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论视域下学校体育整体发展的个案研究

2015-12-26胡献钊

体育教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系统论学校体育

摘 要:从系统论视角解读和检视该地区学校体育建设过程发现,铜山学校体育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一种责任、一种理念”“六个一”“三不怕”等八大举措,每一项举措都有明确的目标,即始终围绕着环境、师资、业务、场地器材四个方面进行攻坚克难,而这恰是构成学校体育建设系统有机整体不可或缺的要素或子系统。系统论使我们清晰地看到其战略脉络,并以全局观的视角评析其做法,同时为广大体育同仁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系统论;铜山;学校体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12-0047-04

2003年课改伊始,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后为区,以下简称“铜山”)教育局通过全面调研和摸排后发现,全县学校体育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其问题主要集中在环境、师资、物质、业务四个方面,具体是:①体育学科不被重视,人文环境失衡。②学校体育经费不足,物力资源失衡。③体育教师结构性缺编,专任教师数量失衡。④教师理念滞后课改,师资素养失衡。无须赘言,这四方面正是构成学校体育系统的核心要素,也是人们在学校体育建设中所遇到的共性热点和难点,因此,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为扭转现状,该县教育局先后推出系列举措,对学校体育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县现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其学校体育系统由弱变强的成功轨迹及其透视出的共性,为中国学校体育建设贡献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范本。

鉴于此,本研究选择铜山学校体育建设为个案研究对象,旨在从系统论视角解读和检视该地区学校体育建设过程,探讨其方法、路径及实效,并对其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当前各地学校体育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八大举措概念解读

1—1:指的是一种责任、一种理念。责任是:从县长、局长、校长到一线教师都要把搞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作为自己的责任。理念是:体育不规范,学校不规范;体育不兴旺,学校不兴旺。

6—3:指的是对体育教师“六个一要求”和“三不怕工程”,即每天读一小时书,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每月精读一份专业杂志,每学期上一节公开研讨课,每学期写一篇县级以上获奖或发表论文,每学年编写一本本校特色的单元教学计划;体育教师不怕写、学校体育不怕看、学生体育不怕测。

2—2:指的是课改要有全员参与意识和课程意识;学校体育工作两项举措,即一把手工程和定期评估。

3—3:指的是体育教师三维度培训和体育教师“体能、技能和教能”三能工程。

除以上举措外,该县教研室常态工作包括组织教师优质课、论文评比和学生各类竞赛,如广播操比赛、县运动会、排球赛等。

二、铜山学校体育建设战略的系统论解读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所以我们研究学校体育建设要有整体观念,要遵循有利于提高整体质量这一基本原则。

聚焦问题根源,审视工作思路,不难发现,铜山学校体育发展中每一项措施的落脚点都有明确的目标,即始终围绕环境、师资、业务、场地器材四个方面进行攻坚克难,而这四个方面恰是构成学校体育建设系统有机整体不可或缺的要素或子系统,即环境支持系统、师资支持系统、业务支持系统和物质支持系统。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又各具功能。源于此,我们试从系统论的视角绘制铜山学校体育学科建设的战略蓝图(图1),以使大家能清晰地看到其战略脉络,并以全局观的视角评析铜山体育的做法,以利于理念形成整体的、宏观上的集合,促使阐释和理解上的深入,从而避免陷入形而上学当中,造成理论上教条式的囫囵吞枣和实践上机械式的邯郸学步。

从图1可以看出,四大支持系统和众多举措初步构成了该县学校体育系统化建设战略体系。其科学性和系统性虽有待专家指引,但它揭示了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矛盾关系,即学校体育发展力绝不是上述中任何一个支持系统单独作用所决定的,它是整个支持系统共同作用或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其中任何一个支持系统的不足和失衡,都会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为此,一个由师资建设为主体,环境建设为基础,业务建设为抓手,物质建设为辅助的战略脉络图得以清晰呈现。它强调了环境与发展、意识和行动、软件与硬件、责任与评估等子系统层级关系及共存、整合、优化与联动,关注了学科建设中的焦点与难点,注重了学科领域失衡下的行为创新和重塑,明确了新时期学校体育建设应具备的条件。因此可以这样说,铜山学校体育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建设体系为当前学校体育建设构建了一个可借鉴的模型。

