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格雷马斯叙事学理论解读《小武》
2019-05-24郭春江牛绿林
郭春江 牛绿林
【摘 要】《小武》是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之一,也是贾樟柯的首部故事长片。影片讲述了在时代快速变革的背景之下,小偷“小武”经过友情、爱情、亲情的挫败之后,最终还是未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重操旧业,被警察抓捕的故事。本文以格雷马斯的“行动元模式”和“符号学矩阵”为基础理论,对《小武》从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当时时代背景对影片深入剖析。
【关键词】《小武》;格雷马斯;行动元模式;符号学矩阵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8-0073-03
《小武》是一部由中国第六代导演賈樟柯所导的现实题材电影。该片荣获第20届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热气球奖和第17届意大利亚里亚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贾樟柯也因此而出名。
《小武》讲述了小武关于友情、爱情、亲情的故事。在友情中,因为身份地位的变化,小勇断绝了与小武的联系;在爱情中,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胡梅梅离开了小武;在亲情中,因为戒指的事情,小武被父亲驱赶出家。该片引发我们对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国社会剧烈变化对当时底层人民所造成影响的思考。为了能够深入剖析《小武》,本文借用格雷马斯“行动元模式”和“符号学矩阵”的理论,试图展现影片中的小武和时代变迁。
一、格雷马斯的叙事学理论
格雷马斯被称为语言符号学法国“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深受普洛普和苏里奥的影响。普洛普在其著作《俄罗斯民间故事形态学》中,将民间故事定义为:按时间线性展开的31种功能;而苏里奥在其著作《20万个戏剧情景》中提出了戏剧“功能”,在他的术语中,呈现出星象学、动能学的特点。在这两种思想的基础上,格雷马斯在其著作《结构语义学》中提出了三组行动元模式,分别是:主体和客体;发出者和接收者;辅助者和反对者①。
主体和客体:形成了故事的基础框架;发出者和接收者:发出者既能帮助主体接近客体,又能对主体增加阻力,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抽象的,而接收者是发出者所对应的一面,可以是主体;辅助者和反对者:辅助者为主体提供帮助,而反对者却对主体形成挑战。“行动元模式”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在此之后,格雷马斯结合《结构语义学》中所提出的思想,将其进一步完善。格雷马斯发展了结构主义学家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在二元对立上的理论[1],最终形成了“符号学矩阵”。其形式如图2所示:
在这四个元素之间,X意味着事件中的主体,反X与X之间存在着主要的冲突,非反X与X之间存在矛盾,但是并不明显,而非X与X之间有着相互补充的关系。
二、《小武》的表层结构分析
影片《小武》由三个有关友情、爱情、亲情的故事组接而成,整部影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讲述。
第一部分:小武在郝老师的口中得知自己的好友小勇将要举办婚礼,自己却未得到任何消息。当他得知吴胖子也被小勇邀请参加婚礼后,自己很是伤心。而吴胖子在给小勇打电话,希望邀请小武时,小勇却想和小武划清界限。为了兑现当初对小勇的承诺,婚礼前夜,小武在小勇不知情的情况下,带着礼金去了小勇的家中,换来的却是小勇的冷漠,小武难过而走。在关于友情的故事中,其结构图为图3:
