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隐性魅力

2019-05-24罗秋韵

戏剧之家 2019年13期
关键词:罗密欧与朱丽叶莎士比亚特色

罗秋韵

【摘 要】威廉沙士比亚被称作“英国民族诗人”,也被普遍认为是“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数量庞大,他的多部佳作无数次以书本、舞台剧和电影等方式呈现。莎士比亚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当时的社会生活,题材通俗却能打动人心,本文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浅析其充满魅力的隐性特色。

【关键词】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特色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3-0027-03

一、莎翁情迷意大利

1585年到1592年这七年,莎士比亚的行踪至今成谜,不过对于多才多艺的莎士比亚来说,他作为剧作家的光辉职业生涯已经绽放光彩。莎士比亚近三分之一的戏剧作品以意大利为背景展开,他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显然不会用无意义的冲动写下戏剧,可见他为意大利所着迷。意大利当时是西方世界公认的文化中心,英国也被意大利所迷住。

16世纪英国文坛巨匠莎士比亚的剧作被公认是英语文学的瑰宝。1562年的亚瑟布鲁克的长诗“罗梅乌斯与朱丽叶的悲剧历史”是最直接使用的一个版本。这个故事的主角叫艾来娜和杰拉尔多,他们都出身高贵。这两个家族的关系友好,两人青梅竹马,友情慢慢演變成爱情。由于害怕家族的规划不同而禁止他们在一起,在乳母的帮助下他俩瞒着双方父母秘密结婚。当杰拉尔多的父亲派他去东方协助家族生意时艾来娜的父亲逼其女儿与一位贵族结婚。由于极度的焦虑与痛苦,艾来娜陷入昏迷,众人以为她已去世,将其安葬在圣彼德罗·迪·卡斯泰罗教堂。杰拉尔多正好就在那一天回家,他告知了大家这个秘密的婚姻。当他在妻子的身旁哭泣时,他的亲吻使艾来娜苏醒过来。但是与莎剧结尾不一样,这对威尼斯情人在家族的祝福下,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

二、人世间的情爱才是主题

《罗密欧与朱丽叶》总能轻易博得年轻人的喜爱。它不断传达着爱的本质:一种永恒的可能,每个新生希望的视线,一个令人敬慕之物。“一见钟情”似乎是美的,人世间的“爱”就是这部作品的主题。《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对爱最简洁的描绘,也是爱与命运的残酷比照。从欧洲基督教的历史来看,正统的立场是贬低爱欲的。在浪漫派诗人的笔下,悲剧的故事只谈爱。严肃的古代诗人的悲剧不谈情说爱,理性要凌驾于情感之上才是王道。莎士比亚的悲剧中有三部是关于情侣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和《特洛伊罗丝与克瑞西达》,这都由情侣双方的名字作为作品名,或许这表明戏剧悲剧的命运是由他们演绎的。严肃的古代诗人把爱降低为喜剧,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社会教化,避免使民众追求虚无缥缈的爱情;二是思想的认知,或许爱在某种意义上是欺骗和束缚,是不理性的,是不智慧的,爱是冲动的。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对完美意义上的情侣,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高富帅和白富美的结合,是男性和女性幻想的身份架构。人们会渴望自我无法企及的完美,这种完美的定义取决于我们的构想能力。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相遇前,文中一小段已经告诉大家,罗密欧已经对罗萨琳萌生了爱意。“吵吵闹闹的相爱,亲亲热热的怨恨,无中生有的一切,沉重的轻浮,严肃的狂妄,整齐的混乱,铅铸的羽毛,光明的烟雾,寒冷的火焰,憔悴的健康,永远觉醒的睡眠,否定的存在!我感到爱情正是这么一种东西。”此时的罗密欧还是饱受爱情折磨的年轻人,叹息与眼泪是他的呻吟。然而罗密欧第一次看见朱丽叶时又被朱丽叶的美貌给迷住,转瞬间又陷入爱情了。

地中海附近每天沐浴着阳光的意大利男人个个都舌灿莲花。16岁的意大利人罗密欧对朱丽叶的爱溢于言表,简直开创了赞誉他人的新高度。“啊,火炬远不及她明亮!”紧接着又把她比作太阳:“轻声!那边窗子里亮起来的是什么光?那就是东方,朱丽叶就是太阳!”罗密欧露骨而猛烈的追求,突如其来的爱情让朱丽叶招架不住。

男人的爱情如龙卷风一样袭来,带着毁灭性的的破坏。尽管罗密欧全身心投入到第二次恋爱中,但他内心深处确实存在着某种怀疑,这种怀疑在他讥讽的话锋中流露出来,也许再次而来的爱情在男性身上比第一次更为猛烈。而对于女性,她们在初恋时便投入了全部的情感力量,如果第一次受到挫折,怕是很难承受两次感情上的震撼。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时间跨度约莫4天出头。在这短短的4天里,朱丽叶的心智迅速成长,从懵懂少女进入炙热的恋爱再到死亡,体验了爱情的甜、思恋的苦、命运的恨。古典戏剧的爱情模式往往是一见倾心,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代表。第一次舞会相识,一见钟情;第二次夜会露台,许下誓言;第三次教堂相见,秘密成婚;第四次新婚闺房,悲喜两重;第五次墓穴殉情,生死相随。

