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下的《VB程序设计》自主学习体系构建

2019-05-24胡则辉沈小娟李文娟寿周翔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7期
关键词:VB程序设计体系构建程序设计

胡则辉 沈小娟 李文娟 寿周翔

摘要:灌输式编程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本文探讨了基于互联网平台,通过引入翻转课堂,建立典型案例库,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成绩评价等手段来构建《VB程序设计》自主学习体系,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程序设计;自主学习;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TP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07-0140-02

Abstract:Instilled programming teaching mode has been unable to adapt to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Therefore,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construct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system of VB Programming by introducing flip-flop classroom, establishing typical case base, strengthen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reform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n the basis of Internet platform, so as to improve students'computer application level and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Internet +; programming; autonomous learning; system construction

VB语言是面向对象的事件驱动型编程语言,具有易入门、功能强、图形化界面等特点,可用于编写各种应用程序,当前被许多本科院校设置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

1 现状分析

经过对VB程序设计教学的跟踪调查,发现当前VB程序设计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1 学生基础差异大,教学缺乏层次化、差异化

由于受招生政策的影响,目前高校一个专业学生往往来自多个省份,不同省份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较大,同一个省份也会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同样的教材、教学大纲、评价方式,这样的课程体系对于接受能力强,基础好的同学缺乏挑战,而对于基础差,接受能力弱的同学又偏难,导致他们产生畏难心理,不利于其兴趣培养,能力提升[1]。

1.2 考核方式不科学,缺乏过程性评价,缺乏个性化反馈

传统的VB程序设计课程一般以书面笔试形式考核,实验部分几乎沒有纳入考核范围。教师对实验报告的评定仅仅是一个分数或等级,不能做到根据学生实验过程及时进行个性化反馈,不能实现高质量的针对性实验指导。

1.3 缺乏专业实用的专用教材,实验内容脱离实际应用,实验项目随意性大,学生兴趣不高

教学内容以课本知识为主,而目前市面上的教材中选取的案例比较陈旧,脱离实际,理论性强,缺乏最新的应用型案例[2]。实验任务一般是由任课教师在上机实验前发布的,有些是理论课上的案例调试。案例与案例之间缺乏联系,相互独立,缺乏递进关系。实验教学内容枯燥,难以引起没有编程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参与热情,使实验教学难以达到知识巩固、思路开拓以及实践能力提高的预期目标。

1.4 实验指导不到位,互动性不足

程序设计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过程。目前多数高校的“VB程序设计”都安排在大一的第二个学期,是学生在大学里接触到的第一门编程语言。教学普遍采取的是讲解-演示-学生跟着操作的模式,而大多数学生在编程语言学习方面缺乏基础,有的学生甚至打字都不熟练,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老师根本无法及时的一一解决,长此以往容易出现学生遇到困难而无法继续的情况,问题的积压一方面影响实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会导致学生失去信心,出现畏难情绪[3]。

1.5 存在 “重应试,轻拓展”的现象,不利于应用能力培养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影响,学生存在将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和其他基础课程同等对待,同时受到个别高校VB程序设计期末考试依然采取笔试方式的影响,导致学生为了考出好成绩而死记硬背,注重做题而不重视动手实践,认为只要考试能过就行,不注重能力的提升。存在期末考什么就学什么,不注重知识的拓展及应用,甚至存在期末考试有的同学为了考个好分数,背代码的现象[4]。

1.6 教学以“演示-模仿”为主,方法单一,教学模式落后

教学方法陈旧,当前教学基本上实行教师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较为普遍的做法是老师使用教学演示软件,把操作步骤、要点边讲解,边演示给学生,学生模仿。这种方法在初期是效果显著的,但一直使用这种方法明显是不妥的,只是一味地模仿,缺乏主动思考,更谈不上创新。

2 自主学习体系的构建

2.1 建立“应用导向、问题引导、案例驱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理论教学按照先讲理论-分析案例-实验操作-上交实验报告的过程,学生往往听得一知半解,到了上机操作不理解算法,不会设计界面和程序,只知道被动完成任务,挫伤自信心,失去兴趣。

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通过选取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与专业相关的,经典的问题,组织成经典案例。从问题入手,分析问题,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讲解相关知识点,重点讲解算法原理,开辟相关的应用系列专题,在专题中将相关的算法、知识点讲清、讲透,按照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方式展开,让学生学会应用,举一反三。

