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色戒》原作与改编电影的创作得失
2019-05-24高靖凯
高靖凯
【摘 要】本文从叙事结构、人物设置以及主题的复杂性入手,阐释李安导演对张爱玲原《色戒》小说的影视化改编。同时也介绍了小说与电影的不同之处,其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审美共通感为电影改编提供了可行性。李安导演在小说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了深入探索、对情节进行了合理延伸,在主题上更强化了对人性复杂与关照的影视化表达,其创作思路与改编侧重点与原作相比有了很大的突破。
【关键词】《色戒》;改编;人性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3-0129-01
《色戒》写于1950年,1978年正式出版,中间历经近30年不断细致地雕琢修改。故事发生在1930年,汪精卫的伪中央政府在南京成立,他成为当时最大的汉奸,是爱国青年仇视的对象。女主人公王佳芝化身美女刺客,试图用美人计去刺杀一名汉奸头目,后因感情用事而计划败露。在原小说中,情节非常干练简略,篇幅也非常短。李安导演不仅大部分保留了原小说中的情节,还有自己创作延展的一部分,这使得人物形象更鲜明立体,在主题表达上更具有人道主义关怀的“人情味”[1]。
一、叙事结构模式的比较
关于电影对小说的改编,贝拉·巴拉兹认为,原著就是没被处理过的影视素材。后人对文学材料的改编就是“从自己的藝术形式的特殊角度来对这段未经加工的现实生活进行观察”[2]。影视改编的发展,不仅能推进影视创作,对文学也有重大意义,因为影视和文字的集合与彼此促进互相成长,让改编有了更多样化的可能性。《色戒》的改编为影像艺术和“文本”本身创造了全新的艺术境界,而不仅仅是“通过摄影机、剪辑、表演、布景和音乐的变形。”
在原小说中,心理独白与人物回忆占了很大篇幅,在主要情节上,采取了单线故事模式,重在展现王、易二人丰富的内心活动。而电影《色戒》中采取了以戏剧冲突为主的双线故事模式,重在展现人物和事件发展的内在因果关系与必然性。从小说与电影的不同着重点来看,小说更偏重于固定、静止、封闭的空间与视点转换速度较慢的叙事。而“电影因为其特殊的艺术表现长处,可以极大地弥补小说叙事在时空切换上的缺陷,它的时空转换灵活又富于弹性,这样不仅成功地补充了故事情节,又对塑造人物形象起了决定性作用。”[3]
然后从小说转化为画面的叙事增减上来看,李安导演对原故事情节、人物背景进行了扩展,对王、易二人感情发展的细节进行了增添。通过对细节与场景的展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王佳芝是如何一步步爱上自己的刺杀对象,如何在心理上依赖易先生。王佳芝从“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个热水澡”到“你相不相信,我恨你……”[4]她的人物成长变化越来越大,从热血青年慢慢变成了一个只在乎个人情感的平凡小姑娘。
二、人物改编设置的比较
导演对小说中未交待清楚的地方进行了创造性完善,并为整个故事的发展方向服务,要让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在放弃集体感情而偏向个人感情时更自然和顺理成章。导演补充了王佳芝的背景状况。在原著中,王佳芝的背景是模糊不清的,作者没有明白写出来。而电影中,其母亲早逝,父亲远去英国,只有她留守在中国并受到姑姑的接济勉强生活,这一背景就可以解释她为什么可以毫无顾忌地加入这如自杀般的刺客活动中。之后,小说中只提到了王佳芝之前演过戏,没有具体展开说。而在电影中,则着重描写了她加入话剧社并在表演中获得了成就感,还经常去电影院看电影,这可以从侧面看出她是个内心敏感火热、渴望改变与试图寻求慰藉的人。最终因为她性格上的“缺陷”与极端、情感上的需求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当身边的温暖早已不在,她只能从虚假的感情中寻找寄托。
三、人性与主题复杂性的比较
为达到一个高尚的目的,是否可以不择手段?这是小说中提出的一个问题,也是人性的悲剧。与电影相比,张爱玲小说中所表现的是更纯粹的人性,试图去探索一个普通女性的情感与精神状况。而李安导演的电影则有所不同,他认为《色戒》不仅仅是写一个普通女性的悲剧,更重要的是抗日大背景下中国风云变幻的时代色彩与小人物在其中尴尬的生存处境。所以导演刻意扩大渲染时代背景,通过令人玩味的细节展现大时代下的荒诞与无奈。在那样一个山河破碎的年代,每个人都只想活下去,他们或为虎作伥去为伪国民政府卖力卖命当汉奸,或成为爱国青年不顾一切奉献青春与生命,只为换取明天的美好与和平,又或者如王佳芝一般,像一叶零落飘荡没有归处的扁舟,她的精神与生命都没有依靠,只能在国家大义与自我情感间痛苦挣扎。
总的来说,具有相似成长背景的张爱玲与李安或能在此故事上产生很大的共鸣,他们或许关注的侧重点与创作的思路不甚相同,但他们在叙事、人物、主题上都有很多胶着点,其胶着点除了叙事的本质在于虚构再现社会生活之外,还在于将内容诉诸媒介,实现诗意的启蒙功能。
参考文献:
[1]郭伟.爱的哲性蒙太奇—张爱玲<色戒>重读[J].名作欣赏,2008(01).
[2][匈]巴拉兹.电影美学[M].何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279.
[3]陈犀禾.电影改编理论问题[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8.
[4]张爱玲.色戒[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