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山县提高造林成效主要技术措施

2019-05-22周全玉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12期
关键词:生苗武山县山杏

周全玉

本文针对武山县历年来造林绿化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根据不同造林区域的自然特点和立地条件、年降水量、蒸发量、海拔高度,不同坡向、坡位,从解决主要限制因素入手,采用最新的林业科研技术成果,把提高造林绿化科技含量放在首位。现将造林绿化中主要设计三种典型造林模式介绍如下:

1侧柏、刺槐混交林造林模式

1.1模式适宜条件

侧柏抗寒耐旱,适应性强,能耐-35℃的低温和45℃的高温,在年均降雨量200~1600mm,年平均气温5~17℃的干冷及暖湿气候条件下均能良好生长。在土壤含水量仅3.91%的宜林荒山上仍生长正常。具有寿命长、材质好、用途广、耐瘠薄、耐盐碱等特点。刺槐适应性强,分布广,是武山县先一轮退耕还林的主要造林树种。侧柏、刺槐混交模式,在武山县城周边面山区域、水帘洞景区、南北两山取得显著成效。

1.2技术思路

侧柏造林的立地条件差,幼林生长慢,长势弱,而刺槐为固氮树种,其根瘤菌能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改良土壤,提高肥力。营造侧柏、刺槐混交林后,充分利用刺槐促进侧柏生长,既有效的保持水土,又改善生态环境。

1.3主要技术措施

①整地:宜采用水平沟

②苗木规格:侧柏以2年生苗为宜,地径0.8cm以上、高度60cm以上;刺槐用1年生苗,地径1.5cm以上、根长不小于25cm、根幅不小于20cm。

③混交方式:以行间混交为宜,混交比例1:1,即1行侧柏与1行刺槐行间混交栽植,初植密度220株/亩。

④造林:春、秋季均可造林,以3-4月份为宜,刺槐截干栽植,侧柏除与刺槐同时栽植外,还可在雨季进行栽种。

⑤抚育管理:侧柏栽植当年只能割除穴周杂草,进行浅锄(深度不超过10cm);第2年要锄草扩穴。刺槐栽植当年待新芽发出、长到10cm高时要保留一个健壮芽,使之生长成主干,将其余芽全摘除,并要松土锄草,每年进行3次,连续管理3年。

1.4模式成效评价

利用刺槐枯枝落叶及根瘤菌的改良土壤功能,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目的树种侧柏的生长,从而形成稳定的水土保持林分,同时也能有效地控制病虫滋生,降低火险,更好地发挥防护功能。

2乔灌混交林造林模式

2.1主要技术措施

①树种:刺槐、臭椿、山杏混交造林模式,是武山县先一轮退耕还林造林的主要造林模式,先期栽植的4条万亩林带已取得显著成效,全部郁闭成林。

②整地:宜采用水平沟。

③苗木年龄:刺槐用1年生苗,地径1.5cm以上、根长不小于25cm、根幅不小于20cm;臭椿2年生苗,地径1.2cm以上、根长不小于25cm、山杏2年生苗,地径0.9cm以上、根长不小于30cm。

④造林密度:刺槐、山杏混交类型的株行距均为1.5×2.0m,222株/亩;臭椿、山杏混交类型的株行距均为1.5×2.0m,222株/亩。

⑤混交方式:带状混交。即2行刺槐、臭椿,1行山杏。

⑥造林季节与时间:一般春季造林。

⑦抚育管理:造林后当年要对混交林进行松土除草,扩带扩穴,刺槐栽植当年待新芽发出、长到10cm高时要保留一个健壮芽,使之生长成主干,将其余芽全抹除。臭椿第二、三年每年平茬一次,第三年平茬后于五月上旬抹芽,选留一健壮顶芽,培育无节良材。山杏适时定干,抚育管理每年进行3次,连续管理3年。

2.2模式成效评价

利用剌槐枯枝落叶及根瘤菌的改良土壤功能,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山杏的生长,从而形成稳定的水土保持林分,有效地控制病虫滋生,降低火险,更好地发挥防护功能,同时山杏也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3林草复合经营治理模式

3.1技术思路

本模式是一种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相结合的高效模式。在坡耕地退耕后,采用本模式,经济林下种豆科牧草,不但可以改变土地利用结构,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并通过割草养畜,发展林下经济,短期内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林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3.2主要技术措施

在退耕还林时,根据区域特点林草结合建设不同的模式,在山坡一般是经济林下种草或者为林带与草带结合配置方式。

①造林树种:在树种选择时,应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株行距大的经济树种。

②整地方式:台式梯田。

③草种选择:合理选择有经济价值的牧草,是保证林草模式高效的关键。牧草选择时宜选择优质的多年生牧草,如紫花苜蓿、红豆草等。

④草种播种量:紫花苜蓿为2公斤/亩,红豆草3公斤/亩,采用条播方式下种。

⑤林草复合经营模式关键技术:一是消除和防止杂草生长,可采用除草剂防除,二是采用林下种草模式,造林株行距宜大些,可选择4×5m。

3.3模式成效评价

利用豆科牧草根瘤菌固氮作用,来固定空气中的氮素,除供自身需要外,还可供林木需要,而且可以改良土壤功能,提高土壤肥力。豆科牧草借助高干树的遮荫,利于出苗保苗。林草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水土保持功能。

4ABT生根粉应用技术

4.1功能

用ABT生根粉处理,可以使受伤的苗木与根系迅速恢复长出新根,形成发达根系,能从土壤中吸收更多的养分和水分,增加抗逆性,生長茁壮,造林成活率可提高17%~31%或更高可达50%。高生长量可增加6.4%~35.9%,径生长量增加20%~51%。生根粉在武山县德援项目造林中广泛应用,取得显著成效。

4.2适宜型号与应用范围

在造林上使用以ABT3为主的生根粉,适宜树种包括武山造林常用的油松、侧柏、云杉、落叶松、国槐、刺槐、花椒等多个树种。

4.3使用方法

①浸根法:造林前将苗木根系浸泡在ABT生根粉10~50mg/L溶液0.5~2小时。

②喷根法:造林前用ABT生根粉20~100mg/L溶液喷根,将苗根系喷湿、喷透,待药液吸收后即可造林。小苗可用20~50mg/L,大苗用50~100mg/L。此法适宜处理大批量苗木,更显其优越性。

③速蘸法:造林前将苗木根系在ABT较高浓度200~500mg/L的溶液中速蘸5~30秒。

④根包泥团法:造林前将苗木根在10~50mg/L溶液中浸泡2~6小时,然后再用湿泥土包成泥团。这种方法适宜在干旱阳坡造林上应用。

⑤灌根法:带土苗造林后可用10mg/L生根粉溶液灌根。

(作者单位:741300武山县林业和草原局)

猜你喜欢

生苗武山县山杏
山杏苗繁殖技术
山杏种子的冬藏处理
苗界苗疆考——对明清时期贵州“苗民”聚居地称谓演变的历史考察
认识稻田落粒谷自生苗
8%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防除夏玉米田杂草效果试验
彰武县山杏良种基地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武山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武山县2015年全膜玉米密度试验总结
亲吻阳光
2014年武山县全膜玉米测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