也许,铜山学校体育举措出台时间有先后,内容或有交叉与重叠,但不影响它清晰的框架和结构的规划,它反映的是一种全局观和系统观。在缺乏理论指导和专家引领的背景下,他们试图顾及各子系统或要素的优化和提高,并能在自觉、自悟中逐步走向体系的完善,这确实难能可贵。

三、铜山学校体育由弱变强系统化建设“七性打造”实践效果及分析

1.刚性:重塑教育理念,营造学校体育发展氛围,缓解人文环境失衡

毋庸置疑,优化学校体育环境,营造学校体育发展氛围是催化学校体育系统发生质变的首要任务,是扭转学校体育不利格局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

铜山教育局创新性地提出了“1—1”举措,即一种责任与一种理念,具体操作路径是:首先通过政策解读,用事实说话,与相关领导沟通和交流达成共识。其次,成立县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并下发相关文件,刚性地要求全县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和教师都要把搞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作为自己的一种责任,然后,旗帜鲜明提出了“体育不规范学校不规范”“体育不兴旺学校不兴旺”“学校不能没有体育,学生不能缺少体育”的理念,在每年的全县教学工作会议上都对校长们进行阐释和宣讲。此外,又把学校体育工作评估纳入学校工作和校长工作考核之中,用以推进学校体育学科建设。

从上述理念和做法来看,其具有先进性、远瞻性和务实性。因为历史和现实已告诉我们,学校体育发展是民族振兴的希望,是人们实现幸福生活的源泉,是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不可或缺的动力资源。缺失体育、追逐功利,只能使学校最终变为媚俗和平庸。学校体育环境和氛围的打造最关键的节点是领导,因为在中国特殊国情下,领导拥有分量实足的话语权和决策权。所以学校体育要想发展,必须先从改变领导观念入手。

从图2可以看出,明确的责任划定和先进的理念渗透,促进了校长对体育工作的重视。另外通过走访得知,“体育是一所学校的门面”已成为铜山教育界所有人的共识。这说明“1—1”举措有很强的实效性,为铜山体育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也为系统整体提升奠定了坚实的环境基础。

2.柔性:三维度培训巧解体育教师结构性缺编难题,缓解师资数量失衡

相对全国而言,铜山体育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具有一定的共性,其问题主要集中在相对偏僻的农村小学。这些学校因教师总量达到或超过规定的编额,而实际体育教师编额不足或数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只能让非体育专业的教职工代课,其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为缓解矛盾,铜山教研室开创性地提出了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三维度培训模式”,即基于培训需求分析基础上,针对新教师、岗位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发展需要不同,采取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维度的分层培训模式(图3)。这里所说的岗位教师,正是指那些因结构性缺编顶岗的非体育专业教师。该县规定这些人员必须参与半脱产培训学习。

为确保培训质量,该县首先在制度上做出明确规定;其次,在全县选拔一批业务强的骨干教师,担任示范;然后,利用地方高校师资资源优势,采用请进来的策略,建构科学的学习体系并担任主讲;另外,每次培训要做到“九有一展示”,即有目的、有计划、有教材、有光盘、有磁带、有理论、有实践、有作业、有考核,结业典礼还要展示技能。

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三维度”培训的意义,一是组织了这些教师参与培训,二是其优化了培训方式、内容和结果。通过走访了解到,通过培训很多岗位教师初步掌握了一些体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虽未到达专业程度,但他们的课堂教学却充满了专业的气息。经过培训,一部分岗位教师在实践中取得较为突出的成绩。这说明“三维度”培训创举不仅能促进专业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而且柔性、巧妙地解决了非专业体育教师业务不通的难题,缓解了教师数量失衡的现状。

