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管理中人才培养战略实施探讨

2019-05-22周围

商场现代化 2019年6期
关键词:企业管理人才培养

摘 要:在国内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尤其是公有制与私有制经济获得良好发展的同时,企业以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参与者身份是推动社会发展、带动经济建设的杰出力量,其本身迸发出了大量活力,其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持续增长来说无异于强劲动力。对企业发展来说,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才、人力。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对企业的发展与建设来说人才是最重要的力量。为了在越发激烈的市场中提高企业竞争力,就需要重视人才培养工作。本文将以国内企业管理现状为依据分析企业人才培养途径,希望能够为企业的发展予以人才补充、人才培养新的思路。

关键词: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战略措施

前言: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最有力的贡献着,企业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水平。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与发展能力,带动我国经济的进步与发展,就需要予以企业人才培养更多的关注,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建设来说意义重大。

一、国内企业管理情况

如今的国际局势非常的复杂,提高企业竞争力是每一个企业都在着重思考的问题。社会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方面的竞争,人才是创新力、生产力的源泉。人才是企业最活跃的发展要素,企业对人才的重视度决定着企业今后的发展能力。当前很多国内企业都没有予以人力管理足够的重视,没有投入足够的资源。很多企业缺少科学管理思路导致很多问题就此出现。当前很多企业管理机构并不专业,很多企业人资部门没有决策权力,无法完成工作人员的有效培养与有效规划,限制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企业人才制度的缺陷限制着企业的发展,过度追求学历而不是能力无法帮助企业走向国际。

二、企业人才培养思路

1.加强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文化对于民族国家的发展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企业同样要明白这句话的道理。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行业特色与企业发展需求创建独特的文化。企业文化能够帮助企业在稳定发展的过程中改变与影响员工的精神思想态度,是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关键,能够提升企业的最终效益。企业需要根据市场发展的前景与企业整体领域确定发展目标与企业文化对象,企业文化需要重视核心价值观的创造。将倾听作为首要任务,予以共同价值更多的关注,以此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文化需要具备灵活的特性,企业需要保持敏锐的反应能力,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制定合理的方案与问题解决思路。企业文化需要主动激励员工,用员工共同的需求与理念刺激员工不断成长。企业文化要体现出成功与主动性。用成功的企业文化、企业氛围熏陶人、感染人,提高企业人才活动积极性,使员工能够迸发出更多的创造力与能力。企业需要重视人才的人性化管理,以尊重人才为基础,用制度作为管理人才的保障。通过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约束员工行为,体现尊重人才价值的理念。

2.改变传统观点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各个领域的企业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面对这一现状,企业就需要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发展目标。当前很多企业实际上并没有重视企业改革,这一问题导致很多企业都存在人才培养、人才管理思路滞后性问题,该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有效性。对于当代社会来说,所有国家、所有企业的目标实际上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在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而这一切都需要来自人才力量的支持。如果没有人才企业将失去对市场的统治力与竞争力。企业需要予以人才培养更多的重视,企业需要改变过去迂腐陈旧的思想观点,企业要尊重人才社会地位、主体地位,将量体裁衣、以人为本作为基本原则,发掘每一名人才的潜力与能力,发挥人才的创新思维、行政管理、领导决策价值。人才考核方面不能拘泥于传统学历限制与工作资历限制,而是要将有能力者居上作为原则。用多样化考核保障人才的价值与有效性。

3.成立监督系统

如果缺少了监督部门,即便企业有培训活动也无法保障最终的培训效果。因此企业必须成立监督部门,实现透明化、公平化管理。当前企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建设予以了强大助力,为了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利用监督体系保障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其能够间接推动我國经济的增长。为顺利达成人才培养目标就需要用监督机制预防不良现象出现,避免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影响到工作效率、工作程序以及企业生产效率。

对企业来说为了保障监督管理有效性,就需要做到层层监督,确保所有人才都能够参与到企业监督与企业管理。管理者需要不断提升个人素质、个人修养,用自我约束的方式保障监督有效性。监督应体现公平、公开与透明。所有人在出现工作问题以后都要及时反省。企业需要加强工作错误的研究,并加强制度控制力度,按照企业发展条件、现状打造监督体系,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监督系统的支持。如果条件允许,企业还可以建立奖惩制度,予以所有能够积极参与到监督工作中的员工奖励,将其作为衡量、规范企业发展的砝码。

4.提高人资培训投入

当前很多企业招聘到人才以后一般都会安排数个月的岗前培训,结束岗前培训后就不再提供任何培训内容。此外很多企业的培训本就非常简单没有针对性内容。以企业的角度来看,这么做能够帮助企业节省短期资金开支。但如果以企业的长远发展角度来看,这么做却无法帮助企业增值人力资源。因为缺少了后续的培训活动,所以企业人才通常无法做到与时俱进,只有本就有积极向上、优秀学习心态的员工才会主动学习,提升自我视野,而这部分员工因看到企业没有后续培训活动,意识到企业没有长久发展能力后便会选择跳槽。管理者应当明白人力培训的意义在于长期发展,其关系到企业今后的发展、人员素质的提升、人才资源的补充。企业需要予以培训更多的资源倾斜、资源投入。该思路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吸引人才提高整体员工素质,同时也能留住精英人才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企业应当制定专门的培训制度,应对不同职位培训需求。结合企业发展状况与企业类型借鉴其他企业案例,制定培训制度。培训制度要做到与时俱进,培训内容应当结合员工整体水平以及企业发展需求优化与调整,做好员工个人意愿与企业目标平衡关系的协调处理,减少不必要冲突发生。除了要增加长期培训外还要提高短期培训效率,针对性提高员工的个人技能水平,使员工得到综合能力的全面成长。培训者需要具备丰富经验,保障培训活动时效性、有效性、培训结束后及时安排考核,通过考核检验员工培训质量。假设培训质量没有达标必须重新开设培训活动,通过实例学习重新培训员工技能。另外企业还要结合自身需要选择联合培训模式,比如用校企合作方式为自己提供更丰富的知识储备与人才资源,定期邀请专家分析与解读企业当前现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与新的思路。用体验式培训丰富员工经验,帮助员工提升个人问题分析与问题解决能力。

三、结语

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是最重要的动力来源、新生力量。当然我们也必须强调的是人才培养本就是非常困难的工作。对企业来说人才是保持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性要素,找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思路,予以人才潜力最大化调动是所有企业都在深度思考的问题。企业为适应社会、适应发展、适应经济就需要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改良人才培养思路,用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影响员工,用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思路,保障人才培养的有效性。通过成立监督体系保障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只有全企业都予以了人才培养足够重视,企业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成.企业管理中人才培养战略实施探讨[J].经济师,2019(02):264-265.

[2]曾麟寒.高职院校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9(04):148+150.

[3]饶艳英,李章良,黄建辉,陈香.环境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广东化工,2019,46(02):247-249.

作者简介:周围(1974.05- ),男,汉族,籍贯:四川成都,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猜你喜欢

企业管理人才培养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液晶生产企业客户管理新概念探究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突发事件基本类型及其对管理的意义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