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云数据中心提升交通产业链水平

2019-05-24蒋卫民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7期
关键词:交通运输互联网信息技术

蒋卫民

摘要:“云大物移”等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与深入推广,引领着交通运输业进入智能智慧的时代。以智能導航、实时指挥、网上购票、智慧出行、不停车收费等信息化应用为标志,新的交通服务业态层出不穷,让百姓的生活变得更便捷。这一切美好的背后离不开交通行业数据中心的支撑。在“互联网+”风起云涌的今天,数据中心已经由支持交通IT设备及IT业务为目标的服务中心,发展成为驱动交通行业发展的创新中心和核心价值中心。

关键词:智能导航;“互联网+”;信息技术;交通运输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07-0011-02

1当前数据中心建设存在的不足

交通运输业使用IT架构的历程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大型机、80年代起的PC和小型机和自建数据中心的阶段;进入21世纪,尽管少数企业尝试在互联网数据中心托管和租用硬件,放弃自建数据中心,但计算设备以及计算系统仍由自身提供,IT运营成本并没有明显的下降。总体来说,交通行业数据中心的建设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

1)是相当一部分应用系统仍是传统数据库架构,不仅不能满足自身业务处理的需要,更难以迅速地分析处理海量交通数据;

2)是数据中心建设分散,交通信息孤岛普遍存在,公安、城管、交通、气象等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共享不顺畅,有价值的公共信息资源和商业数据开放程度有待提高,存在系统重复建设的现象。

3)是交通数据技术研发的能力有待提高,尽管高速公路、城市交通、民航等交通子行业实现了应用的单点突破,但系统性平台技术创新水平较低。

4)是数据人才缺乏,尤其缺少掌握数学、计算机等相关领域知识的综合性人才,远不能适应发展需要。

5)是相关法规与标准仍不健全,开放共享等制度有待优化,适应数据发展的制度体系还不完善。

2智慧云数据中心是发展的必然

21世纪以来,虚拟化技术与分布式技术成熟后,形成了云计算概念。在交通运输领域,以海事、航空、铁路等子行业为龙头,因为业务需求,拉开了数据大集中的大幕,获得了运营成本降低、数据的安全性提高等优势。随着云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云的概念已经普遍渗透于日常生活中。“云”的核心要义是以服务方式提供计算能力,按需获取,降低使用门槛,减少了在资金、技术、时间等方面的投入,使计算成为水电一样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云架构的弹性带来资源的集约化,实现按需使用、按需付费以及高质量的专业运维带来的计算服务化。通过IT集中式架构向分布式架构的转型优化,能够支撑高并发、高性能的架构需求。

云时代要求交通运输业需要采用创新的途径来改造现有的IT应用环境,建设更安全可靠、更易管理、更绿色环保的IT基础设施,用智慧的云计算改变传统数据中心的架构及服务模式,实现服务器、存储设备、数据与应用资源的虚拟化与重新分布。对于交通运输行业的数据工作者来说,在建立云架构数据中心方面,至少需要考虑四点:

1) 建立一个敏捷的IT架构,以满足多变的业务需求。

2) 提供充分的扩展性和灵活性,应对业务的快速创新。

3) 优化成本、资源,提高业务运营效率。

4)技术与业务要无缝对接,加快技术迭代周期,降低业务试错成本,用技术拓宽服务边界。

云数据中心特点:一是高度虚拟化,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应用等虚拟化,交通各行业的用户可以按需调用各种资源;二是自动化管理程度,包括物理服务器、虚拟服务器管理,相关业务自动化流程管理、客户服务收费等自动化管理;三是绿色节能,云计算数据中心在各方面符合绿色节能标准,一般PUE值不超过1.5。