第二部分:友情的破裂,让小武变得消极。他开始混迹于歌厅之间,他在这里认识了胡梅梅并且爱上了她,正当小武买好了戒指打算送给胡梅梅的时候,小武从歌厅老板娘口中得知,胡梅梅被太原客人接走了。当小武再次回到胡梅梅住处寻找她的时候,胡梅梅的床上只剩下当时小武送给她的热水带。在关于爱情的故事中,其结构图为图4:
第三部分:小武在友情、爱情上受到伤害之后,他回到了家中。他将原本打算送给胡梅梅的戒指给了母亲。而此时此刻,家中老二面临着结婚的问题,母亲将戒指送给了老二的爱人。小武得知此事之后,找到母亲争论,最后被自己的父亲赶出家门。无依无靠的小武重操旧业,在一次行窃时,他的传呼机突然响起,被他人发现行窃后,被警察抓捕。在关于亲情的故事中,其结构图为图5:
在“行动元模式”的分析之下,我们对于这三段故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整部电影的结构框架有了一定的印象。而在此基础上,格雷马斯将行动模态划分为四个方面,即“产生欲望”、“具备能力”、“实现目标”、“得到奖赏”[2]。根据这四个方面,我们对影片表层整体进行分析:
产生欲望。影片中的三个故事相对独立又有一定的联系,在与小勇的故事间,小武在纠结的心理冲突之后,试图通过与小勇之间的承诺挽回友情。在与小勇关系破裂后,小武试图在爱情上找到心灵依托,而最后等来的却是胡梅梅一声不响地离开。在社会上不断遭受挫折之后,小武回到家中,企图在家中找到温情,最后却因为戒指的事情被父亲驱赶出家门。
具备能力。小武作为一名小偷,他的生存技能帮助他有能力去实现对小勇的承诺、帮助他为胡梅梅买戒指,并且为了与胡梅梅取得联系,还买了传呼机。而影片中的药店老板,在为小武完成自己的欲望的路上提供了不同程度的帮助。小武在每次有需要的时候,都会出现在药店老板的店铺里面,作为辅助者的药店老板不断推动着小武的前进。
实现目标。虽然小武把礼金送给了小勇,却被小勇扔了回去,但是小武在离开小勇家之前,他又将礼金给了小勇;在与胡梅梅相处的期间,两人之间的距离不断拉近,小武买好了戒指;小武回到家后,家中一切都显得和谐。
得到奖赏。在影片中,观众看到小武一次次寻到安慰之际,剧情却带给了观众“意外的惊喜”。在小武离开小勇家之后,小勇托人把小武的钱还了回去,并且小勇一直未打开红包,表明了小勇希望与小武断绝关系的决心;在小武将要把戒指送给胡梅梅之际,却被告知胡梅梅已经离开;在小武回到家中寻求最后的安慰的时候,却因为戒指的事情被父亲驱赶出家门。无依无靠的小武重操旧业锒铛入狱,在电视的采访中看到自己之前的小弟也离开了自己。虽然小武看似最后结局不好,但是对于小武自己而言,他逃脱了这个时代快速变化带给他的伤害,获得了解脱。
三、《小武》的深层结构分析
格雷马斯在叙述深层结构时,引入了“符号学矩阵”概念。该矩阵是具有逻辑-语义特征的意指结构的组织形式[3]。我们通过“符号学矩阵”去分析探索《小武》的深层结构。其结构图如图6所示:
冲突关系:反X与X。
小武与小勇之间。小武和小勇在影片中第一次有联系是在吴胖子打电话给小勇时,小勇家门前的那面墙。在画面中,墙上小勇的名字出现了两次,而小武的名字出现了一次,六个字之间形成了“L”状,如图7所示:
小勇对于小武而言,他们从一开始是好朋友,但是他们两个人之间一直存在着某种隔阂,这种隔阂随着时代的快速变迁,慢慢加深。小勇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成为企业家,以至于小勇站在了“L”的顶点,而小武却被时代所淘汰,仍然停留在了原地。第二次这面墙出现,是在小武得知小勇将要结婚,却没邀请自己,前往小勇家的时候。小武最终没有走进小勇的家中,小武停留在了这面墙前,而此时画面中显示的是两面墙,一面墙上写着小武的名字,另一面墙上写着小勇的名字。这意味着,小勇和小武的关系面临着瓦解,两人现在处于不同的层面。这时候,小武朝着写有“小武”的墙所指着的方向离开,而小勇朝着写有“小勇”的墙所指着的方向离开。这也意味着两人从此将形同陌路。
而这种种暗示,终于在小勇结婚的前夜表现了出来。在小勇家中的房间里,小勇和小武对面而坐,中间的桌子成了他们无法跨越的隔阂,而小勇在画面中明显高于小武,说明两人之间在层次上出现了差距。小武口中充斥着脏话,而小勇对此感到厌烦。在当时打击犯罪,城市发展变迁的时代,小勇和小武作为当初的“小偷”,如今发生了巨大的差异。
