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视野下妈祖信俗与乡土社会互动发展研究
2019-05-24宋建晓曹悦宁
宋建晓 曹悦宁
摘 要:以妈祖故乡湄洲镇为例,简要阐述福建省湄洲镇妈祖信俗与乡村治理的发展概况,以妈祖宫庙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乡村治理视野下湄洲镇妈祖信俗与乡土社会互动现状,认为妈祖信俗是湄洲岛地区乡土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妈祖信俗与乡土社会互动,从公益活动营造大爱氛围、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融合发展践行乡村文明、乡土教育推动文化认同等方面服务于乡村治理,在纠纷调节、缓和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妈祖信俗;乡土社会;乡村治理;湄洲镇
中图分类号:K25;C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398(2019)02-0117-10
妈祖信俗研究主要有妈祖的起源与传播、妈祖信仰的精神内核、妈祖信俗的社会功能等三大视角。关于妈祖信俗和乡土社会的互融互通及其在社区整合和社会治理层面上的功能等方面的研究不多。郑镛考察了漳浦当地的妈祖信仰习俗,认为妈祖信仰成为不同姓氏的乡民自我管理、自我教化的有力推手。妈祖庙也成为乡规民约的发布地、道德教化的核心区以及平息调解民事纠纷的裁决所。郑镛:《妈祖信仰与闽南民间社会整合——以漳浦旧镇为视角》,《莆田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第1—5页。周丽妃以福建莆田湄洲岛地区妈祖文化对乡村治理的影响为例,分析在新时代背景下民间信仰发展与乡村治理之间的互补模式和作用,探讨民间信仰在乡村治理过程中的辅助作用。周丽妃:《论妈祖文化在现代乡村治理中的特殊功能——基于湄洲岛地区的调查分析》,《莆田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第8—12页。乡土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雷焕贵等认为优秀的乡土文化是新农村文化的生长点,具有凝聚、教化、融合、润滑及自治等功能,对农村治理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雷焕贵、李卫朝、段云青:《乡土文化在农村治理中的功能研究》,《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第51—54页。邱建生、汪明杰认为乡土文化对乡村治理具有重大积极意义,为促进乡村善治,需要依靠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的政策空间,更需要乡土文化主体的培育、组织创新、在地知识创新以及家国情怀。邱建生、汪明杰:《国家安全视角下的乡土文化与乡村治理》,《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6期,第13—21页。
国内许多学者从村庙角度讨论民间信仰对于乡村治理的影响,张祝平认为庙组织作为传统村落中信仰文化的承载者,也是村落的文化共同体,在聚合信众利益、反映信众诉求,以及降低农村社区治理中的人际消耗、缓释社会冲突等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作用。张祝平:《村庙组织成长与农村社区治理》,《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第64—68页.王亚枝、苏燕平以金仙观为例,认为村庙作为民间宗教信仰的载体,对农村中老年妇女发挥着隐性的教育功能。民间信仰教育以一定的社会方式对信教人员的行为约束,协调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社会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维持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系统正常运作。王亚枝, 苏燕平:《村庙承载的民间信仰对农村妇女发挥的教育功能研究——以金仙观为例》,《山西青年》2017第19期,第10—11页.甘满堂认为村庙文化对于现代农村社区与某些城市社区来说,其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具有宗教信仰方面的心理慰藉功能,而且还具有社区公共娱乐、交际与休闲功能,丰富了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甘满堂:《福建村庙文化与社区公共生活》,《宗教与民族》2014第1期,第252—269页.孙敏认为民间信仰与世俗生活通过庙会糅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的统一体。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社会资源的再整合、社会价值的再生产、社会精英的内整合、社会关联的正强化,从而在村庄内部为地方秩序再造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总的来说,从以往研究来看有少部分学者探讨妈祖信俗作为一种民间信仰如何作用于乡村治理,也有不少学者认识到乡土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然而,妈祖信俗作为乡土文化的一种载体,其与乡土社会的互融互通及在社区整合和社会治理层面上的功能研究几乎还是空白。本文以妈祖故乡湄洲镇为例,考察妈祖信俗与乡土社会如何互动发展,促进乡村治理。
