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炫耀性消费的现状研究

2019-05-22汪小凡方冲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

汪小凡 方冲

摘要:炫耀性消费成为重要的消费动机和表现形式,并逐步呈现低龄化的趋势。由于环境的不同、学生群体的特殊性、社会潮流的更替、文化背景的影响等原因,高校中的炫耀性消费不管在表现、原因剖析还是解决对策方面都有其特殊之处。本文通过对武汉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进入深入调查与分析,并探讨转变炫耀性消费的相关策略,引导高职学生树立健康科学的消费观念,对家庭和学校引导、教育高职学生树立正确消费理念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学生;炫耀性消费;消费教育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及观念逐渐在发生变化,炫耀性消费越来越大众化,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已经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而是在渐渐地追求商品的社会价值的体现,消费者希望购买的商品能够表现其个性,显示其面子,乃至其社会地位、身份、形象等。

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是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高职学生作为其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炫耀性消费的现象及带来的问题也层出不穷,近年屡禁不止的校园贷,更是给学生及其家庭带来诸多危害,让炫耀性消费成为研究热点。

二、炫耀性消费的含义

炫耀性消费首先进入公众视野是因为Veblen的著作,他认为炫耀性消费是为部分阶级提供财富或者权力证明的消费行为,并以此获得他人尊重,是上层阶级为了体现自己社会地位和身份一种手段(Veblen,1899)。

在中国关于炫耀性消费的研究中,厉以宁认为消费者为了通过炫耀性商品的购买对外界展示出自己所希望别人认可的身份或者地位等(厉以宁,1999),甚至在经济还未独立、购买能力不够强的学生群体中也会存在。朱继光则认为虚荣消费是青少年消费者炫耀性消费的一个重要目的,年轻消费者希望通过消费来得到他人的认同和肯定,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朱继光,2006)。袁少锋认为炫耀性消费并不是贬义的,这种行为对个体也存在一定的积极影响,如提高自尊和建立自信(袁少锋,2011),保护自我完整性、提高主观幸福感等。

总的来说,可以将炫耀性消费理解为个体为了某些特定的心理目标(比如尊严、地位、声望、攀比、自我肯定等等)而向参照群体展示消费活动的行为,部分个体的动机是积极的,如获得自我提升的机会、提高自尊、建立自信等,是个体通过特殊的方式消费非满足真实功能性需求的商品来显示自我,并且任何阶层都会产生这种行为。

三、高职学生炫耀性消费现状

虽然大部分高职学生还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但其在个人日常生活、学习用品、人际交往等行为中存在炫耀性消费的现象。高职学生群体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和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自我表现意识强、消费观念趋前、易于接受新事物,但同时又缺乏一定的价值判断能力,受到校园环境、特殊文化背景及朋辈群体的影响,其炫耀性消费的原因和影响都存在一定的特殊性。

(一)高职学生炫耀性消费的原因

1.个人因素

心理动因是高职学生产生炫耀性消费的根本原因。一是高职学生有迫切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定位需要,但不稳定的价值观和尚未独立的经济地位使高职学生选择通过炫耀性消费的符号意义划分自己,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威望以及财富,让其与所认同的群体保持一致,完成自我定位、得到认同。二是大学阶段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学生需要建立自己的社会交际圈、增进同学间感情,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人情交往消费,加上中国特有的面子文化影响,众多关系会建立在炫耀性消费之上,以获得情感表达上的满足、社会的认同、归属感、满足感。三是满足个人的虚荣心,不同的地区、家庭经济、个人成长环境等因素造就了不同的个体,加上强烈的自我意识、以自我为中心,不甘落于人后,部分高职学生为了满足身心的平衡、减少自我的贬损,选择通过炫耀性消费进行攀比,借此获得向他人展示的资本,满足自己的自尊、虚荣心、显示品味、标识自我。四是从众心理的影响,为了克服偏离的恐惧,增强群体认同感,高职学生的炫耀性消费行为受到周围参照群体的影响,包括同学、室友、教师等,为了获得参照群体的认同,高职学生在消费产品时会选择与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包括追求流行、时尚、名牌、独特等。五是补偿心理的影响,出于补偿动机产生炫耀性消费的高职学生往往是因为身心、成绩、家庭、人际等方面存在自己所认为的“不足”,借由炫耀性消费行为平衡“不足”带来的落差与挫败,获得他人的尊重与重视,心理的补偿和慰藉。

2.家庭因素

一方面体现在家庭消费习惯和观念的示范作用上。高职学生的日常消费多由家庭提供,家庭氛围、家长的消费观念和习惯对高职学生的消费行为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体现在家庭教养方式上。目前高职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备受家庭宠爱,不管经济条件如何,大部分家庭都会选择尽力满足子女的物质需求,在不知不觉中使高职学生养成了不考虑经济能力、一味高消费的习惯。同时当代家庭普遍重视智力教育,却忽略了消费教育,导致不少高职学生甚至对家庭经济情况都不了解,在消费行为上跟随潮流、盲目模仿,养成炫耀性消费的习惯,在消费引导上,家庭习惯于用物质奖惩(尤其是名牌)代替教育,导致子女认为高消费代表高能力,并通过追求名牌来体现自己的实力。

3.学校因素

院校是高职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其消费行为也多发生在校园中,需要院校适当的教育及引导,但是当前大部分院校对高职学生的消费教育相对滞后,缺少具有针对性的消费教育、缺乏相关的教师队伍,传统的教学方式未与实际相结合,对高职学生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引导效果不佳,导致高职学生往往缺乏必要的消费知识及技能。高职学生由于年龄、心理特征、兴趣和社会地位接近,在朝夕的相处中容易形成较高的心理认同感和价值认同感,其消费行为也容易受到周围同学、教师的影响,但由于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局限,他们对于自身的消費控制能力和消费价值的判断能力还并不成熟,这些因素让高职学生的炫耀性消费更加普遍。