两人在舞会上一见钟情,虽然两个家族有着宿仇,但是还有什么比爱更重要呢?两人遇到了各种阻力,身份阻碍——两家世仇;道德阻碍——朱丽叶表哥被罗密欧所杀;距离阻碍——罗密欧因杀人被放逐;婚姻阻碍——朱丽叶被逼婚,朱丽叶假死,罗密欧为其殉情,罗密欧真死,朱丽叶也自杀了。

朱丽叶认识罗密欧的时间并不长,甚至可以说是闪恋、闪婚。她对罗密欧的爱也是突如其来、盲目而极端的。他们所做的一些事情比如结婚、自杀都是绝决而极端的。当恋情受到阻碍,反而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温。当人们知道外界的阻碍是巨大的,只有加深内在的情感涟漪以突破外界的重围。并且在这种情感活动中,人们会把共同对抗阻力的情绪转化成爱情力量的伟大胜利。但是这种感情很冲动、不稳定。这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在爱情面前人们是越挫越勇。

罗密欧与朱丽叶身上体现出一种高度的“生命自觉性”,就像罗密欧所言,“爱能做的,爱就敢做。”在莎士比亚笔下人物的情感表达非常直接,他们所有人的爱恨情仇以及世间的一切情感都非常极致。德国诗人海涅曾说道:“朱丽叶第一次爱,她全身心地充满活力地爱着。她14岁,这个年龄在意大利相当于欧洲北方的17岁。天上人间的书本都没有教过她什么是爱;太阳把这个告诉了她,月亮又再告诉了她。她的爱是健康的,真切的。姑娘身上充满了健康和真切。而这是多么动人啊!”

三、二元对立的表现手法

在当时,女性必须服从自己的丈夫和父亲并不奇怪。朱丽叶的父亲认为爱情是服从和义务。因此,朱丽叶的婚姻是由父母选择。朱丽叶的意见不是如此重要,即便朱丽叶母亲的意见也没有分量。那么朱丽叶的死亡更多源于这个家庭或者说社会的双重影响,家长的权威或是专制导致了矛盾。家庭,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爱欲的必然结合,但同时有着反爱欲特性。无论中西古今,在大家庭中,两性结合是为了财产、地位、种族、宗教和政治需求的互惠。罗密欧与朱丽叶代表着爱的自然权利。他们也不知礼节的束缚,有着天然的世界主义。对美的事物的追求超越了忠孝、礼节的束缚。朱丽叶在得知堂兄提博尔特(代表着家庭的人)被罗密欧所杀,也仅仅是一瞬间的犹豫,便立马恢复了爱的信念,甚至更疯狂。如果不是有“爱”这样一个因素,其他任何形式对家庭的背弃是让人不可原谅的。这个爱是从对原生家庭的忠贞转移到对自己小家庭的维护上。

罗密欧原来一心且疯狂地爱着罗瑟琳,但就那么一瞬间他就爱上了朱丽叶。他的爱具有随机性,正如他的死亡一样。他爱的不过是爱情,爱情就是他的信仰。当他没有因为爱情头脑发热、智商堪忧时,他是聪明而果敢的。他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美德,但他有迈丘西奥和班伏里奥作为朋友,性情慷慨,为了朱丽叶而自杀,这些俨然也就成了美德。他能轻易战胜提博尔特,证明他是个善战的人,但是他的恶也来自于此。罗密欧本身具有天然矛盾性。朱丽叶没有这样的矛盾性,她的美丽保证了她的美德。她在爱情中受的苦远大于罗密欧,罗密欧有着朋友的陪伴,他的家庭也没有急迫介入。但是对朱丽叶来说,劳伦斯神父并非她的亲人,奶妈也并不可靠。她还得忍受爱人的杀兄之仇和家庭的震怒。她必须要假死逃避这一切,再独自从阴森的坟墓中醒来。

从故事设置上来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本身就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们有一个难以冲破的障碍,爱情也在此萌芽、成长乃至凋落。一个是家族仇恨,另一个是命运的造化弄人。莎士比亚灵活地运用了二元对立法来展示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矛盾心理,体现旧观念和新秩序、封建礼教和资产阶级新思想之间的矛盾冲突,创造了戏剧效果。爱情-仇恨、浪漫-现实、情感-理性,这些二元对立的因素形成了完全相对的效果。爱情、浪漫、情感是有温度的,迸发出生命力;仇恨、现实、理性则是冷酷的,消解万物的生命力。

