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沿海“四小”经济区(带)旅游业发展方向研究*
——基于灰色局势决策理论
2019-05-23江海旭
江海旭
1 引言
2009年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标志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已纳入国家战略[1]。至此,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开发开放形成“三大四小”[2]格局。“三大”是指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四小”是指北部湾、海峡西岸、江苏沿海和辽宁沿海。“三大”在改革开放后率先发展,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未来还要扮演中国经济“领头羊”和体制改革探索者角色;“四小”经济发展程度和“三大”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和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
到目前为止,国内关于产业发展的许多研究中,大部分学者侧重对某一经济区产业发展进行研究,例如:秦艳萍的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产业集群研究[3];陈丹等的沈阳经济区国土空间利用的研究与思考[4];曹晓晓等的淮海经济区体育旅游开发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研究[5];丁雪萍的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研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6];刘弯弯的中原经济区物流业发展水平评价研究[7];金茨萍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研究主题对旅游发展关联模式的启示[8];宋畅的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运行效率测算[9];王琳的黄蓝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探究——以东营为例[10];杨屹等的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足迹变化驱动因素[11];冯婵的成都经济区文化旅游资源及一体化发展现状述评[12]等。还有一部分学者侧重对某一经济带产业发展进行研究,例如:陈欢等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文化中心建设战略研究[13];李华旭等的长江经济带沿江地区绿色发展水平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4];储旭辉等的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江苏沿江经济带土地集约利用评价[15];雷飞的广西西江经济带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16]等。
在旅游业发展的许多研究中多侧重运用方法或理论对区域或者中国旅游业发展进行研究。如姚云浩等的我国游艇旅游制度优先改善目标研究——基于因子聚类分析法[17];马丽君的基于网络关注度的北京市居民对5A级景区旅游需求时空特征分析[18];王洋的基于资源评价的区域农业旅游开发——以山东省寿光市为例[19];王珞珈等的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城市发展协调关系的定量研究——以敦煌市为例[20];吴荻的基于变异系数-G1-TOPSIS的旅游驱动型城市城镇化质量评价模型研究[21];张广海等的河北省城市旅游效率评价和空间差异研究[22];周蕾等的旅游产业-区域经济-信息产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23];张春草的基于修正性IPA方法的博物馆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以开封市为例[24];杨小杰等的广州市各旅游目的地之间竞合关系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25];焦小慧的基于熵权-TOPSIS法的广西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26];王珊等的基于PEST-SWOT分析法的内蒙古与蒙古国旅游合作对策研究[27]等等。
综合考虑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并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对我国经济区(带)旅游业发展进行研究并不多见。至于运用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方法根据地区比较优势对我国沿海“四小”经济区(带)旅游业发展方向进行研究还是空白。鉴于此,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局势决策方法,依据各城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选取我国沿海“四小”经济区(带)旅游指标即国内旅游者、入境旅游者、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对我国沿海“四小”经济区(带)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确定各经济区(带)应该侧重发展国内旅游还是入境旅游,从而抓住主要矛盾,对研究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各产业中的拉动作用和在资源配置方面的重要贡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2 中国沿海“四小”经济区(带)概况
2.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北部湾经济区西通云贵,东达粤港,北连中原,南接东盟,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唯一的沿海区域,也是我国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壤的区域,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开放合作办公室资料,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组成,延及玉林、崇左两市,土地总面积7.27万平方公里,人口2400万。
2.2 海峡西岸经济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包括福建的福州、厦门、泉州、漳州、龙岩、莆田、三明、南平、宁德,浙江的温州、丽水、衢州、金华、台州,江西的上饶、鹰潭、抚州、赣州以及广东的梅州、潮州、汕头、汕尾、揭阳。
2.3 江苏沿海地区
