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金莱西公司:给智慧化矿山建设打个样儿
2019-05-24兰恒敏通讯员王伟霞
□ 本刊记者 兰恒敏/通讯员 王伟霞
山东黄金莱西公司最近在黄金行业内很“火”。怎么回事?
这要从山东黄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玉民在一次内部会议上的讲话说起。
2月21日,山东黄金集团召开2019年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会上,陈玉民说:“在建设智能智慧矿山方面,莱西公司作出了榜样。莱西公司具备日处理矿石1000吨的生产能力,全部施工人员不超过400人。我和有关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及大专院校的老师作了交流,从劳动生产率角度来看,莱西公司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有人认为智能智慧矿山本身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智能智慧对矿山来讲只是个面子,没有里子。莱西公司给了我们一个很漂亮的回答。”
同样是日处理1000吨矿石生产能力的金矿,原来需要4000人,现在仅仅需要400人,是原来的1/10。
莱西公司是怎么做的?近日,记者对莱西公司进行了采访。
莱西公司是怎么做的
莱西公司位于莱西市南墅镇的一个低矮山丘上。远远望去,整个矿区崭新、干净、敞亮,矿区预留的后期生产和生活空间也比较大。
采访时,正逢山东黄金集团所属的国内各矿山企业到莱西公司考察学习,有两辆大客车,十分热闹。
据莱西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文志民介绍,莱西公司的智慧化矿山建设主要包含信息化和自动化两大部分。
信息化建设主要在三个方向用力:全面推进基础信息系统硬件建设;大力推广应用“钉钉”办公软件系统;不断完善大数据库建设和运行。自动化建设方面,目前莱西公司在生产辅助系统的自动化和远程控制总进度已达到90%以上。
2017年和2018年,莱西公司自主研发自动化建设共计投资260余万元,通过自主研发自动化和远程控制建设可节省投资600余万元。目前为止,通过自动化建设共减少操作人员约100人,每年可降低人工成本700余万元。
为什么莱西公司能跑到前面
莱西公司的生产规模在山东黄金集团所属矿山企业中并不占优势,为什么“小字辈”的莱西公司能在智慧化矿山建设方面走出一条新路?其中有些什么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因素?
莱西公司2012年项目建设全面铺开,2013年实现采、选、充、排联动试车成功,2018年转入正常生产经营,并全面进入稳步发展状态。也就是说,莱西公司是个新矿,新矿必然起点高。这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优势。
主要有两大优势——
第一,新矿在工艺、技术、装备等方面更容易采用最先进技术,实现更合理高效的配置,更好地做到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人机结合、软件硬件结合。
第二,人员结构新。莱西公司现有在册职工215人,30周岁左右的中青年占总人数的50%以上。这是一支令其他矿山无比艳羡的年轻队伍。队伍年轻,退休职工的“有形包袱”和老经验老框框的“无形包袱”就少,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就快。
一件事情能否办成,领头人是否重视至关重要。莱西公司的智慧化矿山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离不开莱西公司“一把手”的强力推动。
文志民,43岁,祖籍四川,毕业于山东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他个头不高,身材不胖,头发不多,浑身透着一股精神抖擞的劲儿,是个精明干练的南方人形象,但又带有矿山人粗犷豪放的明显性格。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矿山智慧化方面,文志民不仅“知”(懂),而且“好”和“乐”。
文志民开玩笑说,他在自动化方面只是“吹吹牛儿”,大部分工作是他的“四大金刚”带领团队做的。但在陪同记者参观选矿自动化控制室时,他趁着操作员中午吃饭的工夫,自己面对大屏幕和十几台电脑,左手插裤兜,右手噼里啪啦在键盘上一番熟练操作,讲起各控制环节更是滔滔不绝。
看得出,文志民是真懂、真喜欢、真重视这东西(自动化)。
“莱西公司是我实现‘建设现代化矿山’梦想的地方。”文志民眼睛放光。
“当然,我们的选矿自动化经历了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当初也是‘被逼无奈’。”文志民说,“前几年莱西公司主要搞基建,后来转入正式生产,需要增加人手,但人员配备始终得不到解决,逼得我们不得不在提高效率、一人多岗上想办法。”
“我原来在别的金矿做过负责人,特别做过观察和统计:一个浮选工上班8小时,真正有效的工作时间是187分钟,剩余的大量时间都被毫无意义地消耗掉了。有的岗位工作其实不复杂,别的岗位的人顺手就干了,为什么非要专门安排一个人去完成一个简单的动作?所以,我们把选矿车间作为自动化的核心环节,通过简化和合并流程,重点实现一人多岗、一岗多能,提升效率。”
“一开始阻力比较大。有的同志说‘自动不如手动,手动不如脚动’,还有的同志说‘自动化不仅不能减人,反而要增加人手伺候这些设备’。”
文志民说的这种情况是存在的。据记者了解,有些矿山本身对信息化、自动化其实并没有多少“感觉”。自动化软硬件从外部引进,技术服务外包给社会公司,矿山自己不掌握核心技术,生产中出现实际问题,自己却解决不了,于是自动化反而成了“包袱”。
而莱西公司的智慧化矿山建设,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搞的,信息化、自动化的核心技术,大部分由莱西公司自己的技术人员研发成功,这使矿山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做出改进和提升,发挥出最大实际作用。“有用”,是莱西公司智慧矿山建设“走在前列”的关键原因。
“我们搞智慧矿山建设,绝对不能单单出于上级要求,而应该一切为了矿山的实际应用。信息化、自动化设备也绝不是‘一次配齐,万事大吉’,应用软件的持续开发和工艺流程持续改进极其重要。没有自动化措施的维护,人是减不下来的。”这是文志民的切身体会。
莱西公司秘诀:得人才者得天下
智慧矿山需要有智慧的人去建设。但是莱西公司自身人才不足,外边的人才因条件有限又不太愿意来,怎么办呢?
