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农业集聚度测算及发展对策

2019-05-22潘玥张玉智

商场现代化 2019年6期
关键词:农业

潘玥 张玉智

摘 要:本文运用区位商测算吉林省农业集聚程度,并通过对其得出的数据分析吉林省农业集聚面临的环境和问题。考虑到吉林省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从农业集聚的需要对吉林省农业集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该建议主要从专业化分工、基础设施建立和产学研机制的建议出发,目的在于吉林省农业集聚的建立和发展。

关键词:农业;集聚度;区位商

一、引言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地区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渐形成,愈来愈多的企业仍在固有的发展中,不适应当前竞争激励的市场环境,从而去追求在产业集聚的地区发展。产业集聚是某一地区某一产业利用外部经济效应不断合作和竞争的发展形式,本文所研究的农业的区位商是从农、林、牧、渔四个方位研究吉林省农业整体的集聚程度。如果区位商大于1,说明该地区产业集聚程度较好,并且具有优势;反之说明集聚程度较差,产业处于劣势;当区位商为1时,说明该地区该产业集聚程度一般。通过区位商的计算,得出该地区该产业的集聚程度并总结出对策建议,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研究课题。

二、吉林省农业产业集群集聚度的测算

本文选取区位商这个指标对吉林省的农业产业集群水平进行测度。

1.区位商的公式及其含义

区位商又叫做专门化率或者地方专业化指数,它建立在区域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是衡量某一个区域产业结构与全国平均水平差异的指标。它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专业化水平,亦可衡量某产业在一个地区的规模聚集程度以及在高一层次区域中的集聚规模优势程度。

其中:LQi为吉林省农业的区位商;ei为吉林省农业的某项观测指标;et为吉林省农业的总体水平;Ei为全国农业的某项观测指标;Et为全国农业的总体水平。LQi的值越大,表示吉林省农业的集聚程度越高。区位商的判别依据一般以1为界限。当LQi为1时,表示吉林省农业在当地处于一般水平。当LQi大于1时,表示吉林省农业的专业化程度较高,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当LQi小于1时,表示吉林省农业属于劣势产业,表明该产业专业化程度较低,其规模属于比较弱势。

2.研究指标的选取和来源

农业一般包括农、林、牧、渔四个方面,所以本文从这四个指标的区位商出发,通过这四个指标研究吉林省农业的集聚程度。

为了保证数据来源的一致,按照2007年、2014年、2017年三个断面时间,通过《中国统计年鉴》和《吉林省统计年鉴》中统计的吉林省农业中的农、林、牧、渔四个方面的数据进行研究。

3.吉林省农业集聚度分析

(1)吉林省农业区位商

吉林省农业产值从2006年到2016年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是,从农业区位商来看,每隔六年集聚程度反而不断下降。且其区位商的值小于1,表示吉林省农业属于劣势产业,说明该产业专业化程度较低,其规模属于比较弱势。

(2)吉林省林业区位商

从表中得出,吉林省林业虽然占农业的比例不高,但产值也在不断增加。其区位商虽然没有超过1,然而在2010年相比2006年有上升的趋势,但到2016年又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虽然对林业的发展有所措施,但是仍然专业化规模较低,处于劣势水平。

(3)吉林省牧业区位商

由表3可知,吉林省牧业占农业的比重较高,高于全国水平,且成倍增长。其区位商也大于一,并且区位商的值不断增长。说明表示吉林省牧业的专业化程度较高,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4)吉林省渔业区位商

由表4得知吉林省的渔业占农业总产值较小,且低于国家水平。另外,从区位2商的值可以看出,其值不仅低于1,且远远小于1,说明渔业的专业化程度较低,其水平处于劣势。

综上所述,吉林省的农业占农业总产值比例较高,但集聚程度较低,专业化水平不高,虽然牧业区位商大于一,但是总体来说,吉林省的农业还没有形成集聚效应,不是吉林省产业的绝对优势收入来源。

三、吉林省农业集群的发展对策

由以上分析可知,吉林省的农业集聚效应较差,中间消耗所需较大,生产配套层次较低,并且创新能力不充足,技术投入不够。但是吉林省的农业资源较丰富,农业人口较多,且高校充足,所以具备农业集聚的条件。

第一,理顺农业生产的产业链,加强与农业相关企业的专业化程度。不能单独的个别企业做到内部生产链专业化,应将整个农业生产的产业链进行细分,使每个企业从事生产链中的一个环节将其专业化,进行企业间的高度分工和合作。

第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认识到其功能和定位,为了加强吉林省农业的产业集聚,政府应有意识有目标的扶持和引导农业的集聚发展,做好辅助发展,专注于企业做不到但政府可扶持帮助企业做到的事情。

第三,加强产学研合作机制。政府应该积极引导,构建公共技术平台,企业也应培养该合作意识,减少研发成本。

参考文献:

[1]尹成杰.新阶段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及其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6(3):4-7.

[2]宋玉兰,陈彤.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探析[J].新疆农业科学, 2005,42(s1):205-208.

[3]向會娟,曹明宏,潘泽江.农业产业集群: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J].农村经济,2005(3):47-49.

[4]朱玉林,康文星.基于农业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需求与供给分析[J].求索,2006(7):35-37.

[5]李春海,张文,彭牧青.农业产业集群的研究现状及其导向:组织创新视角[J].中国农村经济,2011(3):49-58.

[6]周新德.基于生命周期阶段的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和演化机理分析[J].经济地理,2009,29(7):1134-1138.

[7]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8]阿尔弗雷德·韦伯.工业区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猜你喜欢

农业
呕心沥血,奉献山西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农业技术推广对提升农业种植业的作用研究
简析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张北“未来农业”
2019年农业农村部展会计划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周末逛逛莱比锡农业展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