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研究

2019-05-21张宇

现代交际 2019年6期
关键词:社会性别差异语言

张宇

摘要:近年来,社会性别语言学的研究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趋势,其中,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研究一直是语言学家和学者关注的焦点。语言、社会、性别是紧密联系的。本文以俄文电影《爸爸的早餐》中男女主人公的对白为例,分析男女社会性别语言的差异,研究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性别 语言 差异

中图分类号:D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6-0252-02

自古以来,男性在人类社会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代表着权力、权利和地位,相对而言,女性则处于社会的从属地位,代表着被压制、被支配的存在。20世纪60年代,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二次浪潮的掀起,对整体文化进行批判,这一举措将女性问题的具体分析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在此影响下,女性在社会中的位置、人权、语言等方面也逐渐受重视起来。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一些著名女性主义者开始着重研究导致女性性别歧视的原因和社会根源,并且就言语的性别差异展开讨论,引发了语言学家对这一命题的浓厚兴趣,如英国语言学家R.Lakoff、P.Trudgill,等等。与此同时,大量有关于性别语言的论文和专著纷纷发表,致使世界各国对社会性别语言的问题逐渐重视起来,研究的语料开始涉及更多的语种。

归纳起来,这一时期的社会性别语言研究主要包括缺陷轮、支配轮和差异论。

一、缺陷论

该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Lakoff。《语言与妇女地位》(Language and Women's Place,1975)则是她关于这一学说的代表作。她在该书中提出了“妇女语体”(Women's style),即妇女交谈时的语音、语法和词汇具有浓厚的从属风格,体现了男女在语言使用上的性别差异,映射了男女在社会地位上的不平等,并且强调女性的讲话方式在她们小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以下是来自俄文电影《爸爸的早餐》中男女主人公的对白,表明了女性的称呼词汇在话语中的从属地位:

女人和男人在交际时使用的语言反映了他们各自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在上述对白中,尤利娅用“您(вы)”來称呼季托夫,而对方却没有,这足以表示男性对女性及其地位的不尊重;其次,尤利娅发现季托夫女儿的名字“压力山德拉(Арександра)”是他根据自己的名字“亚历山大(Арександр)”来取的,体现了社会价值以男性为准则。在俄罗斯,子女根据父亲的姓氏取名字,使用父称,而母亲的姓名对子女来说没有实际意义,诠释了女性在社会中对男性的从属性与依附性。女性语言的缺陷是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结果。需要强调的是,在俄语中,一部分阳性名词既可称呼男人,又可称呼女人,如:учитель(老师)、журналист(记者)、геолог (地质学家),等等。在言语交际中,需要指明被称呼的对象为女性时,就会使用учителя(女老师)、журналистка(女记者)、геология(女地质学家)等词汇,而这些词汇在交际中一般带有“贬低”“戏谑”的语义色彩。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学生每天上课前都会起立,对走进教室的女老师说“Здравствуйте, преподаватель! (老师,您好!)”。由此可见,男女在语言使用方面的差异也正在逐步缩小,这一点英国语言学家Lakoff 没有注意到。她的研究侧重于妇女语体特征的描写,而忽略了男女性别语言差异的逐渐缩小的发展趋势,具有片面性。

二、支配论

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支配论在社会性别理论的舞台上崭露头角,它将缺陷论重新整合,将社会性别升华至社会权利领域。持支配论观点的学者有D. Zimmerman、West、Fishman 等。她们认为,女性相较于男性处于一种无权的社会地位,因此在交际中她们总是受异性的压制、支配。支配论的研究以真实情景中的对白为语料,其有两大特点,一是当女性与男性交谈时,她们常被对方打断;二是女性在与男性对话时,男性显现出较强的支配性,控制着女性的语量和话题的走向。下面我们在具体的电影场景和对白中分析这两大特点:

情景一中,季托夫首先发起谈话,尤利娅顺应回答,但男性没有继续此话题,而是两次选择岔开与打断的方式并问一些与上一话题无关的内容。从谈话方式和策略上看,男性在交谈时善于控制话题和话轮,并表现出很强的支配性。情景二中,季托夫开启会话后,不给予尤利娅回答的时机,自问自答地说了四句话。可以看出,女性在交谈时获得发言的机会比较少,对于男性的话语持默许的态度,实现交际意图比较困难;而男性在会话时有较多的说话机会并且能够掌握和控制谈话的进程。不难看出,支配论以社会权力为基准,将性别语言差异的发展推向高峰,却忽视了阶级、社会团体、文化背景等因素对社会性别语言的影响,具有不全面性。

三、差异论

差异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它相较于支配论更注重全方位地解释社会性别差异。差异论的主要观点是:“由于男女成长于不同的亚文化背景和不同的社会化过程,因此在使用语言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同。但两种语言风格同样有效,并无优劣之分。”(李金凤,2004:50)综上所述,男性与女性在使用语言时差异的产生与其所在的民族文化背景与深层次的历史传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我们结合电影里的情景来具体分析:

在上述会话中,女性强调彼此之间关系的平等,塔列尔金娜对季托夫使用表示建议的句子“你从来没考虑过成家的事吗?”与表示关系平等的句子“我向你请求过,别用姓称呼我。”来与季托夫交谈,而男性的回答“你真扫兴”“这事就别带上我了”表示出了对女性的不屑、不关心与自身的骄傲自大。这与民俗语言学的观点相吻合,即男人的讲话风格锋芒毕露、富于竞争性,而女人的讲话风格却含蓄委婉、倾向于合作。差异论与缺陷论一样,忽视了异性在交谈中可能对彼此的预提采取交融的策略,但其学说得到了许多从事语言与性别研究的学者与女性学者的支持。

缺陷论、支配论、差异论是社会性别语言的三大组成部分。这三种理论诠释了社会语言性别差异循序渐进的发展历程,并且从男女的社会地位、社会权利、社会文化的角度进行研究,阐述了性别语言发展中三个方面相互汲取与步步传承的特点,为我们的社会性别语言学与语用学的研究提供一个可靠的视角。

参考文献:

[1]周民权.当代俄罗斯社会性别语言学研究论略[J].中国俄语教学,2010,29(3):13-16.

[2]Lakoff,R.Language and Women 's Place[M].New York: Harperand Row,1975.

[3]白解红.性别语言文化与语用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社会性别差异语言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社会性别研究
中国梦与社会性别平等问题探微
对当代大学生国际时事关注度的社会性别分析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健康公平性探析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