4.社会因素

大众传媒的引导和传播。即使身处校园,大众传媒承载的消费的符号意义和社会意义仍能深入校园之中,它赋予消费更加丰富的象征,让高职学生意识到炫耀性消费所代表的地位、尊严、享乐、人际关系等意义,刺激和鼓励高职学生的消费欲望,产生炫耀性消费的行为,而网购的蓬勃发展、支付方式便捷化、新型信贷平台的兴起更是为高职学生炫耀性消费提供了助力。

(二)炫耀性消费对高职学生的影响

炫耀性消费从本质来说是一个中立的概念和现象,甚至还存在不少积极的影响,比如提高个人自尊、建立自信、激励个人奋斗、提高市场活力等,但目前普遍的观点都认为炫耀性消费的负面影响很大,尤其是发生在学生群体中往往会引来诸多批判。高职学生的炫耀性消费行为不仅影响其个人,对家庭、人际关系、学校都存在深刻影响。

1.影响个体身心发展

首先,影响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炫耀性消费容易让高职学生陷入消费主义和物质享乐的漩涡,忽略学习任务及人生目标,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对以后的生活及学习都有极大的危害。贫困学生生活困窘、求学压力大,如果加上炫耀性消费的刺激,容易引发贫困学生的焦虑自卑心理等心理问题。其次,影响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高职学生的社会化过程是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并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消费行为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体现,个体的消费行为和观念也是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完善的。炫耀性消费行为所形成的物质享乐观念在盲目攀比的过程中会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心理不平衡,影响个体社会化进程和社会对高职学生的期待。最后,影响个体自我概念的完善。炫耀性消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自尊、显示个人地位,但通过高消费所建立的自我形象与真实的自我有所差异,长此以往会使高职学生形成不恰当的自我概念,无法实现自我身份认同。对经济贫困的学生来说,炫耀性消费会加深心理自卑感、引发校园排斥,导致个体自尊水平下降,不利于个体的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2.加重家庭经济负担

非理性的消费行为无疑会加重家庭经济负担,造成家庭經济的不必要浪费,有的高职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炫耀性消费欲望,不惜编造各种名目向家庭伸手要钱,对低收入家庭来说更是不堪重负。部分高职学生在家庭无法满足其炫耀性消费的时候会转向各类信贷平台、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目前盛行的校园贷让不少高职学生深陷其中,高昂的利息却让家庭苦不堪言,不仅带来经济的压力,对家庭氛围的破坏也不容小觑。

3.形成不良的人际关系

客观来说,炫耀性消费作为一种交际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促进了高职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但实质上也有将同学关系功利化的风险,不利于高职学生建立良好健康的社会关系网、形成正确的自我认同。在这种非正常的人际交互模式中,当学生无法再支持其炫耀性消费行为时,就会导致群体中其他人的孤立与冷落,造成校园排斥、校园社会阶层分化。

4.加大院校管理难度

炫耀性消费所形成的非正常朋辈关系是脆弱的,尤其是引发经济贫困高职学生的焦虑、自卑心理,一定情况下会造成同学关系紧张,导致系列问题,这会增大高校教育、管理的成本和难度,影响高校的学风建设。

四、塑造高职学生合理消费信念

高职学生作为青年一代,关系到国家的建设和民族的未来,炫耀性消费发生在高校中带来的弊端显而易见,家庭、高校、社会都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教育和引导高职学生理性消费,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建构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首先,优化社会消费环境,在社会中树立积极健康的消费观念。社会应加强科学消费观念的宣传,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媒体的积极作用,避免对炫耀性消费的过渡吹捧,提倡艰苦奋斗、反对骄奢淫逸,反对盲目攀比、从众,遏制不科学不合理的高消费行为,为高职学生正确消费观的确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其次,发挥高校的主阵地作用,加强对高职学生的消费教育。高校是高职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良好的校园氛围可以引导和塑造高职学生健康的消费行为和观念,丰富和充实高校消费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能够培养高职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品质。加强教育,开展高职学生消费知识、理财知识讲座或课程,提高学生理性消费、科学理财的意识,提升判断消费品的价值的能力。同时加强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对高职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塑造良好消费风气,调适学生消费行为;建立健全校园管理制度,对高职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引导和约束。

再次,保证家庭的随时引导,促进高职学生合理消费观的建立。家庭应当理智对待子女的消费需求,减少对子女的盲目溺爱,对子女的炫耀性消费行为及时进行适当干预,可帮助子女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同时家长自身要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及观念,做好示范作用,让高职学生参与家庭理财,了解家庭经济情况,选择适当消费;积极配合学校的消费教育措施,营造科学合理消费的家庭氛围。

最后,高职学生自身应充分认识炫耀性消费,加强自我调节与管理。高职学生应当理性看待炫耀性消费所带来的影响,客服攀比心理,避免盲目追求高消费,应从实际出发,选择自己能够承受的合理消费;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继承发扬优秀的消费传统;自觉加强文化修养,提升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提倡自我努力、自我奋斗完成人生目标、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Veblen T.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M].New York:Mentor Book. 1899.

[2]厉以宁.经济学的伦理问题[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3]朱继光.透视青少年炫耀性消费[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9(1):3-15.

[4]袁少锋.地位与炫耀性消费倾向[D].沈阳:辽宁大学,2011.

[5]袁少锋,高英,郑玉香.面子意识、地位消费倾向与炫耀性消费行为[J].财经论丛,2009(05):81-86.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
高职院校机械创新大赛研究与实践
英语行业化教学下高职学生职业规划研究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