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9-05-23牛建军王枫林
牛建军,王枫林,潘 峰
(泰山医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6)
运动人体科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与人的机体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群,自1998年由教育部正式列入本科招生目录之后,经过十多年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该学科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为加快运动人体科学学科建设,加速该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选择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运动人体专业59所高校为研究对象,其中体育院校15所,医学院校7所,综合院校13所,师范院校21所,其他院校3所。
2.研究方法。(1)调查法。通过互联网访问高校网站,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招生规模、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2)文献资料法。通过CNKI中国知网学术资源数据库,以“运动人体科学”为主题,检索近三年来文献,对获得244篇相关论文进行梳理,掌握当前研究状况。(3)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 17.0软件对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运动人体科学学科建设分析
学科建设是一所些高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重要标志,学科建设对相关学科点和学科体系科学规划和重点建设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对于形成和提升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综合实力具有重大意义[1]。
目前我国具有硕士授权高校有46所,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11所,其中体育院校5所,师范院校5所,综合院校1所(见附表);在七年内博士授权点增加7所,显示出当前形势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的良好势头。2002年教育部批准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7年华东师范大学运动人体被教育部评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其二级学科运动人体科学被列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武汉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等6所院校运动人体科学被列为所属省级重点学科;首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为天津市“重中之重”学科,获批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立项。
三、当前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培养目标梳理
培养目标所表达的是培养什么样人才命题,它反映的是教育目的,体现的是教育本质规律[2]。从调查结果看,目前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培养目标有两个核心内容,即掌握专业基本理论、技能和培养专门人才,前者是对学生知识能力架构定位,后者是对培养人特质定位。各院校培养目标在与教育部1998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中所提出培养目标保持基本一致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各自办学特点,紧密结合地区,形成各自不同人才培养特色。例如,体育院校重点培养能在高级体育科学研究、社会健身、运动伤害防护、竞技运动训练科技服务等领域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师范院校注重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科研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外文专业文献高层次科研人才;医学院校注重突出医学特色,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和康复指导的具有医药特色的高级专门人才。
四、课程建设及学科结构剖析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高校课程设置采用“必修课+选修课+课外实践”的模式。必修课分为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须课,公共必修课800学时以上,开设课程11-16门,平均学分45,学分比例35-45%;学科基础课500学时左右,开设课程10门,平均学分30,学分比例18.67-33.89%;专业必修课544学时左右,开设课程11-28门,学分30-83.5,学分比例20.67-83.5%。选修课由于研究方向不同,设置课程内容也有差异,对学时和学分要求不同,总体而言,选修课与必修课一般不低于4∶6。课外实践环节学分比例10%左右,有些高校为增强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设置课外知识拓展部分,对于在社会实践活动、科研创新、计算机水平等方面达到学校规定标准,给予学分奖励,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附表 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科建设分布情况
注: **国家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
五、教师队伍建设及实验室建设
通过调查发现,无论在职称结构还是在学历结构方面,当前教师已经具有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科研能力,具备培养综合全面素质、专业特长突出、科研能力卓越、具有广阔视野的体育人才,其中,教授18.72%、副教授34.03%,具有博士学位41.72%,硕士以上87.06%。调查发现,目前高校拥有部级实验室3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13个,省级实验室若干个。目前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逐步形成集教学、科研、自主创新、服务社会开放型和多功能实验室,但高校实验室建设发展不平衡,部级实验室和总局重点实验室多集中于具有博士授权点高校,具有省级实验室体育院校居多,且整体建设水平体育院校好于普通院校。
六、结论与建议
1.迎合社会需求,改进培养方案。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来临,社会对人才需求结构发生重大转变,人力资源配置转为市场来调节,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以服务社会经济建设为己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解放思想、实事求实,深刻认识专业建设应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大力推动与产业需求相结合人才培养。
2.把握学科属性,完善课程体系。运动人体科学目标定位应把握学科属性,遵循学科发展规律,以全民健康为出发点,培养融知识、技能、素质于一体的人才;课程设置重视通识教育,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以“体”为本,主干课程体现“少而精”,突破学科间壁垒,强化交叉学科广泛性、渗透性和横向联合,突出医疗体育、运动康复、健身指导等特色课程与运动技能课程教学优势,体现宽口径与高要求和谐统一。
3.拓展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发展。学科应在全人教育思想指导下,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建立以服务需求和提升创新能力为导向科技评价和科技服务体系,注重教育、训练、科研“三位一体”集中办学模式,紧密结合人才培养、服务训练、科技攻关,形成行业发展导向机制,使培养的学生既具备专门知识和能力,又富有创新精神,具备一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创建创新型国家储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