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怒江老姆登村怒族“圣诞节”仪式音乐的考察与研究

2019-05-24杨福慧

戏剧之家 2019年13期

杨福慧

【摘 要】本文拟怒江老姆登村基督教圣诞节中的仪式音乐活动为田野线索,对其基督教仪式音乐的形式、曲库、歌唱方式、传承传播方式等进行实录记载与深描,为当代中国宗教艺术研究中不可缺的基础性研究提供一个可鉴的仪式音乐研究个案。

【关键词】基督教音乐、仪式音乐、赞美诗

中图分类号:J6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3-0060-03

怒族聚居于怒江大峡谷边界地带的半山腰上,特有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使这里的民族社会文化、音乐文化、宗教文化交流互溶,形成了丰富多彩而形式完整的音乐文化样式。笔者于2017年12月18日——30日期间完整参加了怒江老姆登村的圣诞节活动,在此过程中观察到本村及周边村落的基督徒们,在仪式过程中所呈现的歌唱赞美诗的音乐行为(礼拜),已是本地区族群社会文化生活和旅游发展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一种外显或内隐的方式诉说着怒族人的传统音乐记忆与现代需求,充分体现当代社会环境下局内人对本土音乐文化价值的认同,也为民族文化的重构提供了新的契机。老姆登村位于匹河乡政府驻地东北面,东以碧罗雪山山脊为界,南接知子罗村委会,北与沙瓦村委会相接,西面以怒江东为岸为界,海拔1880米,属贫瘠、高寒山区。民国2年(公元1913年)基督教开始传入怒江地区,民国9年(公元1920年),英国内地会传教士杨志英(加拿大人)来到泸水传教,并沿怒江北上将势力发展到原碧江县(现在知子罗村),老姆登村也是这时受到基督教的影响。①基督教在经过时间的洗礼可谓是几起几落,从老姆登教堂三次修建历史便可以看出来。

一、老姆登村基督教圣诞节中的仪式音乐实录

基督教的主要节日有复活节、感恩节、新米节、圣诞节、元旦节,但主要由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三大节日组成。每次过节地点都会在40个教堂中轮流一次,除了圣诞节的时间较为固定(12月23——12月25日)以外,其他的节日都比较随意(只要是在节日前后几天进行便可),活动时间几乎都以三天为期,集体活动,活动形式基本一致。此次圣诞节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时段 。

(一)圣诞节前期准备:2017年12月22日13:00——23日15:00

22日午,笔者独自一人来到教堂,便看见很多教徒们正在为圣诞节的活动布置教堂和打扫卫生。教堂内的讲道台正在铺红毯,设置话筒,摆花篮;台下第一排座位上,小朋友在吹气球,大人在拴气球;两边的窗户和中间的梁柱正在贴拉花。教堂外教徒们用山坡上摘菜下来的绿草,把它悬挂在竹竿上,放在教堂正前方外的两旁,这仿佛像绿色的彩灯。旗台下面坐着几位外来牧师,他们正在聊天,细说着活动的相关事宜。厨房右边的路面上,有五位阿姨们正在拔松树叶;厨房内的大姐、大哥们正在洗菜、煮饭、切肉,为大家做今晚的晚饭。这些正在忙碌着的背影,没有因为某一个人多做事或者少做事而埋怨,他们脸上都洋溢出最真诚的笑容,这就是一幅祥和的景象。

23日中午一点,来参加圣诞节的人数逐渐增多,在为教堂开幕仪式做准备的信徒们却忙得不可开交,比如1、教堂里的卫生;2、因为害怕来的人数很多,位置不够,在讲道台下,走道上,场外,只要是能放下凳子的地方,全都摆放凳子;3、场外还在绑彩带;4、厨房里洗菜、切菜、煮饭;5、门外信徒们正在准备门帘。大门外面的马路边上摆设着小摊,有卖首饰的、服装的,还有各种小吃。

(二)圣诞节中期:2017年12月23日15:30——25日22:30

23日下午3点25分,圣诞节的活动仪式开始了,首先是迎接外来教徒。整个大门被锁住,只能从小铁门进入教堂的,教徒们在小铁门上按了窗帘(用新床单做的临时窗帘),一进门的右手边站着老姆登基督教堂的信徒,大约有20个左右,他们排成一排。当门外的外来信徒超过5人以上,门内一位主要负责人就告诉大家,然后大家一起唱一首赞美诗《第273首赞美诗》喜迎各位兄弟姐妹,赞美诗结束之后,主要负责人便会把门帘提起来,让站在外面的弟兄姊妹逐一地进来,每进一个人都会跟刚唱赞美诗的信徒握手,并相互问好(傈僳语:哗哗)。来的人年龄阶段不一,有的是一家人一同前往;有的只是老人家;有的是学生(指上神学院学生)。下午5点左右开始吃饭,大家都排着队拿碗筷,打饭,打菜,人虽多,但是很有序。打完饭之后,大家都会找到位置坐下,或者站着,然后低头祷告半分钟,祷告完才能动筷子吃饭(饭前祷告是基督徒们生活中一项必需的宗教仪式,感恩上帝赐予人类食物)。

