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犬交往关系的建筑空间探析

2019-05-24郑薇潘美嘉胡慧心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共享性空间规划

郑薇 潘美嘉 胡慧心

摘 要:谈及人犬关系,亲密是大多数人的基本印象,可如今人与犬的关系却有趋于恶化之象。全国各地频发的残杀流浪狗事件、不法分子毒害流浪狗而引起的毒狗肉事件都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中国流浪狗救助相关机构随之出现,但多为民间自发,缺乏专业场所和专业管理,在解决人与流浪狗的问题上始终治标不治本。基于上述背景,探索人犬相处平等和谐的新型流浪犬救助建筑空间是文章的初衷。文章将从空间规划、人犬互动角度进行阐述,充分考虑空间的共享性及实用性,着重规划人犬交流、交往的共享空间以及犬只活动、居住的空间,以此初探基于人犬交往关系的建筑空间。

关键词:流浪犬;空间规划;人犬交往;共享性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远古时代,人与犬就建立了忠诚、依赖与信任的伙伴关系。然而,如今人与犬的关系趋于恶化。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流浪犬约4000万只。

为快速控制流浪犬数量,全国各地频发残杀流浪犬事件,更有不法分子毒害流浪犬卖入市场,引起毒狗肉事件,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然而,我国并没有在保护和治理流浪犬方面出台具体政策。

(二)研究内容

通过网络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研究犬的生活习性、心理活动、尺寸体型、人犬在空间的功能需求等内容,分析人犬关系、人犬矛盾根本原因等,探索一种人犬平等、和谐共处的建筑空间的可能性。

(三)研究现状

国内流浪犬救助中心现状:多为民间自发,缺乏专业场所和专业管理;缺乏卫生设施、疾病防治等场所和专业人员;救助中心整体环境脏乱不堪,病菌滋扰。

发展优势:国内流浪犬数量多,专业救助中心稀缺,有较好的市场空间;可以作为城市标志建筑。

发展劣势:国家未出台相关政策;资金短缺。

(四)研究目的及意义

创建一个新型的流浪犬救助驯养中心,通过我们,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爱护流浪犬,并用行动呼吁大家文明养犬,从一而终,在根本上解决流浪犬问题,使人与犬回归伙伴关系,共创和諧新环境。

二、人犬交往空间概述

(一)人对功能空间的需求

人作为住宅空间中的主体,建筑的功能空间需要满足人的需求。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的层次论”将人对功能空间的需求分为六种层级:生理需求,如冷、暖等;安全需求,如安全感、领域感、私密感等;爱的需求,如家庭、亲属、情感等;尊重需求,如自尊、他人尊敬等;自我实现需求;学习与美学需求。

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前两种需求为人基本的生理需求,即住宅空间需要满足人的遮风避雨(安全空间)、睡眠(卧室)、饮食(厨房)等需求;后四种需求为心理需求,即在住宅空间中需要满足人会客和聚会(客厅)、学习(书房)等需求,所以人的需求决定住宅的基本功能空间。

(二)犬对功能空间的需求

犬在住宅中是特殊的使用者,在规划功能空间时,需要考虑它们的习性心理。犬具备群体意识、好奇心理、好动喜跑、强烈的领土权等习性心理。在住宅空间中需要满足犬的群居(卧室)、观察(通透空间)、玩耍(开阔场地)需求,为不同体型的犬只规划不同空间,保证空间的独立性,以防止不同体型的犬只打斗等。

(三)人犬共处空间的需求

在满足人犬的基本空间需求后,人犬在住宅相处的安全问题是空间设计首要解决的问题,如栅栏;在公共空间中,避免不了人与人交谈而无法全身心看护犬只的情况,所以需要设计半独立空间,如半围合的隔离空间;人犬玩耍接触,考虑人的体力比犬只的体力差,所以需要设计人犬互动与休息空间。

(四)人犬在建筑空间的行为分析

人与犬在建筑空间中相处的主要行为有玩耍与训练、治疗、居住、隔离等。

三、人犬建筑设计初探

(一)建筑功能规划

本建筑的居住、使用主体为人与犬,我们依据两者的生活习性划分以下功能分区:人犬互动区、公务办公区、诊疗区、重症隔离区、情绪安抚区、休息区(人)、人犬宿舍区等。

(二)建筑外观的组成因素

1.建筑元素

建筑的外观追随建筑的功能,外观美即由建筑内部若干个空间元素通过多方面的协调兼容构成。而构成建筑外观的元素包括线条、色彩及光,其中建筑细部处理可以表达无尽的概念,为建筑注入诗意、美感、张力及神秘色彩。