1) 构建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

2) 引入“翻转课堂”,建立预实验机制

建立学生上课前通过云平台学习必要的实验步骤、掌握相关知识点。每次实验教学前,教师确定每位学生需要完成的实验任务,组织好必要的实验资源,并通过智能移动学习系统发布任务。学生接收实验指导书、相关案例、实验讲解视频和演示视频,了解实验的基本方法与策略,并仔细完成实验项目设计和代码编写,记录自学和编码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调试,解决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记录学生实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实验后,学生就实验情况进行实验总结,完成实验报告。教师及时总结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学生遇到的典型问题进行统一讲解,还需要分析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展,确定每个学生下一时间所进行的实验学习阶段。

3) 教学方法改革,课堂组织管理的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机制

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前根据要求完成准备(包括基础理论+核心算法+必备操作基础)。认真阅读指导书,观看操作基础讲解,明确目的、要求、基本步骤等,复习有关理论知识,完成程序设计和编码,并书写预习报告。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循序渐进和分层教学原则的实现

教师通过任务分解、逐步过渡的讲解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理论基础及学习能力的差异,提出灵活的实验要求(即选做和必做),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实验得到相适应的锻炼和提高。努力做到演示与讲解的案例与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之间是相互關联且逐步深入的,前后案例是相互关联并逐步深入。

2.2 从多种维度激发学生编程实验兴趣,培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

1) 精选趣味性强、应用性强的“四有”经典案例

有选择:基础性案例(补基础)、拓展性案例(重挑战)。有特色:基于(但不限于)日常趣味性比较强的应用案例,精心编写接地气的案例。有讲究: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与日常生活及专业相关的案例。有梯度:内容上呈现关联,难度上呈现递进。教学内容安排上做到逐步深入,循序渐进。对典型问题讲解清楚的情况下,将其渗透到多个相关章节进行扩充式程序开发。

2) 建立四人小组实验机制

由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积极性高的同学任组长,另外聘请应用能力强的学长为助教,协助任课老师辅导学生,保证及时、有效的辅导。建立个人、小组、班级的比拼机制,营造相互竞争的学习氛围。建立组长、助教、教师的辅导机制。

确保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遇到问题都能获得及时的帮助,不能让学生因为没有帮助而失去信心,失去兴趣。

2.3 建立项目驱动式的任务式实验教学体系

1) 合理设置 VB 实验中各类实验的比例。

与专业相结合精心制定实验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设置实验项目时,要合理安排各类实验的比例,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根据课程内容及讲授进度来设置各类实验,研究确定各章节相应类型实验的比例。

不同专业学生,实验教学计划有所区别,更贴近学生的专业,使学生学有所用,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实验内容设置上,围绕基本知识点,充分发挥综合性实验及课程设计的作用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 实验教学组织

实验教学过程中监控与管理。明确每一章节相关实验的预习知识点,经典实验案例的实验任务的要求、内容、步骤等。实验过程中的监控手段及方式,反馈方式及内容。提高实验题目的综合性、操作的自主性、过程的研究性、内容的趣味性和代表性。

2.4 建立过程式评价体系

基于过程性评价为基础的考核体系构建,建立个性化实时的、有效的个性化反馈指导机制。在考核方面,改变传统的主要笔试、辅以实验报告的考核方式,改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

3 结束语

VB程序设计是一门逻辑性、实践性都很强。当前 VB程序设计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将教学目标设定为理论层面的讲授,不注重学生编程实践水平的提高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前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的学习形式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网络学习可以突破课堂教学人数、时间、地点的限制,形成灵活,成本较低,但同时也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内容不系统的问题,如果仅由学生自主选择性学习,往往很难保证学习质量。为了保证网络学习的质量,必须构建良好的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评价与反馈体系,及时为学生提供学习帮助与指导。

参考文献:

[1] 王岚,杨庆红,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中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8(7).

[2] 李春杰.论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及其在大学教育中的实践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8).

[3] 冯烟利.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4] 陈思佳.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VB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2(23).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VB程序设计体系构建程序设计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从细节入手,谈PLC程序设计技巧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PLC梯形图程序设计技巧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