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心病患者应用抗凝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9-05-24景东洪魏慧敏

关键词:抗凝治疗血气指标肺心病

景东洪 魏慧敏

【摘要】目的 关于肺心病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探究。方法 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68例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抗凝治疗组,各34例,对两组患者配合相对应的治疗方案治疗,评价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常规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4.71%(22/34),抗凝治疗组为91.18%(3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以后的相关血气指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抗凝参数(血小板膜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片段)变化,本文的抗凝治疗组也明显比常规治疗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心病患者在治疗时应用

抗凝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能提升治疗的总有效率,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相关血气指标以及抗凝参数,值得推广。

【关键词】肺心病;抗凝治疗;血气指标

【中图分类号】R5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5..02

肺心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一般也将这种病情称之为肺源性心脏病,主要是因为患者的胸廓、肺动脉血、肺组织等慢性病变而导致患者发病,它会使患者存在肺组织功能和结构异常情况,并且会使患者存在肺动脉压力增高,导致患者的肺血管存在阻力增加,因此会使患者存在有右心肥大的情况,这种心脏病情况较为严重,可能会导致患者存在心衰[1]。对于肺心病患者,通常为患者进行抗凝治疗,抗凝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治疗的效果,本文针对于此主

要分析抗凝治疗对肺心病治疗以后的相关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肺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抗凝治疗组,各34例。本文常规治疗组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48~72岁,平均(62.5±10.4)岁;抗凝治疗组中存在男21例,女13例,年龄46~75岁,平均(63.1±10.8)岁。本文两组患者均被临床诊断为肺心病,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对象的资料符合伦理委员会的标准,经统计学软件检验,两组患者不存在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常规治疗组为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方案,主要为患者厉行利尿、平喘和抗感染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需进行吸氧治疗。而本文的抗凝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为患者选择抗凝治疗方案治疗,为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选择5000 IU对患者进行用药,每日持续两次治疗,连续为患者治疗两周,作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本文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以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评价和比较。

对于所有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情况进行评价,如果患者经过治疗以后,呼吸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患者可以保持安静临床症状和呼吸困难、咳嗽、喘息等相关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患者肺部干湿罗音基本消失,患者的浮肿状况消失,则说明患者治疗显效;如果患者经过治疗以后,患者的相关症状得到改善,各项指标趋于平稳,则说明临床治疗有效;如经过治疗以后,相关的症状没有明显的变化,甚至存在加重的趋势,则说明临床治疗无效[2]。

这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气指标和抗凝参数进行评价比较,具体指标包括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抗凝参数包括血小板膜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片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IBM SPSS 25.0进行统计学检验,本文所有计量资料君选择t值进行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常规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4.71%(22/34),抗凝治疗组为91.18%(3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以后的相关血气指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抗凝参数(血小板膜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片段)变化,本文的抗凝治疗组也明显比常规治疗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肺心病在临床上是十分常见的一种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而导致的病症,患者存在缺氧且存在有肺动脉高压。这类患者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导致病情急剧恶化,那么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针对肺心病患者,临床需要纠正患者心力衰竭的症状,帮助患者改善呼吸,并且肺心功能前提之下进行抗凝治疗,治疗之前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抗凝治疗的禁忌症,了解患者是否存在适应症,以便保证患者具有确切的疗效。为患者配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是进行肺心病治疗的常用药物,一般為患者采用皮下注射给药,可以提升患者对药物的吸收率,而且用药以后能够在4个小时达到血药浓度峰值,药效大约维持18小时,因此发挥出必然的抗凝效果,促进了患者病情的改善,使患者迅速的恢复健康。在本文中通过对两组患者干预以后的相关结果进行评价可得出,本文的抗凝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常规治疗组更优,治疗有效率更高,而且相关指标的改善状况优于常规治疗组,所以也能证实抗凝治疗的价值。综上所述,对肺心病患者在治疗时应用抗凝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能提升治疗的总有效率,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相关血气指标以及抗凝参数,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志恒.肺心病患者应用抗凝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01):68-69.

[2] 刘镇林.抗凝治疗在肺心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02):4-6.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抗凝治疗血气指标肺心病
慢阻肺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小剂量尿激酶溶栓联合抗凝治疗中危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近期疗效探讨
浅析抗凝治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影响效果
加强宣教对提高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与急性心力衰竭的血气指标的差异性
分析肺栓塞呼吸内科临床诊治方法及治疗效果
中医综合治疗对肺心病缓解期近期生存质量的临床观察
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肺心病的可行性研究
120例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肺心病中医病名的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