(1)线

在建筑中,线是视觉感观的重要要素,关键位置的线在视觉上可以向观者传达无数的信息。它既可以丰富建筑外形,也可以在建筑中体现设计者的设计思想。相比垂直线的刚硬感、水平线的方向感,线更加具备活跃感。在满足建筑基本功能的情况下,我们引入了形态多变的“宠物牵引绳”,从中提取某一折点形成斜线元素,在建筑顶层中运用两条斜线相交形成面,在视觉上增加建筑整体的动态感和活跃感,丰富建筑立面。

(2)色彩

色彩是视觉情感表达的载体,虽然犬的视觉效果差,但人可以通过色彩激发体内的某种激素引起情感的联想共鸣,因此加入一些色彩,比如充满希望的黄色,可以增加建筑的活泼性及体现温暖主题。

(3)玻璃

玻璃在建筑中的运用极为广泛,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都有不一样的装饰效果。通过一定形态的钢化玻璃,呼应线的元素,使元素之间产生联系,同时增加建筑的通透性。相比普通的建筑材料,玻璃可以使建筑更加轻盈欢快。据相关研究报告,犬对外界具有一定的好奇心理,建筑空间透明玻璃的使用,既可以让犬时刻了解到外界的情况,满足其好奇心理,又可以让工作人员了解犬在空间的行为动态,增加人犬互动。

2.建筑空间

(1)人居空间的独立性

1954年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他的成长动机论中提出了“需要的层次论”,其中一个层次为安全的需要,如安全感、领域感、私密性等。因此,本建筑在居住区域的设计上,采用垂直空间,将人居空间设置在二层,犬居空间设置在一层,通过阶梯的形式相连接,不仅可以保证工作人员居住、休憩空间的私密性和独立性,而且可以保证他们随时能与犬交流互动,并及时了解它们的实时状况。

(2)犬居空间的通透性

犬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会利用嗅觉、听觉、视觉和触觉认识人和周围环境。因此,为了让新来的犬只更快速地熟悉救助中心的环境及工作人员等,也为了便于内部人员及外来人员对犬只的观察和了解,在犬舍的设计上,引入大量的玻璃元素,在考虑光照因素后,将空间通透性最大化。

(3)人犬公共空间的共享性和互动性

自然界中物种与物种之间都存在着某种联系,同样人與犬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且需要交流与交往平台。因此,本建筑在空间的规划上设置人犬互动公共场所,在体现人犬平等、和谐相处的设计理念的同时,加强人犬交往的共享性和互动性,促进人犬交流与交往,使人与犬平等和谐相处的关系得到进一步提升。

3.建筑环境

建筑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它离不开周边环境。一个良好的居住空间除了要有居住性、实用性等基本功能,还要有美感性、艺术性等基本形式。打造人犬和谐、平等共处的居住空间需要考虑两者的习性特征、功能需求与建筑、环境的关系。

在满足基本动线功能需求的情况下,道路两侧和部分区域配置了绿植,使建筑群体与环境相互融合烘托。在区域规划中将生活区规划到建筑群周边人流量最少的区域,确保休息质量。犬天性好动,在设计犬居空间中,我们根据犬的尺寸大小分类,设计了三种犬居空间,居住空间中确保犬有足够的活动面积。在建筑群体周边人流最少、距离居住区最近的区域规划一个训练场地,训练场为露天式半开放,且在西偏北方向,考虑西晒问题,加置足量绿植的人工环境确保建筑环境的协调。

四、结语

经过此番探究,初步得出在人犬空间的规划上,应解决人犬各自的基本空间需求,为其打造独立空间,但由于犬只天性好动且对外界具有好奇心理,所以在设计中应考虑空间的通透性,便于人察看和满足犬只的好奇心理,然后再根据人犬交往的行为需求,打造共享空间,增加人犬的互动。

摒弃以往的脏乱差,树立中国流浪狗救助站新形象,给予流浪狗一个温暖、有力的避风港。一个自由、平等的生活空间,使流浪狗得以用全新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展现人与犬平等和谐相处理念的同时,为使人与犬的联系更密切,增加人与犬的互动平台,成功呼吁更多的人关爱流浪狗,与流浪狗重建伙伴关系,实行成年流浪狗绝育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流浪狗数量问题。

参考文献:

[1]罗杰斯.人与狗的历史[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奥赫达.建筑元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林良博.图解狗狗心理学[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共享性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再认识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空间规划的海外经验探讨
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思考与展望
美国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及启示
创造人文性的数学课堂生活
关于河南省空间规划试点的几点思考
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资源共享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