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赵孟頫复古思想
2019-05-24孙克斌
孙克斌
【摘 要】赵孟頫的“复古”以取法“魏晋之韵”为途径,兼收并蓄,掺以自己的审美思想,进而形成了“端庄典雅”富含阴柔之美的书法风格。其提出“复古”是在元初书坛继续沿袭南宋书法流弊以及书坛有向“二王”书风学习的趋势基础之上的,是时代使然,也是其责任感使然。
【关键词】复古;批判;地位与影响
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3-0169-01
一、“贵有古意”的复古思想
(一)关于“复古”
“贵有古意”,本由绘画而发,赵孟頫《自跋画卷》中提出“古风”,认为绘画创作应当师法晋唐高古超逸的意趣,摆脱宋代画陈陈相因、雍容画风,提倡质朴自然、简率洒脱的画风。关于“古意”的解释,研究者主要有“视为时间概念”“看作美学概念”“等同于传统”三种观点。然“书画同源”,而且赵氏提出“书画本同”,亦“以书入画”并致力践行,故可藉此论道书法。
何者为古?虞龢《论书表》中说到,古代质朴而现在妍美,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爱好妍美而轻视质朴,则是人的常情,钟张比起二王来,可以说是古朴了。这是品评钟繇、张芝与二王书法的,从中可见“古”与“质”,“今”与“妍”相对应,但每一字体都兼质与妍而有之,只是侧重点或量的多少有所不同。“古”在“质”与“妍”之间更侧重于“质朴天真”。
(二)提出“复古”的书坛时代背景
南宋时期是少数民族统治,缺少翰墨传统,国土分裂,因而在文化艺术上无法倾心独创,书坛仍然是苏、黄、米书风统治。
故而南宋书法成為尚意书风的末流,魏晋古法到南宋时己几近中断,因此重续魏晋古法就成为赵孟顺的个人追求,同时也是时代的使命。南宋时代书法学“宋四家”尚其奇怪之趣味,金朝京都亦是粗犷肆意的书风,魏晋之风斯文扫地矣。
(三)赵氏“复古”的特点
1.“复古”的广泛性、全面性。赵孟頫在元代艺术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于诗文、书法、绘画、乐律、篆刻等样样精通,都表现出很强的复古倾向,而对于书法,《元史·赵孟頫传》有记载,他擅长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书、行书著称于世。
2.取法乎上。明代的宋濂在谈及赵孟頫书法造诣时说过,他的字用法多变,起初临摹思陵,后来借鉴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的写法,最后又汲取李邕的书法特点。取法“二王”经典的为多且用功最勤。
3.借“允执厥中”的中庸之道进行改造。赵孟頫对诸家书风进行改造的美学思想根基为“中和”。对各书家的风格特点,既不刻意强化、突出,同时也不任意弱化。“二王”等魏晋书风肆意天真,笔画包含韵致而富有变化,结构整饬而间以参差出于意外但归于意内,行笔和行气富于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而赵孟頫对此并未全盘接受,并不是一味“则古”,惟妙惟肖,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取舍。
二、关于赵孟頫书法的批判
历史上对赵孟頫书法的评判主要针对以下几点。
(一)鄙其人品及因人品而鄙其书
古代对一个人书法艺术的品评,往往会兼及人品,正所谓是“字如其人”,人们对赵孟頫的评价也避免不了这样的命运。对赵孟頫起初是主要是针对他作为宋皇室后裔再仕元朝的“贰臣”身份而发。
(二)俗媚之态
据传赵落笔犹如风雨,可以日书万字,解缙《春雨杂述·学书法》云:“赵子昂国公十年不下楼。”可见其于书法用功之勤,但正因此其书写速度较快,“过于精熟”,导致“精工之内,时有俗笔”。这种现象可以在传世的楷书中得以验证。《三门记》《妙严寺》等帖中与“二王”、褚遂良等前贤相比,赵孟頫在用笔、结构上的变化远不及之,结字平正,用笔变化趋于平淡,正是赵字俗媚的一面。“得之熟而失之甜,得之巧而失之媚”。
三、赵孟頫的地位与影响
(一)地位
赵孟頫以其独创的书法风格与其掀起的“复古”潮流成为元代书法史上最重要的书家,以其为引导而产生的元代书法“复古”现象是整个书法史上一个奇特的现象,因此引发了人们对书法更为深刻的认知。
(二)影响
赵孟頫力倡复古旗帜,扶正固本,直追晋唐笔法,影响极为深远。赵氏在诗、书、画、韵律等均有造诣,再加上“荣际五朝,名满四海”以及在南北文人圈(主要是大都和杭州)影响,有较大的认同感,书法作品有官方特殊的照顾,其书法及观念在相当长时间内被奉为"圭臬”。赵体在元明清时期盛行百年而不衰。
赵孟頫的艺术不仅影响元明清书坛,也对周边古代韩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的艺坛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高丽末期朝鲜初的忠宣王在元大都设万卷堂招纳元朝大儒并与之交游,赵孟頫就在其列,高丽、朝鲜时期印刷也采用“松雪体”,“松雪体”在朝鲜半岛逐渐接受与式微嬗变,形成了带有本国特色的“松雪体”,出现了以安平大君为代表性的书家。
参考文献:
[1]陈博涵.南北文化融合与赵孟頫的书画主张[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4(3).
[2]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