一 湄洲镇妈祖信俗与乡村治理发展概况
莆田市湄洲岛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沿海中部,是“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也是妈祖祖庙所在地,素有“南国蓬莱”“东方麦加”的美称。全岛人口4.05万,下辖湄洲镇。湄洲岛是妈祖信俗的发源地。妈祖生前乐于助人,常常为遇难船只提供帮助,救世济人,泽被一方。公元987年妈祖羽化升天后,为了感念妈祖舍己救人乐于奉献的精神,当地人开始在岛上建升天阁供奉。公元1122年(北宋宣和四年),北宋官员路允迪出使高丽,路遇台风,祈求妈祖保佑转危为安,路允迪返朝后向朝廷奏明情况并请求宋徽宗册封妈祖,宋徽宗当即决定册封并赐“顺济”庙额一块,妈祖正式成为国家承认的宫庙、神灵。
随着宋朝抗金运动,妈祖信仰从湄洲岛开始向莆田沿海地区传播。到了元朝,泉州成为世界最大贸易港之一,元政府为了发展海上贸易,将妈祖引进至海外贸易繁荣的泉州港,成为泉州海神,并因漕运及海外交通的发展,成为全国性海神并远播海外。到明朝,明成祖金陵都城仪凤门外,建宫庙一座,改庙额为“弘仁普济天妃宫”。永乐年间七下西洋,郑和多次来湄洲岛祭拜,大大提升了祖庙影响力。明清海禁,福建大批民众为了生计下南洋,妈祖信仰也随着商人和移民的足迹更为广泛地在海外传播。郑和本人曾两次奉旨来湄洲岛主持御祭仪式并扩建庙宇。至清康熙时,已形成了具有五组建筑群的“海上龙宫”。清代是妈祖信仰的又一个鼎盛时期。清代212年中,妈祖不但得到清廷的15次褒封,而且妈祖从天妃被册封为天上圣母、天后,并多次钦赐御匾,妈祖神格被推至巔峰。清雍正皇帝更把妈祖、黄帝、孔子诏封为天下三大祭典,复诏普天下行三跪九叩礼。清廷下令各省,凡有天后宫的都要祭祀天后,且皆由地方最高长官总督与巡抚主祭,这段时间祖庙地位达到顶峰。到了现代,随着妈祖文化的蓬勃发展,妈祖信俗作为一种民间习俗得到极好地传承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和区域经济的深度合作。在妈祖信仰传播的过程中,大陆沿海地区、港澳台地区和许多东南亚国家都建成大量的天后宫或妈祖庙,湄洲妈祖祖庙在与各地宫庙的密切来往中,逐渐形成了以自己为中心的庙际网络。作为妈祖信仰的发源地,目前仅湄洲镇上就有近20座的妈祖宫庙。这些宫庙积极参与地方社会文化建设,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湄洲镇运用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创建文明城市、建设美丽乡村”活动中,号召大家要有作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妈祖故乡人的荣誉感,强调全民支持、全民动员、全民投入,在全岛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充分利用妈祖信俗力量,丰富治理手段,扎实做好各项创建工作,努力提升治理水平。一方面采用“硬”治理,对活动场所、乡村道路两侧、房前屋后等区域进行卫生整治和绿化提升,进一步完善村道路灯亮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吃、住、行等重要环节,规范市场管理,强化食品安全、交通等各项保障。加大沿途、沿街、沙滩和农村环境卫生等整治,借助举办活动的有利时机,不断提升景区服务水平和整体形象。另一方面采用“软”治理,加强环境治理宣传,号召民众“做妈祖故乡文明人”。在美丽乡村创建中,动员组织开展妈祖义工活动,倡导文明素养的形成。妈祖祖庙与湄洲岛上其它妈祖宫庙也投身社会公益活动,坚持“安老、扶幼、助学、济困”的慈善宗旨,积极开展各种慈善活动,关爱弱势群体,助力精准扶贫,为妈祖精神注入了新内涵,成为参与乡村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 乡村治理视野下的湄洲镇妈祖信俗与乡土社会互动情况分析
湄洲镇妈祖信俗对当地民众的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当前乡村治理多元主体参与面临困境的情况下,妈祖信俗可以起到推动乡村治理的创新与发展的作用。妈祖信俗根植在湄洲岛的乡土社会中,在湄洲镇的民俗文化活动中也处处体现了妈祖信俗的特色,因此在湄洲镇可以看到妈祖信俗在与当地乡土社会的互动融合的过程中逐渐演变成当地的乡土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乡村治理下的湄洲镇妈祖信俗发展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治理主体是乡村治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的乡村治理已经走过近百年历程,乡村治理主体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相应的变化。