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针治疗缓解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症状的效果

2019-05-24李晓泉王淑娟张雷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10期
关键词:跌倒脑卒中

李晓泉 王淑娟 张雷

[摘要]目的 观察头针治疗缓解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症状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沈阳市浑河新城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住院的90例脑卒中后足下垂症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8)。对照组患者采用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针治疗,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第4周和治疗第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跌倒不良事件发生次数。结果 治疗第4周,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跌倒发生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8周,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8周,观察组患者的跌倒发生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针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症状,远期疗效优于单用运动疗法,跌倒发生次数明显减少。

[关键词]头针;跌倒;脑卒中;足下垂

[中图分类号] R25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4(a)-0178-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scalp acupuncture on relieving foot drop in stroke patients. Methods From October 2016 to October 2017, 90 stroke patients with foot drop were enrolled as subjects in the 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 of the Shenyang Hunhe Xinche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42) and control group (n=48). In the control group, exercise therapy was used, whi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scalp acupunctur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added.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lasted 8 week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and number of falling (adverse event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the 4th and the 8th weeks of treatment. Results At the 4th week of treatmen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and the number of falling (P>0.05). At the 8th week of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t the 8th week of treatment, the number of fall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Scalp acupunctur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foot drop in stroke patients, and the long-term effect of combined therapy (exercise plus scalp acupuncture) is better than exercise therapy alone and the number of falls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in the former.

[Key words] Scalp acupuncture; Fall; Stroke; Foot drop

隨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不断凸显,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引导和人类寿命的提高,脑卒中成为当今社会的第一大高致死率、致残率的疾病[1]。足下垂症状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1]。纠正足下垂症状、恢复患者肢体正常姿势、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跌倒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成为医务人员和物理治疗师日常工作的重点。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有普通针刺、肌内效贴、电刺激、运动疗法等[2],增强下肢肌肉力量,迅速恢复步行能力,减少跌倒发生,提高生存质量。头针是针刺头皮的刺激区(大脑皮层功能在头皮上的相应投射区),以治疗脑源性疾病为主的一种疗法[1]。本研究通过头针疗法对缓解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症状的作用,提高患者平衡功能,减少跌倒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沈阳市浑河新城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住院的90例脑卒中后足下垂症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2014年中国脑梗死急性期康复专家共识[3]。患者通过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8)。对照组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66.85±7.25)岁;1例左利手;病程(3.52±1.76)个月。观察组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67.95±8.98)岁;2例左利手;病程(3.82±1.52)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2014年中国脑梗死急性期康复专家共识[3],脑卒中病史1年以内,出现足下垂症状。

1.2.2中医诊断标准 符合中医中风病、眩晕病诊疗指南[4],脑卒中后出现患侧足下垂症状。

1.3纳入及排除标准

1.3.1纳入标准 ①患者符合西医脑卒中诊断标准,并出现足下垂症状;②患者符合中医中风、眩晕诊断标准,并出现足下垂症状;③患者年龄30~80岁;④同意接受头针治疗者;⑤患者自愿参加入组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2排除标准 ①脊髓、腰椎外伤引起的下肢足下垂者;②重症肌无力、下肢肌肉萎缩等肌肉病引起的足下垂症状者;③格林巴利等神经源性疾病引起足下垂症状者;④严重的心脏、肝脏、肾脏疾病者;⑤足踝部皮肤疾病者;⑥血液系统疾病者。

1.4自愿原则、伦理学及安全性评价

入组患者均自愿参加这项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所有研究内容全面告知给调查人员,所有研究结果均保密,患者姓名不会出现在任何研究报告和公开出版物中。所有患者在分组前均知晓本研究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入组采用头针针刺治疗,患者自愿参加本项目研究,可随时暂停入组观察。所有患者基本资料均采取保密原则,同时本研究经沈阳市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批准后,进行临床观察。头部皮肤浅薄,容易出血,故治疗结束后不能洗头;本操作有一定危险性,操作者需小心谨慎;人为造成滞针,损伤较大,操作时应与患者充分沟通,程度以患者能耐受为主。运动疗法要求治疗师以人为本,针对不同人群采用适合的课程设计。

1.5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以运动疗法,PNF技术、Brunstroms技术、Rood技术、早期下肢减重训练等方式进行,所有课程都是按照物理治疗师预先设计好的训练模式。每天训练40 min,每周课程5 d,共计8周。尽量保证患者为同组治疗师。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头针针刺治疗,头针穴位选择: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顶旁一线,采用一次性毫针0.35 mm×25 mm,0.35 mm×40 mm。采用留针法、滞针法。进针后沿针柄逆时针旋转,使患者出现强烈的温热酸麻之感为“得气”,每日1次,每周5次,根据患者病情及对头针耐受情况,每次留针20~30 min,共治疗8周。留针期间,患者进行运动疗法课程训练。

1.6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分别于治疗第4周和治疗第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跌倒不良事件发生次数。

1.6.1踝关节活动度(ROM) 观察ROM,正常踝关节活动度在0°~20°。

1.6.2下肢活动情况 应用Fugl-Meyer运动评分,评价下肢活动情况(下肢运动功能评分34分,关节活动度评分88分)。得分越多,表明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越好。

1.6.3改良式Ashworth量表(MAS) 评定肌肉痉挛程度(共5级)。0级:无肌张力增加。Ⅰ级:肌张力轻度增加。Ⅰ+级:肌张力增加,始终有较小的阻力。Ⅱ级:肌张力较明显增加。Ⅲ级: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活动困难。Ⅳ级:僵直,受累部分不能屈伸。

