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择高而立 贴地疾行
——高泽小学“Ze教育”文化建设思考与实践

2019-05-25冯启彬山东日照市五莲县高泽小学

教书育人 2019年14期
关键词:学校文化教育

冯启彬 (山东日照市五莲县高泽小学)

学校在继承和发扬原有学校文化的基础上,顺势而行,提出确立“Ze 教育”的文化主张,这既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它高度概括了我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精神,集中彰显了我校始终倡导并遵守的价值追求。

一、“Ze教育”的理念要素

1.“Ze教育”的文化内涵

高泽之“泽”,泽者,言其润泽万物,以阜民用也。词语有,“泽雨”意为润泽万物之雨;“泽器”意为润泽光滑的器皿;“泽物”意为施恩于人、做好事。更有人青睐用“泽”取名,如“泽民、泽东”意在广行仁义之为,恩惠于民,造福一方。

“Ze 教育”,取“泽”字拼音,扩展为“则、泽、责、择”,包含:规“则”(守秩序、善合作)、恩“泽”(懂感恩、存善念)、“责”任(勇负责、敢担当)、选“择”(有志向、会判断)四层寓意。“Ze 教育”不仅倡导自身是美的,而且要能够把这种美辐射给他人、社会。这与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2.核心理念:择高而立

出自左宗棠的“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与“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的表达有异曲同工之处。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眼界决定境界,境界决定目标,目标决定质量。做事要高瞻远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要想办好教育,眼界要宽阔,境界要高远,目标要远大,要有更高的要求、更远的志向,才能办好教育。

3.校训:志存高远修德泽人

“志存高远”指立志高远,有雄心壮志。师生应该心怀天下,心存远大的理想、崇高的抱负和卓越的追求,为个人成才而拼搏,为报效国家而努力。“修德泽人”的意思是行善积德泽被他人。就个人而言,“德者,才之帅也”;就群体而言,“德者,民之性也”;就国家而言,“德者,国之基也”。修德才能品德高尚,这是立校之本和育人之道,这不仅是为了个人,更是为了人类社会的和平和谐、幸福与进步。

4.校风:登高望远脚踏实地

我们推崇登高望远、仰望星空的胸怀和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精神。抬起头来,仰望星空,深刻思考,要有理想有追求,要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要有远大的目标;俯下身去,直面大地,要做到求真务实,身体力行,扎扎实实地从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

5.教风:学高身正启智立人

“学高身正”取自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丰厚的知识储备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己身正方可正人,严于律己才能言传身教。“学高身正”是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启智立人”取自蔡元培在南京提出的教育方针:“教学启智,树德立人”,反映了教师治教的终极目标和任务,体现了学校教学相长、德才兼备的教育教学思想。

6.学风: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出自刘禹锡《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右仆射王公神道碑》一文。习近平曾在2014年5月21日《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的讲话》引用。

山是由土石累积起来的,长江大河是由点滴之水长期积聚而成的,两个“积”字,突出了量变的作用。“聪明靠努力学习,知识靠勤奋积累”(华罗庚)。学业、事业也如此,知识和业绩都需要经过长期不断的积累,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以至千里。

7.吉祥物:泽娃

灵感来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白泽。白泽是我国古代神话中昆仑山上著名的神兽,是祥瑞之象征。白泽能说人话,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博古通今。它通万物之情,通晓天下鬼神万物状貌,是能令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兽。以它为设计原型,一是有祥瑞之意,白泽名字里带有泽字,且是智慧吉祥的瑞兽,是我们对高泽小学今后能茁壮成长、跨越发展的美好祝福;二是因其具有渊博的学识和聪明的头脑,正是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

二、“Ze教育”的发展基础

1.吸地域文化精华而立

高泽村村志载:此处土地肥沃,积水丰泽,战国时期已有土著人定居,演至明初张、王两姓从江苏迁此,东面靠岭,南、西两面临河,土地肥沃而积水,人们择高而居,以泽为依,故名膏泽,又称涝汥,后简化为高泽。“Ze 教育”承先人之志,吸地域文化精华,发今人之声,顺天地之势,以泽育后人。

2.彰核心素养精髓而发

核心素养主要有以下四大方面:能判断会选择,能理解会反思,能包容会合作,能自律会自主。

“Ze 教育”,因“泽”而生,遇“泽”而丰,“择、泽、责、则”,彰核心素养精髓。选“择”(有志向、会判断)乃“自主发展”之呼应;恩“泽”(懂感恩、存善念)为“学会做人”之根底;“责”任(勇负责、敢担当)为“勇于担当”之落地;规“则”(守秩序、善合作)乃“参与社会”之基石。“Ze 教育”明确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框架,建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

3.因教育之功能而立

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为了生活而进行的训练,它使人变善,择善,从而有高尚行为。登高望远,我们追求给学生更美好的未来;脚踏实地,我们从规则教育入手,逐级迈进,为学生发展打好基础。

三、“Ze教育”的发展路径

学校教育的核心目的就是“育人、育心、育情”,提升学校教育的软实力。建设学校文化的目的乃是用文化经营学校,通过对文化的管理,让文化不断丰富,持续促进学校发展。“Ze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不是单纯的管理方法,它需要嵌入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为此,特谋划了以下路径:

