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中吟》意境美的创造

2019-05-24郝彦添

戏剧之家 2019年8期
关键词:刘天华二度创作

郝彦添

【摘 要】本文主要以刘天华的二胡作品《病中吟》为例,从乐曲的创作手法、背景出发,结合笔者的演奏经历对作品的意境美进行了分析。《病中吟》是刘天华众多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该作品是刘天华的处女作。正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对国家复兴、民族音乐的振兴之情,使得他在作品中塑造出多姿的意境美以及那种不畏前险,奋发图强的热情。

【关键词】刘天华;《病中吟》;意境塑造;二度创作

中图分类号:J63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8-0049-01

一、《病中吟》创作背景和创作特点

《病中吟》曾叫作《安适》,乐曲含义为“人生何意”。这首乐曲是刘天华的处女作。这首作品的创作与他的亲身经历有着密切关系。

(一)《病中吟》创作背景。刘天华在其父亲办的私塾和小学学习,而后上中学不到两年,随着武昌起义的爆发,他毅然抛开书本,投入到了革命的洪流当中。随着起义的失败,他那为革命献身的理想也随之破灭。后又回到家乡找到一份小学音乐教员的工作,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遍访民间艺人,因不善阿谀奉承,终被解聘回家。再度的失业,已经使其内心糟糕,此时又因父亲去世,他便一病不起。对音乐满腔的热情,以及奉献精神,一次又一次破灭。

他先是在二胡上拉一些民族乐曲,渐渐觉得这已不能够充分抒发他的思想感情一,希望通过创作音乐作品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那种感慨,随后诞生了这首《病中吟》。

(二)《病中吟》的创作特点。作品中饱含对民主的渴望,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同时也体现着自己对过往的回忆与哀愁,因此对于这首作品意境的理解成为二度创作的基础与前提。

乐曲的进行严谨而又不拘束,曲式形式类似西洋的三段体结构,但是思想情感的表述以及乐曲的情调有着浓厚的民族色彩。乐句丰富,长短不等,但连贯性很强,尤其是较快而又紧凑的第二段有着一气呵成的效果;在节奏的运用上富有变化,因此歌唱性和律动性的对比非常鲜明。在左手的技法处理上大量运用吟音、滑音和颤音以及大跳。在右手的运弓上充分利用长短弓、分弓、顿弓以及頓音来表达情绪上的变化。

总而言之,刘天华通过这些技巧的运用,表达出沉吟慢诉、悲愤激昂的效果,增加了二胡的表现力,将二胡从民间的原始状态推向了专业化、科学化的道路。

二、乐曲的意境美

(一)内心意象。《病中吟》的第一句,给人的画面感就是远远的一盏灯,一个穿着青衫的青年托着腮坐在桌前,眉角之间透着一丝苦闷,回想着自己的经历。《病中吟》本身给人的感觉就是“人生何所适从”。内心意象为整个乐曲的核心主题,呈现一种连绵不断而又层次有序的述说场景。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因家人离去、事业不顺而苦恼的年轻人在向我们述说自己。这一句如同一声叹息,准备开始一句一句述说自己的现状。

(二)音乐的表情与语言。表情和语言都是人类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主要表达形式。乐曲结构规整,第一段与第三段的乐汇相同,第二段与第四段的乐汇相同。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演奏主体在演奏过程中,对于旋律音色的把握需要更加细心揣摩与控制。第一段和第三段的语言像是陈述句,而第二段和第四段更像是肯定句和感叹句。在乐曲的开始处,表情语言是一位青年在述说自己遭遇之前的一种叹息,这时第一小节的第一拍如同叹气一样,而后的低音6和1如同吸气,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

第二小节出现了滑音的两个5,如同在开始讲述自己失业的状况,第三小节出现了高音1就像是说自己在上海找工作,因社会原因而失败,辗转找到一所学校却又不会阿谀奉承而解聘回家。这时的高音1笔者认为应该着重去强调,就像万箭穿心一样,每一箭都扎在心头,痛在心里。而后出现的一系列的高音,组成了整个乐曲第一段第一句的高潮,这时的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是苦闷与惆怅。

乐曲第二段主要是描写自己的理想,青年愿意抛开所有忧虑与伤感,像是述说自己的未来,这里的激昂情绪与之前的苦闷形成了强烈对比。最后出现连续的低音后回归了平静,如同青年人展望了自己的宏伟未来后回归现实,面对苦闷,接着迎来了第三段。

这一段的旋律是第一段的变形,和第一段一样,音乐的语言是在说:“虽然我有着远大的目标与理想,可是现状是这样,我还能怎样呢?”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之后我们进入了最后的第四乐段也就是尾声。这一段就是为了回答疑问,第一小节出现两个强高音1,这两个强音的演奏,如同是在敲醒我们,不要再这样困惑下去。之后的段落快速演奏带给我们的话语是:“不要对现状低头,未来永远属于自己,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自己的宏伟理想。”

三、结语

意境的创作主要是由情因境生的。二胡演奏主体对于生活体验的感受,形成心中的意境轮廓,加以代入作者想要表现的情感,成为演奏作品时的意境。

参考文献:

[1]于润洋.器乐创作的艺术规律[J].人民音乐,1979(5).

[2]鲁枢元.创作心理研究[M].郑州:黄河文艺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刘天华二度创作
刘天华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思考
中国近代报刊中刘天华音乐史料钩沉
论民族声乐艺术之“声、情、美、韵”
国乐改进
刘天华二胡曲《空山鸟语》审美研究——对雷默“音乐审美”与“审美音乐教育”思想的实践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