1.6.4治疗效果评价指标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治愈:踝关节活动范围较之前增加50%,Fugl-Meyer评分分数较之前增加50%,Ashworth分级减低2级以上;好转:踝关节活动范围较之前增加30%,Fugl-Meyer评分较之前增加30%,Ashworth分级减低1级以上;有效:踝关节活动范围较之前增加10%,Fugl-Meyer评分较之前增加10%,Ashworth分级减低;无效:踝关节活动范围较之前无变化或减小,Fugl-Meyer评分较之前无增加或减低,Ashworth分级无减低或增加。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5跌倒不良事件发生次数 观察期内任何一次跌倒视为跌倒发生1次。

1.7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標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治疗第4周,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61.90%)与对照组(56.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0>0.05);治疗第8周,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0.05)(表1)。

2.2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跌倒发生次数的比较

治疗第4周,对照组患者的跌倒发生次数为(6.04±1.08)次,观察组患者的跌倒发生次数为(5.11±1.33)次,两组患者的跌倒发生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0>0.05)。

治疗第8周,对照组患者的跌倒发生次数为(14.51±2.12)次,观察组患者的跌倒发生次数为(6.45±1.76)次,观察组患者的跌倒发生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05)。

3讨论

脑卒中患者中枢神经受到损伤,引起患侧下肢伸肌肌肉痉挛,呈现出踝关节背伸状态,导致跖屈障碍即形成足下垂症状[5],久而久之,患者患侧下肢肌肉萎缩废用和制动[6],总结起来原因有以下4点:①高级中枢损伤后不能控制低级中枢,原始反射不能继续被抑制而得到释放;②踝跖屈肌痉挛(肌张力异常增高);③足背伸肌 (胫前肌)肌力弱或者长期废用导致萎缩;④长期不良姿势摆放、制动,导致跟腱长度缩短、变性[7]。足下垂症状持续不缓解,直接影响胫前肌功能。另外,踝关节长期异常活动模式,使踝关节关节面相对滑移,关节周围肌张力不均衡,出现非正常生物力线[8],阻碍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继而影响步行能力和平衡能力。有效改善患者足下垂症状逐渐成为康复训练的重点和难点[9]。张绍华[10]通过头针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足底训练得出结论患侧足底触地面积和负重比率均有显著提高(P<0.05,P<0.01)。赵娟等[11]应用功能性电刺激对脑梗死患者足下垂症状有明显改善。

头针是传统毫针针刺的一种。主要是刺激头部大脑皮层功能区,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顶颞前斜线:位于头顶部侧面,头部经外奇穴前神聪(百会前1寸,又名前顶)与颞部胆经悬厘之间的连线。布有滑车上神经、眶上神经、枕大神经和耳颞神经[12]。顶颞后斜线:位于头顶部侧面,百会穴与曲鬓穴之间的连线,布有滑车上神经、眶上神经、枕大神经和耳颞神经[12]。顶旁一线:位于头顶部,督脉旁1.5寸,从膀胱经通天穴向后引一条长1.5寸的线属足太阳膀胱经。布有耳颞神经、枕大神经、滑车上神经和眶上神经[12]。三穴的共同主治为中风偏瘫。三穴都位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下肢功能区,尤其是顶颞前斜线和顶颞后下线的分布区主要针对足踝部。捻转刺激能增强“得气”针感。留针时嘱患者进行运动疗法课程训练,能加强头针刺激反应,与运动训练相配合,促使患者迅速恢复。张丽华等[13]应用调督针法治疗62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效果明显。手足三阳经皆循行于头面部,此6条经脉为多气多血之经,刺激头部穴位有加强经脉气血循环的功效[14]。《针灸大成》有云:“治痿独取阳明”,百会穴为督脉阳脉之海[15]。

本研究结果提示,治疗第4周,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跌倒发生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8周,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8周,观察组患者的跌倒发生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头针疗法兼有刺激大脑皮层功能反射区和维系激发手足三阳经气血的双重功能,通过刺激上述穴位,加强足踝部经络气血循环,刺激足踝部屈肌力量,从而能达到缓解足下垂症状的效果,极大的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脑病康复病程,矫正行走姿势及步行模式,能最大程度上防止患者跌倒,同时为脑卒中患者带来康复希望。

[参考文献]

[1]刘鸣.神经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8-160.

[2]宋玮,王德强.肌内效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4):14-16

[3]2014年中国脑梗死急性期康复专家共识.中国脑梗死急性期康复专家共识组[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 38(1):1-6.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89-90.

[5]张丽华.调督针法治疗脑梗死后足下垂的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7,4(39):585-588.

[6]祁玉军,沈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6,36(7):679-682.

[7]何黄燕.早期胫前肌加强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的疗效观察[J].考試周刊,2017,7(44):195-197.

[8]荣积峰,吴毅.脑卒中患者足下垂和足内翻康复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2015,30(1):45-48.

[9]Bhazkiewicz M,Wiszomirska I.Mechanismsofcompensation in thegait of patients with dropfoot[J].Clin Biomech(Bristol,Avon),2017,42(9):14-19.

[10]张绍华.头针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足底静态平衡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4(1):58-62.

[11]赵娟,张备.功能性电刺激对脑梗死后足下垂内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6,35(8):742-745.

[12]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3-177.

[13]张丽华,王艳君.调督针法治疗脑梗死后足下垂的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7,39(4):585-589.

[14]王富春,马铁明.刺法灸法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12-115.

[15]沈学勇.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78-183.

(收稿日期:2018-11-20 本文编辑:孟庆卿)

猜你喜欢

跌倒脑卒中
力量平衡操对预防社区老年人跌倒的效果评价
社区老年人跌倒认知和行为调查与分析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多因素评估及干预在预防社区老年人跌倒中的效果评价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对策分析
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防跌倒的效果分析
肾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