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后即焚
2019-05-25芊芊
□芊芊
那些疯狂、过往、苦乐悲喜,都会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不会回头,不会提起,但也不会忘记。
我想,对于青春,最好的形容词便是“阅后即焚”。
青春是一个不能深谈又不可不谈的话题,是夜深时刻小姐妹在被窝里的讪笑,是男孩子红着眼睛挨到的黎明……我总觉得,这是一个破茧的时期。
试想,青春里的那些事情——男孩子穿上爸爸肥大的西服裤,在街头晃荡,拿一点生活费给喜欢的女孩子买枝玫瑰,藏着掖着,把花拿出来的时候都是皱皱巴巴的样子,擦擦汗水不好意思地说:“喏,给你买的玫瑰压烂了,你还要不要?”
女孩子当然也不例外,悄悄涂上了粉底液,抹上妈妈的口红,趁着家里没人的时候对着大大的穿衣镜转圈圈,托着个小粉腮,遐思绵绵地注视着某一个男生的背影。
那些年,那些塞过去的纸条,一遍遍修改的微信情书,多疯狂,多畅快。
我有一个好兄弟,喜欢我们班里最漂亮的女孩。这个男孩其貌不扬,甚至有一些矮胖,女孩的愿望是考到北京,而男孩描摹的人生轨迹则是出国留学。就是这样悬殊的条件,这样不同的轨迹,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冲上前,几乎是先驱者的模样。
试想,一个那么其貌不扬的男孩,三年里和喜欢的女生说话不超过十句,却为了她,减肥健身,组织乐队,成为主唱。女孩喜欢听《无题》,他就一遍一遍地练习,指尖磨破了,也丝毫不在意。他最后在学校的大礼堂里演奏了这首歌曲,女孩坐在下面,笑得很安静。
女孩不认识他,他却愿意为了女孩和其他同女孩做对的男生打架,被喊到教务处,问其原因,他只是昂首挺胸,一言不发,他给女孩的情书却写了三年,找了年级里所有文笔好的同学一一修改,大家给他改完,他就憨憨地请大家吃饭。大家总是怂恿他表白,可他却总是笑着推辞说:“等毕业典礼,等毕业典礼。”
毕业典礼那天,所有人都看着他,而他看着女孩。可最终,那封写了三年的信,依然没有交到女孩手里——他把信塞进了自己的包里,扭捏地和女生合了一张影,道谢、转身,对于他长达三年的喜欢只字不提。
挺有趣的。
聚餐那天,很多人都有些小醉,大家围着他问,为什么最后还没有送出那一封信,他大手一挥:“不重要啦,人家那么好看,我看看就好。”
有人问他,努力了这么久有什么意义。
他歪着头想了一下,扯出一个豪爽的微笑:“没什么意义,爽呗!”
可以说,如今的他和三年前完全是两种样子。他的行为似乎诠释了青春的意义——爽呗!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似乎没有那么多意义。青春就是一个把自己打碎又再度重组的过程。
它是一个阅后即焚的名词,从度过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完成了它的意义。那些疯狂、过往、苦乐悲喜,都会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不会回头,不会提起,但也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