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教师减负,教育管理者应该做些什么

2019-05-25钟乐江四川广安友谊中学实验学校

教书育人 2019年14期
关键词:家长学校教育

刘 静 钟乐江 (四川广安友谊中学实验学校)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家庭、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很高,但由于受地域和工作条件的限制,教师绝大多数时间被封闭在校园内,定格在教室、办公室、宿舍这三点一线之中,教师有很多烦恼和苦衷。而且,很多时候,过分夸大了教师的职责,让教师承担了很多本职工作之外的不必要的事务,给教师以无形的精神和心理压力。

教师的负担和压力,有的来自自身不善于科学安排自己的工作和时间,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理,但更多的是来自外部,外部的压力是教师产生工作和心理负担的主要原因。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要下大力气为教师减负,要把为教师减负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教育部将专门出台中小学教师减负政策,把教师过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面对压力和负担,除了教师自身要学会自我减压以外,当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等教育管理者不能置身事外。

一、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让教师从繁重的应试压力中解脱出来

以前,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单纯以教师所教学生的考试分数、学科人平分、毕业升学率等,来考核评价教师业绩,使得教师不得不绞尽脑汁采用“时间战术”“题海战术”来片面提高学科考试分数,既加重了自己的工作负担,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要彻底改变这种现状,真正减轻教师和学生负担,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者,要更新教育理念,改革考核评价体系,摒弃单以考试分数评价教师业绩的方法,实施多元化科学评价。考核评价教师,不能单纯以学科分数、升学率为标准,而要结合教师师德、工作态度、工作岗位、工作量和质量、学生人数等方面全方位综合衡量,设置“差生转化奖”“和谐班级奖”“培养新人奖”“返老还童奖”“师徒创新奖”“青春激情奖”等多种奖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要采取教师自评、互评和学校行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实施多元化评价,分别评价出师德标兵、教学骨干、创新能手、家校配合模范、全能型教师等单项或多项“星级”教师。通过这些单项或多项星级教师评选,让每一个教师能发现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希望,彻底从“题海战术”“时间战术”中走出来,勇于争“星”夺“旗”,从而彰显特长,激发工作热情。

二、厘清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责任边界,让教师从繁重的家庭、社会压力中解脱出来

现实生活中,大凡某地某学校发生伤亡等安全事故,人们大脑的第一反应就是,某学校、某教师要遭殃了;各种媒体舆论也几乎一边倒,纷纷把矛头指向学校和教师。在他们看来,似乎无论是何种原因造成的事故,学校和老师都难辞其咎。正由于这种认识误区,让不少人把学校和教师当成了“唐僧肉”,只要发生与学生有关的伤害事故,都想趁机狠狠咬他们一口。

一是过分夸大学校教育的作用,无视了家庭、社会的责任。平时,无论学生在什么场合出现打架骂人等不良事件,人们大多会质问他们是哪个学校,哪个班的,哪个老师教的;遇到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偷摘人家的李桃、瓜果等,他们常常将其扭送到学校找老师处理,很少有人直接送去找家长的。在他们看来,只要学生上学读书了,就该由学校教师教育管理了,学生出现什么问题,学校和教师都脱不了干系。就这样,学校教育作用被无限扩大化,被看成是无所不能的了。

