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东车辆段钩缓检修信息化系统研究与实现
2019-05-23王以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东车辆段
王以澎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东车辆段
1 背景
随着信息化发展,HMIS段级系统集中录入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生产节奏要求,需要进一步将信息化手段延伸到车间工位,实现生产节奏跟踪、物料需求预测、过程质量卡控、效率效能分析等精细化生产管理。目前南京东车辆段钩缓检修车间还采取“实物记号+纸质卡片”的方式实现信息传递和流转,检修完成后再将检修故障、施修方法、质检、验收等信息集中抄录到HMIS系统。同时检修过程中的质量标准、组装过程的型号选配全部依赖于检修工人的人工把控。这种“纸质卡片加人工卡控”的信息采集及卡控方式不仅重复录入、效率低下,且在出现错误时也不便于追溯。因此,亟需建立钩缓检修流水线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时跟踪记录检修过程信息,动态卡控质量标准,提升信息采集及生产作业效率。
2 目前数据流程
成套钩缓装置从现车分解后送入钩缓检修间,进入钩缓收入工位,在收入工位进行成套钩缓装置收入信息采集,填写、核对车钩、钩舌、钩尾框和缓冲器检修卡片,卡片建立后随着实物配件检修流转,记录检修故障及施修方法,修好后的四部分配件按工艺标准进行组装,组成备用的成套钩缓装置供装车使用。目前从收入到组装全过程均采用“实物记号+纸质卡片”的形式进行信息传递和流转。
3 建设目标
系统自动下载配件制造和历次检修信息,实现钩缓配件基础信息共享,以电子记录代替目前的纸质卡片;配合二维码技术,实现车钩、钩舌、缓冲器、钩尾框从收入、分解、检修到组装全过程的信息和实物的同步流转;以手持机为信息采集终端,实现基础信息的自动识别和作业数据的分步采集;自动校验质量标准和选配规则,动态卡控过程质量和配件型号自动匹配;减少信息重复录入,实现作业数据与HMIS信息系统填报的自动同步。
4 系统功能设计
4.1 功能结构
钩缓检修信息化系统分检修管理(含钩缓收入、工序完成进度、支出信息查询)和系统维护管理(用户管理、角色管理、通用字典)2个子系统(见图1)。
图1 总体功能架构
4.2 设计原则
4.2.1 原则
(1)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理念和部件化的设计原则。
(2)系统内部各种通讯协议、数据库表格结构等须保证与段其它信息系统以及检修要求兼容和统一。
(3)保障采集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4.2.2 目标(见图2)
(1)可靠性:采用故障处理机制,保障数据信息不会因意外而损坏丢失。
(2)易操作:采用便捷的手持机系统与PC系统相结合。(3)实时性:实时完成每个工序的工作。
(4)易管理:系统内部的参数管理可通过操作界面直接实现。
(5)安全性:保证数据库信息的安全稳定。
图2 系统登录界面
4.3 主要功能
4.3.1 收入信息采集
钩缓收入工位根据配件来源分为现车收入和非现车收入(新配件、大修合格件收入)。
图3 现车收入信息
现车收入信息通过车号自动下载HMIS系统中钩缓及其配件的型号、制造年月、制造厂代号、产品编号、材质等信息;新件收入由人工通过手持机填写配件的型号、制造年月、制造厂代号、产品编号、材质等信息。根据这些基础信息自动生成车钩、钩舌、钩尾框、缓冲器四张检修卡片,并为每张卡片生成唯一的二维码。工作者打印二维码并粘贴到实物配件上,跟随配件检修过程流转(见图3)。
4.3.2 检修
检修主要有检测、探伤、检修、复探、质检、验收等工位,作业人员通过带有扫描功能的手持机扫描检修配件(车钩、钩舌、钩尾框、缓冲器)二维码,自动识别出二维码关联配件信息。在检修过程对相应的检修项目信息(检修故障及施修方法)进行录入,无需手工填写检修卡片。
4.3.3 组装
组装分车钩装置(车钩与钩舌)、缓冲装置(钩尾框与缓冲器)、成套钩缓装置(车钩装置与缓冲装置)组装。作业人员通过手持机扫描(车钩、钩舌、钩尾框、缓冲器)二维码进行组合,组装涉及配件型号、材质的选配,系统自动提示对不能匹配的组合,避免了组装出现差错。
4.3.4 成套钩缓装置装车
成套钩缓装置装车时,进入信息系统页面,点击下方的扫描二维码按钮,扫描成套钩缓装置上的二维码(车钩、钩舌、钩尾框、缓冲器上的任意一个)确认配件信息后,再点击扫描二维码,扫描车体(整车)的二维码,核对信息;最后点击绑定按钮,完成成套钩缓装置装车工序。此时,成套车钩信息也自动上传到了HMIS信息系统,不需要人工录入,提高了效率。
5 使用情况
《南京东车辆段钩缓检修系统》从2018年10月中旬起,在南京检修车间投入运用,经过2个月试用行,该系统全程电子化,无需纸质卡片,贴合现场,符合实际需求,操作简单,便于使用,降低了工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效率,钩缓配件检修信息采集准确性大大提高,科学把控了检修生产的节奏,严格控制了工作者、工长、质检员和验收员的工作分工,强化了工艺标准的落实,促进了货车钩缓装置的检修质量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