3.理性:与时俱进,与课改同行,解决业务能力失衡

当下课程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教育变革,需要一线教师理念与实践与时俱进。就这种意义上讲,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科建设来说都具有分水岭意义。

课改伊始,铜山教育局对教师提出了“两种意识”要求,即全员参与意识和课程意识。在这种思想影响下,铜山课改在理性中有序地推进,“听报告、搞讲座、上三课(示范课、公开课、汇报课)、作总结、听汇报、写反思……”环环相扣、扎扎实实。

客观地讲,新理念促进了广大教师形成教育实践的新视域,并构筑起教育实践的新行为。但一个不讳的事实是,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出现了迷茫和困惑,主要是因为理论与现实之间总有偏离,加上教师自身素养有限,从而造成对理论源流梳理不清,最终落实在实践上陷入片面。在这个关键节点,该县教研员、特级教师武云飞老师在研究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基于课改思想与传统体育模式的结合,发表了《新说体育三段式教学模式》(《体育教学》,2009.6),该文从全局角度对三段模式中各层面的教学环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建议。该县一线教师通过学习拓开了理论解释力的视野,明确了实践层面的具体操作路径,成为他们在新课堂中实践的重要依据。大家以此为标准,结合学情和教学内容,创新了很多教法和学法。铜山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并形成了“实、灵、巧、新”的铜山教学风格。

纵观铜山体育课改历程,求真务实是它的最大亮点。有力的举措使铜山体育课堂教育进入新境界,特别是新观点的提出与引领,在一个较高层面上解决了课改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避免了一线教师在课改中的盲从行为,帮助他们架起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使他们自然、自觉地把理念融入了课堂教学实践之中。从图4可以看到铜山课改所取得的成绩,这说明通过物质、信息和能量的吸收与交换,系统已发生整体质变,铜山体育课堂教学正走过拐点,告别失衡状态。

4.硬性:苦练内功,打造一流教师队伍,缓解师资质量失衡

为促进铜山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该县教育局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后推出了“六个一要求”和“三不怕工程”,并要求全县体育教师必须执行。

从其内容可以看出,“六个一要求”的实质是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三不怕工程”是新时期作为一名优秀或合格体育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从这种角度看,该举措目的很明确,即优化师资、强制发展,为铜山学校体育打造优秀的体育教师队伍。

通过图5可以看出,近年来铜山体育教师科研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这说明该举措推动了体育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通过走访了解到,如今铜山学校体育界上下充满了一种日常的学术氛围,自主学习已成为教师的一种日常习惯和生活需要。显然,这对解决师资质量失衡产生着积极的意义。

5.个性:注重特色,打造区域体育教学品牌,塑造铜山体育新形象

创办学校特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体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同专业的教师、全校学生共同参与的体育活动,加上该县特殊的地域特点,使铜山学校体育走特色之路成为可能。自2007年阳光体育实施以来,铜山提出了“一校一品”战略,并赢得全县所有中小学校长的支持和广大体育教师的响应。

历经锤炼,铜山学校特色初步形成。据统计,至今全县体育教师已创编特色操50余种,真正做到了校校有特色。此外,学校课余训练作为体育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铜山在长期的实践中始终坚持训练、学习两手硬的策略,多年来该县篮、排球队多次出访日本,近十年取得国家、省、市冠亚军达100余项次;为国家、省、市输送了大批优秀运动员。体育高考本科上线数占全省约1/10,多年名列全省之首。

铜山特色阳光体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吸引了全国很多领导、专家、媒体以及英国、日本等国教育专家的关注,赢得社会广泛的赞誉和好评,铜山体育特色正趋于成熟。这说明铜山学校体育系统已经发生质的飞跃,在一个更高层次上塑造了铜山体育的新形象。

6.人性: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解决物质条件失衡

体育设施是开展体育运动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衡量一个地区、一所学校体育运动状况的标志之一。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铜山学校体育资源配置失衡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实践证明,物质要素不是决定系统强与弱的关键所在。多年来,在全新理念的引领下,在条件相对艰苦的环境中,铜山很多体育教师自觉发动和带领学生合理利用资源自制体育器材,积极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学生身体素质也明显改善。如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大一学生测评中,铜山学生连续多年名列全省第一。