尽管《罗密欧与朱丽叶》被认为是一出悲剧,但是戏剧中也有很多的喜剧色彩。人物语言上的“喜”,人物命运上的“悲”,其实这也是一种二元对立的效果。二元对立是一种理想化的表达,也是一种浪漫的表达,更是一种人文主义的表达。人文主义者美好的爱情理想得到升华,使人类从蒙昧到文明又进了一步,使个人追求自由和幸福的诉求得到了张扬。

《罗密欧与朱丽叶》里两大家族水火不容的世仇,非常极端而全面,上至家族元老,下至侍从仆人,他们的个性非常鲜明,并且体现出了极致的人物情感。所以罗密欧与朱丽叶选择了极端,生的对立是死,如果不能生便只能选择死亡。

四、充满情色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开头几幕是多么露骨,底层男性粗言秽语在意淫女性。第一场戏就开门见山展现了底层男性的道德图景,这些仆从们私底下吹牛皮还捎带着性器官。

桑普森:我见了他们家里的狗子,就会站住不动;只要是蒙太古家的,不管男女,我都要占据墙根,把他们推到戒心的阴沟去。

葛雷古利:哈,那你可就成了不中用的家伙,不中用的家伙才缩到墙根呢!

桑普森:正是,女人不中用,所以总是被逼得靠了墙。正好,我就把蒙太古家的男人从墙根拉出来揍,把女人顶到墙根玩。

葛雷古利:吵架是两家主仆男人们的事,与她们女人有什么相干?

桑普森:那我不管,我要做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一面跟男人们打架,一面对娘们也不留情面,我要割掉他们的头。

葛雷古利:割掉娘们的头?

桑普森:对了,娘们的头,哪一头就由你琢磨了。

同样在第一幕第三场,奶妈把自己丈夫的笑话跟朱丽叶说了好几次。她丈夫说:“朱丽叶小的时候脸朝地趴着,将来到了懂事的年纪,就該背贴地躺着了。”奶妈与凯普莱特夫人形成强烈的对比。底层人是一种粗鄙的图景,他们的行为可能会被贵族家族所接受,但甚少有贵族去效仿。显然莎士比亚认为高贵的爱情会在粗俗的世界中夭折,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是百毒不侵的。

迈丘西奥大部分的台词都是荤段子,大量的性暗示,迫使我们去幻想。爱与情色有关,二者都植根于爱欲,是人的生理欲望。朱丽叶在认识罗密欧之前跟情色无关,她单纯干净得就像个小白兔一样。但是随着爱情的到来,朱丽叶是有情欲的,她早早地便跟罗密欧入洞房了。罗密欧只在跟男性友人的私下交谈中才流露出情色的意味。

为什么莎士比亚的戏剧需要这种消遣性:这也是其他文人不具备的特色——雅俗共赏。在当时,莎士比亚的作品更多是在市井街头表演,需要得到普罗大众的喜欢。情色把爱的超然变成了对身体或者生理欲望的追求。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爱欲是无罪的,爱欲也反映了人性本身的分裂。爱应该是这样的,但实际上我们又会去嘲笑。“谈情说爱”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色与爱是两个相反的体系,情色在科学时代中变得笨拙。需要像莎士比亚学习的是他充满想象力的情色,莎士比亚关于性或情色的话语不像随便的情色和科学术语下的性没有爱欲。在罗密欧与朱丽叶身上,肉欲之美是可以称颂的。

世上存有大量古希腊和罗马优秀的戏剧,但又有几部能流传在各个国家不同时代?研究莎士比亚的作品已成一门学问,有些学者付诸毕生心血钻研其充满传奇的一生。莎士比亚之所以杰出,就是抓住了人类灵魂最精粹的情感,以戏剧的张力绽放给世人看。在这个作品中,莎士比亚描述了一个真实的社会里,一段青春浪漫纯真的爱情,却被造化弄人的命运寥寥结束。罗密欧与朱丽叶如果真的结婚生子,那世上就不会有那么凄美的爱情故事了,有缺憾的爱,才会特别动人。

参考文献:

[1][英]安·塞·布雷德利.莎士比亚悲剧[M].张国强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2]唐桂芬.评析《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情怀[J].芒种,2014.

[3]郭爱丽.挣脱人与社会之枷锁——《罗密欧与朱丽叶》人文主义新视角[J].文学评论,2009.

[4]陆谷孙.莎士比亚研究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M].朱生豪译.北京:外文出版社,1998.

[6]张冲.莎士比亚专题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7]方平.欧美文学研究十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8]朱徐瑞.论莎士比亚悲剧偶然性中的必然性——基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分析视角[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

[9]斯珀津.在莎士比亚悲剧的意象里所见到的主导性的主题[A].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下)[C].杨同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10]李伟民.中国语境: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阐释策略[J].西北大学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猜你喜欢

罗密欧与朱丽叶莎士比亚特色
莎士比亚(素描)
特色种植促增收
向威廉·莎士比亚致敬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你在引用莎士比亚的话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选译3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