目前,乡村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已经得到学界的广泛接受和认可。乡村治理主体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乡村集体、社会组织、乡村成员等。其中,各级政府在乡村治理中主要作用是顶层设计,起到指导和引领作用。社会组织是乡村治理的重要补充。同时,一些乡村成员,如德高望重的乡贤和能人也是乡村治理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多元的治理主体功能各异、协同分工、有机整合,共同促进乡村治理。其中,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功能不能忽视。有些地区的社会组织早已根植于当地社会,对当地社会结构具有持久和巨大的影响力。然而,在我国,社会组织在农村覆盖不足。据2015年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农村社会组织发展报告”显示,在中国农村,社会组织“覆盖不足”,每万人不足10个。目前我国农村的社会组织虽然具有多样化的特征,但数量、规模偏小,发展不均衡,进一步发展中存在着社会组织主体“空转”、构架“官化”、活力不足等难题。雷宇、高杨:《社会组织在农村覆盖不足》,2015年5月19日,http://zqb.cyol.com/html/2015-05/19/nw.D110000zgqnb_20150519_3-06.htm,2018年7月11日引用。换言之,我国乡村治理多元主体参与面临着一系列现实困境。而随着妈祖文化的传播和扩大,妈祖信众逐渐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妈祖信仰因其不断增强的民间影响力,增强了其政治权威,促进乡村政治民主参与。由于妈祖信众具有较高的认同感,其民间信仰活动仪式在区域社会整合等方面能够发挥一定作用,因此以妈祖信仰为核心的妈祖文化可以凝聚人心,增强向心力和群体认同感。
莆田市湄洲岛上的居民除了极少数信仰基督教以外,绝大多数的岛民历代都是妈祖的虔诚信仰者。为了对妈祖信俗与乡土社会互动发展现状以及对乡村治理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本文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湄洲镇的村民进行抽样调查,共随机发放了200份问卷,回收200份。问卷涉及个人行为习惯、接触妈祖文化的动机及妈祖文化对个人行为习惯和精神文明影响等问题。同时,笔者对村两委、村民代表、宫庙董事会成员等展开深度访谈,获取具有代表性的真实可信的数据,并对其进行科学分析。首先,本文针对湄洲岛上居民的妈祖信仰时间长度做了摸底调查,具体调查结果如表一所示,其中信仰时间跨度长达25年以上的受访者占整体41.5%,占据绝对优势。由此可见在湄洲湾地区妈祖信仰具有深刻的影响,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岛民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问及“您认为在乡村治理中是否应该引入妈祖信俗或其他乡土文化的力量”时,调查结果显示82.5%的受访者认为在乡村治理中应该引入妈祖信俗,并且应该大力提倡。可见,妈祖信仰不仅仅是民众不可缺少的精神依托,妈祖信俗的道德教化和行为约束功能得以凸显,能够在乡村治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从以上两项调查结果可知,湄洲镇的妈祖信俗深植于当地社会,观察研究其与乡土社会的互动关系及对乡村治理的影响,对解决乡村地区及转型中社会的治理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湄洲镇妈祖信俗与乡土社会的融合发展
湄洲妈祖祖庙在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和农历九月初九妈祖羽化升天的纪念日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此外,妈祖祖庙还会举行割火分灵、谒祖进香、妈祖巡游、民俗表演等一系列的庙会活动。除了宫庙的祭祀以外,湄洲当地的居民也会举行家庭祭祀,渔民和航海者在船上供奉妈祖神像,祈求航海安全,俗称“船仔妈”崇拜。湄洲和其他地区的渔民、船民在海边或沙滩上摆贡品面对大海,向妈祖祭拜,俗称对海祭拜。渔民和居民会在家中的神龛上供奉妈祖像点香、祭拜。平常,妈祖信众也会到妈祖庙向妈祖神像跪拜,主要包括献鲜花、点香火、摆贡品、行跪拜礼以及燃鞭炮、烧金帛等方式。另外还有很多传统的民俗活动,都是妈祖信俗与乡土社会长期互动过程中固定下来的,成为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湄洲渔民在妈祖诞辰日前后自发不下海捕鱼,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湄洲妇女平常头上都梳着帆船状的发髻,着蓝色的上衣和红黑相间的裤子,表示对妈祖的敬仰和对家人出海平安归来的期盼,这种朴素的愿望体现于服饰上,形成了妈祖服饰文化。