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治理要想方设法留住精英

2016-12-22翟宇婷杨燕

人民论坛 2016年29期
关键词:乡村治理对策

翟宇婷+杨燕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乡村精英的流失日益呈现出一种单向度流失,同时城乡二元结构仍旧在一定程度上对城镇一体化及人的城镇化发展设置了藩篱,对乡村治理的推进和完善产生了不利影响。

【关键词】精英流失 乡村治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在乡村治理过程中,乡村精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乡村治理的成效离不开对乡村精英作用的有效引导和发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乡村精英流失的问题日益突出,并对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乃至乡村治理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基于此,通过实证研究考察乡村精英的现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山西古交市岔口乡乡村精英流失现状及对乡村治理的影响

山西省古交市岔口乡乡村精英流失的现状。山西省古交市岔口乡基本情况。岔口乡位于古交市西南端,是距离市中心最远的乡,乡政府驻下阳坡村。总面积176.9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8528亩,总人口9010人,非农业人口242人,辖20个村委会,34个自然村,本文主要调查的是关头村和寨底村。

山西省古交市岔口乡精英流失基本情况。第一,关头村精英流失概况。近年来,关头村流出人口大多为接受过高等教育、掌握技能和资本、勇于开拓事业的青壮年,或因婚姻关系流出的人口,因受教育限制流出的人口,这些都是拥有经济、政治、文化优势的乡村精英。近年来虽有一定数量的精英回流,或者在村民的推选下成为村干部,但是总的来说,精英外流现象仍旧不容忽视。第二,寨底村精英流失概况。寨底村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精英流失现象一直存在,青壮年几乎没有在家务农,都因接受高等教育、工作等缘由外出,使得该村的精英流失更加严重。

山西省古交市岔口乡乡村精英流失对乡村治理的影响。一是优秀乡村干部资源匮乏。最近几年村干部选举的参加者大多文化水平较低,且年龄大多在40~50岁之间,连任的居多。由于村干部的选举机制、工作环境和待遇难尽如人意,拥有政治优势的体制外精英,尤其是年轻的高素质知识分子,即使自己有能力参加选举,在村民中享有威望,也更倾向于到城市去找工作,这就造成优秀干部资源匮乏,难以形成二者相结合的有序乡村治理机制。二是乡村经济发展缺乏动力。一些拥有经济优势的乡村精英,对村子和村民虽然很有感情,但是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农村经济客观环境的制约,往往要到城市去工作、学习,这就造成乡村经济发展缺乏乡村精英的推动力,乡村治理也就缺乏相应的经济基础。三是乡村精神文化建设缺乏主力军。村民的文化水平较低,大多属于小学初中水平,即使乡村有文化资源,也不懂得如何利用和开发来创造经济价值,乡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就更谈不上了,而拥有文化优势的乡村精英渐渐脱离乡村之后,在乡村文明治理和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业建设中往往缺位。

山西省古交市岔口乡乡村精英流失的原因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发展机会缺乏。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对闭塞。关头村和寨底村均以种植业为经济的主要来源,而且近年来传统种植业经济效益不断下降,因此青壮年劳动力、高素质的人才不管出于主观还是客观原因都更倾向于到城市打工。岔口乡精英流失现象严重主要根源在于城乡经济结构的差异,城市经济结构多元化,而乡村经济结构单一狭隘,它与村民的需求难以形成对接。

乡镇机关对村民自治的隐性干预过多。由于乡镇机关的隐性干预,且乡镇干部与村干部的关系惯例上都比较紧密,新的村干部也要和乡镇干部搞好关系才能稳固地位,保证村子有更多的发展机会。随着村子里精英流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乡村治理的完善便缺少了多元新兴力量的注入。

乡土文化和习俗观念的淡漠。关头村和寨底村的宗族势力与宗教势力并不强大,对乡村治理的影响也不大。不同的是关头村每年都会举办乡土习俗文化活动,比如每年夏季过特定的传统村节时,村干部就会组织村民来筹钱搭戏台唱戏或者办歌舞表演来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从而有利于与流失的精英村民建立一种纽带。

乡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关头村有幼儿园,小学各一所,寨底村则只有小学一到三年级的课程和老师。匮乏的教育资源对乡村精英的吸引力都较差,而现实中要在乡村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是无比艰难的,这就导致乡村治理的开展效率和进度局促不前。

精英流失背景下完善乡村治理的对策

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环境,拓宽农民经济收入渠道。乡镇干部和村干部要善于发掘村子的优势和潜在资源,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本村发展的切实可行、循序渐进的计划和措施,积极引进外来资金,动员村民开拓新兴产业。比如将互联网应用到现有的农家乐等服务业,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旅游业,大棚种植等经济型种植业,进一步拓宽产业发展的渠道,将科技创新与农村发展路径的改革紧密结合。在引进资金方面可以重点面向经济资本雄厚的流失乡村精英,在与投资者交涉过程中通过人文关怀、资金激励来鼓励、吸引乡村精英们和外来投资者自觉自愿投资或者参与乡村新兴产业的开展,充分动员流失精英的回流,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前景增添内生力量。

逐步扭转村民自治组织受乡镇机关干预的体制。要转变村民自治组织的被动地位还要减少乡镇机关的潜在政治压力,厘清乡镇机关对村民自治组织的职权范围,设置明确界限和制定章程,列出相关权力清单,使村民自治组织为民所用、为民服务、受民监督,同时使得乡村精英能够充分施展自身能力,在获得村民支持与配合的基础上实践自身想法,从而吸引更多的流失精英回到村里工作。

培育优秀的乡土文化和习俗,重塑农民的故土情结。村里要多组织一些特有的乡土文化活动,发掘和培育乡土文化,比如关头村可以开展老革命根据地的精神传承和旧址保护及参观活动,使村民养成文化传承和保护意识,使革命传统和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同时将革命文化注入到村子的经济建设当中,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寨底村的乡土文化发掘的不够,可以组织专门的工作人员和当地文化工作者对该村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培育乡土文化的生态土壤,并就此提取出对乡村发展有利又切实可行的契合点并加以利用,不仅有利于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增强村民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一定程度上也强化了乡村精英的故土情结。

努力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化,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培育乡村精英。要给予乡村教育更多的优惠政策,提高乡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使乡村精英在农村可以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排除他们出于寻求高质量教育资源而流失的“隐患”,同时,也逐步使下一代在乡村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对乡村的感情。使他们能够在乡村得到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并逐步发展因地制宜的技术培训教育和职业教育,使乡村的文化教育体系和文化生活得到丰富与完善,同时也可以带动物资的丰富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促进精英回流,完善乡村治理是一项长远工程,需要各方面举措在实际过程中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其中经济的发展是重要的决定因素,文化及教育、政治素养的培养和政治机制的合理运行是辅助配合因素,只有这些因素内外结合、相辅相成,才能从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内对精英流失的现状及乡村治理的困境做出全面有效的应对之策,使得乡村精英这个关键群体能够“想回来”并且“留得住”。

(作者单位:忻州师范学院)

【注:本文为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课题(晋规办字[2014]3号)和忻州师范学院院级专题研究项目资助计划(ZT201304)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贺雪峰:《新乡土中国》,南宁:广西大学出版社,2003年。

②俞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

猜你喜欢

乡村治理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多元与协同: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主体关系的路径选择
基于包容性增长视角下的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研究
国内关于乡村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