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新需求理念下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现状思考

2019-05-24刘婧

戏剧之家 2019年13期
关键词:新时代现状

刘婧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出行方面也催生出新的需求,本文就从当下出行中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出发,以铁路南京站为具体研究载体,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南京站虽然在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但在新时代下无障碍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和全面,无法满足高质量出行的新需求,最后通过调研发现的问题,对完善南京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提出一些建议,为提高特殊人群的高质量出行作为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新需求;无障碍设施建设;南京站;现状

中图分类号:U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3-0232-02

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人民群众从原来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变到“美好生活需要”,不仅是普通人群,特殊人群也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尤其是出行质量,再加上每年增长的老年人口和残障人口,对于出行方面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不仅局限于便捷出行而对高质量出行提出新的需求。本文就通过对铁路南京站的实地调研,从出行中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现状出发,为新时代下南京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提出一些改善建议,以满足特殊人群高质量出行这一新需求。

一、南京站基本概况

南京站为客运一等站,位于南京市玄武区,是中国唯一一个临湖依山的火车站,总占地面积约120万平方米,分为北广场和南广场,旅客可以选择长途汽车、公交车、地铁、出租车、机场大巴的无缝换乘。在2017年春运40天中南京站累计发送旅客高达626.9万人次,是南京人流量汇集最多的公共场所之一。

二、南京站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现状分析

无障碍设施建设包括物质环境的无障碍和信息交流的无障碍。通过对南京站的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南京站虽然在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但总体来说无障碍设施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物质环境的无障碍建設

物质环境的无障碍建设是指使残障人士出行安全和使用便利的无障碍设施,例如盲道、无障碍电梯等。

1.盲道。经过实地调研发现,南京站的盲道建设虽然比较完备但总体还是存在着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首先,盲道缺少系统性,无法连接成片。南京站南广场的盲道还比较缺乏且地铁站口、长途汽车站、公交车站台等各换乘工具之间无法连接起来。其次,盲道的设置不合理,还存在着盲道不连续、盲道无故中断、盲道的起点、终点、变道处圆点形的提示盲道不规范、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宽窄形状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最后是还存在公共设施占用盲道的现象,给残障人士的行进可能会造成某些障碍和困难。

2.无障碍厕所。南京站南北广场无障碍厕所的管理和设施建设参差不齐,例如南京站北广场站外广场的公共厕所,虽建有无障碍厕所,但还存在有锁门和乱占的现象,管理和配备也远不如站内的无障碍厕所。

3.无障碍电梯。南京站的无障碍电梯维修管理不及时,北广场内有几处一直处于暂停使用的状态,南广场一层的无障碍电梯较为缺乏且还无法使用。另外,经调查发现,并非自动扶梯、楼梯旁都设有无障碍电梯,楼梯和无障碍电梯的衔接也不紧密,需要经过一定距离寻找,给使用造成不便。

4.停车场。南京站不管是南广场或是北广场,地面停车场或地下停车场,均缺少残障者专用停车位。而在人流较多的公共建筑,需要至少有一个残疾人专用车位或残疾人优先车位,且该车位应为方便出入、距离建筑物主要出入口路线最短的停车位,同时车位需留足一定距离的轮椅通道并标出无障碍标志或放置标志牌。

5.其他设施。服务台、饮水器、取款机、售票机、售票窗口不适合的高度无法方便轮椅乘坐者及拄拐者使用,给残障人士带来了操作障碍。面对这个问题,可以在车站内加置低位售票机、无障碍售票窗口、低位服务台、低位饮水机等,使残障人士不用求助服务人员,就能完成独立操作和使用。

(二)信息交流的无障碍建设

信息交流的无障碍是指使听力、言语、视力和肢体残障者能够无障碍地获得信息并进行交流。

1.视觉信息。南京站在坡道、无障碍厕所和电梯方面有一定量的无障碍设施标识符号,但标识及指引牌的图像和数量方面还不够全面和完善,应在显著位置上均安装国际通用的无障碍标志,以示残障者可以通行、进入和使用。除了标识符号,南京站道路环境的颜色也较为简单统一,色彩反差小不容易辨认,容易造成视觉残障者信息取得的困难,因此可以在环境有变化的地方加强光照,有效利用色彩反差强化视觉信息,例如在盲道、台阶、楼梯踏步的凹沿处采用黄色对比加以区分,以方便视觉残障者的行走。

2.听觉信息。车站内听觉信息较少,还可以增加一些设备,将外界障碍物的信息转变为音响信号来指导视力障碍人士行动。例如,可以在可触式地图内配有带音响的声讯说明装置,在售票口、托取口安装语音提示等。

3.触觉信息。触觉信息是通过图形获取信息的辅助方法。南京站除了在无障碍电梯按钮上有盲文信息外,可触式符号标志还是较为缺乏。还可以在楼梯栏杆扶手、墙面、门边或其他可触及的地方用盲文信息进行地理标注,增加触摸位置图和盲文地图的设置,协助视觉残障人士行走并告知他们所在方位和要到达的目的地。

三、南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改善措施

(一)培养无障碍建设理念,加强相关教育和培训

培养国民无障碍建设理念,提高无障碍建设意识和责任,是推进无障碍建设的重要一环,不仅要通过各种媒体和宣传外,还要加强相关的教育和培训,真正做到在新时代背景下,全体人民共同奋斗以满足高质量出行的新需求。