湄洲岛每年正月初八到十八各家各户都会举行热闹的元宵活动,恭请妈祖神像参加元宵活动。在元宵活動中,妈祖巡游队伍中的彩车常常走街串巷宣扬妈祖精神,这样寓教于乐的方式,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对民众有很好的教化作用。岛民家的大门上贴着妈祖的神符。渔民、农民、市民等在节日的晚上都会提着“妈祖灯笼”绕游。这些妈祖信俗活动以妈祖宫庙为主要场所,通过形式丰富的民俗活动与乡土文化形成良好互动,丰富了岛民的生活,是维护家庭和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的文化纽带。随着妈祖信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妈祖信俗备受重视,当地居民也得以重新认识妈祖信俗的意义和价值。妈祖信俗在申遗的过程中,对其包含的祭祀仪式、民间习俗和故事传说的内容进行系统阐述,并在日常生活中被不断地重复演绎,与当地的乡土文化互动融合并固定下来,成为湄洲地区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湄洲镇妈祖信俗与乡土社会互动发展对乡村治理的作用
201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指出,“既是乡土文化之一也是重要旅游资源的妈祖文化,是凝聚两岸同胞的一条纽带,要充分发挥其在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妈祖信俗作为湄洲岛地区乡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与乡土社会互动的过程中对人们行为规范形成约束力和引导力,不仅有利于引导民众形成积极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还对维系社会规范,推动社会稳定,促进乡村治理,发挥着政府行政管理无可替代的作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软实力之需。
妈祖信俗与乡土社会互动并作用于乡村治理主要借助妈祖宫庙组织的力量。民间社会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当前国家推动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民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水平不断提高,对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妈祖宫庙作为民间社会组织,是参与乡村治理的重要基层支撑力量,由于妈祖宫庙组织自身具有的文化权威,因此可以更好地作用于乡村治理的实践活动中。具体方式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以公益活动来营造大爱氛围
湄洲岛的妈祖信俗根植于当地乡土社会,其内含的价值观得到当地民众的高度认可。近年来,湄洲镇政府在大力弘扬和传承妈祖文化的同时,充分发挥妈祖信俗的道德教化和行为约束功能,通过组建妈祖义工队、开展慈善活动,积极践行“立德、行善、大爱”精神,让妈祖信仰在现代社会发挥其更大的价值。湄洲妈祖庙倡议大家做妈祖义工,服务乡村建设。从活动实施的实际效果来看,村民们大都能积极响应号召参与义工活动,默默付出,真诚服务,成为湄洲岛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很多游客来到妈祖庙,看到妈祖义工队忙碌的身影,都认为这是妈祖精神最好的体现。村民们从小耳濡目染妈祖文化的魅力,认为加入妈祖义工队能够树立妈祖信众的良好形象,为妈祖故乡做贡献,参与乡村建设、参与祖庙的相关事务是一种荣耀。针对“以何种方式传承和保护妈祖信俗,更好地发挥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妈祖信众受妈祖精神感召和妈祖文化熏陶,对投身妈祖公益活动具有很高的热情,57.5%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乐意加入妈祖义工队伍,尽己所能,发挥所长,服务社会。在妈祖信俗的传承和保护上,42.5%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参与建设妈祖信俗教育学堂,学习妈祖精神;45%的受访者表示在家庭教育中,经常会通过妈祖的故事来教育子女,教导子女学习妈祖文化,以期形成良好家风家规,为湄洲岛的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自1998年来,妈祖祖庙董事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投身公益慈善事业,造福社会,将妈祖精神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妈祖祖庙每年都开展“慈善之光”送温暖、扶贫济困活动,特别是设置妈祖奖教助学基金,推进妈祖精神在校园的传播传承,以此激励和感染师生的情操,影响师生的日常行为。2016年台湾地区发生地震,妈祖祖庙董事会在祖庙天后殿举行诵经会,为台湾同胞祈求平安,并发动广大信众进行义捐活动,将妈祖的恩泽传达给台湾同胞。妈祖祖庙以实际行动,践行弘扬妈祖精神,让村民感受妈祖扶危济困、乐于助人的精神,无形中感化信众和村民。
