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国网员工泛在学习环境下网络培训系统的探析

2019-05-23尹辉燕林桂华张之明刘玉文李树静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国家电网国网学习者

尹辉燕,战 杰,林桂华,张之明,刘玉文,李树静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国网技术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02)

0 引言

泛在学习(ubiquitious learning),也称无缝学习,是指无时无刻的学习,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数字化的学习。泛在学习是基于无线通讯基础上的智能学习,在泛在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在任何的时间、任何的地方、使用任何的终端工具进行学习教育。

泛在学习已经成为实现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趋势和提升培训者问题解决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泛在学习教育系统,有助于推动国网网络大学平台的建设。国网网络大学既是国网员工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平台,又是国网公司文化传播、战略实现的重要支撑。基于泛在学习的教育培训系统和作为国网员工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的有机结合,更加关注个性化学习体验、关注员工职业痛点,促进在线培训功能的完善提高,提高国网员工的工作技能、分析决策的能力。

1 泛在学习理念

泛在学习的目标就是打破时间空间限制,让学习者在任何的时间、任何的地方、使用任何的终端工具进行学习教育,泛在学习具有4A 特性: 任何人anyone、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设备any-device[1]。

泛在学习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学习者的差异,学习任务为焦点,促使其主动学习。泛在学习下,学习者可按照需求自主学习,实现有形知识与无形知识的无缝连接,泛在学习使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成为可能,同时使得获取知识的方式更加灵活快捷。

泛在学习环境下的特征:

1)持续性。泛在学习过程是无缝连续的,学习者可以持续保持学习状态[2]。

2)直接性。学习者不管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即学即用。

3)学习资源的多样化。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资源形式丰富,更新迭代快,数量多,并且包含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类型。

4)交互性。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教师、专家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交流,实现学习互动和信息交互。

5)主动推送性。系统依据大数据分析,根据用户学习习惯,主动推送学习者感兴趣的资源内容,供用户选择。

2 国网员工培训需求的分析

1)培训的层次性。国网员工的岗位有技术技能类和管理类岗位。管理类岗位培训注重的是领导力和执行力的培训,而对于一线员工来说则更加重视实践能力的强化和新技术、新技能、新装备的培训推广。所以针对国网的培训应该紧密围绕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发展,分层次培训满足工程建设、管理、生产运维、技术管理的人才,努力打造一支具有管理优良和“一专多能”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

2)培训的实效性。国网培训对象是国网在职员工,电力企业首先应该根据自身企业的基本特点,满足岗位工作的实际需求,根据自身员工工作的需要,进一步体现企业员工培训的实效性[3]。

3)培训注重技能性。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培训的对象多为生产技能人员,培训注重工作过程和职业岗位需求,单纯的课堂讲授、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传统的培训模式向基于工作场景的实训、在线教育转变。

4)培训全员参与性。“五位一体”机制建设快速发展、“三集五大”深化应用,需要大规模宣贯培训工作流程、通用制度、技术标准等;特高压工程建设的爆发式推进需要对交直流特高压建设管理、技术运维等人才培养; 智能电网新技术的应用也已经进入大规模推广阶段;公司要求加快推进发展战略、业务布局、管理理念、人才队伍等建设。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十分重员工培训,已进入全员培训时代,目前企业员工培训率达到了80%以上。

国网员工培训需求决定了其培训方式要将培训和生产实际要有效的统一,使培训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但传统的培训方式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需要脱离生产岗位,就会带来培训与生产的矛盾。目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培训业务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将信息通信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为公司培训业务运营模式、组织方式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网络技术的进步使得泛在学习环境已经具备。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已进入全员培训时代,员工培训工学矛盾日益突出,应用“互联网+”思维,泛在学习理念,采用O2O 培训模式,不仅有利于全员培训,激发员工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利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综合形象的提升和品牌形象国际化。泛在学习教育系统可以有效的缓解产学之间的矛盾。在培训急切需求的形势下,国网网络大学因运而生了。

3 泛在学习理念下国网网络培训系统的设计

电力行业属于人才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企业,具有设备精度高、知识更新迭代快及肩负安全生产责任重等特点。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全新的人才培训需求,要求企业培训的需求要紧跟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基于电力培训的特点,需要对传统的培训模式进行创新,搭建符合电力行业的各类网络学习资源。