1.内化于心,凝聚“择高而教”的教师文化

教师的素养、水准以及精神状态直接决定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关注教师发展和提升教师素养是学校的重要工作。学校要抓住一切契机为教师创造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境界高远、能力高强、学识高深、言行高雅”的教师队伍。

(1)净化价值取向,形成“内动力”。学校要构建现代治理结构,完善治理体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通过分权、公开、自治和合作,把学校治理权交给教师,营造“教师第一”的氛围。健全、完善、优化各项现代化的学校制度,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考评机制。

(2)强化人性管理,增强“向心力”。开展“为身边的教师点赞”主题活动,把“发现别人的亮点,赏识别人的优点”作为与同伴相处的准则。表彰“最美教师”,凝聚群体向心力。探索利用论文代替会议,以学术引领工作,进而改变领导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方式,实现省时而高效的人际沟通目标。针对教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撰写了《让升旗仪式成为展示教师素质的舞台》《生命在于运动幸福源于健康》等文章,分析现象、原因及措施,发至教师微信群。

(3)推进项目合作,提升“研究力”。成立临时“项目合作研究组”,如基础素养项目研究组、小组建设项目研究组等。

(4)提高研究品质,孕育“生长力”。开展有效教学的基本功——试题研究活动。每周推荐教师阅读一篇文章,所选的文章既要有思想上的引领,又要有方法上的指导。

2.心行合一,打造“择善而行”的学生文化

学校教育的结果、学校的文化品位最终都要体现在学生身上,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学生是什么?从一定角度看,学生是传统与未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节点。因此,他既要继承优秀传统,又要面向未来,创新发展。从这个视角上看,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只是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更要内化为学生的素质。

(1)立德树人是关键。袁贵仁指出: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任务之一——把方向,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不是复制“器”,而是培养“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要秉承“志存高远修德泽人”的校训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我的课堂我做主。继续深化研究学习互助小组建设和“小先生”制度,贯彻“我的课堂我做主,我是课堂小主人”的理念,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课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我的岗位我负责。“6s”精致管理理念要渗透到班级工作的方方面面。从一平方米好习惯、整理桌凳、收拾房间、班级事务承包制、有序上下楼等,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规则”意识。

3.以心换心,构建“合责共育”家校文化

教书育人,应是一体;校园家庭,本属一家。学校通过“让学校回归社会”,强化“顾客意识”,引入“公众监督”,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让更多家长认同学校管理理念,主动参与学校事务的决策或班级管理。建设合责共润的家校文化的目标是学校和家庭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重要途径。

(1)把家长请进来,让教育不再孤单。一是家长驻校当观察员。制定《高泽小学家长驻校办公制度》,确保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利用教学开放周、运动会、六一节等特殊时段邀请家长到校,保证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二是让家委会成员做参谋员。家委会成员定期向学校提报提案,不定期到学校参观监督,参加学校年底表彰等重大活动。另外,家长督学通过微信群、QQ 等不同的方式,做好学校工作的宣传推介。

(2)把文化送进家,争做传播使者。组织“快乐阅读和谐成长”亲子阅读活动,评选最美小书桌、星级亲子共读家庭,把书香文化推广到家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评选“6s”最美家庭,把“6s”精致理念由学校延伸到家庭。组织家教大讲堂。

4.多元融合,开发“精灵泽娃”课程文化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课程文化是学校办学特色的核心元素。学校特色与思维模式、培养目标、课程及文化息息相关。学校特色课程文化是建立在凝聚特色、提升价值的基础之上的,我校始终把特色课程文化的形成作为我们行动的目标和终点。

一是课程设计原则。多样化原则,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编撰教材、安排课时、编写纲要,为学生提供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选择化原则,推进周三下午自主选课,建立多元化、可选择的课程体系和自主选课制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发展创造条件。二是建设三大特色课程群。以丰学泽才·知识拓展、润艺泽德·兴趣特长、慧心泽仁·社会实践为支撑,通过基础型课程的全面学习和拓展型课程、体验型课程的选择性学习,达到既定的育人目标。

5.固化于形,建造“润泽心灵”校园文化

校园环境是学校育人的第一舞台,学校的环境文化,是办学理念的外部显现,是学校文化的外显特征。学校抓住大班额工程的有利时机,积极打造蓄泽成萃校园文化。

(1)楼名文化。学校第一座教学楼命名“丰泽楼”,暗喻培育“丰学泽才”的博学宏才之人;第二座教学楼起名为“润泽楼”,喻之“润艺泽德”的德艺兼修之人;餐厅以“惠泽楼”命名,“慧心泽仁”,警喻学生做仁爱感恩之人。

(2)花园文化。学校餐厅前平房改造,拟建设“仁泽园”“怡泽园”“承责园”“恩泽园”“润泽园”,让学子泽娃游弋其间,潜之默之,认同学校文化。

(3)楼层文化。教学楼共四层,一楼践行规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二楼渗透恩泽教育,激励学生学习感恩;三楼贯穿责任教育,教育学生学会担当;四楼以选择教育为主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届时,学校“Ze 教育”,在校园固化,蓄泽成萃,无声说话,无形育人。

猜你喜欢

学校文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题解教育『三问』
年味里的“虎文化”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谁远谁近?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