(二)以化解矛盾来促进社会和谐
乡村治理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化解社会冲突和缓和社会矛盾。对此,行政和法律手段有其局限性。妈祖信俗作为土生土长的乡土文化,能够服务于乡村治理,在纠纷调节、缓和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受妈祖精神的感化,妈祖信众秉承与人为善、以和为贵的精神,这对于消弭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化解矛盾具有积极意义。
首先,改善社会治安。许多村民反馈,大家从小就是在妈祖精神的熏陶下长大,妈祖的事迹对岛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种环境下大家都以妈祖高尚品德为榜样,积极向善向上。妈祖是湄洲岛村民心目中“真善美”的化身,同时妈祖也成为惩恶扬善、鞭挞丑陋的正义力量。在调研过程中,当地文明办主任指出,上个世纪80年代以及90年代初期湄洲岛社会治安不稳定,岛民经常打架斗殴、惹事生非,各村庄间也因为一些利益冲突关系恶化。后来随着湄洲岛的开发,妈祖信仰的现代价值得以重新审视,各级政府和妈祖祖庙大力弘扬妈祖精神,岛民用自身行动践行妈祖精神,各村庄间冲突矛盾减少了,关系逐步改善,村民的关系也更和谐友善。
其次,调节邻里关系。在妈祖精神感召下,村民能从大局出发、不计较个人利益。例如村里在处理土地纠纷、道路铺设维护等问题时,经常需要发挥妈祖信俗的力量来化解,让村民们学会宽容、甘于奉献等。笔者在调研中获知,岛上四个村(包括三个行政村寨下村、高朱村、东蔡村和一个自然村)共同供奉一个宫庙,因为妈祖,四个村庄之间友好往来,一个宫庙将几个村联系了起来。此外,据湄洲镇宣传委员介绍,原来镇上有两个村庄之间因为纠纷断绝往来好几年,后来因为妈祖的巡安活动,两个村庄开始尝试沟通,村干部特地坐下来面对面友好协商,共同建设巡安的路,因此化解了多年的争端。在湄洲岛的汕尾村,曾经有两家因为道路问题发生争端,九年间连續三届村书记、主任都出面调解但是都没有解决,后来因为妈祖游灯要经过这一条路,两家就各让一步,纷争和平解决。另外,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若遇到争端也会求助于妈祖,他们通过农村的信俗途径来调解。岛上一位姓陈的女士告诉笔者,她以前经营旅馆的时候,有一位房客在退房之后发现自己的钻戒丢失,认为戒指丢在店里,陈女士建议客人报案解决。但是客人还是不接受,陈女士后来烧一炷香在妈祖像前起誓自己没有私藏戒指,得到客人的理解。从这些事例可以看出,妈祖信仰教导信众与人为善,谦恭礼让,在调节村民内部纠纷方面提供了多元的解决方法。在政府行政管理无法触及或者无法解决的地方,妈祖信俗发挥着处理冲突、解决争端的重要作用,成为维持乡村秩序的重要力量。
最后,促进移风易俗。自古以来,由于湄洲岛属于海岛,远离陆地,在交通不便的时代,和外界交流甚少,经济发展水平低,岛民思想愚昧落后,高彩礼买卖婚姻的歪风陋习盛行。1997年以来,政府借助岛上妈祖宫庙董事会的影响力,通过召开座谈会来宣传买卖婚姻陋习的危害,在宣传过程中也常常通过妈祖的故事来教导当地人民。传说中妈祖不满封建婚姻制度,立志不嫁,妈祖的父亲没有干涉妈祖的婚姻问题,而是支持她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以行善济世为己任,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千年后的今天依然受到世人的尊敬和爱戴。通过这样的故事教导人们学习妈祖父母的开明精神,支持年轻人的价值追求,抵制买卖婚姻的陋习,形成良好的婚俗习惯。此外,村里的妇女主任、五好工人家庭、先进青年代表、宫庙代表以及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以身作则,带头积极宣传“学习妈祖,移风易俗”的活动。2017年,湄洲镇为了加强社风民风建设,特地向岛民发布倡议书并举行移风易俗承诺签字仪式,强调要树立文明向上的婚恋观,提倡婚姻自由,反对买卖婚姻,自觉抵制“高价彩礼”等不良风气,做妈祖精神的倡导者、传播者、实践者。这些活动受到群众的好评,有些村庄甚至把移风易俗加入村规民约,认为应该提升群众认知水平,扭转观念。
另外,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对开展倡导文明新风活动的实际效果进行了摸底调查。如今,岛内的婚嫁习俗和以前大不相同,逐渐形成了良好的风气,长期以来困扰群众的高彩礼问题得到缓解,很多家庭从中受益,长期以来疲于应对的精神枷锁得以解脱,有利于婚姻家庭乃至社会的稳定。问卷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针对村委会在弘扬妈祖文化以加强新农村精神文明和乡村文化建设方面的作为,村民的满意度高达70%,其中满意占47.5%,非常满意占22.5%,不满意的仅为2.5%。由此可见,政府部门利用妈祖信俗倡导移风易俗成效显著,老百姓满意度高。
(三)以融合发展来践行乡村文明
媽祖是“真善美”的化身,妈祖信俗以健康的价值观引导民众,与政府部门形成多元合作共治局面。近年来,湄洲岛管委会把妈祖信俗融入文明创城和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中,推进湄洲岛的文明风气和乡村建设。