莱西公司的办法只有四个字:自己动手。
他们主要做了两件事。首先,要求普通员工一遍遍地学“说明书”,弄懂仪器仪表的具体操作。其次,进行岗位技能培训,互相“串岗”“轮岗”“一人多岗”,技术人员要地、测、采、充、机、电、网全部“走一遍”。每一位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都要求一项技能“精”,多项技能“通”,重点培养复合型人才。
据莱西公司党群工作部副经理孙明媚介绍,2018年初矿上成立了培训学校,制定了“十年培训计划”,基本上每周有一次或两次培训,培训强度很大。培训的核心意图是以问题为导向,“带着使命去培训”。譬如外出培训必须带回课件,并对课件进行针对性的总结提炼,让培训内容对莱西公司真正发挥作用。
对一般技术人员和一般员工的要求主要是“一人多能”,对核心技术领军人物则要求“专”和“精”。譬如鼓励“四大金刚”在各自领域钻深钻透,每人“只管一段”。这样既能使领军人物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掌握独有核心技术,又不至于出现管理上的“尾大不掉”,使核心技术机密牢牢掌握在企业手里。
“人力资源管理是我最骄傲的。”文志民自豪地说。他着重谈到了两个人。
一个是党群工作部副经理孙明媚。在外企工作过,工作能力很强,领导布置“一”,她能做到“三”,而且做得那么完美。“我们太需要这样的人了!”
一个是已经离职的刚毕业不久的“网络高手男”。“这个人我给培育失败了!失败了!是我的问题。”文志民痛惜得直拍大腿。
“这个人确实有才,但民主测评得分不高。他执意要走,我单独跟他谈话不少于3次。他的信条是,‘我干了活,就要立即有回报’。我说你给我一点点时间,我一定给你满意的结果。但最后他还是走了。”文志民喃喃地说。
“国有企业如何包容与主流价值观不同的人才?如果我能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够我骄傲一辈子的。”文志民咂了咂嘴。
“求贤若渴,爱才,重视大学生,管理人性化”,这是记者接触到的莱西公司人对文志民的评价。
其他矿山能从莱西公司学到什么
“从你的角度,你认为其他矿山能从莱西公司学到什么?”记者问文志民。
“如果一定让我说,我认为可以首先学选厂自动化。采矿部分各个矿山千差万别,可比性差。选厂部分各矿山大同小异,工艺技术都差不多,针对性和可比性比较强。”文志民思忖片刻,很坚定地说。
“一张白纸画图画,是莱西公司的优势,也是劣势。我们有太多的东西需要补课。”文志民说,“我们深深感到,管理模式的转变也要同步跟进。近年来多项自动化、信息化创新项目的实施应用,已彻底颠覆了莱西公司原有的传统管理模式,目前我们已逐步向适应信息化、自动化生产的管理模式进行转变,力求尽快挣脱传统矿山管理模式的束缚。”
文志民最后说:“打造智慧型矿山是矿山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信息化、自动化在控制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能力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且生产的安全性、稳定性更高。如果能通过我们的探索,在山东黄金行业掀起智慧化矿山建设高潮,并且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果,我们会非常自豪。”
思想通了,一通百通
矿石没有智慧,有智慧的是人。
采写完莱西金矿智慧化矿山建设的稿子,有个问题依然在我们脑海中挥之不去:莱西金矿的经验究竟会发挥多大作用?山东黄金行业各矿山是否真能以莱西金矿经验为“模板”,推动智慧化矿山建设整体上一个大台阶?
说实话,我们有点担心。
我们担心的主要是,目前各大主力矿山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大多是从采矿、选矿等基层一线一步一个脚印干上来的,他们凭借多年的吃苦耐劳、忘我拼搏、无私奉献精神,逐步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他们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和很丰富的工作经验,但这些能力和经验是财富,也是“包袱”。如果习惯于老经验、老习惯,不愿意尝试,不愿意突破,过分强调自己单位或岗位的“特殊性”,认为信息化和自动化“这个不适用、那个行不通”,那么智慧化矿山建设就会遭遇行动上的“软抵抗”,推行起来举步维艰。
智慧化矿山建设是在人工成本日渐提高、劳动生产率需要大幅提升的经济大背景下,矿山行业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智慧化矿山建设要取得质的飞跃,首要问题是人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来一次革命性的飞跃。思想通了,一通百通;思想不通,智慧化矿山建设就是表面功夫,一阵风。
但愿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兰恒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