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曲亲情大爱的赞歌

2019-05-24郝天石

戏剧之家 2019年13期
关键词:评剧天津戏曲

郝天石

作为天津评剧院建院60周年的系列演出之一,天津评剧院将现代亲情大戏《家有九凤》再次搬上舞台,该剧是天津著名剧作家李汉云、贾文琪根据高满堂同名长篇小说改编,曾荣获2007-200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本奖”。本次演出全部使用年轻班底。全剧主旨是家住听雨楼的初老太太和9个女儿经历的母女情、夫妻情和人间情。老人的女儿初七凤西部支教五年,与孩子们产生不可割舍的感情。当七凤回家探亲后想重回西部支教,初老太太对七凤的想法表示反对,几个姐妹也对七凤的行为各持己见。通过与女儿的交流,初老太太深深理解了女儿对支教事业的执着和对乡村人民的感情,并说服其他女儿支持七凤的爱心行动,共同捐款资助孩子们上学,从小家的和谐体现出人间大爱。七凤离家八年在北大荒插队突然在除夕回到家中而且未婚先孕,引起全家人的惊恐和不安,掀起了一场巨大波澜,她得知孩子的爸爸即前男友卫平身患绝症后将其接到家中,这一举动让七女婿杨为健心里有些不平,再次引发了矛盾,但最后初家人以大爱化解了一切矛盾,感人至深。

该剧叙述的故事虽是旧事,但内容关照现实;剧情张弛有度,演员表演精彩,唱做并优,座无虚席的剧场内不时响起阵阵喝彩。天津评剧院青年演员团队此次复排《家有九凤》是在前一版的基础上,导演在舞台美术、灯光、服装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调整,使该剧更具时代色彩。同时,该剧在音乐、唱腔设计上也有新的尝试。大胆融入了评剧各流派的演唱风格,彰显了青年演员的整体艺术素质。在排练中众多评剧新秀在表演、演唱上都有了显著提高,《家有九凤》除了传统评剧在剧情和唱念方面的优点之外,从类型戏剧的创作角度也体现出相当强的创新价值,这种类型就是平民生活题材剧。

一、成熟剧本、完整叙事

《家有九凤》剧本故事讲述完整,细节真实,引人入胜。通过各方的矛盾冲突展现戏剧的张力,该剧在舞美方面可谓是极为用功。表演精湛形象深刻。《家有九凤》汇聚了天津评剧院优秀演员,每位演员的每个角色在舞台上都显得十分鲜活,该剧通过丰富人物形象与真实细腻的表现方式,为观众艺术再现了他们亲身经历过的生活。因本剧脚本是高满堂的知名作品,因此文学色彩本身就非常濃郁,为该剧成为一部文质兼备的好作品打下坚实基础。

评剧本身就具有“小快灵”,贴近老百姓生活等优势,《家有九凤》则完全继承了上述这些优点,全剧追求不露痕迹的生活化描写和表现,不追求宏大叙事和花哨的技巧,以平实质朴的手法,专注于表现小人物平常事,关注百姓的衣食住行,以缜密的艺术思维驾驭剧本,呈现出丰满的人物性格,剧中主要角色俱是由不同性格侧面和性格层次相互交错融合的复杂人物,有血有肉。不同心理的两个人共同演绎了一段多种情感相碰撞的撼人肺腑、动人心魄的“年代大戏”。剧终卫平身体康复,初家姐妹们也和好如初,宣扬了“好心终有好报”的民族传统道德,使主题立意同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二、人物形象既具象又丰满

剧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刻画得非常自然,都有着非常清晰的心理发展过程,真实可信,可圈可点。一个成功的剧目,好的文本只是个基础,演员的演唱才是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细腻、饱满的重要条件。《家有九凤》主演在塑造主人公时,充分运用了评剧中丰富的唱腔,让观众既感人物血肉丰满,同时更感到戏味十足。青年评剧演员王晓凌将七凤心路历程演绎得细腻入微,脉络分明,成功塑造了一个性格泼辣、敢想敢做的美好艺术形象;王馨苹把初老太作为一家长者坚实大气的气韵展现得入木三分,疼爱女儿、宽容大度。天津评剧院优秀小生演员李宣捷通过精准的表演,把卫平一心投在山村义务教育的知识分子形象极好地的展现给了观众,获得了观众的同情。观众心中对七凤、卫平、杨卫健三人共处同一屋檐下没有产生反感反而心生感动,实现了剧作弘扬大爱的目的,这种大爱很合理不虚假。而七凤与卫平以及杨卫健的对手戏,让观众看得过瘾,几人之间的对唱,让观众听得动情。

