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具身认知的视角谈言语能力培养

2019-05-24林嵘春

新教师 2019年3期
关键词:木匣课文情境

林嵘春

注重生活经验、生命体验的具身认知语言学原理已是当今小语界的基本共识,是探讨阅读教学的默认前提。但是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一直存在重语言抽象规则和形式的记忆,轻学生个体和客观事物间交互联系的现象。从具身认知的视角来看,语言学习不是孤立于大脑的抽象符号运算,而是一种“嵌入身体和环境的活动”。“嵌入身体”,意味着言语学习中学生个体直接经验的重要作用;“嵌入环境”,意味着学生言语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语言情境。

一、打开知觉感官

具身认知强调身体经验,认为学习与身体活动密不可分。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将作者借助感官知觉诉诸表达的语言,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体会文字表达的秘妙,从而明白阅读、写作时打开知觉,就能读出、写出有别于他人的、自我独特的感受,从而使学生言语能力得到质的飞跃。

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作者在描写丽江的水的特点时,充分调动了感官体验,分别从知觉、视觉的感受展开描写。可不少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时,只把体会漓江水静、清、绿三个特点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没有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写出这些特点,如此处理,将必然削弱文本的“语用”价值。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圈出漓江水的特点,并尝试用一句话概括。接着教师顺势抛出一个问题:你从哪里看出漓江的水很静、很清、很绿?如果删除了后半句行不行呢?将作者借用感官知觉来描写景物的言语秘妙,作为语言增长点,让学生深入探究。学生通过对比,明白景物描写加入作者的感受,能带动读者如临其境。最后教師又顺势而导,让学生描写家乡的景物,也学作者将看到、听到的感受写出,从而丰富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二、引发情感共鸣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心合一”,认为情感是对自我以及环境中认知对象的有意识的感受。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揣摩文字背后作者的内心情感,从而产生共鸣。

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猫》这篇课文,老舍先生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虽然只是将事实朴实无雕琢地写出,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爱如同对子女的爱。在品味语言时,引发体会“人爱猫、猫爱人”的情感,才能使学生对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法有深刻的体会。

一个教师这样进行课文第二段的教学:1. 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词语概括猫性情上的古怪。2. 找出作者用了哪些细节具体描写猫的“温柔可亲”。3. 品味动词“蹭”“抓痒”,体会猫如小孩一样在撒娇。4. “小梅花”指什么?猫脚印在老舍先生的眼中成了“小梅花”,体会人和猫其乐融融。5. 练习说话——猫丰富多腔地叫唤:用身子蹭你的腿时,它;当你为它抓痒时,它;当它看见自己踩的“小梅花”时,它。6.  猫不高兴时,“无论谁说多少好话”。都有“谁”?说什么好话?看来猫不高兴时,仍然阻挡不了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此片段的教学,教师带领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揣摩文字背后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同时用说话练习,以举具体例子的方式,将人和猫之间痛痒相关、其乐融融的情景牵至笔头,无形中教会学生围绕一个意思,举两三个例子把段落写具体。

三、与情境融为一体

作为与环境融为一体的“具身”,认为环境因素对认知的影响不仅仅是因果性的,而且是构成性的。从语言认知的角度看,语言学习离不开语言情境,语言情境不仅影响了语言学习,而且成为语言学习的构成成分。

一位教师在《科利亚的木匣》最后一段的教学中,就巧妙地运用情境,让学生很好地体会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该教师分三个层次让学生理解:1. 文本语言情境。木匣是四年前埋下的,人一天天长大——科利亚从五岁长到了九岁,步子也在渐渐变大——步子是以前的一倍了,当初走十步埋的木匣现在只要走五步就挖到了。在挖木匣的过程中,科利亚不光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听了科利亚的话,小伙伴们突然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2. 文插图情境。出示课文插图,创设语言情景:你看图中的小约翰伸开自己的手掌,说:“以前现在,看来,。”再看小汤姆拉着自己的衣服,说:“以前,现在,看来,。”3. 生活情境。今天,我们读了一篇小故事,却懂得了一个大道理。让我们留心身边的人和事,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用发展变化的思维去想,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生活中事物的变化,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你呢?此教学片段,教师运用三个层面的情境:文本情境、课文插图情境、生活情境,将其作为语言学习的构成成分,链接“静态”的文本和“动态”的生活。这样学习言语表达,是在学生已经积累生活经验、语言材料上的二次加工和整合,是跳一跳就能够摘得到的学习果实。这样的言语学习主动、有效,并且富有开放性、实践性。

四、融入生活体验

学生学习过程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对作品的二度体验、再创造的过程,必然伴随丰富的心理和思维活动,这些心理和思维活动,都需要学生以自身生活经验、生命体验为基础,不可避免地具有具身性。统编版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充满情趣的儿童歌,文中用比喻、拟人的方式,描写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特别传神。一位教师教学豌豆妈妈传播种子时就很好地借助生活体验,极大丰富了“语料”,使学生对文本感受真切。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这节诗,想想豌豆娃娃开不开心,从哪读出的。学生通过“蹦着跳着”,读出了豌豆娃娃的快乐、活泼。再让学生想想,平时自己什么时候也会蹦着跳着。学生例举了取得好成绩、去郊游、上自己喜欢的体育课等时候。教师给予肯定,说豌豆宝宝要离开妈妈独立生活了,它和同学们的心情是一样的。然后链接生活经验,模拟学生生活情景,让学生学习表达:啪的一声,豆荚炸开,豌豆宝宝可以去了,它地离开妈妈。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有的说豌豆宝宝去上学了,它翻着跟斗离开妈妈;有的说豌豆宝宝可以去旅行了,它跳着踢踏舞离开妈妈……最后播放凤仙花传播种子,让学生仿写。大部分学生对植物如何传播种子没有切身体验,对文章的喜爱仅仅停留在课本描绘的字里行间。这个片段的教学,唤醒了学生亲身体验的生活场景,伴随着丰富的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这是实实在在运用语言的语文学习,是学生对作品深层体验、再创造的过程,于无形中,学生学会了用好动词以及拟人的修辞手法。

猜你喜欢

木匣课文情境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爱做梦的小木匣
母亲的小木匣
悟出“窍门”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