二是过分约束教师教育管理的手脚,纵容家长和学生的行为过错。现实中,各种教育规章制度的颁布实施,严格规范着教师的行为,而对家庭则没有什么制度去约束。很多时候,教育和惩戒完全对立、惩戒和体罚完全等同,严重束缚了教师教育管理学生的手脚。学生在学校违反纪律,教师只能采取说服教育,当说不服时通知家长,家长则可以不理睬,不配合。而一旦学生出了事,各种舆论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向学校或教师扑来;家长呢,则可以随意到学校找老师闹事,随意拨打举报电话,而出现这种情况,教师无论有理无理,都会受上级批评,遭舆论谴责。而对于家长,即使是无理取闹,也会不了了之。久而久之,教师怕学生,怕家长,怕社会舆论,他们教育管理学生的手脚完全被束缚住了,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其实,促进学生成长,除了学校教育之外,还有家庭和社会教育,不能无限度扩大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责任,而忽视家庭教育的作用。既不能因为教育和惩戒完全对立、惩戒和体罚完全等同而禁锢教师教育管理的手脚,也不能纵容家长无理取闹,影响教师的正常工作。作为家长,不能将学生的成长全部推给学校,推给教师;作为当地政府和其他职能部门,不能将自己应当履行的职责和任务转嫁给学校,不能把学校和师生当作装不满的“克莱因瓶”。

叶圣陶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除了良好的学校教育外,家庭和社会教育也很重要;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要真正减轻教师的负担,就要厘清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责任边界,改变“严教师,宽学生、宽家庭”的局面。

当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要广泛开展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职能和教育法律法规宣传,促使人们真正走出对学校教育的认识误区,为学校教育正名。要让教育督促家长真正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遵循孩子成长规律,遵循教育规律,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承担起先入为主的重要教育引导作用,给孩子潜移默化的正面教育影响;要努力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为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要全面营造全社会尊重教育,尊重学校和教师的良好氛围,促进家庭、学校和社会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教育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共筑“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防线,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三、切实减少对学校的教育行政干预,合理安排教师的日常事务,让教师能静心从教

一是减少不必要的“官样”检查,别让泛滥的“进校园”活动太扰民。在学校教育管理过程中,必要的检查和“进校园”活动,是对学校工作的有效促进与总结,有利于学校科学地制订工作计划,开展各项工作。可现实中的有些“检查”过分注重形式,有的“进校园”活动与学校教育教学内容重复,或者不属于学校教育的职责,这些检查和活动的开展,既要求全面收集整理资料,又要求活动形成规模,教师为准备检查资料,不得不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为准备规模性活动展示,不得不利用其他文化课教学时间来排练。到最终,各方面的资料一盒盒,档案一摞摞,堆满一屋子。领导下来了,听汇报,看资料,走马观花,可他们哪里知道,这将花费教师们多少个昼夜加班的心血啊。教育是实实在在的事业,务虚的“官样”检查我们不需要,泛滥的“进校园”活动更应该摒弃。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能和职责,多思考怎么搞一些既不扰民,又是必需的、务实的、能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检查,别让过多的、流于形式的“官样”检查和活动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要还给学校一片安宁的教育环境。

二是合理地安排教师的日常事务,让他们静心教书,精心育人。当地政府、社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要尊重学校和老师的工作,减少不必要的比赛、文件和会议,减少与学校教育活动无关的事务摊派,减少“假、大、空”的培训。切忌每每举办社会事务活动、社团活动都指派学校安排教师和学生参加,增加学校、增加教师和学生教学之外的负担。教育培训部门要与学校一道,多组织开展集体备课、师徒结对等校本培训,改变“流于形式的假期学习和培训”,以激励教师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讨论,既能有效节约时间,又能减轻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为参加培训,每天起早摸黑,赶车、赶路、投宿等个人负担。学校要合理安排教师的日常事务,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和考试,让他们能从许多不必要的繁杂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时间、有精力去读书,去教书育人。

学校的希望在教师,学校一旦拥有优秀的幸福的专业教师群体,学校发展就能生气勃勃,蒸蒸日上。当地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者,要善于舞动“制度管理”和“人文关怀”的双重飘带,真正关心教师的疾苦,切实减轻教师的额外负担。努力做到,倾情关爱,真情沟通,增强教师的向心力;谋取福利,改善条件,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拓宽平台,注重培养,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真正要把学校建成教师心灵成长的美好家园,让他们能走出教室,走出办公书案,给他们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以释放压力,快乐心情,真正享受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猜你喜欢

家长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