居民的情感关联及工业产物与社会经济的市场关联[10]。在工业遗产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维系良好的关联模式相当于保证“活态”工业遗产的既有存在方式,为工业遗产健康存活建立适宜的语境[11]。

3)存在价值 它是对工业遗产意义和影响的判断,如果说存在方式影响的是与空间、时间或环境直接相关的“当事人”,则保护工业遗产的存在价值就更关注如何将历史、文化、产品、技术等传递给“非当事人”[12]。所以“活态”工业遗产需通过合理的展示和传播手段来外化自身价值(见图1~4)。

2.2 “活态”工业遗产的“续”

延续性是动态概念,具有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在社会发展的时间维度中,经济、市场、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变化都是影响工业遗产活性的因素。在空间维度中,遗产特点、价值和技术传播的广度也会影响遗产的活跃程度。

1)时间维度的延续性 ①要保证遗产传承后继有人,因此教育传承是重要环节[13]。传承者需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年轻人也需有了解和学习产业技术的契机[14]。在遗产保护中,传承者应是更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与其相关的工作与技术人员,一切了解遗产、接触过遗产的人都拥有将工业遗产的物质、文化和技术进行传承的潜力。②可持续性传承使工业遗产能适应变化的环境。“修旧如旧”或“护旧如旧”并非遗产保护的可行方式,尤其对于“活态”工业遗产而言,赋予工业遗产新鲜的生命力才是守护工业遗产的灵魂。但在适应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应一味求新求变而失去遗产的精神实质。

图1 诺丁汉生活博物馆基于酿酒厂改建,除展示酿酒文化外,还搜集当地人生活的变迁和城市发展历程

图2 诺丁汉生活博物馆沿用紧靠诺丁汉城堡崖壁的酿酒厂旧有建筑

图3 曾作为工业革命初期主要运输网络的英国运河依旧保留,许多以船为家的人们沿河旅行,择地而居,成为独特景观

2)空间维度的延续性 指“活态”工业遗产的传播能力,扩大遗产的影响力,吸引更多传承者,鼓励更丰富的传播形式,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此过程是有效的良性循环。

空间上的延续能力影响时间上的延续能力,达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见图5,6)。

图4 运河中诺丁汉比斯顿船闸还保持着原有功能,可由普通船员自行操控船闸,开关方便

图5 英国著名的瓷器品牌威基伍德瓷器(Wedgwood),如今仅在英国国内保留生产少量高端产品,但为了保护该品牌的地方文化和精神,在特伦特河上斯托克建立了博物馆,延续企业文化与生命力

图6 谢菲尔德麦格纳钢铁博物馆由废弃的炼钢高炉与厂房发展而来,利用其旧有空间作为展厅,展览中依然保留高炉炼钢的震撼环节

3 英国“活态”工业遗产“存续”保护案例——沃尔索尔皮革博物馆

沃尔索尔皮革博物馆(Walsall Leather Museum)位于英格兰西米德兰的沃尔索尔,1988年在1间翻修的维多利亚式皮革厂房内开业。它讲述了沃尔索尔皮革贸易故事,描绘该镇从小集镇崛起为国际马鞍制造中心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在英国皮革行业的顶峰时期,当地约有10000人从事皮革制造及制作马鞍、马笼头和相关皮革制品。据估计,目前该镇仍有至少40家马鞍和马笼头制造商,其中包括皮包等轻皮革制品制造商,一些厂商还持有英国皮革皇家授权证。

皮革博物馆的展品为沃尔索尔人造皮革制品,如马鞍、手套、包、鞋和皮革时装配件等。博物馆中的“当代设计”部分展示了设计师运用现代工艺和机械工具制作皮革制品。沃尔索尔博物馆的工作室内有经验丰富的工匠和熟练女工来展示皮革工艺品的制作过程。

博物馆还设有专门研究皮革工艺和工业的图书馆,以向访客展示皮革工业发展和技术文献。同时,博物馆设置多个季节性活动项目,包括儿童和成人的手工作坊及家庭活动。参观者可来到皮革工作间,学习如何切割、组装和粘合皮革原料,缝制拉链和紧固件,学习如何与工匠一起用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工艺制作优质的皮革钱包。博物馆纪念品商店里售卖的皮革工艺品也都是在工作间里制作的。

沃尔索尔皮革博物馆利用当地依然活跃的皮革生产环境,通过完整的皮革生产流程向参观者展示传统的皮革业发展。不仅如此,博物馆内由女性制作者制作皮革反映了女工在英国传统制造业中的贡献,完整地展现当时真实的社会环境,通过多媒体形式的推广也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上了皮革手工制作(见图7~9)。

图7 沃尔索尔皮革博物馆外观

图8 博物馆临街面依旧保持着原汁原味的旧厂房外观

图9 博物馆内依然存续的生产活动

4 结语

“活态”工业遗产有其特殊性,由于科学技术的持续更新和发展,遗产中的“活态”工业元素一直处于变化过程中。对于遗产保护应更灵活且包容,选择更广义的保护方法,融合工业生产、公共教育、社会活动、全民参与等多种元素于一身,以另一种方式延续其生产和工业价值。

我国工业遗产存量大,种类丰富。工业遗产保护在“存”与“续”之间,最为重要的是对其内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经过70年的建设,我国几代工业人已在各个行业积累了弥足珍贵的记忆与精神,虽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会停歇,但这种记忆与精神的传承不能丢弃。因此,对比借鉴英国的有益经验,有助于发掘我国工业文化保持活性的动力,也有助于坚定我国工业灵魂继续传承的信心和勇气。

猜你喜欢

活态皮革遗产
活态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意义
皮革回潮
遗产怎么分
在“活态传承”中延续历史文脉
场域视野下彝族《指路经》的“活态”解读
千万遗产
足球上到底有多少块皮革
活态文化
皮革机制
遗产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