泛在学习环境下,学习者可随时随地获取所需要的视频文件、文档资料、数据等各种信息资源。基于泛在学习理念下的网络平台需要满足国网员工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即学即用的需要,可以解决国网员工培训的需求。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和学习模式的泛在学习,凸显以人为中心[4],提出不同的技术设备都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网络学习资源,实现任何地方和任何地点的无缝学习。本文从学习目的的设计,学习任务的设计,网络平台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教师资源的配置五个方面进行面向国网员工的网络培训系统的设计。

3.1 学习者分析

国网培训的对象是国网在职员工,员工学习的特征包括:

独立性: 具有比较强的逻辑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所需知识的能力。

即学即用:基于工作的需要,在学习上具有最明显的特点是工作需要我才去学。

学习的专业性:员工具有一定的电网知识,技能水平,学习的专业性比较强。不同的岗位对专业的要求不同。

3.2 学习目的的设计

员工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工作,学员所学知识的价值很大程度上由工作岗位的需求所决定。因此员工学习目标的设置必须考虑到工作需求的方向,即学即用,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

3.3 学习任务的设计

泛在学习是以人为中心、以学习任务为中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培训是从岗位发展需要出发,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因此学习任务的设计应进行学习者工作岗位能力分析,分解胜任该岗位具有的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并在泛在环境下利用泛在资源完成学习任务的设计。

3.4 网络平台的设计

为国网员工搭建一个学习平台,学习平台应满足泛在学习理念下的易搜索、易学习、易分享。我们初步构建的泛在学习环境下的网络平台构建模式如图1 所示,设计理念遵循以下原则:

实用性: 网络平台的设计要与国家电网目前业务架构、人才架构紧密结合,保证实用性。

完整性:全方位涵盖“需求-计划-实施-评估”的标准化整体培训流程。

统一性: 与现有SGERP 教育培训模块良好集成,保证管理统一化。

前瞻性:建立基于岗位能力模型的课程体系,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支持。

图1 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国网网络大学学习平台设计模块

3.5 学习资源的设计

学习资源的设计应以知识管理技术、互联网和通讯技术为支撑,采用以人为导向,创建知识管理模型,适应泛在学习环境的需要,满足不同学习者进行泛在学习个性化的需求。

为了进一步实现学习者能够及时、即时获取信息的要求,泛在学习资源应该能够实现对于海量资源的智能检索,可以适当地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向其选择、推送所要学习的信息内容[5]。

资源的建设和管理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也要参与到资源的建设和维护中,学习资源的设计中也要考虑众筹的模式,让学习者不仅成为学习资源的使用者,而且成为资源的贡献者。源源不断的学习资源的汇入,可以加速网络资源的更新、删除,保持其新鲜的活力和持久的生命力。

泛在学习环境下要有内容足够丰富、数量足够庞大的网络资源,由于泛在学习的泛在性和情境性,学习者对资源方便查询、获取简单、资源个性化的需求。所以网络资源呈现出多媒体和数量大的特点,并且包含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应用软件等多种类型,信息资源的提供来自业务专家、外部热门资源、员工贡献内容。内容的富媒体呈现形式见图2。

图2 内容的富媒体呈现形式

3.6 教师资源的配置

泛在学习环境下对教师资源的配置要求是开放型的,教师的角色也已经从传授者转变到引导者。

教师不再是传统教育中指挥者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引导学员自主学习、探索性学习,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更加高效。

国网员工的培训需要有一定的电网知识、技术、技能的教师来引导。因此师资队伍应该是不同层级的,包括来自一线的具有较高技术、技能的培训师,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准的专家人才,具有一定的管理水平的管理人员。不同专业技能、不同级别的教师满足不同工作岗位、不同发展阶段的员工培训需求,体现泛在学习环境下,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6-7]。

4 结束语

本文基于泛在学习的理念,探析了泛在学习环境下网络培训系统模式,该模式促进了国网员工学习的自主性,满足了员工培训的全员参与性,同时适应了个性化的需求。本模型是以学员为主体,以工作需要为目的多元化的培训模式,突破了传统的培训模式,实现了国网员工学习工作一体化、自主学习泛在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更加深入的进行该模式的研究,不断的完善网络培训模式,以满足国网员工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需要。

猜你喜欢

国家电网国网学习者
1~2月我国家电产量出炉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创新成果展示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国网江西电力2017 回眸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浅谈政工管理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意义
特别感谢为本刊付出辛勤劳动的审稿专家(按姓氏拼音排序):
特别感谢为本刊付出辛勤劳动的审稿专家 (按姓氏拼音排序)
国家电网智能电能表的低功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