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Gal-3、C1q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2019-05-23党晶艺郝启萌冯品张薇陈江红
党晶艺,郝启萌,冯品,张薇,陈江红
冠心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功能改变而引起的缺血性心脏病,有极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已经严重危害到人们的健康[1]。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为胸痛、心前区不适、心悸、乏力等,约1/3患者首次冠心病发作表现为猝死,严重影响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2]。冠心病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基础,研究表明半乳糖凝聚素-3(galectin-3,Gal-3)是一种炎性因子,参与细胞黏附、活化、生长、凋亡等生命活动,可以通过加强炎性反应,引起心肌细胞纤溶系统的紊乱,导致心肌细胞纤维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补体C1q可以通过补体系统参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清除,还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炎性反应等,而炎性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因此推断血清Gal-3、C1q水平可能与冠心病有一定关系[3-5]。现分析血清Gal-3、C1q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4年10月—2018年9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内科因胸痛不适入院治疗的患者134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造影正常(对照)组47例,冠心病组87例。对照组:男29例,女18例,年龄49~73(65.34±7.28)岁。冠心病组:男51例,女36例,年龄51~76(64.58±6.17)岁;病程1~4(2.29±1.35)年,其中稳定型心绞痛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51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7例。2组受试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对照组患者排除冠心病,冠心病组参照2007年ACC/AHA的冠心病诊断标准确诊为冠心病[6],年龄45岁以上,依从性好。(2)排除标准:其他类型心脏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合并恶性肿瘤,既往重大手术史,患有精神障碍、严重感染、免疫疾病、糖尿病,拒绝冠状动脉造影者。
1.3 观察指标与方法
1.3.1 血清Gal-3、C1q、血脂指标: 入院后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离心留取血清,置于-80℃冰箱中保存备用。(1)血清Gal-3、C1q含量:参照ELISA试剂盒(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说明书步骤进行操作;(2)血脂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取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淄博恒拓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检测。
1.3.2 冠脉狭窄程度评判:受试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由2名经验丰富的心内科医师独立评判后,采用Judkins法对受试者进行分析,以至少1条主要冠脉血管管腔狭窄程度≥50%作为冠心病评判标准[7]。
1.3.3 颈动脉斑块大小/性质判定: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贝尔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探查受试者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外动脉,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并记录斑块情况(位置、大小及稳定性)。颈动脉管壁结构判断:略高回声为内膜,无回声或极低回声为中膜,高回声为外膜,由此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内膜中层厚度1.0~1.5 mm即为动脉粥样硬化,>1.5 mm即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8]。斑块可分为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及溃疡型斑块。稳定斑块B型超声显示为均匀中等回声,且纤维帽结构完整;不稳定斑块B型超声显示为低或极低回声,纤维帽结构不完整;溃疡型斑块B型超声显示低回声,纤维帽断裂且斑块内有血流[9]。
2 结 果
2.1 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2组患者性别、年龄、BMI、HDL-C、饮酒史、糖尿病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DL-C、吸烟史、高血压病史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2组患者血清Gal-3、C1q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患者血清Gal-3水平上升、C1q水平下降(P均<0.01),见表2。
2.3 冠心病组不同内膜中层厚度患者血清Gal-3、C1q水平比较 冠心病组患者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0~1.5 mm 29例,>1.5 mm 58例。与1.0~1.5 mm患者比较,>1.5 mm患者血清Gal-3水平显著升高、C1q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见表3。
表2 2组患者血清中Gal-3、C1q水平比较
内膜中层厚度(mm)例数Gal-3(μg/L)C1q(mg/L) 1.0~1.5297.86±1.86204.63±28.43 >1.55811.94±2.61164.19±21.54 t值11.3867.400 P值0.0000.000