小武与父母之间。小武在外备受挫折,当他最后试图在家寻找温暖的时候,等待他的却是失落,小武心中最后一点依存也失去了。其实,在关于亲情的故事中,讽刺的意味十分浓厚。家庭中二哥结婚引发了矛盾,小武的戒指成了矛盾爆发的导火线。小武母亲为了二哥能够顺利结婚,将小武送给她的戒指送给了二嫂。在电影中,二嫂来自城市,小武一家居住在农村。通过城市元素的引入,影片所表现的意思就很明显了。在普通人看来,最不易改变的高龄群体,都在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调整自己,而小武作为年轻人,对城市、对社会的变革仍然不适应,这导致了小武不仅遭受社会的抛弃,更被自己的家人抛弃。
矛盾关系:非反X与X。
小武与郝老师之间。从常理上讲,小偷与警察之间应处于对立关系。而在影片当中,小武与郝老师有矛盾,又相互帮助。小武虽然作为一名小偷,但是,他會把被偷者的身份证通过邮寄的方式寄给警察局,可以看出,小武内心深处并不是一个坏人。而郝老师作为一名警察,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之外,他还劝小武,希望小武能走回正道。影片中,多次出现广播在播报关于自首的内容,代表着时代的声音。而小武却一直都在忽视它,郝老师就像引路人,希望小武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小武与老板娘、胡梅梅之间。老板娘对于小武与胡梅梅而言,起着催化剂的作用,来得快,去得也快。老板娘将胡梅梅送到了小武身边,又将胡梅梅从小武身边夺走。或许胡梅梅对小武有过动摇,但却比不上金钱的诱惑。在小勇派人将小武的礼金送回去的时候,胡梅梅表示希望小武成为自己的“膀家”,可见胡梅梅最开始的目的就不单纯。在小武陪胡梅梅打电话的时候,胡梅梅的谈话内容,充满着对富裕生活的向往。而小武为了胡梅梅学唱歌,学唱地点在花圈店,暗示他们之间的爱情最终会走向不好的结局。
小武与自己的小弟之间。他们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小弟的两次采访表现出来。第一次采访,小弟面对记者的提问一句话也不说。第二次采访是在小武被抓后,小弟面对记者的采访对小武发表了批判的言辞。
补充关系:非X与X。
小武与药店老板之间。药店老板和小武都属于社会的边缘人。药店老板在小勇和胡梅梅的故事中,都间接帮助了小武,推动着电影叙事的进行。而药店老板在社会快速变革之中也显得迷茫无助,但他一直跟着国家的脚步在走。政府要拆迁,药店老板就搬。但是他不知道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就像他在电影中所说:旧的去了,新的在哪儿。而影片最后,小武在围观群众和时代的注视下,是失措、迷茫的。小武,一个在改革开放的社会浪潮中逐渐被社会抛弃的底层人物[4]。
四、结语
小武从一开始就是个“局外人”,影片开头,他就一个人在城外,披着“流行服装”、“客车”的外表,来到了城中。小勇、胡梅梅给他带来了打火机和传呼机等外在变化,但是对小武的内在却没有一丝触动。通过运用格雷马斯的理论对《小武》进行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分析,让我们看到小武这个传统派中“伪现代派”的社会挣扎与自我救赎。
注释:
① 格雷马斯·A·J.结构语义学[M].蒋梓骅,译.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254,264.
参考文献:
[1]肖潇.格雷马斯符号学理论浅探[J].北方文学(下旬),2017,(03):105.
[2] 邱运华.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83,185.
[3]车永玲.《海的女儿》格雷马斯叙事语法分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0,(06):129-130.
[4]王青军.论电影《小武》中人物存在的三种空间[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6(01):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