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美丽乡村”策略下乡村水体景观设计与运用
——以南京市江宁区铜山端为例

2019-05-23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210037

大众文艺 2019年9期
关键词:铜山美丽乡村村落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210037)

丁昌辉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210037)

曹加杰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210037)

一、前言

人类的文明发祥不能缺少水源的依托,21世纪以来中国乡村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乡村集体经济乡镇企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自然环境遭到了史无前例的破坏,水资源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在发展中也遭受到了破坏。为保护环境,提升乡村的自然环境质量,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乡村的美化、净化、绿化、亮化也提上了日程。结合十九大对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的将乡村水系很好的结合到当下的乡村环境中,构建生态文明的美丽乡村,是当下乡村规划的重要内容。

水是乡村的发展脉络,是乡村发展的根基。在乡村发展的不同是时期中对于水的态度是不同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常态下,生态文明建设提上了日程,为建设美丽中国,乡村的美丽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只有将乡村水体与乡村整体规划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水体景观对乡村的功能性和观赏性作用,才能让乡村的发展和自然环境达到最佳的状态,实现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二、乡村水体景观的设计要素分析

同城市中自然水体设计类似,除增加了农业灌溉的用途,还有部分生活用水需求,但随着自来水供水系统的覆盖,以及污水管网的建设,使得自然水体对村民的生活联系降低,对于水资源的运用主要还是集中在农业生产方面以及景观观赏方面。

1.水体结构

在乡村中,水体主要以自然形态分布,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为提升生产力,水利设施开始大量建设,乡村水系中的水体从自然式居多变为以水库河坝水域居多的水系形式。在村中的水渠溪流经过新农村建设,开始趋向于雨污分流的趋势,但规划尚不完善,多数排放污水依旧排入周边大型水体。

2.空间布局

在村落形成的最初时期,往往是村落布局根据水体结构进行安排布置,随着人口增多,村落布局的安排开始更深层次的影响水体结构。随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利用程度越来越大,在村落的规划中水体的设计规划往往根据村落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来设计水体结构。这往往需要空间布局的整体性,同时也要考虑到细节的因地制宜。

3.植物配置

保持水体的自然生态性,必然要关注其水体的动植物多样性,植物配置在水体景观中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水景景观中,除波光粼粼的水纹浪花和游荡愉悦的水生生物,其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是植物的存在。水体中存在着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等。

4.功能作用

古代村落临近水源主要以生产生活需要为主要目的,随着生产力的提升,人们对于精神生活需求的提高,以及近些年国家政策鼓励发展乡村旅游等趋势,亲水活动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水体景观的功能作用从满足生产生活用水到休闲娱乐,同时也提升了其水体的经济开发价值,当然在其中是重要保证其水体的自然生态意义。

三、南京市江宁区铜山端村水体景观设计与运用

1.铜山端项目概况

铜山端自然村北靠大铜山,南临溧塘水库,村庄占地面积约194.6亩,村庄居民区呈倒”U”形。在江宁区乡村振兴政策下“美丽乡村”建设中得到政府的重视,因此铜山端的“美丽乡村”建设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

铜山端总体为丘陵地形,北高南低,起伏有致。社区内部水塘密布,且水系形态丰富,池塘各异。总的来说,社区水质优良,水系布局自然生态,无明显的人工干预和污染破坏,有着较好的景观风貌。社区内部建筑周边三两处突出的水系资源,水质清澈,是社区较为宝贵的生态景观。社区植被丰富多样,并基于丰富的地形基地,形成了整体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大地景观。社区的主要植被为竹、油茶、松树等。

2.设计理念

根据其自然环境,针对其丰富的地形,将“三生”理念有效的应用到铜山端的“美丽乡村”建设中去,对生产、生活、生态做到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在生态中生活,生态促进生产,同时生产又可以反哺生态建设,促进生活质量的提升。将村落各部分有机结合,整体提升其村落的生态经济等价值。

(1)保持功能性,提升安全性

在乡村水体景观中,水体的功能往往都是从生产生活需求中演变过来的,所以在现代的乡村水体景观设计中要注重其功能性的体现,适当去掉落后不适合当下的功能外,加入新的功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也有所提升,现代的水体景观,不光要注重其景观性的突出,同时还要考虑其应急救灾的作用。

(2)注重生态性,美化景观性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新常态经济下的重要政策方针,提升乡村生态环境,保证一个地区范围的生态平衡,保证人类发展的可持续。在此基础上,美化水体景观,使其符合生态发展的同时,对周边生活居民具有一定的观赏性。生态性和美观性可以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达到双赢的目的。

(3)统一整体性,考虑特殊性

对于乡村水体的设计要服从总的设计规划,考虑到乡村中交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要素。才能真正的达到统筹安排的设计,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统筹中也到注重其村庄的特殊性,针对特殊地形,特殊需求做出相应的相应,已达到因地制宜的目的。

3.设计方案分析

根据铜山端的扇形分布地形,将“三生”概念融入到这一自然村落。在水体驳岸设计上采用缓坡式,增强了其安全性。同时也为水生和湿生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从而增强生态性,保证生物多样性。水体景观的设计和分布是根据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来设计的,从村庄中心成辐射状分布,从整体上看,形态类似于茶花,象征着铜山端村的特色产业油茶。其特色的地域文化由此表现,突出了其水体景观设计的地域性特色。(如图1)

图1 铜山端村水域分布示意图

四、乡村水体景观设计与运用的探讨

1.功能性原则

功能性主要是满足乡村的生产生活用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景观观赏性也成为重要的功能之一。在铜山端案例中村庄的核心地带建设了几个蓄水池同时具有景观观赏性,这就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功能性原则。

2.地域性原则

乡村水体景观设计要具有地域性的人文气息,突出地域特色,同时也要根据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作出合适的设计风格,以适应最佳的设计思路。让“美丽乡村”的发展具有其的特色和风格,从而提升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铜山端凭借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色的油茶产业,能够有效的带动其乡村集体产业经济的发展。水体景观的设计也突出了这一特色。

3.可持续原则

水循环是自然生态系统中重要循环之一,水资源得到保护和合理利用才能保证乡村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实现雨污分流,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又能使污水得到统一回收。水体景观设计注重生态性,保证其水体和陆地的生态群落的多样性,只有这样才能可持续的发展,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才能给人更舒适的村落户外活动空间。

4.亲水性原则

乡村水体景观设计要注重人性化设计,最重要的还是满足人们的亲水活动需要,同时要保证人们进行活动时的安全。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都能给游人一定的活动空间,是现代村民生活的具体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升驳岸的人文关怀和对人们内心需求的关注。铜山端核心地带设有景观水体,在边缘设有亲水平台,方便村民进行亲水活动。

五、总结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新农村建设以及“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果,村民对于户外活动的要求越来越高,营造一个既具有自然氛围,有含有人文关怀的户外活动环境尤为重要。乡村水体景观作为“美丽乡村”生态建设的重要因素,要坚持功能性原则的同时保证安全性,突出地域性原则的同时做好系统的整体性,在生态发展中坚持可持续原则,最后满足村民的需求,做好其亲水性原则。从而促进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发展。将原则理念有机结合,将乡村水体景观更好的融入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去,最终达到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猜你喜欢

铜山美丽乡村村落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非遗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实然和使然
质朴无华 蕴体育精神之魂回归自然 展健康中国之美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系统论视域下学校体育整体发展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