18点32分,各个教堂的长老们都入坐到台上两边的位置,匹河长老从左到右逐一介绍各八位长老,并宣布,“圣诞节开幕式开始”,这时女长老返回自己的位置。整个圣诞节开幕式与节日仪式基本一致,不同之处是展示节目人员与教堂发布通知的内容不同,以下就是仪式流程;

24日平安夜,早晨7:58教堂的钟声就被敲响了(三次),随后教堂里面传出MP3版的赞美诗,教徒们络绎不绝地赶到教堂,只要到教堂的每位信徒,都会静悄悄找位置坐好(以讲台为主,男的坐左边,女的坐右边),并低头祷告(个人),祷告完了之后,才会抬起头来,与旁边的人打招呼和问好。这次参加节日的信徒比较多,晚到的人只能坐在外边的位置上,冬天的早晨寒意刺骨,但坐在外边的教徒们,依然参加完了整个节日。

25日凌晨4:55,教堂的鐘声便响了起来,此时赶往教堂的马路上全是黑漆漆的一片,只能借着手电筒和星光前行。该场主要是唱赞美诗(唱耶稣基督的降生),凌晨5:10便开始唱,指挥的是阿波牧师,在这唱(18、19、20、21、22、23、294、285、291、14、15首)的过程中,教徒们陆陆续续地悄悄地走进来,并找到位置,默默地低下头来进行祷告,祷告完了就打开手中的赞美诗集,翻到大家唱的哪一首,找到该唱段同大家一起唱。该场仪式持续两个半小时,之后的三场仪式性质一样,只是在16点组织圣诞节娱乐活动,活动项目有:1、捡豆子活动的管理员;2、袋子套脚(学袋鼠走路);3、读圣经;4、唱赞美诗;5、往返运水。

(三)圣诞节后期:2017年12月26日8:00——12:00

早晨8点10分教堂的警钟就被敲响了,大家依旧陆陆续续地来到了教堂里进行圣诞节最后的节日仪式。仪式程序照旧,只是在序号3处老姆登教堂执事与牧师分别对此次圣诞节事宜做出相关总结报告工作。

整个圣诞节的仪式活动就这样结束了,吃过早饭,教徒们都准备赶回自己的家中去。大家都在握手道别,眼睛里流露出各种不舍,其原因是有些信徒见一面十分困难,每次相见几乎都是教会组织活动期间。大家陆续离开,只剩下老姆登教堂的信徒们在打扫卫生(教堂内、广场外、厨房、厕所),没过多久,大家齐心协力地把卫生打扫得跟以前一样干净,干净到一丝圣诞节的气味都没有了。

二、老姆登村“圣诞节”仪式音乐中的赞美诗

赞美诗在基督教当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它不仅通过旋律及歌词内容来传达《圣经》和仪式中的语言区别每章节经文的不同功能,还描绘和体现仪式当中的各个部分,提高和加强歌词的修辞性质。因此可分为:诗章、颂词、灵歌三种形式。

(一)圣诞节赞美诗的选择

基督教有各种规范的仪式,按照仪式的不同,唱的赞美诗也是不一样。而赞美诗的分类也是与圣经诗章内容相关,例如,按汉文版《赞美诗(新编)》的排列,不同的赞美诗被分为下述几类:崇敬颂赞、救主耶稣、教会生活、信徒灵修、特殊颂诗及附录。该地区使用最多且编辑成册的赞美诗有以下几种:

1、传统傈僳文赞美诗《SI..d: TA DO,MU,DU MU:GW》319 首,该赞美诗的前 290首出自杨思惠主编的《颂主歌曲》,这本传统傈僳文四声部合唱赞美诗在怒江匹河乡地区一带用途最广且频率最高;2、1996 年由外来传教士和当地教牧人员合编,怒江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出版的新编赞美诗《XG GL》268 多首,這本四声部合唱赞美诗选用汉文赞美诗约三分之一的诗歌,将其中汉文的唱词翻译为傈僳文,将五线谱译为简谱;3、《新编汉文赞美诗》该赞美诗由于语言的关系在主恩堂被广泛运用;4、信徒自编赞美诗,以简谱记谱,带有一定的流行元素。这些赞美诗的特点是一定程度上都具有傈僳族的音乐风格,这是一种西方基督教音乐文化与傈僳族音乐文化适融的现象。下面把主要节期仪式音乐活动中赞美诗的使用情况做进一步的详述。

《普世欢腾歌》出自汉文赞美诗第75首,对应传统傈僳文赞美诗第 16 首。是英国近代付瓦萨所写的经典圣诗,它由霍斯改编自亨德尔《弥赛亚》中的第十七首合唱曲《荣耀归主》的曲调,是圣诞节必唱曲目之一。②歌词内容来源于圣经旧约(诗篇 98:4):“全地都要向耶和华欢呼,要发声欢唱,要歌颂。”怒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因此四声部合唱对于他们而言并无难处。