江苏沿海地区包括连云港、盐城、南通三个地级市,土地总面积3.32万平方公里,拥有954km海岸线,土地面积占全省20%以上,人口占27%以上。实施沿海开发战略,是江苏省“四沿”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的平台。无论从东部沿海地区还是江苏省区域发展格局来看,沿海三市都是被寄予厚望的富有潜力增长点。以2013年GDP突破1万亿元和2015年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为标志,江苏沿海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表1 “四小”经济区(带)基本情况(2016年数据)
2.4 辽宁沿海经济带
辽宁沿海经济带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6个沿海城市所辖行政区域,地域面积已超出最初的“五点一线”。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从提出到成型,有一个渐进发展过程。地处环渤海地区重要位置和东北亚经济圈关键地带,资源禀赋优良,工业实力较强,交通体系发达。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完善中国沿海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沿海“四小”经济区(带)基本情况以及中国大陆“三大、四小”经济区(带)空间关系如表1与图1所示。
3 研究方法
3.1 方法简介
灰色局势决策是将事件、对策、效果、目标等决策四要素综合考虑的一种决策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最大特点是它适用于处理数据中含有灰元,即信息不完备的决策问题[28-29]。决策,一般都包括如下四个基本要素:事件即需要处理的问题;对策即处理问题的措施;效果即用某个对策对付某个事件的效果;目标即用来评价效果的准则。所谓决策,就是指对于某个(某些)事件,考虑用各种对策去对付,不同对策效果不同,然后用某种(某几种)目标去衡量,从这些对策中选择一种(一批)效果最佳者。灰色局势决策数学模型,实质上是运用有关数学语言对决策四要素之间相互关系所作的一种综合性描述。
3.2 研究方法的应用
到目前为止,许多专家、学者把灰色局势决策方法主要运用到如下领域:苏泽春等的加权灰色局势决策理论在迪庆州附子产业发展中的应用[30];陈运平的灰色局势决策在房地产与股票投资中的运用——基于1998~2007年数据分析[31];曾林等的灰色局势决策在水稻新品种评价中的应用[32];高萍等的基于灰色局势决策的创业教育分析——以武汉理工大学创业教育为例[33];于欣等的基于灰色局势决策法的沈阳市生猪饲养规模分析[34];孟祥东等的灰色局势决策在烤烟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35]。
旅游经济系统是一个由许多复杂因素组成的庞大系统,可以将其看作由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各种因素构成的灰色系统[36],但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属空白,因此,笔者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局势决策方法,依据2016年旅游经济指标即国内旅游者、入境旅游者、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对我国沿海“四小”经济区(带)旅游业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确定各经济区(带)应该侧重发展国内旅游还是入境旅游,从而抓住主要矛盾,对研究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拉动作用和在资源配置方面的重要贡献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表2 “四小”经济区(带)旅游指标(2016年数据)
3.3 研究方法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给出事件与对策;第二步构造局势;第三步确定目标;第四步给出不同目标的白化值;第五步计算不同目标的局势效果测度,写出决策矩阵;第六步计算多目标的局势综合效果测度,写出多目标综合决策矩阵;第七步按照行决策或列决策原则,选择最佳局势。
4 中国沿海“四小”经济区(带)旅游业发展方向探析
根据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等38个城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选取我国沿海“四小”经济区(带)旅游指标(表2),对“四小”经济区(带)旅游业进行宏观评价,以确定未来各经济区(带)旅游业侧重发展的方向。
4.1 给出事件与决策
该决策包含四个事件,即a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a2:海峡西岸经济区;a3:江苏沿海地区;a4:辽宁沿海经济带。共有两个对策即b1:国内旅游者(万人次);b2:入境旅游者(万人次)。
4.2 构造局势
各个事件与对策相互匹配可得如下局势:s11=(a1,b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国内旅游者);s12=(a1,b2)=(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入境旅游者);s21=(a2,b2)=(海峡西岸经济区,国内旅游者);s22=(a2,b2)=(海峡西岸经济区,入境旅游者);s31=(a3,b1)=(江苏沿海地区,国内旅游者);s32=(a3,b2)=(江苏沿海地区,入境旅游者);s41=(a4,b1)=(辽宁沿海经济带,国内旅游者);s42=(a4,b2)=(辽宁沿海经济带,入境旅游者)。
4.3 确定目标
本决策问题主要考虑如下两个目标:一是旅游者数量尽可能多(目标1);二是旅游综合效益尽可能好(目标2)。
4.4 给出不同目标的白化值
由表2可知,目标1的白化值分别为μ(1)11=20122.23,μ12(1)=142.66,μ21(1)=104212.49,为统一单位,把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换算成旅游外汇收入(亿元),则目标2的白化值分别为μ(2)=1936.29,μ(2)1112=37.62,μ(2)=10315.62,μ(2)=636.76,μ(2)212231=1183.85,μ(2)=14.08,μ(2)=2020.6,μ(2)324142=72.48。
4.5 计算各目标的测度结果,写出决策矩阵
对于目标1,按上限效果测度公式计算,得到决策矩阵:
对于目标2,按上限效果测度公式计算,得到决策矩阵:
4.6 计算多目标的局势综合效果测度,写出综合决策矩阵
取目标1和目标2的权重值为α1=α2=0.5,将其代入式计算,可以得出多目标的局势综合效果测度其相应的综合决策矩阵为
4.7 进行决策
按行决策,可得最优局势:s11,s21,s31,s41。这说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以及辽宁沿海经济带均具有发展国内旅游的优势。
按列决策,可得最优局势:s31,s22。这说明,江苏沿海地区适合发展国内旅游,海峡西岸经济区适合发展入境旅游。