铜山学校的体育成绩,为铜山赢得众多荣誉,受到了县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好评,并赢得了重视。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该县决定从2011年起,从县财政拨资2个亿按照国家相关标准为每所学校修建了塑胶跑道,配齐体育器材和设备。到2012年为止铜山所有学校体育器材配备已完成,这说明该系统物质支持系统得到优化,铜山学校体育教育资源的失衡局面已彻底扭转。

7.韧性:多管齐下,促进铜山体育优质常态,构建学校体育建设长效机制

为优化系统运行机制、保持体育良好局面、促进师生行为创新,铜山教研室每年举办各种竞赛活动,如“四操一舞比赛”、运动会、排球赛等。实践证明,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学校体育良性循环,而且能给予师生能力展示的平台,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和积极响应。

“一年一评估”是铜山学校体育建设的又一创举。每次评估时,专家组严格按《评估细则》一一进行,听汇报、看活动、查备课、阅档案、算成绩、找问题……有评比,就有结果,结果在“一年一会上”公布。这是铜山学校体育界的盛会,在会中县长、局长都要做总结和布置体育工作……最后,隆重表彰年度先进单位、先进个人。

回首再看图1时会发现,“铜山体育学科系统化建设网络图”其实也是一份“铜山学校体育工作机制运行流程图”。如果非得抽出事物本质进行概括,那么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个机制中,其实包括了五个关键节点:一是“导”——“一把手工程”、“1—1”;二是“人”——师资数量和质量建设;三是“干”——课程及活动开展;四是“比”——活动评比、年终评估;五是“奖”——年终表彰先进学校和个人。五点环环相扣、相互依托,执行有力、监督到位、运转高效,这说明该系统结构合理、机制运行稳健。因此又可以这样说,铜山创建了集行政、教研于一体的学校体育工作“平台”高效运行之典范。

长期以来,他们一如既往地坚持这种韧劲和做法,使铜山体育从失衡起点迈向辉煌的征程。2010年6月教育部授予铜山“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县”荣誉称号,铜山学校体育经验成果曾多次被国内外媒体报道、推广。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铜山学校体育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1—1”理念和做法,营造学校体育建设氛围;“三维度”培训模式巧妙解决了体育教师结构性缺编的问题;特色发展打造了地域学校体育品牌,塑造铜山体育新形象;“6—1”“2—2”等举措,促进了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导—人—干—比—奖”是铜山学校体育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机制。

(2)铜山学校体育建设由弱变强的发展轨迹及其透视出的共性,为当前各地区及学校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促进学科均衡发展提供一条可借鉴之路,该县创建了学校体育建设模型及集行政、教研于一体的体育工作“平台”之典范。

2.建议

学校体育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所涉及的范围和领域很广,各地区各学校要根据自身情况,有的放矢,合理选择方法,最终把已有的铜山经验及做法转换为新的理念超越,变成自己的思想,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切入并指导实践,从而最终实现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翟博.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J].教育研究,2004(03).

[2]柴仲学.浅谈《系统论》在学校体育中的应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02).

[3]瓦·尼·撒多夫斯基.一般系统论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4]吴健.一个人 一项事业 一片天地——江苏铜山区学校体育工作快速发展探源[J].体育教学,2012(12).

[5]杜俊娟.养正气 强素质 育真人——铜山体育大课间活动掠影[J].体育教学,2012(01).

[6]胡献钊.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三维度培训模式的实践探索[J].体育教学,2011(03).

[7]武云飞.从辉煌到传奇——江苏铜山区学校体育工作的成功之路[J].体育教学,2012(12).

[8]武云飞.新说“三段式”体育教学模式[J]. 体育教学,2009(06).

猜你喜欢

系统论学校体育
系统论视域下小学生手球教学研究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关于高校学科建设要素及其规划制定的思考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系统论视域下的高校实验室发展探讨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系统论视角下的园本教研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