云数据中心架构分为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和软件服务层。分别对应LaaS(基础设施即服务)、DaaS(数据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SaaS(软件即服务)。LaaS主要包括计算机服务器、通信设备、存储设备等,核心在于虚拟化技术,通过虚拟化技术可以将形形色色计算设备、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统一虚拟化为虚拟资源池中的资源。当交通用户需要这些资源时,数据中心管理者直接将需要的份额打包提供,从而实现服务功能。DaaS的核心是建立数据资源池,实现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方便共享调用。PaaS定位于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一整套开发、运行和运营应用软件的支撑平台,从而提供平台服务功能。SaaS是通过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软件应用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交通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享受到相应的服务,而且整个系统维护由专业人员负责。

3 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交通数据中心迁云进程

华为、阿里等IT大型企业与城市合作,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果,也为交通云的建设部署提供了平台和机遇。在城市大脑——城市大数据中心的基础上,打造交通行业云,将会更便捷的整合与交通相关的各类信息资源,满足交通业务需求,从根本上优化交通产业链,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大福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消除信息孤岛,打通各子行业之间的阻断,实现数据共享,为综合性开发应用提供可能。

2) 显著降低成本支出,无须投入购买大量硬件和软件的费用,减少人员成本,降低运维支出。

3) 提供了系统稳定性,无须关注底层基础设施的运维,云计算提供商可提供专业的运维能力。

4) IT资源可弹性提供,实现资源按需购买、灵活调度以及方便系统的扩容和缩容。

5) 实现数据的集中,可以存储更多的数据,方便数据共享,让沉淀的数据产生价值。

6)架构可重复使用,统筹规划,统筹建设,可减少代码的重复开发,提高研发效率,缩短业务开发周期。架构的可复用也有利于系统的规模化运维。

7)企业数据、IT架构整合提高系统能力以及更好的支持业务创新。

3.1 迁云的注意事项

1)平滑过渡,渐进式迁云。现有的硬件设备和应用系统如果全部重新改造,投资过大、周期过长,短时间内无法应对社会需求,需要采取渐进式的方法,实现新旧系统平滑过渡。

2)有序安排,平稳推进。结构化数据先迁云,非结构化数据后迁云;统计分析业务先迁云,提高在线业务处理能力;周边非核心业务访问先迁云,减少对系统核心在线业务办理的影响;核心在线办理业务由于周期长,可以后迁云。

3)安全第一。不仅要通过数据同步技术,打通线上线下的数据流通,还要采取备份迁云,将线下的数据库直接备份到云上的分布式文件集群;同时,还要采取云上容灾措施,建立完整的云上容灾架构,实现完整的分中心容灾,分担主库的压力。

3.2 迁云后的变化

交通数据中心迁云后,会对交通IT管理模式带来三方面的改变:

1)是投入模式改变:传统投入时,机房、电力、带宽、主机、存储、网络、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设施投入最大,服务器运维成本次之,应用开发投入最少。上云后,正好相反,基础设施租赁费用投入最少,运维成本大量下降,可以把更多的资金用于业务开发方面,满足社会需求。

2)是人员能力要求改变。迁云前,IT人员更关注底层基础设施运维、项目管理,对业务需求的理解和响应比较被动。迁云后,IT人员更关注业务的需求,探索新的业务模式,主动发现客户需求,寻找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而不必关注底层平台的运维和资源管理。

3)是整个IT运营模式的改变。在原有的模式下,由业务部门定义业务流程,IT部门收集业务需求,要通过招标、评审采购、项目管理等流程,同时同步给软件开发商,开发测试完毕后,还要经历业务上线到后期转运维等一系列流程,时间跨度很长。迁云后,业务部门和IT部门通过各自的角度定义业务模式,转入流程设计和业务架构设计,通过云平台提供的IT基础设施,由负责软件开发的合作伙伴迅速转入定制开发。企业后续无需对系统进行大量运维,无论是业务部门还是IT部门都更关注业务流程和用户体验,双方共同促进对系统持续的改进。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迁云后会带来投入、管理、运营模式上的极大变化,大大节约行业的资金和人力成本,交通信息化管理部门能将注意力集中在核心业务方面,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江苏智慧交通信息化系统建设技术指南.2017.

[2] 何強,谭虎,何龙,等.企业迁云实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通联编辑:光文玲】

猜你喜欢

交通运输互联网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公路交通运输节能降耗经济分析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