《平安夜歌》是圣诞颂歌中最有名的一首,也是怒族地区必唱赞美诗之一。它选自汉文赞美诗第71 首,对应传统傈僳文赞美诗第 23 首,傈僳语称为《SI..LI..M VY;-.SI:XY-M VY;》全曲旋律优美,简单易学,在信徒中传唱性极高。

圣诞节25日凌晨5点——7:30的献唱赞美诗称为“救主耶稣的降生”,傈僳文版赞美诗第14至23首以及第258、291、294首等。

(二)圣诞节赞美诗的歌唱方式及记谱法

傈僳文赞美诗一般以和声式或主调织体为主,以复调式的对位织体为辅,唱诗方式有独唱、齐唱,但大多数为纯人声无伴奏四声部合唱形式,笔者发现这种歌唱方式不仅源于西方,且与傈僳族传统民歌的多声部歌唱形式也有一定的渊源。③赞美诗的记谱方式也是独具一别,它不用音符下方横线表示节拍时值长度的分割,而是将节拍时值的最小单位规定为四分音符,在此基础上将总的节拍加以拉长。实例如下:

例一:

常见简谱:5 | 1·1 1 3 | 2·1 2 3 |

傈僳简谱:5,| 1-.1 1- 3- | 2-.1 2- 3- |

这种谱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它所需要的识谱思维过程比较简洁,将纵横交错的立体化视觉形象转化为横向延伸的线性视觉形象,有助于使不善于符号思维而习惯于口传方式的新入教的教徒接受。

(三)基督教音乐的传播与发展

基督教在怒江地区经过百年的发展,西方传教士首先为傈僳族创制其文字,加强了傈僳族民族的集体认同,随之将以五线谱为主的赞美诗曲谱改成直观易懂的傈僳文简谱曲谱,并在西方赞美诗原有的基础上改编、创新,衍生出本土化思维方式的赞美诗,以此达到高效、便捷传播基督教音乐文化的目的。自1958年以后,“左”倾错误思想逐步滋长和升级,特别是十年“文革”时期,宗教再次受到冲击,称其为“牛鬼蛇神”不允许信教,致使宗教由公开转入隐蔽,从地上转入地下(家庭教会,偷偷信教)。1978年后宗教生活逐渐从隐蔽到公开,活动逐步正常④。1982年宗教信仰自由以后,教堂内利用假期,开办期学习班,为当地信徒教授主课及唱赞美诗,牧师们在教授的过程中借鉴怒族口传心授的传统传承方式,在基督教音乐文化传播中使用以口头传播为主,书面传教为辅的方式。

三、结语

自基督教传入怒江怒族地区已经有百年的发展历程,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怒族传统的生活方式,建构了一种“基督化”的生活方式,并融入于怒江怒族人民的生活之中。基督教属于一种音乐宗教,在整个宗教仪式当中,歌唱是其重要的表达方式,它能够在云南交通闭塞,环境艰苦的高山峡谷地区得到传播这是偶然,其最主要的工具之一是基督教音乐文化,使得无伴奏纯人声的四声部合唱蜚声中外;发展则是必然,因其实现基督教音乐文化本土化的过程。

注释:

①民国年间,在现任牧师伊利亚(蓝宝的祖父一辈)一代的带领下,发动信教群众们自己筹集资金物品,并一起盖好了第一所老姆登中心教堂(茅草房),当时可容纳200多人;1982年盖起第二所教堂(木头构成框架的石棉瓦房),由于信教人越来越多(快超过600人),教堂容纳不下。因此于1994年盖起第三次教堂(水泥房)至1996年才完成修建,其原因是农忙时间不盖,闲时才盖,所有材料全是教民们自己奉献,现在可容纳900人左右。

②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社《圣经》。

③杨民康《本土化与现代性:云南少数民族基督教仪式音乐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p157——158。

④附:1965年——1978年间停止信教,到1979年1月份开始允许信教,第一步只是允许心里面信教,不能举办家庭聚会;第二步是只能在本村家庭里活动,不能跨村;第三步是教堂可以盖,但是教堂里面不能弄婚礼,跨村方面可以进行同时也可以来往。此后宗教信仰方面逐步在开放,才有了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几个乡聚集在一起过节的仪式活动,因此逐步形成“自治、自养、自传”,不允许外国传教士到我国传播和管理宗教信仰。

参考文献:

[1] 杨民康. 云南怒江傈僳族地区的基督教音乐文化[J].中国音乐学,1991(04).

[2] 杨民康. 本土化与现代性:云南少数民族基督教仪式音乐研究[M].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 .

[3] 杨民康. 云南少数民族基督教赞美诗的文字记谱法研究[J].音乐研究, 2005(03).

[4] 石莹. 怒江泸水六库镇傈僳族基督教仪式音乐实地调查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4(5).

[5] 陈咏艳. 沧源永和佤族社区与澜沧班利拉祜族村基督教音乐文化的比较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