2.4 冠心病组不同斑块类型患者血清Gal-3、C1q水平比较 58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中存在斑块,其中稳定斑块13例,不稳定斑块36例,溃疡型斑块9例。不同斑块类型患者血清Gal-3、C1q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不稳定斑块、溃疡型斑块患者血清Gal-3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患者(t/P=4.913/0.000,7.051/0.000),溃疡型斑块患者血清Gal-3水平显著高于不稳定斑块患者(t/P=2.850/0.006);不稳定斑块、溃疡型斑块患者血清C1q水平显著低于稳定斑块患者(t/P=2.997/0.004,4.499/0.000),溃疡型斑块患者血清C1q水平显著低于不稳定斑块患者(t/P=3.294/0.002),见表4。
表4 不同斑块类型患者血清Gal-3、C1q水平的比较
2.5 影响因素分析
2.5.1 Pearson单因素相关分析: 血清Gal-3、LDL-C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呈正相关(r/P=0.612/0.005,0.436/0.031),C1q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呈负相关(r/P=-0.527/0.000)。
2.5.2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血清Gal-3、LDL-C水平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C1q水平为冠心病保护因素(P均<0.05),吸烟、高血压病史对冠心病发生无显著影响(P>0.05),见表5。
3 讨 论
冠心病具有早期发病隐匿、临床症状多变、病情发展迅速等特点,病变机制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发生功能障碍,引起血液中脂质在损伤处堆积,造成内膜细胞纤维化及深处细胞坏死,最终诱发粥样斑块的形成、血管壁硬化及管腔狭窄[10]。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核心发病因素,脂质代谢障碍引起冠状动脉内脂质沉积和糖类积聚,导致血管内形成粥样斑块,因此斑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重要影响[11]。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典型表现,研究表明检测颈动脉斑块情况可以无创性了解冠心病患者病情,目前可通过光学成像技术分析斑块性质状态,但费用较高,临床应用率较低[12]。据报道炎性反应通过介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冠状动脉痉挛等过程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因此推测血清中炎性相关因子水平可能与冠心病密切相关,且血清因子检测方便、经济,更适用于临床应用[13]。
血清Gal-3是一种分布于巨噬、泡沫细胞中的炎性因子,通过与不同配体结合参与多种生命体活动,如炎性反应、细胞黏附、细胞活化等过程,其高表达普遍发生在活化炎性细胞、癌细胞中[14]。研究表明Gal-3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动脉病变处Gal-3表达显著增加;而且Gal-3水平还可作为心力衰竭的血清标志物,临床监测Gal-3水平可以实时反映心力衰竭程度,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15-16]。补体系统是人体免疫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在炎性反应、凋亡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补体C1q是补体网络中关键作用因子,其表达与多种疾病相关,如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近几年研究发现补体C1q还可介导巨噬细胞清除凋亡细胞,延缓或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栓的形成[17],故猜测血清Gal-3、C1q水平可能通过介导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而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本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血清中Gal-3水平异常升高,而C1q水平异常降低,表明Gal-3、C1q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与汪秀莲等[18]、匡圆圆等[19]研究一致。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Gal-3、LDL-C水平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C1q水平为冠心病保护因素,与文献[20]报道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均是冠心病影响因素不一致,可能是本研究受试者选取上存在一定的偏倚性,后续还需扩大样本量加以佐证。通过分析血清Gal-3、C1q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类型的关系,发现不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类型患者Gal-3、C1q表达具有显著差异,揭示可通过血清Gal-3、C1q水平判断冠状动脉斑块状态,从而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为冠心病病情判断提供科学依据,与前期预测相符。
表5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血清Gal-3、C1q水平与冠状动脉斑块性质密切相关,能够一定程度上预测冠心病病情,有助于冠心病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评价。后续还可研究Gal-3、C1q在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为临床应用血清Gal-3、C1q作为诊断标准打下基础。
利益冲突:无
作者贡献声明
党晶艺、郝启萌: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论文撰写;冯品、张薇:提出研究思路,分析试验数据,论文审核;陈江红:实施研究过程,资料搜集整理,论文修改,进行统计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