首先,把妈祖信俗融入文明创城活动。湄洲岛文明创建宣传办向岛民群发公益短信,传播妈祖精神,倡议岛民要做妈祖故乡的文明人。在创城工作的入户宣传活动中,妈祖义工队发挥了重要作用。妈祖义工们不畏艰辛,耐心细致地为岛民解答疑问,号召大家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参与到创城工作中去。湄洲湾第二中心小学还举行“讲妈祖事,做文明人”故事大王比赛,号召学生们学习妈祖的好品德,把文明礼仪的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心中。年底时很多外出务工的岛民回乡过年,镇政府用莆仙话和普通话向全岛广播文明倡议书,每天三遍,内容主要是“六提倡、六反对”,呼吁大家文明过节。
关于妈祖信俗对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对村民思想意识的影响,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90%的受访者认为妈祖信俗对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存在一定的影响,其中62.5%的受访者认为影响很大,27.5%的受访者认为有一些影响,仅有10%的人觉得完全没有影响。由此可见,湄洲岛岛民生于长于妈祖故乡,从小对妈祖耳濡目染,他们都非常认可妈祖信俗在影响人的文明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方面的作用,妈祖精神的传承和践行是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良性循环。
在访谈中发现,湄洲岛开展文明创城活动以来,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宣传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受访村民们普遍认为,全民参与创城活动是在为妈祖圣地做事,大家有责任把妈祖的优良品德带到生活中,转变观念,推动文明风气的形成。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多数受访者都认为妈祖信俗与促进人性升华、追求幸福美好的人生理想相一致,有利于现实生活和社会公共秩序的和谐发展,其中45%的受访村民认为,妈祖信俗加强了自身的环保意识,养成了良好的环保习惯;57.5%的受访村民认为,妈祖信俗有利于形成宽以待人的意识,减少邻里纠纷,有助于形成和谐友善的社会氛围;65%的受访村民认为妈祖信俗能够提升自身乐于助人的优良品德,加强道德修养;57.5%的受访村民表示,妈祖信俗可以凝聚人和人之间的感情,增强了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这种认同感转化成为奉献家乡的精神力量,从而极大地支持文明创城各项工作的推进。
湄洲岛管委会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开展创城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利用妈祖与创城宣传结合,村民们的文明意识、环保意识明显提高,村民们也渐渐养成了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例如各村各小组各户严格执行“三包”,不乱搭乱建、不乱扔垃圾、乱倒污水、乱挂布条等。尤其湄洲岛通过文明创城活动,人们的交通行为习惯日益文明,文明驾驶、文明出行的程度普遍提高。文明旅游是湄洲岛文明创城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湄洲镇旅游产业日益发展,从事民宿、餐饮等行业的村民越来越多。在政府的大力宣传和引导下,村民们遵纪守法经营,经营行为日渐规范化,餐饮、住宿、特色伴手礼经营商家也明码标价,杜绝欺诈行为,诚实守信待客。湄洲管委会旅游局投诉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所受理的“欺客”“宰客”等案例逐年减少,旅游环境逐步优化,湄洲岛旅游品牌形象逐步提升,助推文明创城活动。
(四)以乡土教育来推动文化认同
乡土文化教育是妈祖信俗影响村民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方式,也是传承妈祖信俗的重要载体。通过教育,妈祖故事、妈祖精神都对信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信众精神涵养的重要来源,并内化为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对妈祖文化的认同和联系。一是家庭教育使妈祖故事代代相传。一代又一代的湄洲镇村民或多或少接触过妈祖的故事,从小在妈祖精神熏陶下成长,特别是妈祖救助海难、济困救贫的故事在湄洲镇家喻户晓。因此妈祖深受当地渔民和村民的爱戴。通过家庭教育,妈祖的故事非常好地实现了代际传承。特别近年来,妈祖信俗活动实现常态化,老一辈带动年轻一代参加各种妈祖信俗活动,例如参与天下妈祖回娘家、妈祖巡游等,年轻人不断增强妈祖文化认同感,学习妈祖大爱精神。二是学校教育传承妈祖精神。