综合上述结果可知,未来5—1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以及辽宁沿海经济带在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资源禀赋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属于适宜地带,故发展方向以国内旅游为主,是国民向往的旅游目的地;由于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以及生境良好等,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保持国内旅游稳步增长的同时要重点发展入境旅游,争取为国家创造更多的旅游外汇收入。
5 中国沿海“四小”经济区(带)旅游业发展方向实证分析①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以及辽宁沿海经济带,恰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圈相间排布。通过新一轮沿海调整布局,直接效应就是逐渐填平沿海洼地,实现均衡发展。东部沿海承担引领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国家使命,有沿海旅游经济一体化,才有全国旅游经济一体化;有沿海区域旅游协调,才有全国区域旅游协调。新一轮沿海战略布局,是中国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全力推进新一轮旅游国际化战略的重大举措。
5.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北部湾经济区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有望成为先导产业。拥有1600多公里的海岸线,海洋等资源十分丰富。山海相连,具有海陆复合型的地理特征,生态资源得天独厚。这里拥有面积占全国40%的红树林,1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一批4A级以上景区,是中国生态资源保护最好、海洋环境最洁净的海域之一。综上所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未来发展方向以国内旅游为主。
5.2 海峡西岸经济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增强武夷山、闽西南土楼、鼓浪屿等景区对两岸游客的吸引力,拓展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两岸共同文化内涵,突出“海峡旅游”主题,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重点发展滨海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文化旅游,培育有特色、有影响、有效益的旅游精品。综上所述:海峡西岸经济区未来发展方向以入境旅游为主。
5.3 江苏沿海地区
江苏沿海地区打造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和品牌,建设江海河湖联动,以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为特色的旅游经济带。整体推进沿海“3125旅游工程”,即建设3个各具特色的沿海旅游目的地,打造1条旅游观光主轴线,创设20个特色旅游风情小镇,集聚50个旅游项目,将沿海地区打造为以山海奇观、生态湿地、江风海韵为主要特色的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综上所述:江苏沿海地区未来发展方向以国内旅游为主。
5.4 辽宁沿海经济带
辽宁沿海经济带加强滨海、边境、湿地、人文、森林等旅游景区的建设,加强优势旅游资源的开发,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和工业、农业观光等特色旅游,整合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密切与省内、东北和环渤海地区旅游合作,推进旅游一体化发展。积极扶持会展、创意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依托大连动漫产业优势,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动漫产业集聚区。综上所述:辽宁沿海经济带未来发展方向以国内旅游为主。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对我国沿海“四小”经济区(带)旅游业发展方向进行研究,可以说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因为数学模型预测结果和现实相符。这说明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在发展方向上的灰色预测是准确的,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当然,本研究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仅采用2016年统计数据,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影响。理论上应该选择多年的数据进行分析,这样才更具有说服力。在下一步研究中,会继续利用数据进行研究,也许还会具体分析某一个经济区(带)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在发展中存在问题以及对策建议等。
6 中国沿海“四小”经济区(带)旅游业发展对策与措施
6.1 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加强海洋旅游的管理
不论是对何种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指导思路,对这类海洋旅游资源,一旦开发就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并且难以重整或修复,更要在一个思路清晰、合理经济、综合全面的规划下进行有序、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可以总结为四点:一是保护生态环境原则,即在开发中坚持以保护为主;二是市场导向原则,即根据市场需求和预测对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三是综合整体开发原则,即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以尽量满足体验者各类需求;四是突出特色原则,即各地区的开发要结合各地实际,形成有特色的风格和形象。坚持海陆一体化的原则,加强与陆域产业的互动联系,利用陆域资源的优势,形成综合平衡发展。同时,要重视实施旅游管理的集团化、专业化和市场化转变,不断开拓和发展海洋旅游景区(点)、交通产业、海洋旅游旅行社、海洋旅游餐饮业等海洋旅游核心产业,加强与社会服务、金融保险等关联产业的结合,形成较为完善的海洋旅游产业体系,实现海洋旅游业的综合发展。将各种海洋知识纳入群众的基础教育中去,宣传海洋旅游开发知识,加强海洋旅游开发的意识。同时,发展高等海洋教育,通过各类专业院校开展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专业教育,加大培养各类海洋旅游业人才的力度,加强与世界优秀海洋业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完整的海洋资源法律体系,有利用海洋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有利于提高海洋资源管理的效率,有利于形成海洋旅游资源开发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处理海洋旅游资源与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旅游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更好地构建海洋旅游资源开发体系。