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试卷分析谈核医学教学质量改进
2019-05-23李河北岳明纲赵赟赟郝科技
李河北,王 茜,岳明纲,赵赟赟,郝科技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 100044)
本教研室多年来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八年制学生的核医学教学工作,本研究分析了2010-2013级基础专业和2011级临床专业学生的试卷,旨在改进教学质量。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分析基础医学专业八年制2010-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2011级学生的181份核医学试卷。试卷题型及题目数量均相同。其中2011级基础与临床专业试卷设置11道相同的非显像类选择题,13道显像类选择题,1道非显像类简答题和1道显像类简答题。
2.方法。采用SPSS 16.0统计分析,成绩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绘制直方图并标注正态曲线。以难度、区分度及信度评价试卷整体质量[1-2]。分析4届基础专业学生试卷变化趋势以及2011级基础与临床专业学生对于相同题目的答题情况。
二、结 果
1.学生成绩分布及试卷整体分析。各个班级学生成绩分布直方图、学生成绩分布及试卷整体情况、各种题型的难度及区分度如下(见附图、表1和表2)。
附图 学生考试成绩直方图
2.基础与临床专业相同题目的答题结果。基础专业学生的非显像类题目失分率小于临床专业学生,且非显像类题目失分率小于显像类题目(见表3)。
三、讨 论
1.从试卷分析中发现的共性问题谈教学质量改进。2010-2013级基础专业学生及2011级临床专业学生考试平均成绩为79.19至84.54分,符合正态分布,试卷信度较高,说明核医学教学效果较好,但也暴露出试卷整体难度偏低、选择题难度较低且区分度较差的不足。简单的题目必然使得区分度降低,选择题难度低且区分度较差。整理题库时我们发现记忆类题目较多,理解及分析类题目较少。此外,选择题和简答题中还有一些难度较高而区分度较低的题目,有的因为过难,使得好学生、差学生都不会;有的因为上课时某个知识点老师未阐述清晰;有的因为题目不够严谨,或容易引起歧义;还有的则是个别病例分析题目的图像清晰度不够。因此需要增加题库中难度较高试题数量;对于难度较高而区分度较低的试题要区别对待: 适当降低过难试题的难度,修改或删除不严谨或有歧义的试题,选择高质量图像,提醒授课老师改进讲解方式等。
表1 学生成绩分布及试卷整体情况
表2 不同题型的难度及区分度
表3 基础专业与临床专业学生相同题目的失分率(%)
2.从4个年级基础专业学生试卷质量的变化谈教学质量改进。通过2010-2013级基础专业学生试卷难度及区分度的变化可以看出,2010级难度和区分度尚可,而2011级难度过低,2012级区分度过低,2013级难度和区分度相对较好。本教研室多年来一直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工作,对于基础专业教学经验相对不足,由于2010级低分学生较多,2011级降低了选择题的难度,结果导致区分度下降;2012级提高了简答题的难度,又导致区分度下降;2013年再次调整试题难度,终于获得了满意的结果。4个年级考试成绩和试卷质量的变化,既体现出试卷分析起到的作用,也暴露出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从2011级基础与临床专业学生试卷分析对比谈教学质量改进。基础专业学生的非显像类题目答得好,临床专业学生的显像类题目答得好。分析其原因,首先与学生本身有关。基础专业学生将来从事基础研究,非显像类课程中的核物理、实验核医学和分子核医学与基础研究密切相关,学生更感兴趣。而显像类课程与临床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密切相关,临床专业学生对此更感兴趣,且具备了较多的临床知识储备,学习起来相对容易。其次,与课程设置有关。对于非显像类课程,基础专业共10个学时大课,临床专业只有7个学时,对于难度较大的核物理,基础专业讲解2学时,临床专业讲解1学时,因此对于非显像类题目来说,基础专业学生更有优势。2个专业显像类课程内容均为讲解7种显像,每种显像都有自己独特的显像原理和显像方法,核医学属于功能成像,图像本身清晰程度较低,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基础专业只有4学时大课,老师讲解难度较大,学生理解也较为困难;而临床专业有10学时大课及4学时见习课,讲解及学习均相对容易。此外,试卷本身也有一定的影响,即基础与临床专业试卷均以显像类题目为主,这是由于授课老师均为核医学科医生造成的。
根据上述问题,应调整基础专业学生显像类课程授课方案,重点介绍最有代表性和发展潜力的显像;改进临床专业学生非显像类课程的讲解,深入浅出,理论结合实际;增加非显像类题目的数量,更好地考察教学情况。
通过此次试卷分析,我们发现了核医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今后要完善题库,增加理解和分析类题目的数量和难度,增加非显像类题目的数量,删除低质量题目;调整基础专业学生的显像类课程授课方案,做到因材施教;督促授课老师改进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