湄洲岛上的很多小学充分挖掘利用妈祖文化资源,通过各种方式融入妈祖文化,让学生们学习了解妈祖文化。例如湄洲岛第二中心小学每个学期都会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妈祖文化相关活动,如唱妈祖歌、讲妈祖故事等,以此来弘扬妈祖精神。在美术课堂上,老师通过展示妈祖的服饰、贡品,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特别是在创城活动中,学校开展“学习妈祖好品德,争当妈祖文明小标兵”活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各项志愿者活动。同时还把妈祖文化融入学校第二课堂,成立了妈祖兴趣班,每周两到三节课邀请贡品的制作人来学校担任老师,比如做海祭品、梳妈祖头等,让学生通过实物更直观地了解妈祖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通过编写乡土教材,设置妈祖文化课程,加强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希望这些学生们能够带动身边的长辈、亲朋好友一起学习妈祖精神,形成良性互动。这也是让家长意识到正是因为妈祖文化及岛内旅游的发展,他们的孩子才能在这样良好的环境里学习,这也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岛内旅游建设。
综上所述,当前乡村社会急剧分化和整合,乡村治理主体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相应的变化。目前,乡村治理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在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应强化乡村基层政权和村治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民间社会组织的作用,构建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的乡村治理格局。多元的治理主体功能各异,协同分工,有机整合,共同推动乡村治理。在妈祖文化促进乡村治理方面,需要厘清地方政府与作为民间社会组织的妈祖宫庙之间的关系,明确乡村基层政权和村治组织(代表政府)和妈祖祖庙及其分庙(代表民间社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行为界限,突出政府的引导作用和祖庙的表率作用,形成政府引导、祖庙带头、分庙跟进的乡村治理共建格局。
乡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核心,具有显著的乡土性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能够推动乡村社会秩序整合,维护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妈祖信俗作为一种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当地的乡土生活有机融合,成为湄洲岛地区乡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湄洲镇作为妈祖文化发源地,妈祖信俗渗透到民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行为形成约束力和引导力,与乡土社会互动并服务于乡村治理,在营造大爱氛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乡村文明、推动文化认同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妈祖信俗在乡村治理的运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妈祖信俗组织与村两委、其它民间组织等互动有待加强。乡村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部门和民间组织协同配合发挥作用。妈祖宫庙与村两委、村里的其它组织联系、交流不多,协同不够,没有形成一种治理合力,不利于提高乡村治理效率。二是妈祖信俗与乡土社会互动发展机制不健全。这主要表现在:第一,资源整合机制不通畅。妈祖信俗宫庙组织、村两委、民间组织、科研机构等缺乏有效沟通,各方互动合作机制不完善。第二,妈祖信俗宣传教育机制不健全。当前妈祖信俗与村民的群体文化活动结合度还不够强,没有建立对接机制。第三,妈祖信众参与治理的激励机制不完善。目前,妈祖宫庙董事会的一些主要成员直接或者间接参与乡村治理工作的主动性,还有大量的信众参与的主体性、积极性、能动性没有发挥出来。因此,当代乡村要实现良治,需要释放妈祖信俗文化发挥作用的空间,将妈祖精神融入到乡村治理之中,寻求妈祖信俗文化新时代的表达方式及其与当代的乡村治理相结合。妈祖信俗文化在现代多元价值认同的社会现实之中、在现代化潮流中仍有其生命力,创造性运用妈祖信俗文化,可以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进而实现乡村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