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2019-05-24瞿亚森
摘 要:跨境电商已经成为我国外贸增长的新动力,但是跨境电商的人才需求与传统国际贸易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我国跨境电商人才面临极度缺乏的状态,特别是针对“一带一路”的人才,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努力培养出合格的跨境电商人才。
关键词:一带一路;跨境电商人才;人才培养
根据中国一带一路网的官方发布数据,“一带一路”国家(不包括中国)贸易额占全球比重的28%,GDP占全球比重18%,人口占全球比重48%。在外贸前十名国家,中国是韩国、新加坡、俄罗斯、泰国的第一出口目的国,是马来西亚的第二出口目的国,是印度的第三出口目的国;中国是韩国、新加坡、印度、俄罗斯、泰国、土耳其等国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实现快速增长,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36.2%;出口额较2016年增长8.5%,进口额较2016年增长19.8%,近五年来进口额增速首超出口,高出11.3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达14403.2亿美元。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的数据,2010年-2017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从20.2万亿增长到34.6万亿,跨境电商的贸易额从1.3万亿迅速增长到8万亿,所占的比例从6.3%到现在的23.1%,成为带动外贸增长的新引擎。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持续深入和推进,跨境电商已经成为一条无形的、电子的、创新的和高效的空中走廊联接众多的“一带一路”沿途国家。鄂立彬和黄永稳指出“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国界或地区的交易主体,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交易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其被社会普遍认为是一种以电子数据交换和网上交易为主要内容的商业模式”。庄小兰认为“跨境电子商务依靠互联网和国际物流,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商务交易平台,进行商品信息沟通、达成交易,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支付结算的一种国际贸易活动。跨境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具有环节少、成本低、商品信息量大、交易周期短等方面的优势”。笔者认为跨境电商是跨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其核心还是国际贸易,其使用创新的互联网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和销售,在线上完成支付交易,在线下进行国际发货的过程。由此可见,跨境电商的流程和传统的国际贸易的流程有很大的改变,因此模式的创新和流程的改变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
朱超才认为“跨境电商人才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外语和外贸知识,还要掌握电子商务、国际营销、国际货代与通关等专业技能,开展网页制作与维护、产品拍照和图片处理、网络营销与推广、交易风险控制、交易纠纷处理、国际物流、海外仓储等业务”。王琼觉得跨境电商人才“不仅要懂外贸、英语、电子商务,还要懂电商平台的操作以及利用电商平台把公司产品销售到海外市场”。程春鹏认为跨境电商人才“既需要有传统的国际贸易知识和技能,如外语、外贸知识,也要有电子商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如现代物流、跨境支付等等”。跨境电商行业需要的是综合性的复合型人才,因为跨境电商是交叉型的学科,牵涉到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和商务英语等多种学科,不仅需要熟知传统的国际贸易规则和知识,还要熟知不同跨境电商平台的规则并进行运营和操作,并具有一定的外语沟通能力。对于“一带一路”来说,这里的外语指的是相关的小语种,還要了解这些不同国家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宗教和风土人情。根据中国电子商务行业指导委员会的统计数据,2017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为795万,可以作为潜在培养对象的国贸、电商、外语、经贸等跨境电商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人数约为100万人,对应人才缺口约625万人。笔者采访过几位苏州跨境电商的企业负责人,他们的反馈和上述统计的数据是一样的,不光是苏州急缺跨境电商人才,全国都急缺这样的人才。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跨境电商人才缺乏的原因;急需的跨境电商人才的类型;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方式。
一、跨境电商人才缺乏的原因
1.行业原因
跨境电商作为新型的国际贸易模式,在国内兴起也不过5年左右时间,其需要的人才与国内很火的电子商务和传统外贸的人员存在很大区别。传统外贸是B2B,这是企业和企业之间贸易的一种行为,销售的主要对象是国外的企业,外贸人员主要是通过各种展会和商会来获取企业顾客,然后通过洽谈确定数量和价格并成交,这是一种大批量的采购行为。而跨境电商的模式是B2C,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模式,其销售对象主要是国外的个人消费者,这是一种单个销售的零售行为。因此两者所掌握的技能是不同的,很多传统的外贸人员习惯了一次成交几个货柜的产品,其成交价格在几千或几万美元,而对于一次只卖1-2个产品的跨境电商感到不屑或很不习惯。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不同国家,不同的消费者,不同的消费习惯,不同的风土习俗,不同的宗教文化,会带来极大的不同。比如国内的电商主要集中在阿里系的淘宝天猫和腾讯系的京东上,他们网页上店铺所展示的产品图片都是花里胡哨的,各种颜色搭配在一起;而AMAZON平台要求所有的产品图片是白底上面只能出现这个产品本身而不能出现其他。此例子是说明国外的跨机构电商平台的规则和国内流行的电商平台有很大不同,因此让国内电商平台的从业人员去从事跨境电商是有一定难度的,更何况有各种小语种的门槛。
