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教学中声音训练的基本方法
2019-05-24周锴
周锴
【摘 要】合唱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受众最广的音乐艺术形式之一,合唱的表演形式注重声部的分配,分为男高,男低,女高等声部,注重各个声部充分发挥本声部声音特色,与其他声部协调配合,表演内容极具气势。合唱不仅注重团队合作,同时也对演唱者的声音有很大要求,所以必须对演唱者进行严格的声音训练,保证合唱演出的演出效果。
【关键词】合唱教学;声音训练;基本方法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3-0082-01
一、引言
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需要音乐教师在合唱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二、合唱教学中声音训练
(一)对于合唱声音的要求。对于专业的演唱者来说,在每句歌词中间的每一次呼吸,都要直达丹田,保持喉咙的放松状态,引发共鸣,保证发出的每一个声音饱满明亮。在演唱过程中,学生应该保持放松,做到全身心投入,在歌曲中注入自己的感情,這样可以使自己的声音更具备感染力。而想要完美地表达歌词中的意境,光是有演唱技巧还不够,必须保证合唱团中的每一位成员在发音吐字问题上的正确性及统一性。
(二)对于合唱姿势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合唱姿势对于演唱者有着重要的影响,正确的姿势可以帮助演唱者集中注意力,发出更宽广明亮的声音,更好地发挥自身声音的特点,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学生歌唱时发声的声音问题,忽略了对于发声来说具备关键性、决定性的细节问题。
(三)演唱节奏问题。在注重以上两个问题的同时,老师需要注意学生在合唱过程中的节奏问题,在任何音乐类的艺术形式中,节奏都是重中之重,一个良好的节奏可以让整个合唱过程保持连贯性和流畅性。一旦学生对于合唱演出的节奏把控不足,就会出现声音参差不齐、断断续续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听众的视听享受。所以教师在教导学生完成日常的技巧训练时,可以布置一定量的节奏训练任务,一般的节奏训练任务是练习绕口令。同时必须使学生学会如何看懂合唱指挥所下达的指令,一个指挥是一场合唱表演的灵魂。
三、合唱教学中声音训练的有效方法
(一)作品的选择。在一场精美的合唱演出中,决定其演出质量的除了指挥,演唱者,伴奏乐队外,往往与其演唱的作品有很大关系,所以想办一场成功的合唱表演,首先必须选取一首合适的表演作品,有很多歌曲往往不适合合唱的演出模式,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对作品加深理解,想要吸引台下的观众,首先就要挑选出符合观众口味的演唱作品。注重作品内容的同时,要选择适合学生演唱水平的作品对其进行练习,难度过高会导致学生对于作品内容的诠释程度不够,难度过低又会导致自身演唱节目失去台下观众的吸引力。因此对于一场合唱演出作品的选择,我们要注重多方面的问题,在考虑观众自身需求的同时注意歌曲自身的难度。只有这样才能凸显出合唱演出的艺术性和价值,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
(二)保持统一节奏的演唱规律。一个良好的节奏可以让整个合唱过程保持连贯性和流畅性。必须使学生学会看懂合唱指挥所下达的指令的同时教导学生完成日常的节奏训练,确保不同声部的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声音的特点,与其他声部学生进行配合。
(三)音色对比变化训练。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不同音色可以对于一首歌曲进行完全不同的诠释。通过对不同歌曲的研究,加深自己对于音色的理解以及对于自己声音的掌控度。进一步提高整体演唱水平,长期坚持可以帮助整个团队扩大可演唱歌曲的范围。
(四)注重学生个性因素。在一场合唱演出中,必然是一个群体进行演出。这并不是说每个人的声音都应该是一样的,而是说我们必须在保持整体性的同时,发挥每个学生独特的声音特点,不能被别人的声音所覆盖,当然也不能太过突出反而显得突兀。所以老师应该在日常的训练中保证学会认识到自己的声音特点,并通过训练熟练掌握。
(五)注重整体共性因素。解决了学生的个性因素,老师们也不能忽视合唱演出中的共性问题,每个声部的学生必须对自己的声音有严格的掌控,展现个性的同时不能破坏表演本身的整体性,显得突兀,这就要求老师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声音特点掌控的训练,为完美的合唱演出打下坚实的地基。
合唱表演是音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之一,想要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和对音乐方面的鉴识能力,即必须在音乐教学中开展合唱教学。同时在合唱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部细节,进行音色对比训练等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措施,注重学生个性和团体共性,有效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加强学生之间分工协作的意识与能力,并加强鉴赏能力和学生的团队意识。所以应不断加强合唱教学在音乐艺术教学中的渗透程度,老师也应该对其有效的发展方法不断进行探究。
参考文献:
[1]吴志辉.合唱训练中的基本方法与细节问题之研究[J].通俗歌曲,2015,12.
[2]冉勇军.合唱训练中的基本方法及注意细节[J].戏剧之家,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