该剧舞台布景简洁明快,民俗气息浓郁,舞台设计准确细腻,遵循了虚实结合、以虚为主的艺术手法,简约又不简单。背景的设计与实景的巧妙搭配使舞台具有极强的三维空间立体感,且有些场景象征性的设置与现代光影技术的应用更是别出心裁,一拉开大幕就吸引住了观众的眼球,使人眼前为之一亮。

三、对新时代现实题材戏曲的创作有启示

该剧自创演以来,先后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但更可贵的是,该剧没有像时下大多数的新编剧目那样,参加完活动、摘得奖项后就被束在高阁,而是在不断的剧目创新过程中,时不时被搬上舞台继续雕琢与磨砺,继续接受观众的检验并为观众所观赏。

目前现实剧作中对某些情节过度拔高一直让观众和评论家诟病,艺术作品要恰当反映现实生活,关键在于选取合理化的事件并进行有效艺术加工,在情节合理引人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提升。部分剧作内容中过时的价值观念无法完全与时代生活相匹配,创作手法千篇一律刻板空洞,主人公脸谱化,而不具体分析其艺术规律与价值,因而无法和观众取得共鸣。

《家有九凤》为现实题材戏剧创作提供了一些参考经验。价值观的输出方式要更适合当代人,主旋律文艺作品价值观的输出应努力将要表达的思想用观众能接受的方式传达出来。《家有九凤》通过多段酣畅淋漓的唱段,使剧中人物感情的表达更合理、更有逻辑性。这种表达方式是评剧所擅长的,不脱离评剧的剧种本体,也很容易被观众所接受,通过挖掘人物内心深处的感情,将不同人物心理变化与行为的纠结灵活交织起来,表现人物心理的碰撞,现实题材剧作中的人物塑造要可信合理、接地气,使观众觉得大众处于当时的环境下也会做出类似的处理,对于反面人物的塑造要符合实际。将作品价值观和世界观倾注到感情之中,让人物和故事更充满人性。

《家有九凤》摆脱了部分主旋律作品一味程式化歌功颂德的弊病,而是通过生动的情节设置让情感自然吐露出来,国内观众在情节悬念和情感之间似乎更加注重情感,欣赏戏曲这种倾向尤甚,因此情戏会更加受到观众的喜爱,因此无论现实题材还是历史题材都应该在“情”上下功夫。

当今戏剧影视的创作已经进入了IP时代,把文学作品改编成舞台剧是文学艺术 IP 的一种成功拓展方式也是时代潮流,天津戏曲戏剧创作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摸索和创新,需要注意的是,文学作品作为其他艺术形式的基础,文学本子要选准选好、选合适,如果在改编源上获得扩展的话,将对天津戏剧戏曲的创作繁荣产生深刻的变化和推动,改编创作一些具有天津本土特色的作品,可以借鉴影视IP改编的经验,文学IP开发适合戏剧戏曲改编大致有这样几种形态:版权销售、版权入股、版权分成、同步开发反向定制等。传统小说体量大、改编投资过大,创作周期过长,加上经典名著的神圣性,对导演和编剧而言,改编传统文学须背负沉重的文化使命,因此可以尝试改编一些非著名的、体量小的当代文学作品和通俗小说,可以尝试邀请小说原作者参与改编,降低改编难度、负担和成本。除了采取文学名著、影视剧改编的方法,还可以走其他剧种移植改编、委约创作等方法。

《家有九凤》是天津评剧院在平民生活题材戏曲剧目创作中的代表,在当前戏曲舞台传统戏占据半壁江山的情况下,《家有九凤》在创作中的有益探索值得肯定。《家有九凤》所代表的平民生活题材类型是地方戏曲剧种新编戏创作的重要类型,这也是最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戏剧类型。从《家有九凤》到《红高粱》,天津评剧院一直在探索走一条优秀文学改编现代戏的道路,目前看来已经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天津评剧院在故事素材开发和挖掘方面的用心可见一斑,也可以窥见天津评剧院在戏曲创作上的丰富性,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希望天津评剧院在这个戏剧类型中继续努力探索和突破,也在优秀文学改编现代戏的正确道路上继续探索,创作出更多真正表现广大人民群众,属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优秀剧目。

猜你喜欢

评剧天津戏曲
如果天津有“画”说
评剧《女儿》
评剧《花为媒》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评剧《新亭泪》重编之思考
评剧《大山里》剧照
天津卷
《天津之眼》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