海洋旅游企业要在管理体系上创新管理方式,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海洋旅游企业要制定适合发展潮流的对策,同时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制定出适合当地海洋旅游经济发展的管理办法。海洋旅游管理部门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统一协调区域旅游活动的组织机构,对海洋旅游活动和各类相关旅游产业发展进行管理,从而推动海洋旅游业竞争局面的形成,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最终形成一个“统一规划、政府导向、行业协调、社会参与”的新的管理机制。
6.2 推出特色的海洋产品,吸引更多海洋旅游者
海上运动是海洋旅游活动中的一类特色旅游形式,更强调旅游活动的游客感受和个性价值,是值得打造的海洋旅游产品,可以满足游客物质的和精神的需求,以休闲娱乐为目的,属于一种高级消费活动,包括帆船、滑水、冲浪、游艇、摩托艇、帆板、潜水、沙滩排球等。海洋旅游目的地具有风光秀丽、空气湿润,气候宜人、紫外线充足、冷暖适中、空气中富含负离子与微量元素等特点,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有利于开展休闲度假旅游。位于中高纬度的海洋旅游目的地,夏季气候格外凉爽宜人,形成了纯天然的避暑胜地,非常适合开展夏日避暑休闲度假旅游。位于低纬度的海洋旅游目的地,冬季气候格外温暖宜人,形成了纯天然的避寒胜地,非常适合开展冬日避寒休闲度假旅游。邮轮有着“浮动度假村”的特性。邮轮不仅是承载着游客出行的交通工具,而且是通过提供全天候、一应俱全的休闲旅游设施和服务消费项目,并举办相应的主题舞会和甲板宴会,为游客营造出浪漫和激动人心的氛围以及娱乐享受的体验。邮轮是一站式服务,一艘邮轮就涵盖了整个旅行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服务品质可控。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可以抛开一切压力,完全放松身心,尽情地享受完美的度假时光。全天候的美食盛宴以及航程中的不断变化的景色随时带来新颖独特的旅途体验。海洋节事活动包括各类旅游节日、庆典、盛事、国际体育比赛等。通过海洋节事活动可以扩大影响,给举办目的地的旅游业、餐饮业、商业、服务业带来无限商机。海洋节事活动中游客和居民参与度高,又富有经济效益。国家海洋公园是一种海洋主题旅游产品,兼顾海洋科考、环境教育以及休憩娱乐的发展模式,使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等目标共同得到实现,从而成为国际上海洋环境保护区设立和发展的主要模式。国家海洋公园为公众提供了旅游、科研、教育、娱乐的机会和场所,可丰富旅游者海洋知识,陶冶性情,吸引游客。国家海洋公园的建立,可以促进海洋旅游可持续发展,丰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内容。
6.3 重视海洋环境的保护,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
从实施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入手,采取更为严格的环境保护和管理对策。对旅游开发、经营和消费活动可能引起的环境影响进行科学分析、预测和评价,从而落实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管理,为旅游景区(点)和旅游项目的保护性开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并为实施环境管理提出标准和具体要求。对海洋旅游项目,如设立旅游观光区、开发相关旅游资源、划分自然保护区域、防治污染和生态建设方案等,都必须建立起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对海洋旅游资源环境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实际调查和评估海域、海滨和海岛的环境容量,从而明确旅游开发区和旅游项目的环境目标要求,选择确定合理的旅游开发模式。制定更为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海洋旅游开发管理法规和政策,加强环境行政管理,健全海洋环境管理体系。明确环境目标与责任,监督检查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的执行情况和实施效率,坚决制止那些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费项目的开发和建设,严格控制海洋旅游活动的强度、规模和范围。变革海洋旅游经营机制,充分调动海洋旅游开发主体的环保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划定生态旅游区,控制游客人数,并采取海洋旅游产品的“绿色价格”策略调整景区(点)旅游规模,在保证一定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使海洋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得以落实。按照政府及有关区域海洋规划,应尽快将海洋旅游规划纳入到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地方财政在年度计划中相应地增加海洋旅游环保投资项目。同时,在现有国有资产经营体制下,各级税务部门将征收的相关旅游经营所得税按照一定比例返还给职能管理部门,专项用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探索建立海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合理收取环境保证金和自然环境恢复保护费,坚持实行“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谁保护”的管理原则,依法实施、合理使用。要加快制定与海洋旅游发展相适应的环境保护投资机制,确保海洋旅游发展中环境保护资金的落实和投入。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应采取多种方式拓宽资金渠道,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加入,引进利用各种资金,积极争取国际组织对海洋旅游发展的资助,形成众多投资主体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体系,保证海洋旅游环境保护与基础设施的建设落实。
注释:
①对中国沿海“四小”经济区(带)旅游业发展方向进行实证分析所涉及的部分内容分别来自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以及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经过作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