2.教育原因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最新版2015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现在还不允许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只允许630503国际商务专业和630801电子商务专业开设跨境电子商务方向。前文已经提过跨境电商是跨专业的学科,需要掌握外贸、电商和外语这三种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所以很少有学校会针对此进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而且跨境电商还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各大跨境电商平台的规则变化很快,所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很难及时更新,所以培养出来的跨境人才和市场的实际需求相差很大,而且现在很少有学校会讲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相关知识。
3.企业原因
就现阶段来说,虽然跨境电商在我国国际贸易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但是我国进出口贸易还是以传统的国际贸易的方式为主,占了我国总贸易额的70%以上;而作为新式贸易模式的跨境电商的贸易占了总贸易额的20%左右。根据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企业协会的数据,我国共有1480万的跨境电商交易平台类企业(包括买家和卖家一共),但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型企业,其规模小,发展平台小,所以很难吸引真正有能力的外贸人才前去工作。另外,企业也不愿意自己去培养跨境电商人才,因为培养一个跨境电商人才到真正能够给企业创造利润,至少需要3个月-6个月的时间,这里面包括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成本,等企业把员工培训出来之后,也很容易被其他企业用加薪的方式挖走,因为企业之间互挖人才的情况很普遍,所以众多的中小企业本身不愿意自己去培训跨境电商人才。
二、急需的跨境电商人才的类型
其实任何行业都存在三种人才,初级、中级和高级,跨境电商也是如此。初级跨境电商人才:是需要掌握跨境电商平台的运营规则,能够进行实际运营的人,他们需要掌握有网络促销、客户维护、物流的选择、美工和摄影等等能力。中级跨境电商人才:有几年的跨境电商平台运营经验,能够用大数据进行分析消费者的喜好,能够开发新品和爆品。高级跨级电商人才:这就是通常电商圈里所说的“老炮”,他们是资深的跨境电商运营者和管理者,他们了解跨境电商的前世今生并能洞悉跨境电商的发展规律,能够引领企业发展的领军型人才。在现实中,高级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量极小,需求量大的是初级和中级人才。对于那些刚刚进入跨境电商行业的中小企业,是他们最缺的初级人才。中级人才是初级人才经过时间和经验的磨砺才能产生的,是无法通过简单培训而速成的。而对于“一带一路”来说,还需要了解当地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法律法规、不同的语言、消费习惯、文化风俗等等,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可能更多。普通的跨境电商人才就已经很缺乏,专门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境电商人才就更加稀缺,需要政府和企业甚至学校的联合培养。
三、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方式
1.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的联合培养
“一带一路”战略和跨境电商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同样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也需要政府和行业的引导和帮助。在跨境电商人才极度缺乏的今天,政府应该针对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允许他们开设跨境电商专业,在此之前可以鼓励相关专业,比如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商务英语、国际商务等等,可以成立专业群以培养跨境电商人才为核心联合培养学生。对于行业来说,需要带头制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标准,确定跨境电商的岗位需求,指导学校设定核心的课程体系。行业还需要找出有能力的企业来和学校对接,帮助学校开设跨境电商的实训课程,让学生能够在毕业前就掌握相关技能,减轻跨境人才稀缺的压力。政府还需要帮助学校开设与“一带一路”国家相关的地理和人文知识的课程,这可以是录制的网络公开课,让所有学校的学生都可以自主进行网络学习。
2.学校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
跨境电商的人才缺口很大,但是根据调研数据,企业很少有愿意把企业的员工交给学校培训的,这说明我国高校教师的跨境电商的技能是远远不足以教出合格的跨境电商人才的。很多高校引进的都是博士,他们的科研能力很强大,但是实际跨境电商平台的运营和操作却是很薄弱的;还有很多老师是毕业后直接到学校里当教师了,没有实际企业的工作经验,更别提教授学生动手的技能了。所以老师需要到当地跨境电商企业进行脱岗锻炼,当老师有能力在网络开店铺的时候,他们就完全有能力培训自己的学生,甚至帮助其他企业来培训员工。另外,学校需要开设相关的外语课程,这里不是指英语,而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小语种。
跨境电商的发展需要相关人才的支撑,但是现在市场上的跨境电商人才极度缺乏,除了学校教学体系更新较慢之外,企业自身也存在相应问题。合格跨境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国家、行业、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曹家宁.“一带一路”贸易合作正逢其时前景可期.中国一带一路网,2018.05.https://www.yidaiyilu.gov.cn/xwzx/gnxw/54723.htm.
[2]鄂立彬,黄永稳.国际贸易新方式:跨境电子商务的最新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4,2:22-31.
[3]庄小兰.跨境电商的人才核心技能需求分析与培养对策.[J].管理观察,2016(7):178-180.
[4]朱超才.“互联网+”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策略.[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6,2:97-99.
[5]王瓊.“一带一路”背景下杭州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分析及培养路径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9:54-59.
[6]程春鹏.基于行动学习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及创新[J].宁波大学学报,2017,1:88-92.
作者介绍:瞿亚森(1979- ),男,江苏苏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