在媒体宣传方面,要转变理念,从“对外宣传”转为“对外传播”。与“对外宣传”相比,“对外传播”更加强调对意识形态特征的淡化,它秉承的是客观主义原则,着重对事实信息的传递,而非是观点的传递,或者通过议题建构、信息加工和舆论引导,实现对受众的价值认同的建构。[5]

在教育方面,不仅要加强对残疾人的教育,使其获得应有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和鼓励对无障碍设施的使用,还要在健全人学习的建筑、规划和设计及其相关专业的教学课程中,也应加入有关无障碍环境设计方面的相关内容,设置相关课程,重视培养专业人才,并积极开展无障碍设计等有关课题的研究,形成无障碍设计的意识。

在培训方面,则应依据人们受教育的水平不同和分管的职位职责而定。对于所有规划人员、建筑师、设计师和技术工人要经过正规培训,并达到一定专业水平,并且在建筑、规划及工程领域应结合无障碍设施建设内容,开展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以加快相关无障碍知识更新的速度。

对于运营者、工作人员要进行职业培训,定期接受一定时长的无障碍服务培训。在接待目标是老年人或残疾乘客时,其障碍情况不一样,对其沟通方式和沟通技巧也不尽相同,例如可以适当培训一些懂手语的工作人员以增加与语言障碍者的沟通交流;还要学习轮椅和其他辅助设备的主要部件、功能和使用方法;掌握在不同场的正确援助方法;在应急状况下,协助轮椅乘坐者逃生策略和疏散方法等等,在服务残障人士方面不断推进和完善。

对于学生和社会大众,进行体验性培训和非体验性培训相结合。体验性培训也称模拟残障体验,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综合体验课,让参加培训者临时体验残疾人的感觉,如使用轮椅代步,用拐杖走路,蒙上眼睛走盲道或戴上手套等方式,让健全人亲身体会到残障人的不适与障碍,体会到坡道、盲道等无障碍设施的重要性,加强爱护无障碍设施的意识。非体验性培训采用的则是残健协作、共同完成的形式,让健全人与残疾人一起工作学习以进行深入性的沟通与交流,深化参与者对残疾问题的认识和理解。通过体验性培训和非体验性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改变社会大众对残障人士的态度和思想,对残障人士再多一些理解和关心。

(二)完善设计标准和法规,加强规范流程和监管

尽管我们社会已经用了很大的力气来建设无障碍设施,但现有无障碍设计规范考虑不细致,设计标准和流程模糊,贯彻不彻底,监管力度弱,地方政府法规也不够完善和清晰。再加上由于无障碍设施缺乏经济价值,实际情况就变成了“样子”工程,投入花费很多资金,却没有任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这也体现了新时代下对国家和地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要完善设计法规,对设计标准和要求进行细化。由于建筑设计当中设计者多是健全人,因此他们主要考虑健全成年人的尺度和人体活动空间参数考虑的,其中许多设施不适合残疾人,对此可以在充分发挥专家专业知识的同时让残障人士及其机构组织参与进来共同设计,并基于地区条件等本土化考虑细化到例如盲道砖的种类、标质、宽窄形状标准、铺设组合方式等细节,做到真正的从残疾人的角度出发,使无障碍设施建有所用,减少资源浪费。同时,还可以借鉴国外的建设方法和策略,例如可以学习日本优先发展区域无障碍环境建设,根据区域的重要程度和紧迫程度选择重点改进的优先区域,由点及面,逐渐完成无障碍环境的改造和建设。

其次,要清晰流程,加强监管和维护。在无障碍建设过程中,要规范备案、随访、监督、审核、验收等一系列流程及其标准,使每个环节分工明确,权责明确,可以追究到设计、施工、市政管理等各环节参与项目建设的所有人的责任,以防止问责和维修设施时互相推诿。同时还要加强设施的监督管理,在施工中要严格审查,以防盲目施工和偷工减料而导致不能达到最终的使用效果;在工程竣工验收时,对无障碍设施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完成项目后,加强对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和管理,避免设施不合理使用和“关、占、封、改”等现象。

最后,还可以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监督组织及投诉部门,定期收集意见反馈,并且对于未达标的责任方进行相应的处罚措施,使无障碍设施建设形成一个系统工程,从指導性政策到具体的执行标准,从规划设计到加强监管,成为有机完整的系统。

四、结语

新时代下的小康生活不是部分人的小康而是全体人民的小康,特殊群体的生活质量反映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限,提高出行质量也是提高他们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再伴随着老年人口、残障人口的增加和人们日常出行质量要求的提高,就要求我们要形成无障碍理念,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真正把无障碍设施融入日常生活中来,真正做到无障碍出行,让所有人都能走出来体验和感受到新时代下的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1] 李志民,宋岭.无障碍建筑环境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2] 常成,史津.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设计人文化研究[J].包装工程,2015,36(20):57-60.

[3] 宫晓东,高桥仪平.日本无障碍环境建设理念及推进机制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2):169-172.

[4] 马一木.东京迪士尼乐园无障碍设施与服务的启示[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8,39(2):110-112.

[5] 王全权,张卫.我国生态文明的对外传播: 意义、挑战与策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8(5):149-153.

[6]吴成晨.江南传统民居文化内涵分析[J].大众文艺,2018(12):246-247.

[7]庄众显,潘承亚.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休闲思想及现代意义[J].汉字文化,2018(11):94-95.

猜你喜欢

新时代现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