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
2019-05-24彭怀银李金利陈小明
彭怀银 李金利 陈小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属于缺氧呼吸衰竭,该病往往发生在患者感染、创伤或休克等症状之后,常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引发急性和弥漫性肺损伤[1-2]。临床多伴有呼吸窘迫、低氧血症、呼吸频数低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该病极易发展为急性呼吸衰竭,病死率介于50%~70%[3]。常规护理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康复,但并发症发生率依然较高。风险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舒适度,降低护理投诉率,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本研究中,笔者就2016年2月-2017年3月间本院治疗的8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分别采取风险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比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6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呼吸较快,出现呼吸窘迫,起病急;②患者无恶性肿瘤疾病;③患者肝脏、肾脏功能正常;④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伴有精神意识障碍性疾病;②患者有药物过敏史;③患者伴有相关心源性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48~69岁,平均年龄(61.24±4.15)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例,支气管扩张10例,哮喘10例,其他11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49~68岁,平均年龄(60.46±4.24)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例,支气管扩张11例,哮喘9例,其他10例。2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类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该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遵医嘱调节患者酸碱中毒情况,给予营养支持,对高危风险因素进行处理,配合机械辅助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做好机械通气相关护理,开展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与饮食护理,适当按摩患者身体,定期翻身。
观察组患者接受风险护理干预。①成立风险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1名及护理骨干5名。开展护理服务前,护理部对小组成员进行风险护理干预的培训,包括护理质量、护理缺陷安全教育、定时巡视观察患者病情,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管道护理安全等。②评估患者,根据患者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③严格无菌操作,每日更换敷料和气管导管处胶布,保持局部干燥、清洁,以免发生感染。固定气管插管,防止插管脱出和移位,以确保通气良好。及时更换呼吸机螺纹管及湿化液。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患者口腔卫生,以减轻呼吸道感染。每次吸痰更换吸痰管,严禁吸痰管二次使用,清理气管、鼻腔、口腔。定时为患者翻身,以免同一姿势维持过久引发压疮。④协助患者保持俯卧位通气,以改善通气功能和血流比例,帮助机体血流重新分布,促进患者背侧肺泡通气,促进氧合。⑤关注呼吸机管道和人工气罩、面罩连接处是否漏气、管道有无打折、脱开等问题;确保呼吸机管道和气管导管的连接点始终比气道口低,及时倾倒存储瓶中的冷凝液,以防患者将冷凝液吸入气管;调节呼吸器水温约35℃,确保吸入气体温度在32~35℃,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患者呼吸与呼吸机协调、同步,如患者出现不适及时进行调整,选择定压控制通气模式进行辅助通气,将气道峰压控制在2.94~3.43kPa,将呼气末正压通气渐渐增加至理想状态,为患者氧合和气体交换提供条件。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化指标、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及时处理异常情况。⑥记录患者出入量,监测中心静脉压,确保每天500~1000mL液体摄入量,以免过量加剧肺水肿。⑦建立护理目标、措施、奖惩方法、考核制度。护理科护士、护士长、护士应负责各自护理范围,确保护理工作顺利开展。⑧每月进行危重患者护理查房1次,分析讨论其护理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护理质量(熟练技能、质量控制、护理满意度、护理投诉),舒适度(社会维度、心理维度、生理维度、环境维度)及并发症发生(压疮、误吸、静脉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非计划拔管)情况。①护理质量采用量化考评,其中熟练技能、质量控制、护理满意度评分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该项护理质量越好。护理投诉率=投诉例数/患者总例数×100%。②护理舒适度采用简化舒适度调查问卷(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进行评价,包括社会维度8项,每项1~4分,该维度满分32分;心理维度10项,每项1~4分,该维度满分40分;生理维度5项,每项1~4分,该维度满分20分;环境维度7项,每项1~4分,该维度满分28分。 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舒适度越高[5]。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熟练技能、质量控制、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1),观察组护理投诉率为2.33%(1/43)低于对照组的23.26%(10/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44,P=0.004)。
表1 2组护理质量比较分)
2.2 2组舒适度比较
观察组舒适度的社会维度、心理维度、生理维度、环境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2组舒适度比较分)
2.3 2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具体见表3。
3 讨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重症监护病房中较常见,为一种由于多病因导致的临床综合征,是以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主要特征的呼吸衰竭。病理特征主要为肺微血管通透性明显增大,肺泡渗出液内蛋白质较多形成透明膜和肺水肿,并伴随肺间质纤维化。一旦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多器官障碍问题,死亡率高达50%~60%[6]。有效的护理方式是改善疾病预后的重要手段,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病情往往较重,治疗过程繁杂,病情变化快,临床需配合仪器监控和治疗,这需要护理人员的密切关注[7]。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工作常常需要贯穿治疗全程,该部分护理服务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方面[8]。常规护理对患者早期康复效果不够理想,且极易导致压疮、误吸、静脉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非计划拔管等并发症的发生[9-10]。
风险护理干预是通过分析护理风险和不良事件,全面制定干预方案开展针对性护理[11],能有效避免因患者防护缺失、环境护理差、护士技能低、药物管理不足等问题引发的风险[12]。风险控制小组对不同患者进行风险因素评估,从而提供针对性护理。对重症患者开展风险干预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工作积极性,拥有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掌握治疗方案和注意问题,对紧急情况随时应变[13]。风险护理干预小组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敷料、气管插管、吸痰管、呼吸机管道和人工气罩、面罩的使用均应按标准操作进行[14]。通过辅助患者采取俯卧位通气,帮助患者改善氧合情况和血流分布。与常规护理相比,该方式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舒适度,减少护理投诉和并发症情况[15]。
本研究中,观察组熟练技能、质量控制、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投诉率低于对照组,这表明风险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满意度,降低护理投诉率;观察组舒适度的社会维度、心理维度、生理维度、环境维度评分均比对照组高,这表明风险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舒适度;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表明风险护理干预有助于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接受风险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舒适度,降低护理投诉率,改善并发症情况。该护理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